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49007发布日期:2022-07-13 08:2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2.目前,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多种数据业务,在使用移动终端过程中,网络质量的优劣将对数据业务的使用产生影响。
3.相关技术中,利用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速率、延时等确定网络质量。然而,仅基于传输速率、延时等无法准确反映数据传输情况,即确定网络质量的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5.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7.按照上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质量评分;
8.按照下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下行链路的下行质量评分;
9.基于所述上行质量评分与所述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1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1.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12.评分确定模块,用于按照上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质量评分;
13.所述评分确定模块,还用于按照下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下行链路的下行质量评分;
14.质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上行质量评分与所述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1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
16.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
1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
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9.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上行链路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的下行传输参数分别对上行链路的质量与下行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得到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质量评分,从而根据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最终的网络质量。由于在进行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均是基于上行链路参数与下行链路参数共同评估,可提高评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实际数据传输质量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确定网络质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23.图3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24.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评分方式的示意图;
25.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评分方式的示意图;
26.图6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27.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质量评分的架构示意图;
28.图8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29.图9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服务器120。终端设备110与服务器120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可选地,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且该通信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中的至少一种。
32.终端设备11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33.服务器12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服务器120可向终端设备110转发来自其他设备的数据。终端设备110可与服务器120之间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10,终端设备110可获取终端设备110向服务器120发送数据过程中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终端设备110接收服务器120所发送数据过程中的下行传输参数,从而终端设备110可根据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链路的下行质量评分,并基于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进行网络质量的评估。
35.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6.步骤201,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37.其中,上行链路即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通道,下行链路即指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通道。
38.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获取在上行链路中传输数据时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时的下行传输参数,从而根据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进行网络质量的评估。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过程中,获取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及时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的网络质量对网络进行调整,避免网络质量较差对数据业务的影响。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目标时长为周期进行采样,即获取目标时长内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示意性的,目标时长可为1s,终端设备可以1s为周期,获取历史1s内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进行网络质量的评估。
40.步骤202,按照上行评分方式,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质量评分。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分别对上行链路的质量以及下行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上行链路对应有上行评分方式,上行评分方式即用于指示利用传输参数评估上行链路质量的方式。当获取到传输参数时,终端设备即可根据上行评分方式确定上行链路对应的上行质量评分。
42.由于上行链路的传输过程中,下行链路的传输可能将对上行链路的传输产生影响,仅基于上行链路的上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质量评分,无法准确评估上行链路的质量,因此,终端设备在确定上行质量评分时,将利用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共同确定。
43.步骤203,按照下行评分方式,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下行链路的下行质量评分。
44.相应的,下行评分方式用于指示利用传输参数评估下行链路质量的方式。当获取到传输参数时,终端设备可根据下行评分方式确定下行链路对应的下行质量评分。
45.且在进行下行链路质量评估过程中,同样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共同确定下行质量评分,确保下行质量评分的准确性。
46.步骤204,基于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将利用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综合进行网络质量的评估。
48.由于在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的过程中,均是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与下
行传输参数二者共同确定,可避免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对传输影响而造成的网络质量评估不准确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评估上行链路质量与下行链路质量的准确性,且终端设备基于上行链路质量以及下行链路质量评估当前的网络质量,可提高确定网络质量的准确性。
49.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上行链路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的下行传输参数分别对上行链路的质量与下行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得到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质量评分,从而根据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最终的网络质量。由于在进行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均是基于上行链路参数与下行链路参数共同评估,可提高评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实际数据传输质量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确定网络质量的准确性。
50.可选的,终端设备按照上行评分方式对上行链路质量进行评估,且按照下行评分方式对下行链路质量进行评估。下述实施例中将对上行评分方式以及下行评分方式进行示意性说明。
51.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2.步骤301,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53.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进行传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即为传输tcp数据包过程中的传输参数。
54.在获取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获取tcp数据包在上行链路的上行传输速率、上行重传率以及上行传输时延;相应的,终端设备可获取tcp数据包在下行链路的下行传输速率、下行重传率以及下行传输时延。其中,传输速率即为链路中每秒传输数据包的数量;重传率即为链路中传输的正常tcp数据包的数量/(正常tcp数据包的数量+重传tcp数据包的数量);传输时延即为tcp数据包的平均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
55.步骤302,在上行传输参数中的上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质量评分。
56.按照上行评分方式进行评分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将首先以上行传输速率为参考,进行上行链路质量的评估。可选的,上行传输参数中包含tcp数据包的上行传输速率,在上行传输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表明上行链路质量较好,可仅利用上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质量评分,而无需参考其他传输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步骤可包括步骤302a-302b:
57.步骤302a,在上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为最高评分。
58.在获取的上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其为较高速率场景,上行链路质量较好,因此,可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为最高评分。其中,第一速率阈值为预设值,比如,第一速率阈值为每秒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为240个。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进一步利用传输速率即带宽的影响确定第一速率阈值,即第一速率阈值为阈值与带宽影响因子的乘积。示意性的,第一速率阈值为240*带宽影响因子。其中,带宽影响因子即
表示传输速率对质量影响的权重占比,比如,可为1.2。
59.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每秒上行包数即为上行传输速率,在每秒上行包数>240*带宽影响因子的情况下,确定为高速率场景,上行基准评分为100。
60.步骤302b,基于上行基准评分与上行传输速率中的上行重传率确定上行质量评分。
61.由于在tcp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包传输失败的情况,该种情况下将进行tcp数据包的重传,而当tcp数据包重传率较高时,表明网络质量较差,因此,在进行质量评估时,需考虑tcp重传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中预先设备有重传率影响因子,其表示对质量评估的影响权重。示意性的,重传率影响因子可为0.8。当获取到重传率后,可基于基准评分、重传率与重传率影响因子三者的乘积确定重传率影响评分,从而可根据基准评分与重传率影响评分确定最终的质量评分。
62.即上行质量评分=上行基准评分-上行基准评分*上行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在每秒上行包数>240*带宽影响因子的情况下,上行质量评分=100-10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
63.步骤303,在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上行质量评分。
64.可选的,在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较低速率场景。该种情况下,需进一步基于其他传输参数进行上行链路质量的评估。可选的,在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其他传输参数进行质量评估可包括如下情况:
65.一、在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延阈值或大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行传输时延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上行传输时延与上行基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66.当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时,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上行传输时延进行质量的评估。其中,第一时延阈值可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示意性的,第一时延阈值可为400ms。在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的情况下,表明传输时延较小,可仅基于上行传输时延确定上行基准评分,其中,在上行传输时延越小的情况下,上行基准评分越高。
67.进一步的,在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可对传输时延进行区间划分。在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四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可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一等级评分即最高评分。示意性的,第四时延阈值为200ms,在上行传输时延小于2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100。而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四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五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二等级评分,其低于第一等级评分。其中,第四时延阈值小于第五时延阈值,而第五时延阈值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示意性的,第五时延阈值为300ms,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200ms且小于3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80。当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五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三等级评分,其小于第二等级评分。示意性的,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300ms且小于4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70。
68.除此之外,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时延过大,表明网络质量较差,因此,也可直接基于上行传输时延确定上行基准评分。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四等级评分,即最低评分。示意性的,
第二时延阈值可为1000ms,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1000ms时,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59。
69.二、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下行传输速率与上行基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70.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表明传输时延较大。该种情况下,一方面可能由于网络原因造成时延较大,而另一方面,传输时延即为tcp包的rtt,其中,rtt即为数据包发送至接收到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的时间。ack数据即由接收端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当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包较多时,ack数据传输较慢,相应的,rtt较大。因此,在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包数量较多时,可能造成上行传输时延较大,而并未网络原因。
71.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还需继续以下行传输时延即下行链路中每秒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为参考,进行上行链路质量的评估,确定是否由于网络原因造成的上行传输时延较大。其中,下行传输速率与上行基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在下行传输速率越大的情况下,表明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包数量较多,表明可能并非由网络原因造成的传输时延较大,相应上行链路对应的上行基准评分越高。
72.可选的,在下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三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一等级评分。其中,第三速率阈值大于第一速率阈值,比如,第三速率阈值为每秒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为400个。在下行链路对应的每秒数据包数量即每秒下行包数大于400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100。
73.可选的,在下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小于第三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二等级评分。比如,在每秒下行包数大于240且小于400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80。
74.可选的,在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第四等级评分。比如,在每秒下行包数小于240的情况下,确定上行基准评分为59。
7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行基准评分与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重传率,确定上行质量评分。
76.当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时,终端设备根据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传输速率确定得到上行基准评分,之后,再基于上行重传率,确定最终的上行质量评分。该方式可参考上述步骤302b,在此不再赘述。
77.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在上行传输速率即每秒上行包数≤240*带宽影响因子的情况下,再基于上行传输时延即上行rtt进行二次判断。在上行rtt<2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100-10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在上行200ms<上行rtt<3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80-8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在300ms<上行rtt<4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70-7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在上行rtt>100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59-59*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而在400ms<上行rtt<1000ms的情况下,需进一步根据下行传输速率即每秒下行包数进行判断。当每秒下行包数>400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100-10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在240<每秒下行包数<400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80-8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在每秒下行包数<240的情
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59-59*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
78.在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上行传输速率很小的情况,该种情况下,需进一步获取其他传输参数进行质量评估,该种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可包括如下步骤:
79.步骤一、在上行传输速率以及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二速率阈值,且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三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为最低评分,其中,第二速率阈值小于第一速率阈值。
8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行链路中传输数据包数量较少。因此,第二速率阈值远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第二速率阈值可为每秒传输数据包数量为10。当确定上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需进一步确定下行传输速率,在下行传输速率同样小于第二速率阈值的情况下,表明当前数据包数量传输较少,在当前业务场景下无需传输较多数据包,比如,游戏业务场景。该种场景下,通常传输时延较低,比如,在100ms左右。若传输时延较高,则表明网络质量较差,因此,确定上行传输速率以及下行传输速率均小于第二速率阈值后,进一步根据上行传输时延确定上行基准评分。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三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传输速率低,上行基准评分为第四等级评分,即最低评分。比如,第三时延阈值为170ms。
81.步骤二、基于上行基准评分与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重传率,确定上行质量评分。
82.在得到上行基准评分后,同样利用上行重传率,确定上行质量评分。该方式可参考上述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83.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在每秒上行包数<10&&每秒下行包数<10&&上行rtt>170ms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59-59*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
84.步骤304,在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下行质量评分。
85.上述步骤中对上行评分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下面将对下行评分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与上行评分方式相同的是,终端设备首先以下行传输速率为参考,进行下行链路质量的评估。在获取的下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其为较高速率场景,下行链路质量较好,因此,可确定下行链路的下行基准评分为最高评分。
86.在确定下行基准评分后,进一步根据下行重传率确定得到下行质量评分。下行质量评分=下行基准评分-下行基准评分*下行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
87.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每秒下行包数>240*带宽影响因子的情况下,确定为高速率场景,下行基准评分为100,下行质量评分为100-10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
88.步骤305,在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下行质量评分。
89.而在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较低速率场景,终端设备需进一步利用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确定下行质量评分。该方式可包括如下步骤:
90.步骤305a,基于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确定下行链路的下行基准评分,上行传输时延与下行基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91.在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需进一步根据传输时延进行判断。然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为接收端,无法确认实际发送时间,即无法确
定准确的下行传输时延(下行rtt),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上行传输时延进一步进行下行链路的质量评估。在上行传输时延越大的情况下,下行基准评分越低。
92.可选的,在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行基准评分为第四等级评分;在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行基准评分为第一等级评分。
93.步骤305b,基于下行基准评分与下行传输参数中的下行重传率,确定下行质量评分。
94.当确定下行基准评分后,进一步根据下行重传率确定下行质量评分。
95.示意性的,如图5所示,在每秒下行包数≤240*带宽影响因子的情况下,若上行rtt>400ms,则确定下行质量评分为59-59*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若上行rtt≤400ms,则确定下行质量评分为100-100*重传率*重传率影响因子(图中未示出)。
96.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丢包情况,每当出现丢包情况时,需进行数据包的重传,将增加传输时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即可根据丢包数进一步进行质量评估。该种方式下,下行质量评分=下行基准评分-2*丢包数*rtt/1000。
97.如图5所示,在上行rtt≤400ms的情况下,下行质量评分为100-2*丢包数*rtt/1000。
98.步骤306,基于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中最低评分,确定网络质量的质量等级。
99.在得到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后,可根据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中最低评分,确定网络质量等级。其中,终端设备中预先存储有不同评分与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当确定最低评分后,可将最低评分对应的质量等级确定为当前网络质量的质量等级。
100.示意性的,评分与质量等级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101.表1
102.评分质量等级80-100优60-80中等40-60较差<40差
103.结合表1示例,当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90,而下行质量评分为70时,则根据下行质量评分70确定网络质量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为中等。
104.本实施例中,首先以传输速率为基准,进行链路质量的评估,在传输速率较大的情况下,则无需基于其他参数进行评估,而在传输速率较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基于传输时延进行判断,可提高质量评估的准确性。且首先确定基准评分,再考虑重传率对评分的影响,得到最终的质量评分,可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105.且本实施例中,在上行链路质量评估过程中,在上行传输时延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根据下行传输速率进行上行链路的评估,避免在时延较大的情况下,直接评估质量较差,可提高质量评估的准确性。且在下行链路质量评估过程中,采用上行传输时延进行评估,避免使用不准确的下行传输时延进行质量评估,可提高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106.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的传输参数指示在当前采样期内无数据包传输,该种情况下,将不进行质量评估。下面将以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107.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8.步骤601,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109.可选的,终端设备中设置有网络控制模块、tcp评分处理模块、tcp评分控制模块以及tcp统计评分模块。其中,网络控制模块用于进行网络质量的控制,其可对网络进行调整,从而改变网络质量。tcp评分处理模块则可与网络控制模块进行交互,且可根据评估得到的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tcp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是否启用或关闭tcp评分功能。tcp统计评分模块则用于根据传输参数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质量评分。
1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tcp统计评分模块接收到tcp评分控制模块发送的评分开启通知时,则每隔目标周期获取上行传输参数与下行传输参数。
111.步骤602,在上行传输参数指示上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下,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为历史上行质量评分。
1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速率为0,即每秒上行包数为0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上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此时,tcp统计评分模块不进行上行链路的质量评估,而将上一周期确定的历史上行质量评分确定为上行质量评分。
113.如图4所示,在每秒上行包数=0的情况下,保持历史上行质量评分。
114.而若存在数据包传输,tcp统计评分模块则按照上行评分方式确定上行质量评分并进行存储。
115.步骤603,在下行传输参数指示下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下,确定下行质量评分为历史下行质量评分。
116.相应的,在下行传输速率为0,即每秒下行包数为0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下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此时,tcp统计评分模块将上一周期确定的历史下行质量评分确定为下行质量评分。
117.如图5所示,在每秒下行包数=0的情况下,保持历史下行质量评分。
118.而若存在数据包传输,tcp统计评分模块则按照下行评分方式确定下行质量评分并进行存储。
119.步骤604,基于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120.当tcp统计评分模块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后,将进行评分上报,上报至tcp评分控制模块,tcp评分控制模块将评分转发至tcp评分处理模块,tcp评分处理模块根据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121.步骤605,在网络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用网络调整策略,网络调整策略用于调整网络质量。
1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tcp评分处理模块确定网络质量相较于历史网络质量发生变化后,即将当前网络质量上报至网络控制模块,网络控制模块调用网络调整策略,根据网络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网络质量的调整。比如,当网络控制模块确定网络质量变差时,可对当前网络进行调整。
123.可选的,当tcp评分处理模块确定评分相较于上一周期的评分发生变化时,则进行网络质量的上报。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下,为避免频繁上报,网络质量等级相较于上一周期的网络质量等级发生变化时,再进行网络质量的上报,使网络控制模块调用网络调整策略。
124.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质量评分的架构示意图。在网络控制模块701需进行网络质量的评估时,将注册网络质量评估策略,tcp评分处理模块702接收到注册信息后,进行tcp评分订阅,即通知tcp评分控制模块703开启tcp评分功能,tcp评分控制模块703向tcp统计评分模块704发送tcp评分启动通知,在tcp统计评分模块704确定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质量评分后,将进行tcp评分上报,tcp评分控制模块703接收到上报的评分后,将评分通知至tcp评分处理模块702,tcp评分处理模块702根据评分确定网络质量,在网络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网络控制模块701上报网络质量。网络控制模块701根据网络质量变化情况,调用网络调整策略进行网络质量的调整。
125.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网络质量发生变化后,可及时根据网络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网络质量的调整,从而保持良好的网络质量,有助于确保业务使用流畅性。
126.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127.参数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上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中数据包传输的下行传输参数;
128.评分确定模块802,用于按照上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质量评分;
129.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按照下行评分方式,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下行链路的下行质量评分;
130.质量确定模块803,用于基于所述上行质量评分与所述下行质量评分,确定网络质量。
131.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32.在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的上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
133.在所述上行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
134.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35.在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小于第一时延阈值或大于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所述上行传输时延与所述上行基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136.在所述上行传输时延大于所述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时延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确定所述上行基准评分,所述下行传输速率与所述上行基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137.基于所述上行基准评分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重传率,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
138.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39.在所述上行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为最高评分;
140.基于所述上行基准评分与所述上行传输速率中的上行重传率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
141.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42.在所述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下行质量评分;
143.在所述下行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第一速率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确定所述下行质量评分。
144.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45.基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下行链路的下行基准评分,所述上行传输时延与所述下行基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146.基于所述下行基准评分与所述下行传输参数中的下行重传率,确定所述下行质量评分。
147.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48.在所述上行传输速率以及所述下行传输参数中下行传输速率小于第二速率阈值,且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传输时延大于第三时延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链路的上行基准评分为最低评分,其中,所述第二速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速率阈值;
149.基于所述上行基准评分与所述上行传输参数中上行重传率,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
150.可选的,所述评分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151.在所述上行传输参数指示所述上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质量评分为历史上行质量评分;
152.在所述下行传输参数指示所述下行链路中不存在数据包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下行质量评分为历史下行质量评分。
153.可选的,所述质量确定模块803,还用于:
154.基于所述上行质量评分与所述下行质量评分中最低评分,确定所述网络质量的质量等级。
155.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56.调用模块,用于在所述网络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用网络调整策略,所述网络调整策略用于调整所述网络质量。
157.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利用上行链路的上行传输参数以及下行链路的下行传输参数分别对上行链路的质量与下行链路的质量进行评估,得到上行质量评分以及下行质量评分,从而根据上行质量评分与下行质量评分确定最终的网络质量。由于在进行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均是基于上行链路参数与下行链路参数共同评估,可提高评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实际数据传输质量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确定网络质量的准确性。
1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59.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900的结构方框图。本技术中的终端设备9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存储器920、处理器910。
160.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9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9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9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9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9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161.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9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9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设备9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162.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设备9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900的限定,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设备9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拍摄组件、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组件、电源、蓝牙组件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16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
1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打印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网络质量的确定方法。
165.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文
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6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