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9281发布日期:2022-06-10 18:0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
技术领域
1.本公开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


背景技术:

2.医用移动工作站,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病历信息、综合电子影像的调阅和获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相关技术中,工作站的腔体内设置有工作主机、为该工作站提供电力的供电装置、用于实现数据信息传输的网络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等,上述多个装置之间未设置隔离件,布局不合理,导致集成在一起后存在网络信号干扰、设备无法有效散热、无法保证移动状态下设备的运行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以解决现有的医用移动工作站布局不合理、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包括显示模块、功能模块、以及支撑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层叠布置的电子设备舱和电源舱,所述电子设备舱位于所述电源舱的上方,所述电子设备舱和所述电源舱至少通过所述电子设备舱的底壁隔开布置,其中,
5.所述电子设备舱包括第一舱体、以及集成设置在所述第一舱体内的主机、直流接线座、第一天线、扫描器和身份证识别器;
6.所述电源舱包括第二舱体、以及集成设置在所述第二舱体内的电池、电源控制板和电源适配器。
7.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电子设备舱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面板,所述面板上与所述扫描器和所述身份证识别器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健康码扫描区和身份证识别区。
8.可选地,所述电源舱内单独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具有朝向侧面布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电源舱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铰接在所述第二舱体上,并设置有用于打开或锁止所述盖板的锁具。
9.可选地,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上下堆叠布置的多块电池,多块电池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电源控制板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位置相对应的通风口和固定在内侧壁上的风扇。
11.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舱还包括伸出所述第一舱体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间隔布置在所述通风口的一侧且竖直向下延伸。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工作频段分别能够至少覆盖5ghz频段。
13.可选地,所述电源舱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口、电源开关、网口、主机开关、usb口中
的至少一者。
14.可选地,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集成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摄像头。
15.可选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功能模块的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多个能够制动的脚轮。
16.本公开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在本公开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将用于实现网络传输功能的电子器件和用于进行扫描和身份识别的电子器件统一集成在电子设备舱内,而将产生热量的电池等集成安装在电源舱内,采用分层安装的方式,两个舱至少通过电子设备舱的底壁隔开,能够避免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对电子设备舱内器件的影响,通过物理隔离降低对5g网络信号的电磁干扰,布局合理,保证该工作站在移动带电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实现持续、全面、快速获取和调阅综合电子影像信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1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和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子设备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源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子设备舱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和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源舱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子设备舱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显示模块,11-显示屏,2-功能模块,21-电子设备舱,210-第一开口,211-第一舱体,212-主机,213-直流接线座,214-第一天线,215-扫描器,216-身份证识别器,217-面板,2171-健康码扫描区,2172-身份证识别区,22-电源舱,220-电池仓,221-第二舱体,222-电池,223-电源控制板,224-电源适配器,225-风扇,226-第二天线,227-盖板,228-锁具,231-充电口,232-电源开关,233-网口,234-主机开关,235-usb口,24-键盘,3-支撑模块,31-底座,311-脚轮,312-制动踏板,3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9.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30.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部署,融合网络,例如4g网络和5g网络的融合网络,用户既可以接入4g网络,也可以接入5g网络,能够大幅度提升通信质量。可以将5g融合网络技术应用至医疗领域,以满足高清晰度、大量信息数据、较快的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31.因此,在本公开中,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一种基于5g融合网络的医用移动工作站,该医用移动工作站包括显示模块1、功能模块2、以及支撑模块3,其中,功能模块2包括层叠布置的电子设备舱21和电源舱22,电子设备舱21位于电源舱22的上方,电子设备舱21和电源舱22至少通过电子设备舱21的底壁隔开布置,具体地,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舱21可以包括第一舱体211、以及集成设置在第一舱体211内的主机212、直流接线座213、第一天线214、扫描器215和身份证识别器216;电源舱22可以包括第二舱体221、以及集成设置在第二舱体221内的电池222、电源控制板223和电源适配器22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舱21和电源舱22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舱21的底壁隔开、或者通过电子设备舱21的底壁和电源舱22的顶壁隔开,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主机212可以为5g智能主机,第一天线214和将在下文介绍的第二天线226的工作频段分别能够至少覆盖5ghz频段,例如能够同时覆盖4ghz频段、5g新无线频段、5gwifi频段等,能够融合支持更多的频段,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低延时、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第一天线214可以与第一舱体211的侧壁同向延伸且第一天线214的自由端可以朝向第一舱体211的外侧设置,第一天线214和主机212分别位于电子设备舱21的不同区域内,可实现功能区域分离,避免电磁干扰,在本公开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中电子设备舱21可以为5g电子设备舱。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实现网络传输功能的电子器件和用于进行扫描和身份识别的电子器件统一集成在电子设备舱21内,而将产生热量的电池222等集成安装在电源舱22内,采用分层安装的方式,两个舱至少通过电子设备舱21的底壁隔开,能够避免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对电子设备舱21内器件的影响,通过物理隔离降低对5g网络信号的电磁干扰,布局合理,保证该工作站在移动带电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实现持续、全面、快速获取和调阅综合电子影像信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另外,在本公开中,扫描器215和身份证识别器216内嵌在第一舱体211内并与主机212相连接,在对主机212进行充电时可同时对扫描器215和身份证识别器216一体供电,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空间利用率高、结构强度大等优点,同时符合轻量化的设计原则。
34.关于电子设备舱21内多个电子器件的布局方式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主机212和第一天线214可以分别布置在第一舱体211的两侧,实现功能区域分离,避免电池干扰。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8所示,第一舱体211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一开口210,电子设备舱21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一开口210的面板217,面板217上与扫描器215和身份证识别器216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健康码扫描区2171和身份证识别区2172。面板217可以采用按压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舱体211上,面板
217可向上翻盖打开,方便检修和更换电子设备舱21内的器件。健康码扫描区2171是根根当下疫情进行的设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二维码扫描区,健康码扫描区2171和身份证识别区2172集成在面板217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扫描识别一体,用于实现综合数字影像、居民健康档案便捷调阅。面板217耐清洗、耐刮擦、抗紫外线,能够快速进行扫描和身份识别。
35.关于电源舱22内多个电子器件的布局方式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电源舱22内的电池222、电源控制板223、以及电源适配器224可以与第二舱体221的侧壁同向设置,且彼此之间相互平行,该电源舱22采用一体式的设计,可整体安装,布局合理,充分考虑散热、设备带电间隔等问题,可降低能耗,保障电池最优化支撑供电。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电源舱22内单独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222的电池仓220,电池仓220具有朝向侧面布置的第二开口,电池仓220内设置有上下堆叠布置的多块电池222,多块电池222可选择性地与电源控制板223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仓220内可以配置两块便携可热插拔式高性能锂电池,两块电池222可以同时供电,也可以单独供电,相互间不干扰不冲突,多块电池222可以边使用边充电,也可以拔下单独充电,可以通过电源控制板223实现电池220v充电,保证电池稳定输出12v用于主机212的电压和输出19v用于显示模块1中显示屏11的电压。电池组通过智能动态管理功耗,配合电源控制板223精确监控并均衡电芯的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同时对电池组进行过压、过流、过热、欠压、过充和过放保护,采用低损耗均衡技术,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36.如图6所示,电源舱22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二开口的盖板227,盖板227铰接在第二舱体221上,并设置有用于打开或锁止盖板227的锁具228。盖板227可以为透明材质,通过钥匙打开锁具228,可更换电池仓220内的电池222,通过关闭盖板227上锁具228,可将电池222锁于仓内,以免丢失。
37.如图7所示,第二舱体2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电池222位置相对应的通风口和固定在内侧壁上的风扇225,通过加装风扇225,可改善电源舱22内的散热情况,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38.进一步地,考虑到网络环境因素,在本公开中,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舱21还可以包括伸出第一舱体211的第二天线226,第二天线226间隔布置在通风口的一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第二天线226可满足多种网络环境的运行要求。第二天线226靠近风扇225布置,同时风扇225还能对第二天线226进行散热,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
39.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电源舱的侧壁上设置有充电口231、电源开关232、网口233、主机开关234、usb口235中的至少一者,充电口231可以为市电输入口,方便对电池222进行充电,电源开关232和主机开关234可实现对该医用移动工作站的控制,上述器件可以整体设置在接口集成面板上,接口集成面板贴合第二舱体221的侧壁设置,在第二舱体221的侧壁对应位置开设形状相配合的接口,可根据业务功能要求进行灵活扩展,实现插拔式外接设备的集成。
40.关于显示模块1的结构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块1包括显示屏11和集成在显示屏11上的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显示屏11可以为21.5-24英寸的显示器,摄像头可以通过单独的摄像头支架进行安装,也可以直接集成在显示屏11上,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另外,如图6所示,该医用移动工作站还可以配
备有输入设备,例如键盘24,实现信息的输入功能,键盘24可抽拉地设置在电子设备舱21和电源舱22之间,在不用时可收起,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41.关于支撑模块3的结构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模块3包括底座31和安装在底座31上用于固定显示模块1和功能模块2的支撑杆32,其中,支撑杆32可以为伸缩杆,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调节,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底座31的下方安装有多个能够制动的脚轮311。例如,底座31的下方可以设置四个脚轮311,脚轮311采用防缠绕设计,为双踏板制动脚轮,180
°
设计前后制动踏板312进行制动,可实现随时随地制动和解除制动,底座31可以采用abs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材质,稳定性好,易于清洁维护,承载能力强。
42.综上,本公开提供的医用移动工作站支持以下功能:
43.显示模块1可实现医生端综合电子影像调阅要求,实现持续、全面、快速获取综合电子影像信息;
44.通过扫描健康码、身份证,实现健康档案历史调阅,还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后处理,可以作为影像诊断或科研过程的辅助和支持;
45.在网络方面,支持5g网络安全访问、支持院内无线网络安全访问、以及院内有线网络安全访问,可实时、可靠、安全、稳定的传输信息,工作时间可长达8小时以上。
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