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2866发布日期:2022-09-17 00:2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2.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同时,质量轻薄、高强度、且具有各式各样外观效果的手机后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然而,市面普通的手机后盖,主要是pc/pmma复合板材、玻璃、陶瓷等材质,不具备量质量轻薄、高性能的特点,而且只具有单一的颜色或者图案,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光致变色材料经特定波长光线照射后会产生颜色变化,停止这一波长光线照射后便会回复原来的颜色,其原理是这类变色的化合物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获得新的产物,由于结构和电子态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了变化,当这一光线停止照射后又能发生逆向的光化学反应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将光致变色材料应用于玻纤手机后盖,既能使得后盖的外观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同的色彩,从而表现出手机后盖外观的个性化,同时玻纤材料也具备质量轻薄,高强度的特点,满足人们对高性能的需求。
4.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能够具有质量轻薄、高强度以及颜色可变化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包括玻纤层,所述玻纤层由浸有光致变色胶的玻纤网片构成。
7.作为优选,还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和玻纤层之间设有镀膜层。
8.作为优选,所述玻纤层和镀膜层之间设有紫外保护层。
9.作为优选,所述紫外保护层的厚度为:10~15μm,玻纤层的厚度为:0.3~0.5mm。
10.作为优选,所述镀膜层和紫外保护层之间设有uv纹理层。
11.作为优选,所述uv纹理层的厚度为:8~10μm。
12.作为优选,所述镀膜层和硬化层之间设有接着层。
13.作为优选,所述接着层的厚度为:4~8μm,镀膜层的厚度为:100~200nm,硬化层的厚度为:10~12μ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玻纤层由浸有光致变色胶的玻纤网片构成,手机后盖使用玻纤材料制成,具有质量轻薄、结构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光致变色胶,使手机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满足人们对手机后盖外观的个性化追求。
1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玻纤层、2-紫外保护层、3-uv纹理层、4-镀膜层、5-接着层、6-硬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包括玻纤层1,所述玻纤层1由浸有光致变色胶的玻纤网片构成,还包括硬化层6,所述硬化层6和玻纤层1之间设有镀膜层4,所述玻纤层1和镀膜层4之间设有紫外保护层2,所述紫外保护层2的厚度为:10~15μm,玻纤层1的厚度为:0.3~0.5mm,所述镀膜层4和紫外保护层2之间设有uv纹理层3,所述uv纹理层3的厚度为:8~10μm,所述镀膜层4和硬化层6之间设有接着层5,所述接着层5的厚度为:4~8μm,镀膜层4的厚度为:100~200nm,硬化层6的厚度为:10~12μm。
19.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0.a)制作光致变色玻纤预浸料:
21.(一)铺毡:将柔韧的玻璃纤维丝束堆放在铺毡台的梯形部位,手持玻纤丝束的一端边拉边上下抖动使玻纤丝束呈膨松丝絮状态,然后向长方形台面方向铺制形成均匀的玻纤网片;
22.(二)制胶:将光致变色材料用溶剂溶解,配置成光致变色溶液,将所述溶液加入胶黏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光致变色胶;
23.(三)胶粘:将玻纤网片通过传递铜网送入装有光致变色胶的容池进行浸胶粘结;
24.(四)烘干:将潮湿的玻纤预浸料通过链条排连续不断地送入烘箱上方的干燥室内进行驱水烘干,烘干完成后对预浸料进行切边、成卷;
25.b)玻纤预浸料热压成型:
26.将步骤a)所制得光致变色玻纤预浸料切割成一定尺寸后放入模具中,通过热压设备压制成3d手机后盖外形的玻纤板;
27.所述热压设备压合时温度为130~150℃,压合时间为5~10分钟;所述压合设备压合时压力为5~10mpa;所述玻纤板厚度为0.3~0.5mm;
28.c)玻纤板的表面装饰:
29.(1)表面处理:将步骤b)所得的玻纤手机后盖半成品打磨、清洗,清洗后对玻纤手机后盖表面喷涂一层透明的抗紫外保护层,所述抗紫外保护层厚度为10~15μm;
30.(2)uv纹理转印:将抗紫外保护层表面淋涂uv转印胶水并烘烤,将纹理膜片覆盖在其表面,放入真空袋中抽出空气使其与玻纤板紧密贴合,最后进行led光固化,撕开膜片并用汞灯进行老化加固,所述uv纹理层厚度为8~10μm,
31.所述烘烤温度为65~75℃,烘烤时间为10~15min.所述led光固化能量为150~200mj/cm2,光强为1500~1800mw/cm2,所述汞灯能量为800~1000mj/cm2,光强为600~800mw/cm2;
32.(3)电镀:将uv纹理层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机进行电镀,所述镀膜层厚度为100~200nm;
33.(4)硬化处理:将镀膜层表面淋涂接着层,烘烤固化后再在接着层表面淋涂硬化液,并用汞灯进行老化加固;
34.所述接着层厚度为4~8μm,所述烘烤固化温度为80~85℃,烘烤时间为10~15min;所述硬化层厚度为10~12μm,固化能量为1000~2000mj/cm2,光强为600~800mw/cm2。
35.所述制胶步骤中的所述溶剂为醋酸乙酯,所述光致变色材料选用萘并吡喃类化合物,所述溶液添加量为胶黏剂量的5%~10%,所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
36.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纤层(1),所述玻纤层(1)由浸有光致变色胶的玻纤网片构成,还包括硬化层(6),所述硬化层(6)和玻纤层(1)之间设有镀膜层(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层(1)和镀膜层(4)之间设有紫外保护层(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保护层(2)的厚度为:10~15μm,玻纤层(1)的厚度为:0.3~0.5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4)和紫外保护层(2)之间设有uv纹理层(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uv纹理层(3)的厚度为:8~10μ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4)和硬化层(6)之间设有接着层(5)。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层(5)的厚度为:4~8μm,镀膜层(4)的厚度为:100~200nm,硬化层(6)的厚度为:10~12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的玻纤手机后盖,包括玻纤层,所述玻纤层由浸有光致变色胶的玻纤网片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质量轻薄、结构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光致变色胶,使手机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满足人们对手机后盖外观的个性化追求。机后盖外观的个性化追求。机后盖外观的个性化追求。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华 顾正 唐明虎 邵宜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兆奕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9/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