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上行链路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73944发布日期:2023-09-24 11:5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补充上行链路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补充上行链路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1、为提升5g小区的上行覆盖,在原有的常规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之外,引入了额外的使用更低频率载波发送上行信号的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以解决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难以通过高频的nul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2、一般的,在共站部署nul和sul的场景下,当常规下行链路(normal downlink,ndl)的信号强度低于某一阈值的时候,终端设备可确定nul不适合当前上行传输场景,因此,会选择切换到使用sul进行上行传输。这时,sul是优于nul。

3、但是,在非共站部署nul和sul的场景下,在终端设备判断上行质量较低时,sul不一定能提供比原来nul更好的上行传输质量。这时,终端设备需要重新确定接入sul的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充上行链路接入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非共站部署nul和sul的通信系统中。实施上述sul接入方法,终端设备ue可确定nul和sul是否共站。在非共站的场景下,ue可检测nul基站的信号强度和sul基站的信号强度,并根据nul和sul基站的信号强度确定接入nul基站或sul基站。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ue,该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nb1和基站nb2是否共站,nb1为ue提供常规上行链路nul和常规下行链路ndl,nb2为ue提供补充上行链路sul;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指示nb1和nb2非共站;当ndl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且nb2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接入sul。

3、实施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指示nul和sul是否共站的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nul和sul是否共站。在确定非共站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同时检测nul基站(nb1)和sul基站(nb2)的信号强度,然后根据nb1和nb2的信号强度,确定接入nul基站或sul基站。

4、其中,当nb1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nb2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nb2。在其他情况下,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nb1。这时,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sul获得的上行传输服务优于nul,从而避免接入sul后可获得的上行传输服务反而比nul更差的情况。

5、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nb2的信号强度,为ue检测到的nb2的下行信号强度,或ue确定的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是基于ue和nb2的位置计算得到的。

6、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nb2部署有下行链路时,nb2的信号强度,为ue检测到的nb2的下行信号强度;当nb2未部署下行链路时,nb2的信号强度,为ue确定的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

7、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终端设备可根据nb2是否有下行,选择不同的确定nb2信号强度的方法。具体的,在nb2部署有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接收nb2的下行信号,进而确定当前nb2的下行信号强度;在nb2未部署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b2的位置计算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nb2的下行信号强度或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确定nb2的信号强度。

8、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nb2部署有下行链路时,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到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接收nb2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nb2的下行信号强度;当nb2未部署下行链路时,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到nb2位置信息,nb2位置信息用于确定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

9、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在nb2部署有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接收到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基于上述信息,终端设备可接收到nb2的下行信号,进而确定当前nb2的下行信号强度。在nb2未部署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接收到nb2的位置信息。基于上述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确定nb2的位置,进而确定当前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

10、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下行信号强度是ue基于信号偏差△s和ndl的信号强度确定的;△s是ue基于nb2的位置计算得到的。

11、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终端设备根据nb2的位置计算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具体包括:根据nb2的位置确定nb1与nb2之间基于空间自由损耗导致的信号偏差△s,然后根据信号偏差△s和检测到的nb1的下行信号强度确定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

12、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第二阈值、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nb2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携带在nb1的系统信息块sib中;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第二阈值、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nb2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13、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nb1可以通过广播sib消息的方式将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二阈值、nb2的下行链路的配置信息、nb2位置信息等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nb1可以通过rrc信令将上述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14、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nb2未部署下行链路时,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到位置上报指示;响应于位置上报指示,向nb1发送ue的位置信息。

15、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在nb2未部署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还可以向nb1发送自身的当前位置,以便于nb1确定上述信号偏差△s。将基站的位置发送给终端设备是不安全的。由nb1根据nb2、终端设备以及自身的位置确定信号偏差△s,可以避免将nb2的位置发送给终端设备,进而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16、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下行信号强度是ue基于信号偏差△s和ndl的信号强度确定的;△s是nb1发送给ue的,△s是nb1基于ue的位置信息和nb2的位置得到的。

17、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在nb1确定信号偏差△s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从nb1中获取到信号偏差△s,进而确定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这样,当终端设备无法获取到nb2的位置信息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向nb1上报自身位置,以便于nb1确定信号偏差△s,进而从nb1获取△s、确定nb2的逻辑下行信号强度。

18、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s携带在rrc信令中。

19、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在确定信号偏差△s之后,nb1可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s。

20、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ndl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表征ndl的信号强度。

21、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来表征信号强度。例如,终端设备可通过ndl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_ndl的来表征当前检测到的ndl的信号强度。

22、同样的,终端设备可通过nb2的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_nb2dl的来表征当前检测到的nb2的信号强度。当nb2未部署下行链路时,终端设备可通过nb2的逻辑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_nb2dl_v来表征当前检测到的nb2的信号强度。

23、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到上行时间提前量;基于上行时间提前量通过sul向nb2发送上行信号。

24、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终端设备在确定接入sul之后,还可接收到向nb2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并按照上述时间提前量向nb2发送上行信号。

25、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时间提前量携带在rrc信令中。

26、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在确定上行定时之后,nb1可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s。

27、结合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ndl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nb2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接入nul。

28、当ndl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nb2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sul所能提供的上行传输服务的质量不一定由于nul。因此,在上述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接入sul所能获得的上行传输服务可能反而比nul更差的,这时,接入sul是不合适的。

29、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方法,当ndl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nb2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nul。这时,在确定接入sul时,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sul获得的上行传输服务优于nul,从而避免接入sul后获得的上行传输服务可能反而比nul更差可情况。

3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3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32、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33、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34、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提供的芯片系统、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五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本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