夹持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9069发布日期:2022-04-23 19: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夹持锁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夹持锁定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架,特别涉及一种夹持锁定结构。


背景技术:

2.手机支架是一种常见产品,其可方便用户夹持手机,以将手机固定在特定的场所使用。例如,户外骑行时,方便用户将手机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使用。又如,开车时,方便用户将手机固定在中控上以方便导航使用。手机支架通常包括手机夹和固定组件两部分,其中,手机夹用于夹持手机,固定组件用于将手机支架固定在使用场所。手机夹通常是弹簧夹,其内部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而将手机夹紧。这种弹簧夹结构的手机夹,虽然可以方便取放手机,但是,其夹持力度有限,手机仍有可能掉落。例如,户外骑行时,当道路比较颠簸时,弹簧夹式的手机夹便可能夹不紧手机,手机有可能因为长期颠簸而掉落。因此,现有的手机夹,仍有待提高夹持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提高夹持可靠性的夹持锁定结构。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体、卡爪组件、锁定件,所述基体用于容置待夹持物件,其可提供夹持位;所述卡爪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基体上,其可直线活动而调节所述夹持位的空间大小;所述锁定件活动设于所述基体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在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卡爪组件可自由活动而调节所述夹持位的空间大小;在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可锁定所述卡爪组件而使所述卡爪组件无法活动。
5.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组件包括卡爪件、直齿件和可绕定轴转动的齿轮,所述卡爪件设于所述基体外,并与设于所述基体内的直齿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直齿件上设有沿所述卡爪组件活动方向延伸的直齿部,所述直齿部与所述齿轮啮合;当外力作用于所述卡爪件上时,所述卡爪件可带动所述直齿件相对于所述夹持位向外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设有可卡止所述齿轮的卡凸部,在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卡凸部位于所述齿轮外,在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卡凸部位于所述齿轮的轮齿之间而可卡止所述齿轮。
7.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转动设于所述基体上,其可绕定轴转动;当按压所述锁定件时,所述锁定件可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转换。
8.进一步地,在所述基体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锁定件至第一位置状态的趋势。
9.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直齿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直齿件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10.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所述直齿部与所述第
一轮齿啮合,所述卡凸部可卡入所述第二轮齿内而卡止所述齿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齿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轮齿的齿数。
12.进一步地,在所述基体上设有约束所述直齿件沿直线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限位方向与所述直齿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1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分布于所述锁定件的定轴的两侧,所述卡凸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按压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设有卡爪组件和锁定件,卡爪组件和锁定件活动设于基体上,卡爪组件可用于卡持待夹持物件,其可直线活动而调节夹持位的空间大小;锁定件可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状态时,卡爪组件可自由活动,在第二位置状态时,卡爪组件被锁定件锁定而无法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锁定件来锁定卡爪组件,从而可避免使用过程中卡爪组件活动而导致待夹持物件意外掉落。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不仅利于夹持,而且可提高夹持的可靠性,其具有结构新颖、功能实用、使用方便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锁定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锁定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识:基体10、夹持位11、上壳12、下壳13、转轴14、连接柱15、卡爪组件20、卡爪件21、直齿件22、直齿部221、通行孔222、齿轮23、第一轮齿231、第二轮齿232、第二弹性件24、锁定件30、卡凸部31、轴孔32、第一按压部33、第二按压部34、第一弹性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2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包括基体10、卡爪组件20和锁定件30。
22.如图1所示,所述基体10用于容置待夹持物件,并为所述卡爪组件20和锁定件30的设置提供承载基础。所述基体10的形状、大小不限,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基体10可提供一夹持位11,用于放置手机、平板等待夹持物件。通常情况下,所述基体10具有一平面,以方便平稳放置手机、平板等待夹持物件。所述平面,可构成所述夹持位11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基体10还可在所述平面的四周设置围挡结构或其他夹持部件,以利于用户更好的放置待夹持物件。所述夹持位11的形状不限,其空间大小可调,从而利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待夹持物件。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大小,可通过所述卡爪组件20的移动进行调节。
2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体10包括对合连接的上壳12和下壳13。所述上壳12与下壳13之间可通过卡扣、螺钉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上壳12与下壳13之间形成安
装空间,可用于安装所述卡爪组件20和锁定件30。所述上壳12可提供一平面,以供用户放置待夹持物件。
24.如图1~图4所示,所述卡爪组件20活动设于所述基体10上,其可直线活动而调节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大小。当所述卡爪组件20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最小。当所述卡爪组件20相对于所述夹持位11向外移动时,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变大。所述卡爪组件20可根据需要而设于所述基体10的一侧或多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组件20可设于所述基体10的顶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组件20可设于所述基体10的底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组件20可设于所述基体10的左右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组件20可设于所述基体10的顶侧、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组件20设于所述基体10的顶侧,其可通过向上拉而扩大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从而方便放入手机等待夹持物件。
25.如图1~图4所示,为更好的夹持住待夹持物件,在所述基体10上活动设有锁定件30。所述锁定件30至少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如图3所示,在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卡爪组件20可自由活动而调节所述夹持位11的空间大小。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30可锁定所述卡爪组件20而使所述卡爪组件20无法活动。用户可通过操作,而使所述锁定件30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当需要往夹持位11内放入待夹持物件时,可将所述锁定件30置于第一位置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卡爪组件20可自由活动,从而方便放入待夹持物件。当待夹持物件已放入夹持位11后,可将所述锁定件30置于第二位置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卡爪组件20便被锁定住,从而紧紧夹住待夹持物件,使得待夹持物件不会意外掉落。通过设置所述锁定件30,可提高夹持可靠性。
26.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卡爪组件20包括卡爪件21、直齿件22、齿轮23。此外,其还可包括第二弹性件24。
27.如图1~图4所示,所述卡爪件21位于所述基体10外,其用于从夹持位11的外侧夹持住待夹持物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件21位于所述基体10的顶部外。所述卡爪件2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能方便对待夹持物件施加夹压作用即可。
28.如图2~图4所示,所述直齿件22活动设于所述基体10内,其与所述卡爪件21固定连接。所述直齿件22与所述卡爪件21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直齿件22可相对于所述夹持位11向外移动,并可向内移动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直齿件22全部隐藏于所述基体10内,当直齿件22向外移动时,其部分位于基体10内,部分伸出至基体10外。当外力作用于所述卡爪件21而使卡爪件21相对夹持位11向外移动时,所述直齿件22一同向外移动。
29.如图2~图4所示,在所述直齿件22上设有直齿部221,该直齿部221用于与所述齿轮23啮合。所述直齿部221沿所述卡爪组件20的活动方向延伸,即沿所述直齿件22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直齿部221设于所述直齿件22的边缘位置处。
30.如图2~图4所示,所述齿轮23转动设于所述基体10内,其可绕定轴转动。所述齿轮23可通过公知的方式转动设置于所述基体10内,例如,可在所述基体10内设置竖直的转轴14,所述齿轮23套设于所述转轴14上而可绕转轴14转动。所述转轴14便形成所述齿轮23转动的定轴。所述齿轮23位于所述直齿件22的一侧,其与所述直齿件22上的直齿部221啮合。当直齿件22沿直线移动时,所述齿轮23便随之转动。相应的,当齿轮23被卡止而无法转动时,所述直齿件22便被齿轮23卡住而无法移动。
31.如图2~图4所示,为驱使所述直齿件22回复至初始位置,在所述基体10内设有第二弹性件24。所述第二弹性件24的一端与所述基体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直齿件2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4恒具有驱使所述直齿件22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当所述直齿件22向外移动后,若此时齿轮23未被卡止住,在无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24便可驱使所述直齿件22回归至初始位置;若此时齿轮23被卡止住,所述第二弹性件24便处于弹性受力状态中,其具有驱使直齿件22至初始位置的趋势,但因直齿件22被齿轮23卡住,其无法驱使直齿件22直接回归至初始位置,只有当齿轮23解除卡止状态时,该第二弹性件24才可驱使所述直齿件22回归至初始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24为弹簧,当直齿件22处于初始位置时,其处于自然长度;当直齿件22向外移动后,该第二弹性件24便被拉伸而具有驱使所述直齿件22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32.如图2~图4所示,所述锁定件30设有可卡止所述齿轮23的卡凸部31。如图3所示,在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卡凸部31位于所述齿轮23外,因此,所述齿轮23未被限制住,所述直齿件22可自由移动,换言之,所述卡爪组件20可自由活动。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卡凸部31位于所述齿轮23的轮齿之间,从而可卡止住所述齿轮23;当齿轮23被卡止住时,所述直齿件22也便无法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卡爪组件20被锁定而无法活动。
33.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30转动设于所述基体10上,其可绕定轴转动。例如,可在所述基体10内设置竖直的连接柱15,在所述锁定件30上设置轴孔32,锁定件30通过轴孔32而套设于连接柱15上,从而可绕连接柱15转动。所述连接柱15便形成所述锁定件30转动的定轴。所述锁定件30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基体10外,从而方便用户操作。当用户按压所述锁定件30时,所述锁定件30便可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转换。
34.为方便使用,如图3所示,所述锁定件30默认处于第一位置状态,当需要锁定所述卡爪组件20时,按压所述锁定件30,便可致动锁定件30至第二位置状态(如图2所示),使得卡凸部31卡入所述齿轮23的轮齿中以锁定所述卡爪组件20。当不再需要锁定卡爪组件20时,再次按压所述锁定件30,便可使卡爪组件20由第二位置状态进入第一位置状态。
35.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为方便操作,所述锁定件30设有第一按压部33和第二按压部34。所述第一按压部33和第二按压部34均至少部分暴露于基体10外。所述第一按压部33和第二按压部34分别位于所述锁定件30的定轴的两侧,因此,当按压第一按压部33和按压第二按压部34时,所述锁定件30沿不同方向进行转动。所述卡凸部31设于所述第二按压部34上。当按压第二按压部34时,所述卡凸部31朝进入所述齿轮23的轮齿之间的方向活动而进入第二位置状态,从而卡止所述齿轮23。当按压第一按压部33时,所述卡凸部31朝远离所述齿轮23的轮齿之间的方向活动而进入第一位置状态,从而可从齿轮23中脱出,解除锁定。
36.如图2~图4所示,为驱使所述锁定件30默认处于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基体10内设有第一弹性件40。所述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与所述基体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锁定件3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0恒具有驱使所述锁定件30至第一位置状态的趋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0选用弹簧,其一端与基体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锁定件30的第一按压部33连接。当锁定件3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0处于拉伸状态,其蓄积的弹力具有驱使所述锁定件30至第一位置状态的趋势。
37.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23还可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齿231
和第二轮齿232。所述直齿部221与所述第一轮齿231啮合,所述卡凸部31可卡入所述第二轮齿232内而卡止所述齿轮23。所述第一轮齿231和第二轮齿23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齿231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轮齿232的齿数。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约束所述卡爪组件20的移动方向,可在所述基体10上设置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限位方向与所述直齿部221的延伸方向平行,其可约束所述直齿件22沿直线移动。所述限位部的具体结构不限,例如,其可以是挡板结构,其分布于所述直齿件22的两侧,从而将直齿件22约束在其内而只能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又如,所述限位部可以是导条结构,其与所述直齿件22形成导轨结构,从而使得直齿件22只能沿着导条的延伸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为方便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24,可在所述直齿件22上设置通行孔222。所述通行孔2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齿部22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弹性件24设于所述通行孔222内,其一端与所述基体10固定连接,如勾接在一起,其另一端与所述直齿件22固定连接,如勾接在一起。
40.由此,如图1~图4所示,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卡爪组件20和锁定件30活动设于基体10上,卡爪组件20可用于卡持待夹持物件,其可直线活动而调节夹持位11的空间大小;锁定件30可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状态时,卡爪组件20可自由活动,在第二位置状态时,卡爪组件20被锁定件30锁定而无法活动,从而可更稳定的夹持住物件。
41.使用时,使锁定件30置于第一位置状态,然后向外拉动所述卡爪组件20的卡爪件21,卡爪件21便带动直齿件22向外移动,从而使夹持位11扩大,利于用户向夹持位11内放入手机等待夹持物件;当待夹持物件置入夹持位11后,释放外力,此时,在第二弹性件24的作用下,所述卡爪组件20便朝初始位置方向活动,从而夹紧待夹持物件;当卡爪组件20夹持住待夹持物件后,按压所述锁定件30,所述锁定件30由第一位置状态进入第二位置状态,锁定件30的卡凸部31卡入所述齿轮23的轮齿之间,从而卡止住所述齿轮23,阻止直齿件22移动,从而锁定住所述卡爪组件20。这样,便可防止夹持位11内的物件意外掉落,提高夹持可靠性。当需要取出夹持位11内的物件时,按压所述锁定件30,在按压作用下以及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30由第二位置状态进入第一位置状态,所述卡凸部31从齿轮23的轮齿之间退出,从而使得卡爪组件20解除锁定而可自由活动,此时,便可向外拉动卡爪组件20或直接将物件从夹持位11中取出。
42.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不仅利于夹持,而且可提高夹持的可靠性,避免使用过程中意外松开而掉落。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锁定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3.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