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44073发布日期:2022-06-08 08:4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场景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wifi sta模式的通道(简称sta通道,也可以简称为sta信道),接收图像数据,并利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显示画面。第一设备又通过wi-fi p2p模式的通道(简称p2p通道,也可以简称为p2p信道)将图像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上显示第一设备的画面,实现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功能。
3.然而,目前第一设备对于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分配方式是固定的,无法适用不同的业务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目的在于使第一设备的时间片配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创建了第一通道(可以理解为是上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理解为是下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数据(例如可以用于接收无线投屏场景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的数据);第二通道用于发送数据至第二设备(例如可以用于发送无线投屏场景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的数据至第二设备),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已启动的应用的运行状态,然后根据当前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其中目标时间片配置用于配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时间片(例如可以是下述图4和图10的实施例中下发的匹配的时间片配置)。根据目标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6.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时间片配置是根据当前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出的,因此根据目标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能够让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工作状态适用于当前的业务场景,满足当前的业务场景的需求。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当前已启动的应用的运行状态,包括:获取当前已启动的应用的标签,其中应用的标签用于说明应用的运行状态。根据当前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的方式,可以是根据应用的标签,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
8.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包括:应用和应用识别模块;获取当前运行的应用的标签之前,还包括:启动应用,应用将前台应用信息发送至应用识别模块;前台应用信息包括应用的包名,应用识别模块监控应用的运行状态。其中,获取当前运行的应用的标签,包括:若监控到应用的运行状态发生变更时,则根据应用最新的运行状态,标记应用的标签。
9.应用识别模块监控了应用的运行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当前的应用的运行状态,确
定当前的业务场景。而业务场景有变更时,应用的运行状态会发生变更,应用识别模块就会标记出新的应用的标签。
1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应用的标签,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包括:根据应用的标签,查询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其中业务模型,包括:特定业务场景适配的时间片配置,不同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不同。若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为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若没有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为默认的时间片配置。
1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为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包括:若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则标记匹配的业务模型标签,并下发匹配的业务模型标签。
12.若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为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包括:若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则标记默认模型标签,并下发默认模型标签。
13.根据目标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包括:若接收到匹配的业务模型标签,则根据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若接收到默认模型标签,则根据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1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时间片配置为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则根据目标时间片配置,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后,还包括: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若确定出当前的网络卡顿,则切换当前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使用的目标时间片配置,然后返回至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步骤。
15.若确定出当前的网络不卡顿,则记录并自学习应用的标签与切换后的目标时间片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
1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当前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使用的目标时间片配置,包括:将当前运行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使用的目标时间片配置,切换为其中一个业务模型包括的时间片配置,或者,实时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实时业务模型中的时间片配置通过实时设定得到。
17.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之前,还包括:根据第一通道的工作信道、第二通道的工作信道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工作在双频双发dbdc状态;芯片能力信息用于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是否支持dbdc。
18.其中,若第一设备未工作在dbdc状态,则执行根据当前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出目标时间片配置的步骤。
19.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通道的工作信道信息、第二通道的工作信道信息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工作在双频双发dbdc状态,包括:若第一通道的工作信道和第二通道的工作信道属于相同频段,则判断出第一设备不工作在dbdc状态;若第一通道的工作信道和第二通道的工作信道不属于相同频段、且芯片能力信息说明了第一设备的芯片不支持dbdc,则判断出第一设备不工作在dbdc状态。
20.若第一通道的工作信道和第二通道的工作信道不属于相同频段、且芯片能力信息说明了第一设备的芯片支持dbdc,则判断出第一设备工作在dbdc状态。
2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的运行状态,包括:前台运行状态、后台运行状态、或者用于说明应用运行的业务的状态。
22.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23.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无线投屏场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设备的软件架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时间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界面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界面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界面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时间片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匹配业务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时间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学习业务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时间的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6.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
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27.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28.为了更清楚地阐明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
29.频段,在通讯领域中,频段指的是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目前wifi常用的频段包括:2.4g、5g、6g等频段。
30.信道,是指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由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传输媒质所构成。wifi常用的每一个频段被划分了多个信道,如根据ieee 802.11协议,2.4ghz wi-fi频段被划分为13个交叠的信道,每个信道的宽度是22mhz(ieee 802.11g标准和ieee 802.11n标准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0mhz,ieee 802.10b标准中每个信道频宽是22mhz)。
31.wifi p2p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联盟(alliance)推出的wifi端对端(peer-to-peer,p2p)标准。wifi p2p连接一般都是在用户发起p2p业务时才按需创建的。
32.wifi sta模式,是指电子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上网的模式。
33.wifi p2p模式,是指电子设备间通过wifi p2p连接,建立直连通道的模式。
34.组所有者(group owner,go),wifi p2p模式下,作用类似于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角色。
35.组客户端(group client,gc),wifi p2p模式下,gc连接go类似wifi sta模式下站点设备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
36.双频双发(dual band dual concurrent,dbdc),是指电子设备可同时运行两个不同频段下的通道。例如设备可同时在2.4ghz的sta通道和5ghz的p2p通道工作。除dbdc之外的工作模式均不支持同时运行两个通道,例如双频单发(dual band single concurrent,dbsc)、双频自适应并发(dual band adaptive concurrent,dbac)、同频同信道的工作模式等等,均只支持对两个通道时分复用。
37.下面介绍一下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场景。
38.在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的场景下,第一设备接入ap,通过与ap之间的sta通道接收ap传输的数据。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ap为图1示出的路由器1,第一设备(例如是手机)接入路由器1,创建sta通道。该sta通道为第一设备的上行通道,第一设备可通过sta通道接收路由器1发送的图像数据。
39.在无线投屏场景下,若投屏功能采用的是p2p协议,则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投屏至第二设备的操作,创建与第二设备直连的p2p通道。该p2p通道为第一设备的下行通道,第一设备可通过p2p通道发送图像数据至第二设备,实现无线投屏。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用户
执行启动投屏的操作之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之间创建了p2p通道。其中,用户实现无线投屏的操作方式有很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40.类似的,在多屏协同场景,用户想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同操作时,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的多屏协同操作,启动多屏协同功能,创建与第二设备直连的p2p通道。进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p2p通道共享图像数据、操作指令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实现多屏协同。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p2p通道的场景也可以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实现多屏协同的操作方式有很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有关多屏协同功能的具体使用场景可以参考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等其他操作系统中的多屏协同功能的原理及工作流程,此处不再赘述。
41.由前述所描述的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场景可知,第一设备在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的场景下,为了实现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的功能,需要工作在sta通道和p2p通道。当第一设备在执行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时,采用的是非dbdc的方式(例如同频同信道、同频异信道等方式)工作,就需要对sta通道和p2p通道时分复用。
42.例如图1所示,在第一设备投屏至第二设备或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多屏协同的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同频不同信道的路由器,第一设备连接5g频段60信道的路由器1,第二设备连接5g频段157信道的路由器2。在投屏场景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wifi p2p连接时,优先采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作为组所有者(group owner,go)的站点(station,sta)信道,作为wifi p2p连接的信道。如图1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作为go,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5g频段157信道建立p2p连接。
43.因此,第一设备在60信道接收路由器1发送的图像数据,然后切换至157信道,将图像数据通过157信道发送给第二设备。
44.然而,在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投屏以及多屏协同场景方案中,第一设备对于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分配方式是固定的。第一设备预先配置好的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分配方式,仅适用于一些没有特殊需求的普通业务场景,例如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业务场景,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的业务场景。其中,业务场景可以理解为是在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使用不同类型的应用、功能的场景。
45.当第一设备处于一些有低时延需求的特殊业务场景下时,预先配置的时间片分配方式就不适用这些业务场景,无法满足该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46.例如图1示出的游戏业务场景中,图1的(1)中第一设备(例如手机)和第二设备上显示了相同的游戏界面(均为两个人物在对战的画面),用户在图1的(1)示出的游戏界面上点击“b”图标的攻击控件,第一设备进入到图1的(2)示出的界面中。在图1的(2)示出的场景中,第一设备的游戏界面呈现了火焰攻击特效101,而第二设备的游戏界面仍然与图1的(1)示出的界面一致,没有出现火焰攻击特效101,即第二设备的显示画面出现延迟卡顿情况。
47.造成游戏画面卡顿的原因主要在于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过大,导致第一设备通过sta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通过p2p通道发送至第二设备,进而造成第二设备显示的画面与第一设备显示的画面明显不同步,出现画面卡顿的现象。
48.因此,为了满足多屏协同或者投屏功能的场景下的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为用户在使用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功能时,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用户需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可以
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手机、智慧屏、平板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投影仪等等电子设备,本技术对上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0.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80a,陀螺仪传感器280b,气压传感器280c,磁传感器280d,加速度传感器280e,距离传感器280f,接近光传感器280g,指纹传感器280h,温度传感器280j,触摸传感器280k,环境光传感器280l,骨传导传感器280m等。
5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52.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53.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
54.电源管理模块241用于连接电池242,充电管理模块240与处理器210。电源管理模块241接收电池2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240的输入,为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显示屏294,摄像头293,和无线通信模块260等供电。
55.第一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56.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57.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
58.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
(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6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在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建立与ap连接的sta通道,以及与第二设备连接的p2p通道,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任一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具体可参阅下述提及的图4、图10、以及图12示出的方法。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 ,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60.第一设备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61.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例如,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294上可以用于显示游戏应用的图像,视频应用的图像等各种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图像。
62.第一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63.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第一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64.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第一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65.第一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66.音频模块2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67.扬声器2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第一设备可以通过
扬声器2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68.受话器2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69.麦克风2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70.耳机接口2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71.压力传感器2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2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94。
72.陀螺仪传感器280b可以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的运动姿态。
73.气压传感器2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气压传感器2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74.磁传感器2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第一设备可以利用磁传感器2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
75.加速度传感器280e可检测第一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
76.距离传感器280f,用于测量距离。
77.接近光传感器2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78.环境光传感器2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
79.指纹传感器280h用于采集指纹。第一设备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80.温度传感器280j用于检测温度。
81.触摸传感器2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2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94,由触摸传感器280k与显示屏2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
82.骨传导传感器2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83.按键2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
84.马达2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
85.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86.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
87.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88.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技术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第一设备的软件结构。
8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90.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第一设备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91.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投屏,多屏协同,以及游戏等应用程序包。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屏应用程序包可以响应于用户操作,启动投屏业务,建立第一设备和第
二设备之间的p2p通道,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实现投屏功能。又例如,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屏协同应用程序包可以响应于用户操作,启动多屏协同业务,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通道,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实现多屏协同功能。具体可以参阅图4的步骤s401中、图10的步骤s1001以及图12的步骤s1201的相关内容。
92.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93.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94.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95.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96.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第一设备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97.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98.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
99.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100.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101.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102.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103.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104.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 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105.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106.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107.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10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
同样适用于基于ios或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109.参阅图4,基于前述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应用于前述提及的第一设备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启动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
110.其中,无线投屏业务可以理解为是将第一设备的画面无线投屏至第二设备的业务。多屏协同业务则是将第一设备的资源共享至第二设备的业务。
111.示例性的,执行步骤s401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响应于用户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操作,第一设备启动无线投屏业务。在一些实施例中,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建立p2p连接的过程。具体的,第一设备采用p2p协议连接用户选择的投屏设备(即前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二设备),创建p2p通道。示例性的,创建p2p通道的过程可以包括p2p通道的工作频段、工作信道等的决策过程,具体可参考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p2p连接的相关原理和工作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其中,p2p协议具体可以是miracast协议,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p2p协议。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过程还可以包括sta通道的创建过程。示例性的,创建sta通道的过程同样也可以涉及sta通道的工作频段、工作信道等的决策过程。
113.第一设备完成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步骤之后,可以理解为已完成sta通道和p2p通道均的创建,进而第一设备可以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实现将第一设备的画面投屏至第二设备,具体可参考前述对图1的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一设备的sta通道也可以是在启动无线投屏业务之前就预先创建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14.第一设备触发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方式有很多。示例性的,用户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操作具体可以是通过第一设备的设置界面的入口触发启动无线投屏业务。举例说明,如图5所示,用户点击图5的(1)示出的主界面上的“设置”图标,手机进入到图5的(2)示出的设置界面。用户点击设置界面上的“更多连接”的图标,手机进入图5的(3)示出的更多连接界面。更多界面上提供了nfc、手机投屏、以及打印的设备连接场景。用户在图5的(3)示出的界面点击“手机投屏”的图标,即可进入到图5的(4)示出的手机投屏界面,用户在图5的(4)的界面上开启无线投屏,即可在可用设备列表中看到名为“xxx电脑”的第二设备。用户点击“xxx电脑”,以启动无线投屏业务。若第一设备的无线投屏业务使用协议为p2p协议,则第一设备响应用户的操作,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
115.示例性的,用户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操作具体还可以是通过启动第一设备的应用中的投屏功能的方式触发启动无线投屏业务。举例说明,例如图6所示,用户点击图6的(1)示出的主界面上的应用程序a的图标,手机进入到图6的(2)示出的应用层序a的界面。其中,应用程序a的界面上显示有多个视频的缩略图。用户点击图6的(2)示出的其中一个视频的缩略图602,进入到图6的(3)示出的视频播放界面,图6的(3)示出的界面上显示有“tv”图标的投屏控件603,用户点击投屏控件603后,进入到图6的(4)示出的选择投屏界面,图6的(4)示出的界面上可看到名为“xxx电视”的第二设备。用户点击“xxx电视”,以启动无线投屏业务。启动无线投屏业务之后,若第一设备的无线投屏业务使用协议为p2p协议,则第一设备响应用户的操作,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
116.需要说明的是,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用户触发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操作方式也有很多,具体可以参考android等操作系统中的投屏相关原理和工作过程,
此处不再赘述。
117.若第一设备启动的是多屏协同业务,则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1的过程可以是,响应于用户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操作,第一设备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包括p2p通道的创建过程。其中,创建p2p通道的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场景下的p2p通道的创建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创建接入ap的sta通道。进而可以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实现将第一设备的资源共享至第二设备,实现多屏协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场景具体可参考前述对图1的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一设备的sta通道也可以是在启动无线投屏业务之前就预先创建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19.其中,第一设备启动无线投屏业务的方式有很多。举例说明,响应于用户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操作,第一设备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过程可以如图7所示。参阅图7的(1),用户将第一设备(例如图中的手机)的nfc区域触碰第二设备(例如图中的电脑)的nfc标签,进而进入到图7的(2)示出的场景。如图7的(2)所示,第一设备上显示出第一提示框701,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连接第二设备,用户点击提示框中的连接控件后,进入到图7的(3)示出的场景。在图7的(3)示出的场景中,第一设备显示第二提示框702,用于提示等待电脑确认。第二设备界面显示查找手机界面,当用户点击第二设备显示界面上的“立即连接”控件时,触发第一设备启动多屏协同业务,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p2p连接。第一设备成功启动多屏协同业务,建立完p2p通道和sta通道之后,进入到图7的(4)的场景,即手机的界面显示到了笔记本电脑上,可在笔记本电脑上协同操作。
120.需要说明的是,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用户触发启动多屏协同业务的操作方式也有很多,具体可以参考android等操作系统中的多屏协同业务相关原理和工作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121.还需要说明的是,启动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过程中,sta通道和p2p通道的信道选取策略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制,信道选取策略的不同不影响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
122.还需要说明的是,启动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之后,第一设备的sta通道和p2p通道均完成创建,可用于执行后续的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相关的步骤,具体可参阅下述对步骤s402至步骤s405的部分。
123.s402、根据sta通道的工作信道、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处于dbdc状态,其中sta通道和p2p通道均为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使用的通道,芯片能力信息用于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是否支持dbdc。
124.具体的,若步骤s401中启动了无线投屏业务,则在执行步骤s401之后,第一设备已创建了无线投屏业务需要使用到的上行通道(sta通道)和下行通道(p2p通道)。同样的,若步骤s401中启动了多屏协同业务,则第一设备也已创建了多屏协同业务需要使用到的上行通道(sta通道)和下行通道(p2p通道)。
125.若步骤s402判断出第一设备处于dbdc状态,则结束流程。由于第一设备处于dbdc状态,同时支持sta通道和p2p通道的工作,不涉及对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进行配置的过程,因此可以结束流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结束流程,指的是不再执行后续对sta
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进行配置的流程,但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执行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的流程并未结束,后续第一设备继续按照dbdc的方式,通过sta通道和p2p通道执行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
126.若步骤s402判断出第一设备不处于dbdc状态,则执行步骤s403,进入到对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进行配置的流程中。
127.示例性的,执行步骤s402之前还包括:第一设备获取当前sta通道的工作信道的信息、p2p通道的工作信道的信息、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其中,工作信道的信息可以包括信道所在的频段和信道的标识号。例如第一设备获取到当前sta通道的工作信道为5g频段60信道,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为5g频段157信道。芯片能力信息可以理解为是第一设备内部预配置的芯片相关的信息,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调用相关接口读取到该芯片能力信息。第一设备获取当前sta通道的工作信道的信息、p2p通道的工作信道的信息、以及芯片能力信息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制。
128.示例性的,执行步骤s402之前还可以包括:获取sta通道的连接状态以及p2p通道的连接状态。例如,可以分别通过android wifip2pmanager和wifimanager获取当前的sta通道的连接状态以及p2p通道的连接状态。在确定sta通道已连接以及p2p通道已连接(即两个通道已完成创建)之后,再执行步骤s402。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2的过程可以是:若sta通道的工作信道和p2p通道的工作信道是同频段的信道,则可以确定出第一设备工作在同频同信道或者同频异信道的状态,不处于dbdc状态。若sta通道的工作信道和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不是同频段的信道且芯片能力信息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不支持dbdc,则也可以确定出第一设备不处于dbdc状态。由于芯片能力信息说明了第一设备的芯片不支持dbdc,因此虽然sta通道的工作信道和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不是同频段的信道,但并不同时工作,第一设备不处于dbdc状态。若sta通道的工作信道和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不是同频段的信道且芯片能力信息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支持dbdc,则确定出第一设备处于dbdc状态。
130.s403、根据应用的标签,查询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得到匹配结果,其中业务模型包括:业务场景对应的时间片配置。
131.其中,匹配结果用于说明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sta通道和p2p通道的时间片的设定,具体可以包括配置sta通道的时间片(简称sta时间片)的大小,p2p通道的时间片(简称p2p时间片)大小,以及sta时间片和p2p时间片之间的时隙配比。还可以包括sta时间片、以及p2p时间片的占空比。sta时间片和p2p时间片之间的时隙配比可以理解为是sta时间片和p2p时间片之间的比值。
132.业务模型所包括的业务场景对应的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是业务场景适配的时间片配置。业务场景可以理解为是在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使用不同类型的应用、功能的场景。不同的业务场景具有不同的时间片配置需求,进而对应不同的业务模型。
133.应用的标签可以理解为当前运行的应用的标签。应用的标签用于说明应用的运行状态,例如可以说明处于前台运行状态、后台运行状态、应用退出状态、应用启动状态、视频播放状态、游戏登录界面状态或者游戏对抗场景状态等等。具体的,应用的标签可以通过对启动的应用进行状态监控得到。当应用的状态变更时,可下发新的应用的标签,以根据新的
应用的标签,执行步骤s403。
134.本实施例中,当匹配结果说明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执行步骤s404,以使用匹配的业务模型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当匹配结果说明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执行步骤s405,以使用默认(default)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其中,default模型的标签中可以包括有默认的时间片配置。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是适用于普遍业务场景的固定的时间片配置,具体可以人为设定。
135.示例性的,可以预先配置好至少一个业务模型和default模型,例如可以预配置低时延业务模型,低时延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可以满足低时延业务场景的需求。低时延业务场景例如可以是游戏对抗场景。举例说明,如图8所示的低时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sta时间片(即sta通道的时间片)和p2p时间片(即p2p通道的时间片)较小,进而第一设备通过上行通道(sta通道)接收到的数据,会迅速通过下行通道(p2p通道)下发至第二设备,减小时延,进而不会出现游戏画面卡顿的现象。
136.此外,还可以预配置大流量业务模型,大流量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可以满足大流量业务场景的需求。大流量业务场景例如可以是播放高清视频场景。举例说明,如图8所示,大流量业务模型中的时间片配置具体可以是将sta时间片配置较大,p2p时间片配置较小,以使得第一设备能够通过上行通道(sta通道)将高清视频的数据尽可能多的缓存在本地,再通过下行通道发送高清视频的数据至第二设备,进而第二设备本地播放高清视频时不会出现因高清视频数据量较大,而播放不流畅的现象。
137.其中,业务模型可以根据经验、多次试验、神经网络模型、或者自学习等方式进行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于配置业务模型的方式不作限制。
13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预先通过自学习的方式构建至少一个标签与多个业务模型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而步骤s403可以根据当前应用的标签,从预构建好的标签与多个业务模型之间的匹配关系中,查询当前匹配的业务模型。若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匹配结果用于说明已匹配到的业务模型。若未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匹配结果用于说明未匹配到业务模型。
1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3的过程中除了使用应用的标签进行业务模型的匹配之外,还可以使用应用的类型、应用的数据交互量等应用运行过程的相关信息参与到业务模型的匹配中,以提高业务模型的匹配准确度。具体的,预先自学习标签、应用类型、应用的数据交互量等信息与业务模型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而实现在执行步骤s403时,使用应用的标签、应用类型、应用的数据交互量等信息查询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
1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执行步骤s403的过程可以是:当某个应用启动之后,应用发送前台应用信息至应用识别模块中。其中,前台应用信息可以理解为是当前启动应用的标识(例如是应用的包名、或者地址等)。应用识别模块接收到前台应用信息之后,可确定出当前启动的应用,并对该应用进行状态监控,当应用的状态发生变更时,将最新的应用的状态进行标记,得到当前应用的标签。进而业务模型识别模块将应用的标签与预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模型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业务模型识别模块还可以使用应用的标签、应用类型、应用的数据交互量等信息,与预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模型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本技术实施例对于业务模型识别模块用于匹配业务模型的具体信息,不作限制。
141.继续参阅图9,当匹配结果说明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业务模型识别模块标记默认(default)模型的标签,然后执行步骤s405。当匹配结果说明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业务模型识别模块标记匹配的业务模型的标签,然后执行步骤s40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03时,default模型也可以参与匹配,即使用应用的标签与预配置的至少一个业务模型以及default模型进行匹配。
142.需要说明的是,触发执行步骤s403的流程的方式,可以是获取到新的应用的标签,即应用的状态发生变更时,使用最新的应用的标签,触发执行步骤s403。
143.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3中接收到的最新的应用的标签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接收到的标签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可以是:在步骤s403中可以接收到了a应用的标签和b应用的标签,a应用的标签用于说明a应用为前台运行状态,b应用的标签则说明b应用为后台运行状态。
1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应用的标签之后,也可以不立即触发执行步骤s403,可以在之后的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新的应用的标签的情况下,再触发执行步骤s403。例如,用户退出应用,第一设备接收到了应用的后台运行状态的标签。接收到后台运行状态的标签后,先不执行步骤s403,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该应用的标签,即应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更,依然是后台运行状态,则执行步骤s403,根据当前最新接收到的应用的后台运行状态的标签,查询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得到匹配结果。若在预设时长接收到该应用的第一标签,即应用的状态变更回原本的状态,则不执行步骤s403,即不重新匹配业务模型。其中,第一标签可以是前台运行状态标签、游戏对抗场景标签等应用在前台运行时所具有的标签。
145.该实施例可避免用户在短暂退出应用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频繁执行步骤s403,造成损耗。例如,用户在使用游戏应用进行游戏对战时,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403,根据应用的游戏对抗场景状态标签,查询匹配的业务模型,得到匹配结果为低时延业务模型,然后执行步骤s404。当用户将游戏应用移至后台,使用社交应用查看了一下新消息后,又重新回到游戏应用继续进行游戏对战,此时第一设备判断出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游戏应用的游戏对抗场景状态标签,因此不重新执行步骤s403,整个过程中匹配结果均为低时延业务模型。
146.s404、下发匹配的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下述简称匹配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匹配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47.当匹配结果为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执行步骤s404。具体的,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是当前识别到的业务场景所适配的时间片配置,因此,第一设备下发匹配的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至执行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的模块,进而该模块按照匹配的时间片配置,控制sta通道和p2p通道的切换,在sta时间片运行sta通道,接收ap下发的数据,在p2p时间片则运行p2p通道,将数据下发至第二设备,实现无线投屏功能或者多屏协同功能。
1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4的方式可以是,图9中提及的业务模型识别模块将匹配的业务模型的标签下发至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模块,由该模块按照匹配的业务模型的标签中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49.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当匹配结果为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无线投屏或者多屏协同场景所实用的时间片配置是由匹配的业务模型所决定的。因此,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会通
过步骤s403,匹配出不同的业务模型,进而下发不同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匹配的时间片配置会随着业务场景的改变而改变。每当业务场景变更时,第一设备就会获取到新的应用的标签,进而触发执行步骤s403至步骤s404,动态下发适配当前的业务场景的时间片配置,以满足当前的业务场景需求。例如当用户使用游戏应用时,第一设备获取到游戏对抗场景状态标签,通过步骤s403匹配到低时延业务模型,进而执行步骤s404时按照低时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由于低时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中,sta时间片和p2p时间片较小,解决了画面卡顿延迟的问题。
150.s405、下发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51.由于匹配结果为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因此直接采用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是根据经验或者多次试验所设定的时间片配置,可以适用于大多没有特殊需求的业务场景,保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能够实现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
152.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s401中启动的是无线投屏业务,则步骤s404和步骤s405中运行的sta通道和p2p通道用于传输无线投屏业务相关的数据,以实现无线投屏功能。若步骤s401中启动的是多屏协同业务,则步骤s404和步骤s405中运行的sta通道和p2p通道用于传输多屏协同业务相关的数据,以实现多屏协同功能。
153.前述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当出现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的情况时,直接使用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但个别情况下,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不适用当前的业务场景,会造成网络卡顿等问题出现。为了在没有匹配出业务模型的情况下,仍然能保障网络不卡顿,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时间片的配置方法,应用于前述提及的第一设备中,该方法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01、启动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
154.其中,步骤s1001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401,此处不再赘述。
155.s1002、根据sta通道的工作信道、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处于dbdc状态,其中sta通道和p2p通道均为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使用的通道,芯片能力信息用于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是否支持dbdc。
156.其中,步骤s1002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402,此处不再赘述。
157.s1003、根据应用的标签,查询是否有匹配的业务模型,得到匹配结果,其中业务模型包括:业务场景对应的时间片配置。
158.本实施例中,当匹配结果说明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执行步骤s1004,以使用匹配的业务模型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当匹配结果说明没有匹配的业务模型时,则执行步骤s1005,以使用默认(default)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
159.其中,步骤s1003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403,此处不再赘述。
160.s1004、下发匹配的业务模型所包括的时间片配置(下述简称匹配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匹配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61.其中,步骤s1004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162.s1005、下发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
道。
163.其中,步骤s1005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405,此处不再赘述。
164.s1006、监控当前的网络质量,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
165.其中,若确定出当前网络不卡顿,则执行步骤s1007,若确定出当前网络卡顿,则执行步骤s1008。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匹配结果未匹配出业务模型的情况下,使用了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为了确保当前未识别出的业务场景使用该时间片配置之后,能够稳定运行,通过步骤s1006确定网络是否卡顿。如果网络卡顿,说明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并不适配当前的业务场景,仍然需要调整时间片配置,则继续执行步骤s1008。如果网络不卡顿,则说明默认的时间片配置适配当前的业务场景,不需要再进行调整,则执行步骤s1007。
1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006的方式可以是: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网络质量参数,根据网络质量参数确定网络是否卡顿。其中,网络质量参数用于反映网络质量,具体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帧率、码率、画面清晰度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的画面清晰度越高、帧率越高、码率越高,网络质量就越高。网络质量参数所包括的参数类型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制。具体的,根据网络质量参数确定网络是否卡顿的方式可以是:将每一个网络质量参数分别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对,若网络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出当前网络不卡顿,若小于预设的标准值,则确定出网络卡顿。
16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监控的网络质量的准确性,可以是在执行步骤s1005之后,等待预设时长,再执行步骤s1006。
168.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
169.s1007、记录并学习当前应用的标签与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
170.记录下当前应用的标签与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学习该匹配关系,后续第一设备在使用该应用的标签再次查询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则可以得到default模型的匹配结果,并使用该default模型的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保障了执行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时的网络质量。
171.s1008、切换时间片配置,以按照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72.由于当前网络处于卡顿状态,说明当前使用的默认的时间片配置,并不使用当前的业务场景,因此需要切换时间片配置,以通过改变时间片配置的方式,解决网络卡顿的问题。其中,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不与使用过的时间片配置相同,即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不再是步骤s1005中使用的默认的时间片配置。
173.示例性的,执行步骤s1008的一种实施方式为:确定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下发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即切换时间片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先选取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然后再将选取出的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下发至应用程序框架层,以按照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74.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可以是预配置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具体的,可以是从预配置的多个业务模型中,任意选取出其中一个业务模型,将当前的时间片配置切换成选取出的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7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重新构建一种时间片配置(即构建一个实时业务模型),然后在执行步骤s1008时,切换成新构建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新构建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其中,构建时间片配置的方式可以是随机配置sta时间片、p2p时间片、以及时隙配比。
176.切换时间片配置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每一次切换都采用实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也可以是轮询采用预配置的多个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还可以是在轮询采用过多个业务模型之后,再使用实时业务模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77.s1009、监控当前的网络质量,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
178.在切换时间片配置之后,通过监控当前的网络质量,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卡顿的方式,来确定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是否适配当前的业务场景。若确定出当前网络卡顿,说明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不适配当前的业务场景,因此执行返回至步骤s1008,再次切换时间片配置。若确定出当前网络不卡顿,则执行步骤s1009。
179.其中,步骤s1009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前述的步骤s1006,区别点在于步骤s1006监控的是使用默认的时间片配置时的网络质量,而步骤s1009中监控的是使用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时的网络质量。
18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一直切换时间片配置网络却一直处于卡顿状态的情况,若确定出当前网络卡顿,则确定切换时间片配置的次数是否已超过切换阈值,如果未超过切换阈值,则返回至步骤s1008,如果超过切换阈值了,就重新下发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默认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不再切换时间片配置。进而避免了频繁切换时间片配置而导致负载过大。
181.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阈值可以设定为第一设备中预配置的业务模型的总数,即第一设备可以轮询切换多个业务模型中的时间片配置,直至找到能够使得网络不卡顿的时间片配置时,执行步骤s1010。若直至所有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均使用过后,网络依然卡顿,则恢复使用默认的时间片配置。
182.s1010、记录并学习当前应用的标签与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
183.示例性的,若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为预配置的业务模型中的时间片配置,则记录并学习当前应用的标签与业务模型之间的匹配关系,以使得第一设备自学习该匹配关系,后续第一设备在使用该应用的标签再次查询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则可以得到该业务模型的匹配结果,并使用该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保障了执行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时的网络质量。
184.示例性的,若切换后的时间片配置不是预配置的业务模型中的时间片配置,而是新构建的时间片配置,则可以根据新构建的时间片配置,构建对应的业务模型,并记录下当前应用的标签与构建好的业务模型之间的匹配关系,以使得第一设备学习该匹配关系,后续可匹配到该业务模型。
185.举例说明,以第一设备中预配置有default模型、高带宽模型(又可以称作大流量业务模型)、以及低时延模型(又可以称作低时延业务模型)为例,如图9所示,当第一设备的业务模型识别模块下发了default模型的标签之后,第一设备执行s1005至步骤s1010的过程可以如图11所示:第一设备获取default模型的标签之后,下发默认的时间片配置,以按照默认的时
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然后对使用了默认的时间片配置时的网络质量进行监控,判断网络是否卡顿。若网络不卡顿,则通过业务模型识别模块记录下当前的时间片配置,并学习当前的应用的标签与时间片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网络不卡顿,则切换时间片配置,切换至低时延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后,再次检测是否卡顿。若使用了低时延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后,网络不再卡顿,则通知业务模型识别模块记录并学习当前的时间片配置。
186.若使用了低时延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后,网络仍然卡顿,则继续切换时间片配置,使用高带宽模型的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然后确定使用高带宽模型的时间片配置之后网络是否仍然卡顿。如果不再卡顿,则通知业务模型识别模块记录并学习当前的时间片配置。如果依然卡顿,则使用实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其中实时业务模型可以理解为是没有预配置在第一设备中,而是新构建出的业务模型。如果使用了实时业务模型的时间片配置后,网络不再卡顿,则通知业务模型识别模块记录并学习当前的时间片配置。如果网络仍然卡顿,则不再切换时间片配置,认为当前的业务场景下没有成功自学习到业务模型,因此恢复使用default模型的默认的时间片配置,结束流程。
187.基于前述提及的图4和图10的时间片的配置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时间片配置方法,如图1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201、启动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
188.其中,步骤s1201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401和s1001,此处不再赘述。
189.s1202、根据sta通道的工作信道、p2p通道的工作信道以及芯片能力信息,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处于dbdc状态,其中sta通道和p2p通道均为无线投屏业务或者多屏协同业务使用的通道,芯片能力信息用于说明第一设备的芯片是否支持dbdc。
190.其中,步骤s1202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402和s1002,此处不再赘述。
191.s1203、根据应用的标签,查询匹配的业务模型,得到目标时间片配置,其中业务模型包括:业务场景对应的时间片配置。
192.其中,目标时间片配置可以理解为是第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业务场景下使用的时间片配置。若有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目标时间片配置为该匹配的业务模型中包括的时间片配置。若未查询到匹配的业务模型,则目标时间片配置可以是默认的时间片配置。
193.s1204、下发目标时间片配置,以按照目标时间片配置,运行sta通道和p2p通道。
194.具体的,步骤s1203至步骤s1204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以参考图4示出的步骤s403至步骤s404,以及图10示出的步骤s1003至步骤s1010,本技术实施例不再赘述。
19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任一时间片的配置方法,除了适用于第一设备的上行通道是sta模式、以及下行通道是p2p模式的场景之外,还适用于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是其他工作模式的场景(例如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均为sta模式),在其他场景下,同样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设备的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的工作模式不作限制。
19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默认不处于dbdc状态的场景下,则可以不执行步骤s1201至步骤s1202,直接执行步骤s1203。步骤s1203仅仅是通过应用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时间片配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通过应用的运行状态,查询得到与应用的运行状态相匹配的目标时间片配置。
19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指
令,当上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图4、图10或者图12中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19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一所述的时间片的配置方法。
19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图4、图10或者图12中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20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控制设备执行如图4、图10或者图12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控制设备可以是一个集成电路ic,也可以是一个片上系统soc。其中集成电路可以是通用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也可以是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
201.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202.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203.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204.另外,在本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205.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2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