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5283发布日期:2024-04-18 20:4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显示设备是为了实现视觉或立体的接收、存储和传递而显示信息的设备。

2、最近,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作为显示设备开发并使用着lcd(liquid crystaldisplay device:液晶显示装置)、pdp(plasma di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板)、eld(electro luninesent display:电致发光显示器)、vfd(vacuum fluoesent display:真空荧光显示器)等多种显示设备。

3、这些显示设备构成为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以及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用于将上述显示单元支承在与书桌和/或者台面的上表面分开预设的高度。

4、但是,在这种现有的显示设备中,上述显示设备的支承装置支承上述显示单元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存在难以调节画面高度的问题。

5、尤其是,鉴于与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于上述显示设备的多个电子装置的连接关系,固定设在书桌或者台面等设置对象的上表面,所以存在不容易调节利用者眼睛与画面之间的距离的问题。

6、并且,上述显示单元和上述支承装置大部分构成为被固定的状态,所以存在不容易调节相对于利用者视线的上述显示单元画面的斜角(视角)的问题。

7、并且,在这种现有的显示设备中,需要调节相对于利用者视线的上述显示单元画面的高度、距离以及斜角(视角)每一个,所以存在使用繁琐,使用时容易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课题

2、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调节画面的高度以及距离的显示设备。

3、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调节画面的高度、距离以及斜角的显示设备。

4、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具备相对较高的5个自由度以上而容易调节画面的高度、距离以及斜角的显示设备。

5、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调节画面的高度以及斜角所需的驱动力的显示设备。

6、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根据利用者的姿势变化而能够自动调节画面的高度、距离以及斜角的显示设备。

7、课题解决手段

8、根据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的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在显示单元的背面连接有能够实现上述显示单元的上下方向的摆动、高度调节以及距离调节的支承装置。

9、具体地,上述支承装置构成为具备:安装架,其能够结合于上述显示单元的背面;第一臂,其一端部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接于上述安装架;第二臂,其一端部按照能够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臂的另一端部;第三臂,其一端部按照能够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二臂的另一端部;固定单元,其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支柱,其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固定单元,并且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第三臂进行升降。

10、由此,能够分别容易进行上述显示单元的画面相对于利用者眼睛的高度的调节、距离的调节以及上下方向的斜角的调节。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构成为具备:显示单元,其显示图像;安装架,其形成为能够结合于上述显示单元的背面;第一臂,其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接于上述安装架;第二臂,其按照能够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臂的端部;第三臂,其按照能够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二臂的端部;支柱,其设为能够使上述第三臂进行升降;以及固定单元,其固定于固定对象物,并且在上表面按照能够以上下配置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有上述支柱。

12、由此,上述显示单元具有相对高的自由度(5个自由度以上),所以相对于利用者的眼睛分别可以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画面的高度、距离、斜角,能够容易确保恰当的视角。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柱可以构成为具备:下部支柱,其连接于上述固定单元;以及上部支柱,其相对于上述下部支柱能够升降。

14、其中,上述第三臂可以设在上述上部支柱。

15、由此,上述第三臂可以与上述上部支柱联动而进行升降。

16、上述第三臂可以在水平方向突出结合于上述上部支柱的上端。

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柱可以设有在上述上部支柱下降时被压缩并积蓄弹力的弹性部件。

18、由此,在上述上部支柱上升时,由于上述弹性部件积蓄的弹力,能够减少与其对应的量的上述上部支柱上升所需的驱动力。

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部件可以由与上述上部支柱的升降联动而伸缩的气弹簧构成。

20、上述气弹簧在上述上部支柱下降时被压缩而积蓄弹力,而在上述上部支柱上升时因上述气弹簧积蓄的弹力,容易实现上述上部支柱的上升。

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柱设有用于调节上述第三臂的高度的高度调节部。

22、由此,能够调节连接于上述第三臂的上述显示单元的高度。

2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度调节部可以构成为具备:齿条齿形部,其设在上述下部支柱;小齿轮,其设在上述上部支柱,并且与上述齿条齿形部啮合;以及小齿轮驱动马达,其驱动上述小齿轮。

24、由此,通过上述小齿轮的正反旋转,上述上部支柱能够相对于上述下部支柱上升以及下降。

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上部支柱的内部、上述齿条齿形部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上述气弹簧。

2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上部支柱的内部设有旋转驱动上述小齿轮的驱动马达。

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驱动马达与上述小齿轮之间可以设有将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力选择性地传递给上述小齿轮的离合器。

28、通过上述离合器,在上述驱动马达与上述小齿轮的动力传递被断开的状态下,上述上部支柱可以通过手动相对于上述下部支柱进行上升以及下降。

2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马达与设在上述上部支柱的小齿轮分开设在上述第三臂。

30、上述驱动马达和上述小齿轮可以通过动力传递部传递动力。

31、上述动力传递部可以构成为具备例如传送带以及滑轮。

32、上述滑轮可以具备结合于上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滑轮以及结合于上述小齿轮的被动滑轮。

3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度调节部可以构成为具备:导螺杆,其设在上述上部支柱;螺母部件,其设在上述下部支柱,并且螺合于上述导螺杆;以及导螺杆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导螺杆。

3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导螺杆驱动马达可以设在上述上部支柱。

35、上述驱动马达可以以上下方向配置,可以连接成上述导螺杆能够向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轴传递动力。

3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驱动马达与上述导螺杆之间可以设有将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力选择性地传递给上述导螺杆的离合器。

3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沿上述第三臂的突出方向,在上述导螺杆的一侧可以设有上述气弹簧。

38、由此,由上述气弹簧补偿作用于上述第三臂以及上述上部支柱的负荷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显著减少用于使上述第三臂上升的上述导螺杆的旋转所需的驱动力。

3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臂具备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支柱的内部的滑动器,在上述支柱的内部具备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上述滑动器支承的滑动支承部。

40、上述支柱具备与上述第三臂的升降轨迹对应地切开的切开部。

41、上述第三臂可以收容于上述切开部内部而以与上述滑动器连接的状态上下移动。

4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动器可以设有多个辊。

4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动支承部具备分别与上述多个辊滚动接触而进行相对移动的多个轨道。

4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关于上述多个辊,在上述滑动器的接近上述切开部的端部(前方端部)配置有多个,在上述滑动器的远离上述切开部的端部(后方端部)配置有一个。

45、更加具体地,关于上述多个辊,在上述滑动器的接近上述切开部的端部(前方端部)配置两个前方辊,在上述滑动器的远离上述切开部的端部(后方端部)配置一个后方辊。

46、关于上述多个辊,从上侧俯视时,在连接有上述第三臂的连接部的两侧配置有两个前方辊,在连接有上述第三臂的连接部的延长线上配置有上述一个后方辊。

47、上述滑动器的前方端部的两个前方辊和上述滑动器的后方端部的一个后方辊分别配置在与三角形形状的顶点对应的位置。

48、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上述滑动器,能够抑制上述滑动器出现横向余隙。

4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动器的前方端部的两个辊的外表面具有圆筒形状,设在上述滑动器的后方端部的一个辊构成为具备从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槽部。

50、对应地,关于上述多个轨道,分别与上述两个辊接触的轨道构成为平整面,与上述一个辊接触的轨道具备对应于上述槽部的形状的突出部。

51、其中,上述槽部以及突出部可以构成为分别具有三角形截面或者半圆形截面。

52、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滑动器发生横向余隙。

53、上述槽部具备相对于轴方向倾斜的两个斜面,从而具有“v”形截面。

54、上述突出部具有朝外侧突出的“v”形截面,以便分别与上述槽部的两个斜面面接触。

5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滑动器设有在上述滑动器下降时积蓄弹力的弹性部件。

5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设在上述滑动器的弹性部件可以由气弹簧构成。

57、由此,在上述滑动器下降时,上述气弹簧积蓄弹力,在上述滑动器上升时,由于上述气弹簧的弹力,能够减少对应量的上述滑动器上升所需的驱动力。

58、上述气弹簧可以设在上述后方辊的前方。

59、上述气弹簧可以设在上述两个前方辊之间。

6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支柱设有调节上述第三臂的高度的高度调节部。

61、由此,能够容易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高度。

6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高度调节部具备:齿条齿形部,其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上述支柱的内部;以及小齿轮,其设在上述滑动器,并且与上述齿条齿形部咬合。

63、上述小齿轮可以通过驱动马达旋转驱动。

64、上述驱动马达可以设在上述滑动器。

6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具备:摆动轴,其水平配置在上述第一臂的端部;以及摆动部件,其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可摆动的方式连接,并且连接于上述安装架。

66、由此,连接于上述安装架的上述显示单元能够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而上下旋转。

67、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调节并确保上述显示单元画面相对于利用者眼睛的视角。

6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具备:摆动驱动部,其使上述显示单元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摆动。

69、由此,能够更加容易确保上述显示单元的视角。

7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驱动部构成为具备:驱动齿轮,其设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摆动部件中的某一个;从动齿轮,其设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摆动部件中的另一个,并且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摆动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

71、由此,能够更加容易确保上述显示单元的视角。

7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驱动部构成为还可以具备:弹性部件,在上述摆动部件下降时,被压缩而积蓄弹力。

73、由此,能够减少上述显示单元向上转动所需的驱动力。

74、根据这种结构,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显示单元向下转动时被压缩而积蓄弹力,在上述显示单元向上转动时,通过积蓄的弹力,容易实现上述显示单元的向上转动,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上述摆动驱动马达的功耗。

75、并且,鉴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以及上述显示单元的重量,可以减小上述摆动驱动马达的额定容量。

7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部件以及上述安装架可以通过以能够相对旋转(回转)的方式连接的枢轴连接。

77、上述枢轴可以与上述第一臂并排配置。

78、上述枢轴可以沿前后方向水平配置。

79、由此,上述显示单元可以以上述枢轴为中心上下旋转。

8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安装架以及上述摆动部件的彼此接触区域可以设有用于限制上述安装架以及上述摆动部件的相对旋转范围的限位器。

81、上述限位器可以构成为具备:限位器突起,其从上述安装架以及上述摆动部件的彼此接触面中的某一个突出;以及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其与上述限位器突起的转动轨迹对应地形成而收容上述限位器突起。

82、其中,上述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可以构成为具备预设的角度(范围)。

8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可以构成为沿上述突起的转动轨迹具有90度的角度。

84、更加具体地,上述显示单元可以形成为具备水平配置的两个长边部以及垂直配置的两个短边部的长方形形状。

85、上述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可以构成为上述显示单元(上述安装架)能够以上述枢轴为中心按照垂直配置上述两个长边部且水平配置上述两个短边部的方式旋转。

8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与上述显示单元电连接的连接器。

87、由此,在上述显示单元的背面连接上述安装架时,上述连接器能够与上述显示单元的连接器相连。

88、由此,上述显示单元可以以可进行电力供给以及通信的方式与其它电子装置有线连接。

8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显示单元的背面可以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述安装架以阻挡上述凹陷部的开口的方式结合。

90、在上述安装架贯通形成有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收容上述第一臂的收容孔。

9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臂构成为具备:第一臂主体;以及第二臂连接部,其与上述第二臂连接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一臂主体的端部。

9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臂主体设有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臂主体回转的枢轴。

93、由此,上述显示单元可以以上述第一臂(第一臂主体)为中心沿板面方向回转。

9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臂主体以及上述枢轴可以构成为在水平配置上述显示单元的长边部的第一位置与垂直配置上述显示单元的长边部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9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臂主体的一端部(前方端部)收容于上述安装架的收容孔,在上述第一臂主体的另一端部(前方端部)水平配置有摆动轴。

96、在上述第一臂主体的前方端部设有支承上述摆动轴的摆动轴支承部件。

9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轴支承部件具备一侧(前方区域)具有开口的形状。

9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摆动轴以及上述摆动轴支承部件之间可以设有在上述显示单元向下转动时被压缩而积蓄弹力的弹性部件。

99、由此,在上述显示单元向上转动时,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积蓄的弹力,能够容易实现上述显示单元的向上转动。

100、并且,能够减少上述显示单元向上转动所需的驱动力。

101、在上述摆动轴结合有相对于上述第一臂能够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摆动部件。

102、在上述摆动部件的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在上述收容空间的内部收容结合有上述摆动轴支承部件。

103、在上述摆动部件形成为一侧(后方区域)形成有开口的桶状。

104、上述摆动部件结合于安装架。

10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摆动部件的后方开口结合于上述安装架的前表面。

1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摆动部件的外侧结合有一侧(后方)形成有开口的摆动壳。

107、上述摆动壳构成为上述摆动部件能够收容于内部。

108、上述摆动壳插入到上述显示单元的凹陷部的内部。

1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摆动壳的内部设有连接器。

110、上述连接器与设在上述显示单元的凹陷部的连接器相连。

111、由此,在上述摆动壳插入结合于上述凹陷部时,上述显示单元能够与连接于上述摆动壳的其它电子装置电连接。

112、上述摆动壳与上述凹陷部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可以形成为一侧形成有开口的正六面体形状。

113、在上述摆动壳的开口可以结合述安装架。

1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轴可以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臂(第一臂主体)旋转的方式构成。

115、由此,结合于上述摆动轴的上述摆动部件、上述摆动壳、上述安装架以及上述显示单元能够以上述第一臂(第一臂主体)为中心在板面方向上旋转。

1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摆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一臂设有使上述摆动部件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摆动驱动部。

1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摆动驱动部构成为具备:驱动齿轮,其形成于上述摆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一臂中的某一个;从动齿轮,其设在上述摆动部件以及上述第一臂中的另一个,并且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以及摆动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

1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齿轮可以设在上述摆动部件,上述从动齿轮设在上述第一臂。

119、上述驱动齿轮可以设在固定于上述摆动部件的摆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上述从动齿轮设在连接于上述第一臂的上述摆动轴。

120、其中,上述从动齿轮与上述驱动齿轮的移动轨迹对应地以圆弧形状形成齿形部,并且固定结合于上述摆动轴。

121、根据这种结构,上述驱动齿轮在与上述从动齿轮啮合而旋转时,沿上述从动齿轮的圆弧方向移动,由此上述摆动部件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摆动(转动)。

12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构成为在上下重叠而结合。

12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彼此重叠区域设有第一转动轴。

124、由此,上述第一臂可以相对于上述第二臂以上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旋转)。

1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结合区域设有使上述第一臂相对于上述第二臂转动(旋转)的第一转动驱动部。

12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部构成为具备:第一转动轴,其能够以相对于上述第一臂进行运动的方式结合于上述第二臂;固定齿轮,其沿圆周方向形成于上述第一臂的端部;驱动齿轮,其与上述固定齿轮啮合,并且能够相对移动;以及第一转动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

127、由此,连接于上述第一臂的上述显示单元可以以上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左右旋转。

12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马达可以设在上述第二臂。

12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臂的第二臂连接部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状。

130、在上述第二臂连接部的中央贯通形成有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收容上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一转动轴孔。

13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臂的一端部(前方端部)具备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收容上述第一臂的第一臂收容部。

132、上述第一臂收容部形成为开放一侧(前方侧)。

133、上述第二臂具备与上述第一臂的上述第二臂连接部的上侧接触的上部支承部以及与上述第二臂连接部的下侧接触的下部支承部。

134、上述第一臂收容部形成在上述上部支承部以及上述下部支承部之间。

13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轴构成为具备:轴主体;头部,其从上述轴主体的一端部向外侧扩张;以及螺丝部,其形成于上述轴主体的另一端部。

136、在上述第二臂的上部支承部形成有收容上述第一转动轴的头部的头部收容部,在上述下部支承部设有与上述第一转动轴的螺丝部螺合的螺母部。

13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齿轮形成为在上述第一臂的第二臂连接部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具有预设的角度(内角)。

13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齿轮的两端部之间的内角可以形成为180度以下。

139、由此,上述第一臂可以以上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第二臂相对旋转180度以下。

140、上述固定齿轮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转动轴的轴方向倾斜。

141、上述驱动齿轮可以连接于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

142、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可以配置为垂直于上述第一转动轴。

143、上述驱动齿轮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倾斜。

14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齿轮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转动轴呈45度,上述驱动齿轮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呈45度。

14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彼此接触区域设有限制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相对旋转范围的限位器。

14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器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彼此接触面中的某一个具备朝轴方向突出的突起,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第二臂的彼此接触面中的另一个具备收容上述突起的端部并且与上述突起的相对转动轨迹对应地形成的突起收容部。

14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突起形成于上述第二臂,上述突起收容部形成于上述第一臂。

148、上述突起形成为从上述第二臂的上部支承部朝上述第一臂收容部突出。

149、上述突起收容部在上述第一臂凹陷形成,以便能够收容上述突起。

15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突起收容部形成为配置在两端部的上述突起之间的内角在180度以下。

15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突起收容部设在上述固定齿轮的上侧。

15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突起收容部构成为具有比上述固定齿轮的旋转半径小的旋转半径。

15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三臂的结合区域设有第二转动轴。

154、上述第二臂以及第三臂上下重叠而配置,上述第二转动轴配置在上述重叠区域。

155、由此,上述第二臂以及第三臂能够以上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相对旋转。

15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三臂的结合区域设有使上述第二臂相对旋转的第二转动驱动部。

15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部构成为具备:第二转动轴,其一端部设在上述第三臂的内部,另一端部设在上述第二臂的内部;固定齿轮,其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形成在上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部;驱动齿轮,其与上述固定齿轮啮合而相对移动;以及第二转动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

158、由此,更加容易实现上述第二臂的旋转。

15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可以插入到上述第三臂的内部。

160、上述第二转动轴可以通过上述第三臂固定支承。

161、上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可以朝上述第三臂的上侧突出。

162、上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以插入到上述第二臂的内部而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

16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转动轴沿圆周方向可以设有固定齿轮。

16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齿轮的齿形部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二转动轴的轴方向朝外侧向下倾斜。

16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固定齿轮啮合有驱动齿轮,从而能够相对旋转。

16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马达可以设在上述第二臂的内部。

167、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马达可以以水平配置旋转轴的方式设在上述第二臂。

16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齿轮可以结合于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

169、上述驱动齿轮的齿形部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倾斜。

17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臂以及第三臂可以在内部收容线缆。

171、由此,抑制上述线缆向外露出,能够提高外观品味。

17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转动轴可以形成有沿轴方向贯通的贯通部。

173、上述线缆可以经由上述第二转动轴的内部。

17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的结合区域设有抑制上述第二臂意外地从上述第二转动轴分离的防脱部。

17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防脱部形成为具备:防脱突起,其从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的彼此接触面中的某一个向另一个突出;以及防脱突起收容部,其在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二转动轴的彼此接触面中的另一个形成为能够收容上述防脱突起。

176、上述防脱突起可以形成在上述第二臂,上述防脱突起收容部形成在上述第二转动轴。

177、上述防脱突起收容部形成为与上述防脱突起的相对转动轨迹对应。

178、上述防脱突起收容部构成为两端部之间的内角构成预设的角度(范围)。

179、由此,能够控制上述第二臂的旋转范围。

18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单元构成为能够装卸于上述固定对象物。

181、由此,能够显著减少上述固定单元的大小以及重量。

18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单元可以构成为具备:上部固定部件,其置于上述固定对象物的上表面;下部固定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固定对象物的底面,并且接近以及脱离上述上部固定部件;加压部件,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结合于上述下部固定部件的上表面;以及操作把手,其贯通螺合于上述下部固定部件,一端部连接于上述加压部件。

183、由此,能够明显减小置于上述固定对象物上表面的上部固定部件的大小。

184、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减小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大小,从而能够明显减少上述上部固定部件在上述固定对象物的上表面中占有的面积,能够进一步增加上述固定对象物(例如,书桌或者台面)上表面的利用性。

185、由此,能够容易实现相对于上述固定对象物的上述固定单元的结合以及分离。

186、其中,上述上部固定部件具备:引导件,其向下延伸,从而引导上述下部固定部件。

187、在上述下部固定部件设有引导件收容部,上述引导件以能够相对运动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引导件收容部。

18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引导件设有沿上下方向交替形成有凸部以及凹部的凹凸部,在上述下部固定部件设有与上述凹凸部咬合的咬合突起。

189、由此,在上述咬合突起被插入上述凹部时,上述下部固定部件可以暂时固定于相应的位置。

19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下部固定部件的引导件收容部具备比上述引导件的厚度大的宽度,从而构成为能够实现余隙,上述下部固定部件具备施加弹力以使上述咬合突起插入到上述凹部的弹性部件。

191、其中,上述弹性部件由板簧构成。

19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柱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上表面。

193、由此,上述显示单元的操作(距离调节)变得更加容易。

19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支柱以及上述固定单元的彼此结合区域设有使上述支柱(第三臂)相对于上述固定单元相对旋转的第三转动驱动部。

19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部构成为具备:第三转动轴,其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上述支柱以及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彼此接触区域;固定齿轮,其以上述第三转动轴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形成于上述上部固定部件;驱动齿轮,其与上述固定齿轮啮合,从而相对移动;以及第三转动驱动马达,其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

196、由此,能够利用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上述支柱相对于上述固定单元进行旋转。

19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转动轴以及上述固定单元(上部固定部件)的彼此接触区域设有限制上述支柱的旋转的限位器。

19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器构成为具备:限位器突起,其从上述转动轴以及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彼此接触面中的某一个突出;以及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其收容上述限位器突起,与上述限位器突起的转动轨迹对应地形成。

19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器突起收容部的两端部的内角形成为预设的角度。

200、其中,上述预设的角度可以形成为120度至180度。

20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器突起可以形成在上述上部固定部件,上述限位器突起收容部形成在上述第三转动轴的防脱部。

20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马达可以设在上述支柱。

203、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马达以使旋转轴沿上下方向的配置的方式设在上述支柱。

204、上述支柱的下部设有收容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马达的第三转动驱动马达收容部。

205、上述固定齿轮构成为具备:齿形部,其向下倾斜形成于上述上部固定部件。

206、上述驱动齿轮构成为具备:齿形部,其相对于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马达的旋转轴倾斜形成。

2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设备构成为具备:控制部,其具备控制程序,从而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位置。

208、上述控制部上可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有输入操作信号的信号输入部。

2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调节根据上述显示单元(画面)的上下方向的斜角。

210、上述控制部上可控制的方式连接有上述摆动驱动部。

211、由此,能够以上述显示单元的上述摆动轴为中心调节画面的斜角。

212、上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高度。

213、上述控制部上可控制的方式连接有上述高度调节部。

214、由此,上述显示单元沿上述支柱的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高度。

215、上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调节述显示单元相对于上述支柱的距离。

216、上述控制部上可控制的方式连接有用于调节相对于上述支柱的上述显示单元的距离的距离调节部。

217、上述距离调节部构成为包括:第一转动驱动部,其使上述第一臂相对于上述第二臂进行相对旋转;以及第二转动驱动部,其使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三臂进行相对旋转。

2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距离调节部还可以包括:第三转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支柱使其相对于上述固定单元进行旋转。

219、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画面与利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2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单元设有能够拍摄利用者的姿势的摄像头,上述摄像头以与上述控制可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

221、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分别识别通过上述摄像头拍摄的上述利用者的基本姿势以及姿势变化,分别控制上述摆动驱动部、上述高度调节部、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部、上述第二转动驱动部以及上述第三转动驱动部,以便能够调节上述利用者的视角。

222、由此,能够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位置,以使利用者的眼睛和上述显示单元的画面确保恰当的视角。

223、上述控制部识别使用显示设备的利用者的姿势,从而能够判断上述利用者的姿势是相当于正确姿势的第一模式或者还是不是上述正确姿势的第二模式。在上述利用者的姿势为上述第一模式并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时,上述控制部可以判断通过摄像头拍摄的上述利用者的姿势是否变化以及变化的姿势是否适合。在判断为上述变化的姿势不适合时,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显示单元在上下方向倾侧,上述第一臂在上下方向摆动。在判断为上述变化的姿势适合时,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固定监视器设定位置。在上述监视器设定位置得到固定之后经过了一定的时间时,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以便自动调节上述监视器的高度以及上下摆动或者左右摆动角度。

224、发明效果

225、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具备能够结合于显示单元的背面的安装架、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连接于上述安装架的第一臂、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臂的端部的第二臂、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二臂的端部的第三臂、上述第三臂升降的支柱以及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且上表面上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上述支柱的固定单元,从而能够容易实现显示单元的斜角的调节、高度的调节以及距离的调节。

226、并且,上述支柱具备在上下可伸缩的下部支柱以及上部支柱,从而在上述显示单元下降时,上述上部支柱下降,从而能够抑制与周边发生干扰。

227、并且,通过具备在上述上部支柱下降时被压缩而积蓄弹力的弹性部件,从而在上述显示单元上升时,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被压缩的弹力,能够降低上述显示单元上升所需的驱动力。

228、并且,上述下部支柱设有齿条齿形部,上述上部支柱设有小齿轮,从而能够容易调节相对于上述下部支柱的上述上部支柱(第三臂)的高度。

229、并且,上述上部支柱设有导螺杆,上述下部支柱设有螺母部件,从而能够容易调节相对于上述下部支柱的上述上部支柱(第三臂)的高度。

230、并且,上述导螺杆设有导螺杆驱动马达,从而上述导螺杆能够通过电动力进行旋转。

231、并且,上述第三臂在上述支柱的内部设有升降的滑动器,上述支柱的内部设有滑动支承部,从而能够调节相对于上述支柱的上述第三臂的高度。

232、并且,上述滑动器具备多个辊,上述滑动支承部具备多个轨道,从而能够顺利地实现上述滑动器的升降。

233、并且,上述多个辊中,在接近上述滑动器的上述切开部的端部设有多个前方辊,在远离上述滑动器的上述切开部的端部设有一个后方辊,从而能够抑制上述滑动器朝上述第三臂侧倾斜。

234、并且,上述后方辊具备朝内侧凹陷的槽部,上述滑动支承部具备以对应于上述槽部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从而能够抑制上述滑动器出现横向余隙。

235、并且,通过具备在上述第一臂的端部水平配置的摆动轴以及以上述摆动轴为中心能够上下摆动的摆动部件,从而能够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画面的斜角。

236、并且,通过具备摆动驱动部,其中该摆动驱动部具备设在上述第一臂以及上述摆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的驱动齿轮、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的摆动驱动马达以及与上述驱动齿轮咬合的从动齿轮,从而通过电动力容易实现上述显示单元的上下方向的摆动。

237、并且,在上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结合区域具备第一转动轴、形成在上述第一臂的端部的固定齿轮、结合于上述固定齿轮并进行相对移动的驱动齿轮以及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的第一转动驱动马达,从而上述第一臂通过电动力相对于上述第二臂可以进行相对旋转。

238、并且,在上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结合区域具备突起以及收容上述突起并且与上述突起的转动轨迹对应形成的突起收容部,从而能够限制上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相对转动范围。

239、并且,在上述第二臂以及上述第三臂的结合区域具备第二转动轴、形成于上述第二转动轴的端部的固定齿轮、与上述固定齿轮咬合并进行相对移动的驱动齿轮以及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的第二转动驱动马达,从而上述第二臂通过电动力相对于上述第三臂可以进行相对旋转。

240、并且,上述固定单元具备置于上述固定对象物上表面的上部固定部件、配置于上述固定对象物底面的下部固定部件、能够升降防止结合于上述下部固定部件上表面的加压部件以及贯通上述下部固定部件螺合并且连接于上述加压部件的操作把手,从而能够显著减小配置于上述固定对象物上表面的上部固定部件的大小。

241、并且,上述支柱以及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彼此结合区域设有沿圆周方向形成于上述上部固定部件的固定齿轮、结合于上述固定齿轮从而相对移动的驱动齿轮以及旋转驱动上述驱动齿轮的第三转动驱动马达,从而上述支柱通过电动力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单元进行相对旋转。

242、并且,通过具备使上述显示单元相对于上述第一臂摆动的摆动驱动部、调节相对于上述支柱的上述第三臂高度的高度调节部、输入操作信号的信号输入部以及基于输入的信号分别控制上述摆动驱动部以及上述高度调节部的控制部,从而能够容易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高度以及斜角。

243、并且,通过具备使上述第一臂相对于上述第二臂相对旋转的第一转动驱动部、使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三臂相对旋转的第二转动驱动部以及使上述支柱(第三臂)相对于上述固定单元相对旋转的第三转动驱动部,从而通过电动力能够容易调节上述显示单元与利用者之间的距离。

244、并且,具备拍摄利用者姿势的摄像头,上述控制部分别识别由上述摄像头拍摄的利用者的基本姿势以及姿势变化,分别控制上述摆动驱动部、上述高度调节部、上述第一转动驱动部、第二转动驱动部以及第三转动驱动部,以便能够调节利用者的视角,从而与利用者的姿势变化对应地,通过自动(程序)操作能够适当地调节上述显示单元的视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