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大数据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39618发布日期:2022-08-31 09:4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大数据传输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大数据传输链路设计的方法,尤其是在车载网联终端透传车身信号到云服务器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2.未来10年汽车产业将会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汽车电控化的推动下,以车为中心的数据化,零部件、车况、维修保养、交通、地理位置等信息都会形成庞大的数据,同时车主的行为与习惯也将被数据化。这些庞大的大数据将成为车企和车商的有效资产而被应用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使得人、车、路可以连接互动,这种基于互联网汽车将构建起更为庞大的、多层级的汽车大数据生态,并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3.车载车身大数据上云已成为时代背景需求,通过将车身数据上传后台服务器,有助于车企实时掌握用户车身状态,故障预知及预防。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例如:cn201910226964.0公开了一种lora多节点大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数据接收终端向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唤醒码,数据发送终端接收唤醒码被唤醒进入接收状态;数据发送终端接收数据,将数据分为有序若干组,分组向数据接收终端进行大数据发送。又如, cn201510623631.3公开一种大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将终端设备的状态或配置信息分类成关键数据和非关键数据,将关键数据上报并保存在局端设备本地数据表中,以及将非关键数据保存在本地;当需要关键数据时,olt直接从本地数据表中获取关键数据后上报;当需要非关键数据时,olt获取非关键数据后上报。
4.但是,现有技术涉及到的软件设计方法均是针对数据传输链路数据的发送进行优化分组发送,都不能实现直接通过云端对大数据传输链路的灵活配置。
5.因此,随着汽车产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亟需研究一种实现对车身大数据传输链路的管理和配置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大数据传输链路设计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大数据传输链路传输的灵活配置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大数据传输方法,在车端mcu模块、4g模块和云平台之间制定配置文件及通信协议,云平台挂载所述配置文件;4g模块收到触发信号后,主动从云平台拉取所述配置文件并更新至本地,待4g模块与车端mcu模块建立通讯后,按4g与车端mcu模块之间约定好的通信协议,将配置文件更新至车端mcu模块,车端mcu模块接收并缓存配置文件。
8.车端mcu模块采集车身数据,通过对比配置文件,识别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需要采集的数据;若车端mcu模块需要采集数据,则先缓存该数据并打包发送给4g模块,通过4g模块上传至云平台。
9.进一步,所述车端mcu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数
据发送模块。所述配置文件包含数据采集通道配置信息、数据采集id配置信息、数据过滤配置信息、数据采集方式配置信息等;所述通信协议包含数据帧头、有效数据长度、校验字段、数据帧尾等信息。
10.进一步,当车端mcu模块需要更新数据采集配置时,由云平台重新挂载更新后的配置文件。所述触发信号包括车辆点火、发动机运行或车辆上电等信息。
11.进一步,本发明车身大数据传输方法中,所述车端mcu模块采集数据的程序包括:s1、初始化驱动;s2、判断是否采集到数据,是则执行s3,否则执行s10结束流程;s3、读取配置文件;s4、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为所需采集的节点,是则执行s5,否则执行s10结束流程;s5、判断数据节点是否在配置的采集通道上,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10结束流程;s6、判断数据是否需要过滤信号,是则执行s7,否则执行s8;s7、对数据进行信号过滤处理;s8、判断数据是否达到采集条件,是则执行s9,否则执行s10结束流程;s9、数据打包发送给4g模块;s10、结束流程。
12.其中,所述s4车端mcu采集到车身数据后,先通过比对读取到的配置文件,确认配置文件中是否配置了该采集通道,且该通道上是否配置了该采集节点,是则进一步对比配置文件确认采集的数据是否需要过滤信号,信号过滤处理后,再确认配置文件中配置的节点是数据变化采集,还是收到数据直接采集,或者其他采集方式;直接采集则直接执行s9打包数据,数据变化采集还需比对上一帧收到的数据是否变化,才执行s9打包数据。
13.所述s7对数据进行信号过滤处理,对于需要过滤信号的数据,车端mcu读取配置文件后,识别出过滤信号的起始位跟信号长度,然后对读取的的数据对应位域的信号执行清零操作。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在云端挂载配置文件,并通过4g模块下发给车端mcu模块,mcu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文件,动态地配置采集的数据,包含但不限于可配置采集的数据节点,可配置采集的数据通道,可配置采集的方式,可配置过滤的信号等。
15.2、采用本发明方法,当需要更新数据采集的配置时,只需要云端重新挂载更新后的配置文件即可,而不需要更新车载网联终端程序代码,且对于不同车型项目,需要不同的配置的,只需要各个项目分别挂载不同的配置文件即可,不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维护多套程序代码,不影响各个项目的车载网联终端程序平台化。
16.3、本发明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大幅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降低传输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车身大数据传输链路的系统架构图;图2是本发明mcu端车身数据采集传输软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mcu(微控制器)作为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遍布悬挂、气囊、门控和音响等几十种次系统(sub-system)中。且智能座舱所采用的大量数据均来自传感器、ai算法、云端交互都需要车端mcu来支撑,这些庞大的数据将成为车企和车商的有效资产而被应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20.本发明中“拉取”为下载或复制的意思;“挂载”为将配置文件放在服务器上供下载用。
21.参见图1,是本发明车身大数据传输链路的系统架构图。
22.本发明中,所述车端mcu模块每接收到一帧车身总线数据后,通过对比配置文件,从而识别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需要采集的数据;若车端mcu模块需要采集数据,则先缓存该数据并打包发送给4g模块,进而通过4g模块上传至云端。
23.云端发送配置文件给4g模块,4g模块根据与车端mcu模块之间的协议把配置文件转发给车端mcu,车端mcu模块通过can、lin、以太网、车身io等方式采集车身数据后,通过对比配置文件识别跟处理采集到的数据,然后将处理过后的数据打包后发送给4g模块,4g模块再转发至云端。
24.本发明车身大数据传输方法,是在车端mcu模块、4g模块和云平台之间制定配置文件及通信协议,云平台挂载所述配置文件;4g模块收到触发信号后,主动从云平台拉取所述配置文件并更新至本地,待4g模块与车端mcu模块建立通讯后,按4g与车端mcu模块之间约定好的通信协议,将配置文件更新至车端mcu模块,车端mcu模块接收并缓存配置文件;其中,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车辆点火、发动机运行或车辆上电信号。
25.车端mcu模块采集车身数据,通过对比配置文件,识别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需要采集的数据;若车端mcu模块需要采集数据,则先缓存该数据并打包发送给4g模块,通过4g模块上传至云平台。
26.所述车端mcu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配置文件包含数据采集通道配置信息、数据采集id配置信息、数据过滤配置信息、数据采集方式配置信息等;所述通信协议包含数据帧头、有效数据长度、校验字段、数据帧尾等信息。
27.当车端mcu模块需要更新数据采集配置时,由云平台重新挂载更新后的配置文件。4g模块与车端mcu模块通过串口、spi或板件以太网建立通讯。
28.参见图2,是本发明中车端mcu车身数据采集传输软件流程图。
29.第一步、初始化驱动;第二步、判断是否采集到数据,是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十步,结束流程。
30.第三步、读取配置信息第四步、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所需采集的节点,是则执行第五步,否则执行第十步,结束流程;第五步、判断数据节点是否在配置的采集通道上,是则执行第六步,否则执行第十步,结束流程;第六步、判断数据是否需要过滤信号,是则执行第七步,否则执行第八步;第七步、对数据进行信号过滤处理;第八步、判断数据是否达到采集条件,是则执行第九步,否则执行第十步,结束流程;第九步、数据打包发送给4g模块;第十步、结束流程。
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2.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在云端挂载配置文件,并通过4g模块下发给车端mcu模块,mcu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文件,动态地配置采集的数据,包含但不限于可配置采集的数据节点,可配置采集的数据通道,可配置采集的方式,可配置过滤的信号等。
33.采用本发明方法,当需要更新数据采集的配置时,只需要云端重新挂载更新后的配置文件即可,而不需要更新车载网联终端程序代码,且对于不同车型项目,需要不同的配置的,只需要各个项目分别挂载不同的配置文件即可,不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维护多套程序代码,不影响各个项目的车载网联终端程序平台化。
34.以上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