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应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13783发布日期:2021-07-23 21:3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应的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短距离通信技术。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运输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制造设备等智能设备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冰箱、笔记本电脑等。在使用这些智能设备时,有时需要在这些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比如用户想要将智能手机中的照片传输到笔记本电脑。为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比如蓝牙连接或者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点对点(peertopeer,p2p)连接,进而通过建立的网络连接来进行信息传输。

然而,为保证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时,通常会有一个校验过程。比如,设备1需要与设备2建立网络连接,则设备1在搜索到设备2之后,需要用户在设备1的输入界面上手动输入设备2的网络连接信息(比如wi-fip2p连接的密码),进而设备1方可与设备2建立网络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给用户的操作带来较大的不便,影响用户体验,降低了通信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建立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用于实现在建立网络连接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网络连接信息,减少用户的手动参与,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执行主体;该方法可以包括: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并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反馈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所述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为标签阅读器所在的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为电子标签所在的设备。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可以为有源或者无源电子标签。其中,若所述电子标签为无源电子标签,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能量用于为所述电子标签的电源电路供电,以触发所述电子标签产生承载所述配置信息的应答信号。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基于反馈的网络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此外,由于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请求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能够有效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可以及时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管理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者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请求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通过该设计可知,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所采用的通信技术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对两种通信技术的集成或者兼容,实现新颖、高效的网络连接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扫描信号;接收来自第三设备的、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反馈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

考虑到第一设备周围可能包括多个可以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多个设备中的有些设备(比如第二设备)支持将网络连接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而有些设备(比如第三设备)可能不支持将网络连接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发送第二扫描信号,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比如第三设备)接收到第二扫描信号,可以将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如此,第一设备通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能够尽可能地扫描到第一设备周围的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这样也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设备信息,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

通过该设计,可以便利对支持第一无线通信技术而不支持对第一扫描信号的响应的设备的扫描和识别,提高周边设备的识别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设备扫描。进一步,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第一扫描信号过于频繁的发送导致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二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发送第二扫描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请求信号的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所述网络连接为wi-fip2p连接或wi-fiap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蓝牙通信技术,所述网络连接为蓝牙连接。又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为其它短距通信技术,例如已有的或者未来可能应用于车载场景、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制造环境中的短距通信技术(如星闪(sparklink)短距通信技术),可以适用于未来更多用于智能场景的自动网络连接的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或者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不限该方法的具体执行主体;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响应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所述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者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请求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之前,所述第二设备的、对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处于休眠状态;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的同时或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激活对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

采用上述方法,当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之后,可以激活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无需长时间等待所述通信功能基于用户或者其他常规设置的激活(例如周期性激活等),从而便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快速建立网络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所述网络连接为wi-fip2p连接或wi-fiap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蓝牙通信技术,所述网络连接为蓝牙连接。又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为其它短距通信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与第一方面相对应,因此,第二方面的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的描述,具体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该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中;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一天线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天线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反馈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所述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可以为标签阅读器的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模块,两者对应不同的通信技术。

采用上述方法,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此外,由于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请求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者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请求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第三设备的、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反馈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二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块和所述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模块选择性连接。

采用上述方式,由于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因此,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共用天线模块,从而能够节省硬件成本,减小设备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和与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天线模块;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天线模块接收第三扫描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具体的,该第三通信模块可以为电子标签的通信模块。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对标签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两种功能的兼容,扩展了第一设备的应用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块、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和所述第三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三通信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二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连接;其中,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出端;或者,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出端。

采用上述方式,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可以共用天线模块,从而能够节省硬件成本,减小设备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对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基于电子标签的信息交互激活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减少或者无需用户对信息的人为输入和交互,提高了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该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中;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天线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根据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反馈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所述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以及请求信号,而无需额外设置一个通信模块来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从而能够有效节省硬件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者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请求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接收第三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发送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所述第一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二时长阈值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第二扫描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和与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天线模块;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天线模块接收第三扫描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和所述第三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三通信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连接;其中,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出端;或者,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对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射频发射通道、第一射频接收通道和第二射频接收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发射通道和所述第一射频接收通道通过开关模块与双工器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接收通道与所述双工器连接,所述双工器与所述第二天线模块连接。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多射频接收通道,兼容不同频率信号的接收,提高通信效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或者该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设备中;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天线模块、第三通信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天线模块;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天线模块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响应于第一扫描信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所述请求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者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请求信号为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所述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对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天线模块和所述第三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三通信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二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模块与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连接;其中,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出端;或者,所述功分器的第三端为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四、五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通信方法相对应,因此,第三、四、五方面的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描述,具体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或如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包括如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或者集成电路,所述芯片系统或者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或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进一步,所述接口电路还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数据。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第三、四、五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所述终端可以为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可以为智能运输设备(例如汽车、无人机、机器人、慢速运输车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能冰箱、智能音响、智能电视等)、智能制造设备或者智能穿戴设备。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阅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阅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显示的界面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图8d、图8e、图8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一些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些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b、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又一些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可以是指不同设备之间采用通信技术(例如无线通信技术)所建立的连接,该连接可以为点到点的连接,或者也可以为点到多点的连接。

示例性地,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对应不同的网络连接,比如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则对应的网络连接可以为wi-fip2p连接或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连接。其中,wi-fip2p连接也可以称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直连或wi-fi直连。wi-fip2p连接可以使不同设备之间能够轻松连接彼此,而不再需要中介性质的接入点,其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比如从网页浏览到文件传输,能够充分发挥wi-fi的速度优势。又比如,无线通信技术为蓝牙通信技术,则对应的网络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再比如,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为通用短距通信技术(例如星闪(sparklink)短距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包含但不限于车载短距通信技术、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或者工业采集等的通信技术。

(2)网络连接信息

一般是指建立网络连接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口令、地址等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以设备1和设备2为例,当设备1与设备2建立网络连接后,设备1与设备2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传输。为保证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时,通常会有一个校验过程。比如,设备1需要与设备2建立网络连接时,设备1需要先获取设备2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而根据设备2的网络连接信息与设备2建立网络连接。

例如,设备1需要与设备2建立wi-fip2p连接,则设备2的网络连接信息可以包括设备2的wi-fip2p连接信息,比如wi-fip2p连接的密码;可以理解地,wi-fip2p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再举个例子,设备1需要与设备2建立蓝牙连接,则设备2的网络连接信息可以包括设备2的蓝牙连接信息,比如蓝牙连接的密码;可以理解地,蓝牙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可用于其它设备与该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当其它设备未获取到该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时,将无法与该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3)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

可以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正常工作时的频率范围,例如该设备发射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或者接收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基于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的工作频段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或者,可以重叠或者不重叠。

例如,wi-fi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分为2.4ghz工作频段和5ghz工作频段。具体的,2.4ghz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约为2.402ghz-2.483ghz,5ghz工作频段的频率范围约为5.15ghz-5.85ghz。又如,蓝牙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可以为2.4g工作频段。

(4)信号的频率

信号可表示为某个可度量值的一系列高低起伏(如电磁波),一次完整的起伏称为一个周期,单位时间内的周期数即为信号的频率。也就是说,信号的频率为信号的周期的倒数,即f=1/t,其中f为信号的频率,t为信号的周期。

(5)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rfid系统可以包括rfid阅读器(reader)、rfid电子标签(tag)。

rfid电子标签,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或应答器,是一种微型的无线收发装置。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天线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后,可以将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比如网络连接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天线反馈给阅读器。按照电子标签能源供给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tag,也称被动式标签)、有源标签(activetag,也称主动式标签)、半有源标签(semi-activetag)。图2a为rfid电子标签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rfid电子标签为无源标签;如图2a所示,该rfid电子标签可以包括第一天线、电源电路、存储和控制电路、调制电路;其中,存储和控制电路中可存储有信息(比如网络连接信息)。示例性地,第一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可以将射频信号发送至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可以吸收该射频信号的能量,然后利用吸收到的能量为存储和控制电路供电;进而存储和控制电路可以控制调制电路产生应答信号(应答信号携带网络连接信息),并通过第一天线反馈给rfid阅读器。

rfid阅读器,也可称为标签阅读器或阅读器或读写器,是一种能够获取和处理电子标签的数据的装置,它可以作为单独的设备,也可以嵌入至其它设备或系统中。阅读器可以通过内置的阅读器天线向电子标签发送射频信号,以便向电子标签查询数据或写入数据。阅读器还可以通过通信接口与其它设备(例如为计算机)连接,进而将阅读器本地存储的数据或从电子标签中获取的数据传输至其它设备中。图2b为rfid阅读器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rfid阅读器可以包括第二天线、射频电路、处理电路和解调电路。示例性地,处理电路可以控制射频电路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给rfid电子标签;第二天线接收到rfid电子标签反馈的应答信号后,可以将应答信号发送至解调电路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信息发送至处理电路。

示例性地,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为电感耦合方式,即变压器原理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可能的工作频率包括:125khz、225khz和13.56mhz。另一种为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即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数据,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可能的工作频率包括:433mhz、915mhz、2.45ghz、5.8ghz。可以理解的是,不管采用哪种耦合方式,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电子标签根据射频信号而发出的应答信号的频率是相同的。此外,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阅读器的电路设计决定的,比如可以是由阅读器中的射频电路设计决定的。

(6)第一电子标签、第一阅读器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标签不同于上述rfid电子标签,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其称为第一电子标签,第一电子标签可以为无源标签。一种示例中,第一电子标签可以为微波辐射标签。如图3a所示,第一电子标签中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双工器、电源电路、微波激射器(microwave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maser)、存储和控制电路、调制电路。其中,存储和控制电路中可存储有信息(例如网络连接信息);第一双工器可以包括两个滤波器,其中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另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应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示例性地,第一天线可以接收来自第一阅读器的射频信号(或者说激励信号),经由第一双工器进行滤波处理后,将激励信号发送至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可以吸收该激励信号的能量,然后利用吸收到的能量为存储和控制电路供电。电源电路还可以将激励信号发送至微波激射器,微波激射器在接收到激励信号之后,输出激发信号。其中,激发信号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激励信号的频率、第一信号的频率和第二信号的频率均不同。

其中,微波激射器是利用辐射场的受激发射原理制成的微波放大装置,其能够产生噪声极低的单色相干的微波辐射。在微波激射器工作时,微波激射器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双工器的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对应有激励能量(或称为泵浦能量),激励能量将增益介质的粒子泵浦到高能级,而处于高能级的粒子不稳定,可以发生两次能级跃迁,其中两次能级跃迁可分别对应于第一频率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频率的第二信号。进一步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激励信号的频率。

调制电路接收来自微波激射器的激发信号,在存储和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对激发信号进行调制,并将调制之后的信号发送至第一双工器,进而通过第一天线向第一阅读器发送应答信号(例如应答信号携带网络连接信息)。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阅读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阅读器不同于上述rfid阅读器,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其称为第一阅读器。如图3b所示,第一阅读器中可以包括第二天线、第二双工器、射频电路(也可以称为激励电路)、解调电路和处理电路。其中,第二双工器可以包括两个滤波器,其中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另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应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示例性地,处理电路可以控制射频电路产生射频信号,经由第二双工器进行滤波处理后,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给第一电子标签;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电子标签反馈的应答信号后,可以经由第二双工器进行滤波处理,进而发送至解调电路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得到的信息发送至处理电路。

基于上述对第一电子标签的描述可知,第一电子标签中的微波激射器在接收到第一阅读器发送的、对应有激励能量的激励信号后,可输出激发信号,进而第一电子标签可向第一阅读器发送应答信号;其中,激励信号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为可能的频率,比如激励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wi-fi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此外,由于上文中rfid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和rfid电子标签根据射频信号而发出的应答信号的频率是相同的,从而导致射频信号与应答信号之间产生干扰;而第一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第一电子标签反馈的应答信号的频率不相同,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射频信号与应答信号之间的干扰,提高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

(7)调制方式

调制(modulation)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具体的,可以对载波的频率、幅度或相位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调制。

具体实施中,调制方式可以有多种,且不同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支持wi-fi通信技术的设备来说,该设备中wi-fi通信技术对应的通信模块所发送的信号可以为采用wi-fi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wi-fi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可以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调制方式,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调制方式。又比如,上述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或第一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可以为采用脉冲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rfid阅读器或第一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也可以为单音信号,即未经调制的信号。

以上内容是与本申请相关的名称解释。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以建立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进而通过建立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传输。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为wi-fi通信技术,或者蓝牙通信技术(包含蓝牙bluetooth技术,和/或,蓝牙低功耗bluetoothlowenergy技术),又或者其它可能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例如应用于车载场景、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制造场景的通用短距通信技术,具体不做限定。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主动发起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的设备可以称为发起方设备(可简称为发起方),响应发起方设备的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的设备可以称为响应方设备(可简称为响应方)。比如,当第一设备主动向第二设备发起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时,第一设备为发起方设备,第二设备为响应方设备;当第二设备主动向第一设备发起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时,第二设备为发起方设备,第一设备为响应方设备。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均为电子设备或者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为相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智能手机,或者均为平板电脑;或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也可以为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比如第一设备为平板电脑,第二设备为智能手机,或者第一设备为智能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

此外,为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以第一设备为例,当第一设备支持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时,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触发来启动或关闭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同功能。在一个示例中,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功能可以包括通信功能、扫描功能和网络连接功能。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功能进行介绍。

(1)通信功能

当第一设备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后,第一设备能够被其它设备发现或者扫描到,也就是说,第一设备能够响应其它设备发送的扫描信号,比如下文所描述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第一设备能够响应其它设备发送的网络连接建立请求,并与其它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举个例子,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为wlan直连。以第一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参见图5中的(a)所示,第一设备可以具有显示屏和设置于显示屏上的触摸传感器,第一设备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主界面,主界面中包括各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比如wlan直连图标)。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设置于显示屏上的触摸传感器检测用户在显示屏上的操作,当检测到用户点击主界面中的wlan直连图标的操作后,第一设备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如图5中的(b)所示意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的功能按钮501,当第一设备检测到用户触发功能按钮501后,可以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可以是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其它功能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之后,才能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和/或网络连接功能。

(2)扫描功能

当第一设备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后,第一设备可以主动发送扫描信号(比如下文所描述的第一扫描信号和/或第二扫描信号),以发现第一设备周围的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其它设备。

举个例子,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为wlan直连。以第一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继续参见图5中的(b)所示意的界面,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的功能按钮502,在用户触发功能按钮501后,用户还可以触发功能按钮502。参见图5中的(c)所示,当第一设备检测到用户触发功能按钮502后,可以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

(3)网络连接功能

当第一设备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连接功能后,第一设备可以向另一设备发起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第一设备与另一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举个例子,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wi-fi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为wlan直连。以第一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当第一设备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后,可以发现第一设备周围的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其它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称为候选设备),第一设备可以将候选设备的标识信息显示给用户,参见图5中的(d)所示意的界面。其中,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的品牌信息、系列信息,或者也可以包括其它用于标识设备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若用户点击其中某一候选设备(比如huaweimate20)的标识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触发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连接功能,并向该候选设备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该候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描述的三种功能仅为一种示例,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也可以将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与扫描功能合并,即当第一设备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后,第一设备还可以主动发送扫描信号,以发现第一设备周围的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其它设备;或者,也可以将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扫描功能和网络连接功能合并;又或者,也可以将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和网络连接功能合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图4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在一种可能的建立网络连接的流程中,当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发现第二设备时,第一设备获取到的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而无法获取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若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则第一设备会提示用户在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上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而基于用户输入的网络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给用户的操作带来较大的不便,且建立网络连接的效率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提出了一些辅助建立网络连接的方式,比如可以利用二维码来辅助建立网络连接。具体来说,设备可以将其网络连接信息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公布出来,比如第二设备支持wi-fip2p连接,则可以预先设置第二设备的wi-fip2p连接信息,根据第二设备的wi-fip2p连接信息生成二维码,并将该二维码粘贴在第二设备的表面。当其它设备(比如第一设备)想要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p2p连接时,用户可以打开第一设备中安装的特定的应用程序来扫描二维码,获得第二设备的wi-fip2p连接信息,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wi-fip2p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p2p连接。如此,无需用户在第一设备的输入界面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

然而,采用该种方式,一方面,需要在第一设备上安装特定的应用程序;另一方面,二维码容易被损坏,若第二设备的二维码被损坏,则会导致其它设备无法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并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采用该种方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此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请求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在图6中,将以网络连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为例进行描述。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

此处,触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的情形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一信息后,可以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其中,第一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或者第一信息用于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扫描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生成的,比如参见图5中的(c)所示,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是指用户触发功能按钮502。

示例性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比如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与下文所描述的请求信号的频率相同。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单音信号,或者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比如第一调制方式可以为脉冲调制方式或者其它可能的调制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任一种调制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rfid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第一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

s602,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响应于第一扫描信号,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号,第一应答信号携带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

进一步,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其它可能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判断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是否处于休眠状态,若处于休眠状态,则可以激活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比如,当第二设备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后,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没有其它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则第二设备可以将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设置为休眠状态,从而节省功耗;其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长可以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具体不做限定。在一个示例中,以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为例,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处于休眠状态,可以是指,第二设备关闭wi-fi通信技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比如第二设备关闭用于接收wi-fi信号(即采用wi-fi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的射频接收通道;又比如,第二设备关闭用于接收wi-fi信号的射频接收通道,以及关闭基带模块中用于处理通过射频接收通道所接收到的wi-fi信号的器件。

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第一应答信号的频率可以相同。此种情形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第二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rfid电子标签,该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有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而,该rfid电子标签在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向rfid阅读器发送第一应答信号,第一应答信号携带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或者,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第一应答信号的频率也可以不相同,由于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和第一应答信号的频率不相同,从而能够避免第一扫描信号与第一应答信号之间的干扰,有效增加通信距离。此种情形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第二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电子标签,该第一电子标签中存储有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而,该第一电子标签在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向第一阅读器发送第一应答信号,第一应答信号携带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先协商传输速率(例如,第一设备中的rfid阅读器与第二设备中的rfid电子标签可以先协商传输速率,或者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阅读器与第二设备中的第一电子标签可以先协商传输速率),比如,第一设备从多种预设传输速率中选择其中一种传输速率,并指示给第二设备,进而第二设备可以基于第一设备所指示的传输速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

s603,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反馈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之前,因此不属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本申请通过集成两种通信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网络连接。

一种设计中,请求信号可以为采用wi-fi、蓝牙或者其它短距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后的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后,可以向用户发出询问信息,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其中,第一设备向用户发出询问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设备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对话框,对话框中包括“是否需要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若用户触发“是”,则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触发请求信号的发送,或者说第三信息用于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连接功能。第三信息是根据用户触发“是”的操作生成的,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后,可以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而无需再询问用户,从而有效简化用户的操作。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若接收到多个设备的配置信息,比如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还接收到另一设备(为便于描述,称为设备a)的配置信息,则第一设备也可以将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设备a的标识信息显示给用户,以供用户选择想要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即,可以接收来自用户的确定信息,以确定需要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比如,用户选择了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是根据用户选择第二设备这一操作生成的,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三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或者,还可以根据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多个设备中的设备,以建立网络连接。所述优先级信息可以指示多个设备或者多个配置信息的优先连接顺序。例如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和设备a的配置信息,所述优先级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优先级高于设备a,或者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配置的优先级高于设备a的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配置的优先级,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请求信号。

s604,第二设备接收请求信号,并根据请求信号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示例性地,请求信号可以携带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第二设备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可以对请求信号所携带的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可以根据请求信号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若验证不通过,可以拒绝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其中,第二设备对请求信号所携带的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行验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二设备可以将请求信号所携带的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与第二设备中存储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一致,则可以确定验证通过,若二者不一致,则可以确定验证不通过。

采用上述方式,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获取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而实现网络连接的请求,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此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该步骤为可选的。

s702,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比如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与下文所描述的请求信号(比如请求信号1或请求信号2)的频率相同。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单音信号,或者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第一调制方式不同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比如第一调制方式可以为脉冲调制方式或者其它可能的调制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rfid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设备中可以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第一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

s703,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并对第一扫描信号进行识别。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可以包括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设备等其它可能的设备,具体不做限定。比如,第二设备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后,确定能够识别第一扫描信号,则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号,第一应答信号携带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可选地,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又比如,第三设备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后,确定无法识别第一扫描信号或者说确定第一扫描信号为无效信号,则可以不对第一扫描信号进行响应。

以第一设备中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为例,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第一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此种情形下,若第二设备中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电子标签,该第一电子标签中存储有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则该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识别第一扫描信号,即第二设备所包括的第一电子标签中的微波激射器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输出激发信号,进而第一电子标签可以向第一设备所包括的第一阅读器反馈第一应答信号。若第三设备中不包括前文所描述的第一电子标签,则由于第一扫描信号为单音信号或采用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说,第一扫描信号不是采用第三设备所支持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因此,第三设备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将无法识别第一扫描信号。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扫描信号后,可以判断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是否处于休眠状态,若处于休眠状态,则可以激活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

s704,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扫描信号。

此处,第二扫描信号可以为采用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第二调制方式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

示例性地,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比如,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一信息后,可以先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当发送第一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时,可以停止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并开始发送第二扫描信号。当发送第二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可以停止发送第二扫描信号,从而完成扫描。其中,第一时长阈值和第二时长阈值可以是预先定义或者配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和第二时长阈值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以第一时长阈值为例,第一时长阈值可以与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响应第一扫描信号所需的时长有关,比如第一时长阈值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响应第一扫描信号所需的时长。此外,若第一时长阈值的取值较大,则可能会导致扫描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具体实施中,可以结合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响应第一扫描信号所需的时长以及扫描过程所耗费的时长来定义或配置第一时长阈值。第二时长阈值可以参照第一时长阈值的描述,比如可以结合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响应第二扫描信号所需的时长以及扫描过程所耗费的时长来定义或配置第二时长阈值。

s705,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并对第二扫描信号进行识别。比如,第二设备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后,确定能够识别第二扫描信号,则根据第二扫描信号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号(为便于描述,称为第二应答信号1),第二应答信号1携带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又比如,第三设备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后,确定能够识别第二扫描信号,则根据第二扫描信号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应答信号(为便于描述,称为第二应答信号2),第二应答信号2携带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

此处,由于第二扫描信号是采用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因此,当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支持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时,可以识别第二扫描信号。

s706,第一设备获取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触发请求信号(为便于描述,称为请求信号1)的发送,请求信号1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该步骤为可选的。在不需要第三信息触发请求信号1的情况下,不执行该步骤。

此处,第三信息用于触发请求信号1的发送,或者,第三信息用于启动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连接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信息可以是根据用户的第二操作生成的,比如第一设备可以将扫描获取到的第一设备周围的其它设备的标识信息(比如前文所述的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显示给用户,参见图5中的(d)所示,用户的第二操作可以是指用户点击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s707,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1。

此处,若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三信息,可以判断是否已获取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若是,则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1。

在不需要第三信息触发的场景下,该步骤s707可以直接执行。

s708,第二设备接收请求信号1,并根据请求信号1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实际建立网络连接的过程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步骤流程中,是以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位于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也可以位于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之前。比如,第一设备获取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触发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进而第一设备可以先发送第二扫描信号,当发送第二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时,可以停止发送第二扫描信号,并开始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当发送第一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阈值时,可以停止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从而完成扫描。此处,第二信息也可以是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生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为同一信息;当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后,是先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再发送第二扫描信号,还是先发送第二扫描信号再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可以取决于第一设备的内部实现,或者也可以预先定义或配置,具体不做限定。

(2)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若s706中第一设备获取到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触发请求信号2的发送,请求信号2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第四信息是根据用户的第三操作生成的,用户的第三操作可以是用户点击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则由于第一设备并未获取到第三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因此,第一设备可以在显示屏上提示用户输入第三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而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三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向第三设备发送请求信号2。

采用上述方式,第一设备可以发送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从而能够尽可能地扫描到第一设备周围的能够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以供用户选择想要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提高用户体验。且,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获取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从而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通信效率。此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网络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频谱资源的占用。

此外,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需要说明的是:

(1)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此外,各个流程图中所示意的步骤并非全部是必须执行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流程图的基础上增添或者删除部分步骤。

(2)上述侧重描述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之处,除差异之处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之间可以相互参照。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第一设备侧的功能,比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中,例如,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者集成电路;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第二设备侧的功能,比如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或者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设备中,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二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者集成电路。

下面对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8a为第一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a所示,第一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一天线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以及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天线模块。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可以用于:通过第一天线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接收其它设备(比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发送的其它设备的配置信息。第二通信模块可以为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通信模块,比如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为wi-fi通信技术,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用于:通过第二天线模块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还可以用于:通过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接收其它设备(比如第三设备)根据第二扫描信号发送的其它设备的标识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可以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在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以下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扫描信号的发送;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或者,确定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长阈值后,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在又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以下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获取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触发第二扫描信号的发送;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或者,确定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扫描信号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阈值后,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扫描信号。

此外,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触发请求信号的发送;和/或,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三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模块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天线模块可以属于前文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天线模块也可以属于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其中,第一天线模块可以为图3b中所示意的第二天线,第一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图3b中所示意的处理电路、射频电路、第二双工器、解调电路等,具体可以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种情形下,第一扫描信号可以为第一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

下面对第一通信装置中的处理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二天线模块进行介绍。

(1)处理模块

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处理单元也可以集成在一个器件中。在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处理模块用于运行第一设备中安装的操作系统和/或应用程序,管理第一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并可为用户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2)第二通信模块

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用于实现第一设备的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扫描功能、网络连接功能等。在一个示例中,参见图8b和图8c所示,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

其中,基带模块可以负责管理第二通信模块的软硬件资源,并且可配置射频模块的相关工作参数。示例性地,基带模块用于完成对基带信号的处理,比如基带模块可以从基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数据比特,或者将信息或数据比特转换为待发送的基带信号。这些信息或数据比特可以是表示语音、文本、视频等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例如,基带模块可以实现诸如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信号处理操作。基带模块也可以称为基带处理芯片或基带芯片。

射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intergretedcircuit,rfic)和射频前端(radiofrequencyfrontend,rffe)器件。其中,射频集成电路也可以称为射频处理芯片或射频芯片,射频集成电路有时也被称为接收机(receiver)、发射机(transmitter)或收发机(transceiver)。随着技术的演进,第二天线模块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射频模块的一部分,并可集成到射频芯片中。可以理解地,射频模块也可以基于功耗和性能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器件或者不同的集成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8b和图8c,射频模块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lna)、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混频器(mixer)等器件,这些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此外,由于射频信号通常是模拟信号,基带模块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因此还需要有模数转换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数转换器件可以设置在基带模块中,也可以设置在射频模块中。模数转换器件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converter,dac)。

根据信号的接收或发送路径的不同,射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接收通道和射频发射通道。其中,射频接收通道可以包括adc、lna、混频器等器件,射频接收通道可通过第二天线模块接收射频信号,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下变频)以得到基带信号,并传递给基带模块。射频发送通道可以包括dac、混频器、pa等器件,射频发送通道可接收来自基带模块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如上变频、放大)以得到射频信号,并最终通过第二天线模块将该射频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空间中。

当第一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方式来发射和接收信号时,发射信号的频率和接收信号的频率可以相同,此种情形下,参见图8b所示,射频接收通道和射频发射通道可以通过开关模块、滤波器与天线模块连接;当进行信号发射时,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可以使得射频发射通道与滤波器、天线模块连接,当进行信号接收时,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可以使得射频接收通道与滤波器、天线模块连接。当第一无线通信技术采用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方式来发射和接收信号时,发射信号的频率和接收信号的频率不相同,此种情形下,参见图8c所示,射频接收通道和射频发射通道可以通过双工器与天线模块连接,其中双工器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滤波器,其中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发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另一个滤波器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开关模块可以为具有开关功能的模组,例如单刀双掷开关(singlepoledoublethrow,spd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开关模块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

(3)第二天线模块

第二天线模块可以为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天线,第二天线模块可以包括一根或多根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8a、图8b和图8c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天线模块属于前文所描述的第一阅读器为例(当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天线模块属于前文所描述的rfid阅读器时,可以参照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天线模块属于第一阅读器的实现),由于第一阅读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比如第一扫描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即第一阅读器的工作频段和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可以相同,因此,可以考虑由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来执行第一阅读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第一阅读器来执行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对应的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从而简化硬件设计,节省硬件成本。

比如,可以由第二天线模块来执行第一天线模块的功能,或者由第一天线模块来执行第二天线模块的功能,即第一天线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也就是说,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通过同一天线模块来发送信号。参见图8d,为第一天线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时,第一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d所示,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开关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或者说第一天线模块)选择性连接。示例性地,当第一通信模块需要发送或接收信号时,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模块,使得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连接,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断开连接;当第二通信模块需要发送或接收信号时,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模块,使得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连接,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断开连接。

又比如,由于第二通信模块能够发送复杂调制信号(比如采用ofdm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从而可以赋予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简单调制信号(比如采用脉冲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或单音信号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从而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无需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或者说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为同一通信模块。参见图8e,为第一天线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且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时,第一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e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或者说第一天线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8d和图8e给出了两种可能的简化硬件设计的示例,比如上述图8e中是完全由第二通信模块来执行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具体实施中,还可以有其它简化硬件设计的情形,比如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共用部分器件。

此外,以图8e为例,当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比如第一阅读器)的功能时,由于第一阅读器和第一电子标签之间在进行信号交互时,第一阅读器发射的射频信号与第一电子标签根据射频信号反馈的应答信号的频率不相同,因此,当第二通信模块采用时分双工方式来发射和接收信号时,可能会导致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射频信号后,无法接收到第一电子标签发送的应答信号。为解决这一问题,当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时,可以对第二通信模块进行改进,比如新增加一个射频接收通道,从而使得第二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新增加的射频接收通道来接收第一电子标签发送的应答信号。

参见图8f,为第一天线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且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时,第一通信装置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f所示,射频发射通道和射频接收通道1通过开关模块、双工器与第二天线模块连接(即射频发射通道和射频接收通道1可以通过tdd方式来发射和接收信号),射频接收通道2可以通过双工器与第二天线模块连接。其中,双工器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滤波器,其中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射频发射通道发射的信号以及射频接收通道1所要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另一个滤波器用于对射频接收通道2所要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双工器所包括的滤波器的数量可以不做具体限定,以能实现上述相应的滤波处理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当由第二通信模块来实现第一通信模块(比如rfid阅读器)的功能时,由于rfid阅读器和rfid电子标签之间在进行信号交互时,rfid阅读器发射的射频信号与rfid电子标签根据射频信号反馈的应答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第二通信模块可以采用时分双工方式来发射射频信号和接收应答信号,而无需再额外增加一个射频接收通道。

下面对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9a为第二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a所示,第二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天线模块、第三通信模块以及与第三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天线模块。

其中,第三通信模块可以用于:通过第三天线模块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应答信号,第一应答信号携带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信号,并根据请求信号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此外,第二通信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可以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三通信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可以属于前文所描述的rfid电子标签;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三通信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可以属于前文所描述的第一电子标签,其中,第三天线模块可以为图3a中所示意的第一天线,第三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图3a中所示意的微波激射器、第一双工器、电源电路、调制电路、存储和控制电路等,具体可以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种情形下,第一应答信号可以为第一电子标签所发送的应答信号。第二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模块的功能对应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模块,因此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文有关第一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模块的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9b为第二通信装置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9a来说,图9b中,第三通信模块可以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第三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激活信号用于激活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或者说,激活信号用于将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从休眠状态中唤醒。

类似于第一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实现第二设备的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例如wi-fi)的通信功能、扫描功能、网络连接功能等。当第二设备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后,其它设备(比如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扫描发现第二设备,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p2p连接。然而,为了节省设备功耗,当第二设备启动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后,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没有其它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p2p连接,则第二设备可以将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设置为休眠状态,比如可以关闭射频模块中的射频接收通道(比如图8b或图8c中所示意的射频接收通道,或者图8f中所示意的射频接收通道1),可选地,还可以关闭基带模块中用于处理通过射频接收通道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器件。也就是说,当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二通信模块不接收wi-fi信号(即采用wi-fi通信技术支持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的信号),从而导致其它设备无法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p2p连接。比如,第一设备通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获取到第二设备的网络连接信息,并根据网络连接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信号,但由于第二设备的对应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处于休眠状态,使得第二设备无法接收请求信号,进而导致第一设备无法与第二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通信模块可以包括检波模块,检波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检波模块可以为二极管检波电路,二极管检波电路可包含输入回路、二极管和rc低通滤波器,检波模块的第一端(即二极管检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双工器相连接,通过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比如第一扫描信号)对电容进行充放电,控制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检波模块的第二端(即二极管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可输出检波电压信号。其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越大,检波电压信号的电压越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波模块可用于判断射频信号的功率是否大于功率阈值,具体来说,检波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双工器相连接,此时,检波模块可以接收射频信号,并输出检波电压信号。当射频信号的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时(说明射频信号为有效的射频信号,第三通信模块可以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响应),检波电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当射频信号的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说明射频信号为无效的射频信号,第三通信模块不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响应),检波电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其中,功率阈值可以是根据最大似然检测理论或者其它可能的信号检测理论计算确定出的。检波模块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激活信号可以是指高电平信号。

示例性地,检波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可以是指,检波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通信模块中的基带模块连接。如此,当基带模块接收到检波模块发送的激活信号后,可以激活对应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功能,比如可以启动射频模块中的射频接收通道,可选地,还可以启动基带模块中的用于处理通过射频接收通道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器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可以由第三通信模块的电源电路来实现检波模块的功能,也就是说,电源电路除了为存储和控制电路供电外,还可以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激活信号。此种情形下,电源电路可以包括二极管检波电路。

以第三通信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可以属于前文所描述的第一电子标签为例(当第三通信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属于前文所描述的rfid电子标签时,可以参照第三通信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属于第一电子标签的实现),由于第一电子标签发射的应答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内,即第一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和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工作频段相同,因此,可以考虑由第三天线模块来执行第二天线模块的功能,或者由第二天线模块来执行第三天线模块的功能,即第三天线模块和第二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从而简化硬件设计,节省硬件成本。

参见图9c,为第二天线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为同一天线模块时,第二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c所示,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功分模块与第二天线模块(或者说第三天线模块)连接。其中,功分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功分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三通信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三端与第二天线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端,第三端为输出端;或者,功分模块的第三端为输入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出端。

示例性地,功分模块可以为功分器,功分器可以将一路输入信号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信号,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可以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此时,输入信号的功率可以等于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之和;以及,也可反过来将两路(或多路)输入信号合成一路输出信号,此时,输出信号的功率可以等于两路输入信号的功率之和。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二天线模块接收到第一设备发射的信号(比如第一扫描信号)后,功分模块可以将第一扫描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其中一路信号为信号1,另一路信号为信号2,并将信号1传输给第三通信模块,以及将信号2传输给第二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1后,可以识别信号1,并传输第一应答信号给功分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2后,由于无法识别信号2,可以不进行响应;如此,功分模块可以将第一应答信号通过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给第一设备。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第二天线模块接收到第一设备发射的信号(比如第二扫描信号)后,功分模块可以将第二扫描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其中一路信号为信号3,另一路信号为信号4,并将信号3传输给第三通信模块,以及将信号4传输给第二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3后,由于无法识别信号3,可以不进行响应;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4后,可以识别信号4,并传输第二应答信号给功分模块;如此,功分模块可以将第二应答信号通过第二天线模块发送给第一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1)上文中有关第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描述主要是以第一通信装置实现发起方设备(比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第一设备)的功能为例进行描述。考虑到在其它可能的场景中发起方设备也可能作为响应方设备,因此,针对于第一通信装置来说,第一通信装置中也可以包括第三通信模块以及与第三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三天线模块(即第一通信装置中也可以包括rfid电子标签或第一电子标签,该rfid电子标签或第一电子标签存储有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以实现响应方设备的功能,参见图10a所示。

在一个示例中,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为简化硬件设计,节省硬件成本,第一天线模块、第二天线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可以为同一天线模块。此种情形下,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0b所示,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开关模块、功分模块与第一天线模块(或第二天线模块或第三天线模块)连接,第三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功分模块与第一天线模块连接。其中,功分模块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功分模块的第一端与开关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三通信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三端与第一天线模块连接。功分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端,第三端为输出端;或者,功分模块的第三端为输入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出端。

如此,当第一设备为发起方设备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和接收信号,相关实现可以参见上文的描述。当第一设备为响应方设备(比如第四设备需要与第一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则第四设备可以为发起方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响应方设备)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发送和接收信号;此种情形下,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模块,使得第二通信模块与功分模块连接,以及第一通信模块与功分模块断开连接。比如,第四设备发送第一扫描信号,相应地,第一设备的第一天线模块可以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并将第一扫描信号传输给功分模块,进而由功分模块将第一扫描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其中一路信号为信号1,另一路信号为信号2,并将信号1传输给第三通信模块,以及将信号2传输给第二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1后,可以识别信号1,并传输第一应答信号给功分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信号2后,由于无法识别信号2,可以不进行响应;如此,功分模块可以将第一应答信号通过第一天线模块发送给第四设备。

在又一个示例中,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为简化硬件设计,节省硬件成本,第一天线模块、第二天线模块和第三天线模块可以为同一天线模块,且可以由第二通信模块实现第一通信模块的功能,此种情形下,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0c所示。

(2)上文中有关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描述主要是以第二通信装置实现响应方设备(比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第二设备)的功能为例进行描述。考虑到在其它可能的场景中响应方设备也可能作为发起方设备,因此,针对于第二通信装置来说,第二通信装置中也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模块以及与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一天线模块(即第二通信装置中也可以包括rfid阅读器或第一阅读器),以实现发起方设备的功能,参见图11所示。

进一步地,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为简化硬件设计,节省硬件成本,也可以在图11的基础上,对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其中,对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第一设通信装置的描述,比如改进后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10b和图10c所示。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