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组件及折叠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1747发布日期:2023-12-07 03:0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纳组件及折叠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终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收纳组件及折叠屏终端。


背景技术:

1、目前,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效果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电子设备的体积却制约了屏幕尺寸。为了在较小的电子设备上实现较大的屏幕面积,电子设备可以采用折叠式结构。具体地,以手机为例,手机一般包括可绕转轴相对旋转并折叠的两个主体,柔性屏幕同时覆盖于这两个主体的表面。两个主体绕中间的转轴旋转打开时,柔性屏幕呈现展开状态,并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两个主体绕中间的转轴旋转折叠时,手机的体积较小,柔性屏幕呈现折叠状态。两个主体内部均设置有电子元件(比如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例如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跨越转轴两侧,将这些电子元件连接,以实现手机的不同功能。由于fpc在展开和折叠的不同状态下,柔性电路板的延伸状态不一样,尤其在展开状态下,fpc存在一定的冗余,如何对该冗余的fpc进行收纳处理,是折叠式电子设备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收纳组件,用于收纳柔性电路板,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可转动的收纳主体,柔性电路板能够卷绕在所述收纳主体上,在所述收纳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随所述收纳主体转动而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在所述收纳主体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的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随所述收纳主体转动而展开,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主体的中部设有沿所述收纳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穿设通道,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通道。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主体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通过卡接件固定于一起,在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穿设通道。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时,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的柔性电路板部分垂直于所述收纳主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s型。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相对面及背离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背离面;所述第二转动杆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相对面及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背离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所述第二相对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穿设通道,所述第一背离面和所述第二背离面为半圆曲面。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屏终端,所述折叠屏终端包括相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组件、柔性电路板及如上所述的收纳组件;

7、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设于所述折叠组件上,并能够相对所述折叠组件转动以折叠或打开所述折叠屏终端,所述折叠组件内部具有容设腔,所述收纳组件设于所述容设腔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自所述容设腔分别向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延伸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

8、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打开时,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折叠时,所述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的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展开。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于所述收纳主体,能够向所述收纳主体提供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复位力;

10、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打开时,所述收纳主体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随所述收纳主体转动而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

11、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折叠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受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拉力而向所述收纳主体提供第二方向的作用力,所述收纳主体在所述弹性复位件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共同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卷绕于所述收纳主体上的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随所述收纳主体转动而展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收纳组件包括两个扭簧,两个所述扭簧分别连接于所述收纳主体的两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外盖、设于所述折叠外盖内侧并与所述折叠外盖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折叠外盖围成所述容设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折叠外盖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容设腔相对两侧并供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过的第二穿设通道和第三穿设通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设腔包括位于中部用于设置所述收纳组件的第一容设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容设区域相对两端的第二容设区域和第三容设区域,所述第二容设区域、所述第一容设区域及所述第三容设区域沿折叠屏终端的折线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容设区域和所述第三容设区域分别设有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分别与所述转轴组件连接,并能够在所述转轴组件的作用下相对所述折叠组件转动以折叠或打开所述折叠屏终端。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折叠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折叠外盖一端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折叠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折叠外盖一端的第二主体部;

16、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打开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至所述折叠外盖的外侧;

17、在所述折叠屏终端折叠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至所述折叠外盖的内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屏终端设有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具有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的第一平直部,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二平直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折弯部;

19、所述折叠屏终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支撑板,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第三支撑板,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容设腔的一侧、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及第三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四穿设通道,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五穿设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之间具有第六穿设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具有第七穿设通道,所述第二穿设通道位于所述容设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穿设通道位于所述容设腔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21、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设通道、所述第四穿设通道、第六穿设通道而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部背离所述柔性屏的一侧,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设通道、第五穿设通道、第七穿设通道而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背离所述柔性屏的一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穿设通道和所述第七穿设通道均设有固定件以分别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具有贯穿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柔性屏一侧表面和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表面的导引穿设通道,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导引穿设通道中。

24、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所述的上述收纳组件及折叠屏终端,通过将柔性电路板卷绕于收纳主体的方式,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收纳,有利于减小柔性电路板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其所在终端中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控制所在终端的尺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