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75699发布日期:2023-11-28 20:4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涉及一种下行传输方法与下行传输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直放站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用于扩展覆盖的常见的设备,从2g(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到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均有相关的应用。目前的射频直放站的主要作用是做信号的放大,对于信号本身不做任何解析。

2、一方面,无线直放站由于仅仅是放大信号,因此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会放大噪声和干扰信号;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无线信号传输的空间自由度,提高无线接入网的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提出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智能直放站部署场景中,目前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计划)规范中支持上述需求时会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基站无法获取基站到终端之间完整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其二,基站无法为终端下发下行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配置;其三,智能直放站无法辅助实现下行mu-mimo传输。

3、鉴于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新的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传输方法、下行传输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而导致的在部署直放站的场景下无法获取完整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以进行下行mu-mimo传输的技术问题。

2、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应用于波束管理,所述波束管理同时考虑接入链路的波束管理和回传链路的波束管理,所述接入链路的波束管理包括对所述接入链路的动态波束管理,所述回传链路的波束管理包括对所述回传链路的动态波束管理,所述接入链路为智能直放站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回传链路为基站和智能直放站之间的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4、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用户设备向智能直放站发送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所述智能直放站覆盖范围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所述智能直放站覆盖范围内;

5、所述智能直放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符合下行多波束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生成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以将所述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包含上行控制信息消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消息包括终端标识、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唯一标识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指示建议为所涉及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

6、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所述基站对所述智能直放站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所述下行传输配置为波束管理配置;和/或

7、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所述基站对所述智能直放站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所述下行传输配置为波束管理配置;

8、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和/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

9、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用户设备向智能直放站发送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10、基站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下发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将所述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智能直放站;其中,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恢复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终端标识、信道状态信息资源配置、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

11、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资源配置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标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集列表、资源类型,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集列表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同步块,所述资源类型为枚举类型,包括周期、半静态、非周期三种,此时取周期性测量;

12、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包括上报配置标识、载波、信道测量资源、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资源、上报类型配置、信道质量指示表格、上报质量,所述上报配置标识标识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所述载波为服务小区标识,指示在哪个服务小区发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信道测量资源是信道资源配置标识,取1~n间的整数,n表示信道状态信息资源配置最大值,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资源用于干扰测量,为信道资源配置标识,取1~n间的整数,所述上报类型配置包含周期性、半静态和非周期三种,周期性需要指明上报时隙配置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资源列表,所述上报质量包括信道质量指示、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层指示和秩指示,所述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是从码本中选择的一个预编码;

13、所述智能直放站对所述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所述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转发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14、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测量所述基站下发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并计算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以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将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信道质量指示、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层指示和秩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唯一标识终端,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包括从码本中选择的一个预编码;

15、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测量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并计算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以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配置,且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将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直放站;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终端标识、信道质量指示、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层指示和秩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唯一标识终端,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推荐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包括从码本中选择的一个预编码。

16、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站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终端能力信息下发下行信道测量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7、基站获取智能直放站的直放站能力信息,并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能力获取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直放站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智能直放站的位置信息、波束配置信息和多天线传输能力信息;

18、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能力获取请求向所述基站返回终端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集列表、下行控制信息所能调度的最大码本数量、最大多输入多输出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表格;

19、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集列表指示终端所支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列表;

20、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能调度的最大码本数量为枚举类型;

21、所述最大多输入多输出层数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在部分带宽所能支持的最大多输入多输出层数;

22、所述调制与编码策略表格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可用调制与编码策略表格。

23、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包括:

24、基于所述直放站能力信息和所述终端能力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

25、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包括:

26、基于所述直放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

27、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和/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包括:

28、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智能直放站,并将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直放站;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直放站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消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消息包括预编码信息、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预编码信息指示下行预编码矩阵,所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层数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在部分带宽中支持多输入多输出层数,所述调制与编码策略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分配和相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29、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直放站,所述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消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消息包括预编码信息、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预编码信息指示下行预编码矩阵,所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层数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在部分带宽中支持多输入多输出层数,所述调制与编码策略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分配和相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

30、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通过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直放站,所述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消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消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消息包括终端标识和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矩阵,所述终端标识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唯一标识第二用户设备,指示需要进行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第二用户设备;

31、所述智能直放站保存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并对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放大后发送至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下行数据下发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下行数据下发至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3、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下行数据下发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下行数据下发至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包括:

34、所述基站向所述智能直放站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所述智能直放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涉及的且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下行数据还包括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标识唯一标识第二用户设备,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35、所述智能直放站按照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所述下行数据下发至所述下行数据涉及的且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和/或

36、所述智能直放站按照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将所述下行数据下发至所述下行数据涉及的且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7、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站向所述智能直放站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8、当所述智能直放站确定所述下行数据未涉及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时,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下行传输装置,应用于波束管理,所述波束管理同时考虑接入链路的波束管理和回传链路的波束管理,所述接入链路的波束管理包括对所述接入链路的动态波束管理,所述回传链路的波束管理包括对所述回传链路的动态波束管理,所述接入链路为智能直放站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回传链路为基站和智能直放站之间的链路,包括:

40、状态获取模块,被配置为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用户设备向智能直放站发送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处于所述智能直放站覆盖范围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处于所述智能直放站覆盖范围内;

41、设备推荐模块,被配置为所述智能直放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符合下行多波束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生成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以将所述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携带的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智能直放站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消息包含上行控制信息消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消息包括终端标识、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指示,所述终端标识唯一标识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指示建议为所涉及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配置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和多输出;

42、下行配置模块,被配置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所述基站对所述智能直放站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所述下行传输配置为波束管理配置;和/或

4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所述基站对所述智能直放站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得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所述下行传输配置为波束管理配置,所述下行传输配置为波束管理配置;

44、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和/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下行配置信息对符合下行传输条件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下发下行数据。

4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下行传输方法。

4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下行传输方法。

4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下行传输方法、下行传输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48、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中,智能直放站能够将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帮助基站获取完整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辅助进行下行传输配置。进一步的,基站根据第一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和/或第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进行下行传输配置,并对智能直放站进行下行传输配置,解决了智能直放站内的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下行传输配对问题,也解决了智能直放站内的第二用户设备和智能直放站外的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下行传输配对问题,辅助实现了下行多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复用增益和下行传输性能。

4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