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57605发布日期:2022-09-07 15:0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功放分配放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2.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即分配放大器,家用音视频的有线电视系统中直接推动用户的放大器是分配放大器。顾名思义,分配放大器就是将一路输入信号分配给多路输出,分配放大器要求分配放大器有高的增益和输出电平,是提高信号质量的最佳现代工具之一面。
3.现有的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在散热过程中,散热效果不佳,通常一次的抽送风只能够实现一次气流的散热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包括分配放大器主体、散热框、进风散热组件和出风散热组件,所述分配放大器主体的外侧四角处均固定有防护角,且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框安装于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方,且散热框的下方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底座,所述进风散热组件设置于散热框的内部上方,且进风散热组件包括进风槽,所述进风槽的后方下侧安装有蜗壳式风机,且蜗壳式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前方安装有水冷组件,所述出风散热组件设置于水冷组件的前方上侧,且出风散热组件包括风腔、散热扇、散热风槽,所述风腔的前方安装有散热扇,且散热扇的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槽,所述散热框的底部中间固定有导热鳍片。
6.进一步的,所述分配放大器主体的后方固定有防护框,且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接线槽管,所述接线槽管的外部固定有外环。
7.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槽管的一端连接有防松脱接线组件,且防松脱接线组件包括连接线、定位环和柔性护圈、所述连接线的前方外侧固定有定位环,且连接线与接线槽管为插接连接,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连接有柔性护圈,且柔性护圈位于连接线的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防松脱接线组件还包括弹簧、压板、卡块和限位块,所述定位环的外部两侧均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外侧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外壁固定有卡块,所述外环的内壁固定有限位块。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的中部后侧连接有夹线板,且夹线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线束分线组件,所述线束分线组件包括夹线槽和橡胶圈,所述夹线槽的内部粘贴有橡胶圈,且橡胶圈呈环形开口状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散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板、进风口和过滤网,所述进风槽与下侧
的风腔之间固定有隔热板,所述进风槽的前方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网。
11.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框、凸水腔、导流风道、连接管和注排水口,所述水冷框的上下侧均一体式设置有凸水腔,且水冷框之间设置有导流风道,所述水冷框之间的左右两侧连接有连通有连接管,且水冷框的外部一侧设置有注排水口。
12.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框平行设置有三个,且水冷框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排风口与导流风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导流风道与风腔之间相互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出风散热组件还包括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槽的后方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槽与进风槽之间为交错分布。
14.进一步的,所述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的输出转换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5.步骤一、设备连接:对分配放大器主体进行接线,接线时定位环外部的两侧的压板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贴近外环的外侧,使得接线时压板外壁的卡块能够逐级卡进外环内壁的限位块之间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限位块紧密贴合,从而无法脱出外环,实现连接线的防松脱接线;
16.步骤二、信号输出转换:使得分配放大器主体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并对信号接收装置进行对接检验,验证通过后,分配放大器主体输出加密的音视频信号,使得信号接收装置对音视频信号进行接收并解密、转换,最后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17.步骤三、散热处理:启动蜗壳式风机,在蜗壳式风机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外界空气能通过进风口进入至进风槽的内部,使得气流在进风槽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然后蜗壳式风机抽入的气流能够通过排风口流入至水冷框之间的导流风道中,可通过水冷框和凸水腔内部的冷却液对这部分气流进行水冷交换,然后导流风道内部水冷降温后的气流能够向前流动至上侧的风腔中,此时通过散热扇能够将这部分散热气流送入至上侧的散热风槽中,再通过气流在散热风槽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侧进行进一步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通过交错分布的进风槽和散热风槽内部气流流动能够分别对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和进一步的散热,进而能够通过一次的抽送风步骤实现两次散热过程,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20.1.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设置有防松脱接线组件,接线槽管用于外部连接线的连接,通过防护框便于对接线槽管进行防尘保护,柔性护圈能够对连接线进行柔性保护避免连接线出现扭曲折断的情况,定位环外部的两侧的压板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贴近外环的外侧,使得接线时压板外壁的卡块能够逐级卡进外环内壁的限位块之间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限位块紧密贴合,从而无法脱出外环,实现连接线的防松脱接线,反之解除连接关系时外力施压即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内侧回缩压板,进而方便取出连接线,使用较为便捷。
21.2.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设置有线束分线组件,夹线板位于接线槽管的后方并处于上下两行接线槽管之间,上下两行的线束分线组件对应两行
接线槽管,使得接线槽管位置的连接线能够卡入至夹线槽处的橡胶圈内侧,呈环形开口状结构的橡胶圈便于对连接线进行柔性限位,橡胶圈呈柔性结构且开口较小,同时橡胶圈在卡入连接线可自动变形回弹,从而避免连接线脱出,以便于对多个连接线进行线束分线,避免出现连接线之间相互纠缠的情况。
22.3.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设置有进风散热组件,在蜗壳式风机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外界空气能通过进风口进入至进风槽的内部,此时过滤网能够对进入的空气进行除杂过滤,使得气流在进风槽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并且出风散热组件的出风口位置在后,而进风散热组件的进风口在前,通过反向的出风口和进风口设置,避免散热后的热气影响分配放大器主体的进风换热。
23.4.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设置有水冷组件,蜗壳式风机抽入的气流能够通过排风口流入至水冷框之间的导流风道中,水冷框上下侧的凸水腔呈梯形状结构能够增大与导流风道之间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便于通过水冷框和凸水腔内部的冷却液对这部分气流进行水冷交换,方便后续的出风散热,三个水冷框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以便于通过注排水口对三个三个水冷框进行冷却液的换水。
24.5.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设置有出风散热组件,导流风道内部水冷降温后的气流能够向前流动至上侧的风腔中,通过散热扇便于将这部分散热气流送入至上侧的散热风槽中,通过气流在散热风槽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的下侧进行进一步的散热,并与分配放大器主体下侧的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进风槽与下侧的风腔之间固定有隔热板使得降温后的气流不会受进风槽初始气流的温度影响。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分配放大器主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夹线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防松脱接线组件俯视卡合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分配放大器主体;2、防护角;3、散热鳍片;4、防护框;5、接线槽管;6、外环;
7、防松脱接线组件;701、连接线;702、定位环;703、柔性护圈;704、弹簧;705、压板;706、卡块;707、限位块;8、夹线板;9、线束分线组件;901、夹线槽;902、橡胶圈;10、散热框;11、支撑底座;12、进风散热组件;1201、进风槽;1202、隔热板;1203、进风口;1204、过滤网;13、蜗壳式风机;14、排风口;15、水冷组件;1501、水冷框;1502、凸水腔;1503、导流风道;1504、连接管;1505、注排水口;16、出风散热组件;1601、风腔;1602、散热扇;1603、散热风槽;1604、出风口;17、导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包括分配放大器主体1、散热框10、进风散热组件12和出风散热组件16,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外侧四角处均固定有防护角2,且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散热鳍片3,散热框10安装于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方,且散热框10的下方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底座11,进风散热组件12设置于散热框10的内部上方,且进风散热组件12包括进风槽1201,进风槽1201的后方下侧安装有蜗壳式风机13,且蜗壳式风机13的一侧设置有排风口14,排风口14的前方安装有水冷组件15,出风散热组件16设置于水冷组件15的前方上侧,且出风散热组件16包括风腔1601、散热扇1602、散热风槽1603,风腔1601的前方安装有散热扇1602,且散热扇1602的上方设置有散热风槽1603,散热框10的底部中间固定有导热鳍片17;
34.具体操作如下,通过防护角2便于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外部四角处进行防撞保护,通过分配放大器主体1上下两侧的散热鳍片3便于对其进行散热,并且下侧的散热鳍片3能够与散热框10之间进行热交换以便于提高散热效率。
35.请参阅图2-3、图5和图7,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后方固定有防护框4,且防护框4的内部设置有接线槽管5,接线槽管5的外部固定有外环6;接线槽管5的一端连接有防松脱接线组件7,且防松脱接线组件7包括连接线701、定位环702和柔性护圈703、连接线701的前方外侧固定有定位环702,且连接线701与接线槽管5为插接连接,定位环702的一侧连接有柔性护圈703,且柔性护圈703位于连接线701的外侧;防松脱接线组件7还包括弹簧704、压板705、卡块706和限位块707,定位环702的外部两侧均固定有弹簧704,且弹簧704的外侧固定有压板705,压板705的外壁固定有卡块706,外环6的内壁固定有限位块707;
36.具体操作如下,接线槽管5用于外部连接线701的连接,通过防护框4便于对接线槽管5进行防尘保护,柔性护圈703能够对连接线701进行柔性保护避免连接线701出现扭曲折断的情况,定位环702外部的两侧的压板705能够在弹簧704的作用下贴近外环6的外侧,接线时压板705外壁的卡块706能够逐级卡进外环6内壁的限位块707之间并在弹簧704的作用下与限位块707紧密贴合,从而无法脱出外环6,实现连接线701的防松脱接线,反之解除连接关系时外力施压即可在弹簧704的作用下向内侧回缩压板705,进而方便取出连接线701,使用较为便捷。
37.请参阅图2和图4,防护框4的中部后侧连接有夹线板8,且夹线板8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线束分线组件9,线束分线组件9包括夹线槽901和橡胶圈902,夹线槽901的内部粘贴有橡胶圈902,且橡胶圈902呈环形开口状结构;
38.具体操作如下,夹线板8位于接线槽管5的后方并处于上下两行接线槽管5之间,上下两行的线束分线组件9对应两行接线槽管5,使得接线槽管5位置的连接线701能够卡入至
夹线槽901处的橡胶圈902内侧,呈环形开口状结构的橡胶圈902便于对连接线701进行柔性限位,橡胶圈902呈柔性结构且开口较小,同时橡胶圈902在卡入连接线701可自动变形回弹,从而避免连接线701脱出,以便于对多个连接线701进行线束分线,避免出现连接线701之间相互纠缠的情况。
39.请参阅图1-2,进风散热组件12还包括隔热板1202、进风口1203和过滤网1204,进风槽1201与下侧的风腔1601之间固定有隔热板1202,进风槽1201的前方设置有进风口1203,且进风口1203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网1204;
40.在蜗壳式风机13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外界空气能通过进风口1203进入至进风槽1201的内部,此时过滤网1204能够对进入的空气进行除杂过滤,使得气流在进风槽1201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并且出风散热组件16的出风口1604位置在后,而进风散热组件12的进风口1203在前,通过反向的出风口1604和进风口1203设置,避免散热后的热气影响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进风换热。
41.请参阅图1-2和图6,水冷组件15包括水冷框1501、凸水腔1502、导流风道1503、连接管1504和注排水口1505,水冷框1501的上下侧均一体式设置有凸水腔1502,且水冷框1501之间设置有导流风道1503,水冷框1501之间的左右两侧连接有连通有连接管1504,且水冷框150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注排水口1505;水冷框1501平行设置有三个,且水冷框1501之间通过连接管1504相互连通,排风口14与导流风道1503之间相互连通,且导流风道1503与风腔1601之间相互连通;
42.具体操作如下,蜗壳式风机13抽入的气流能够通过排风口14流入至水冷框1501之间的导流风道1503中,水冷框1501上下侧的凸水腔1502呈梯形状结构能够增大与导流风道1503之间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便于通过水冷框1501和凸水腔1502内部的冷却液对这部分气流进行水冷交换,方便后续的出风散热,三个水冷框1501之间通过连接管1504相互连通以便于通过注排水口1505对三个三个水冷框1501进行冷却液的换水。
43.请参阅图1-2,出风散热组件16还包括出风口1604,散热风槽1603的后方设置有出风口1604,散热风槽1603与进风槽1201之间为交错分布;
44.具体操作如下,导流风道1503内部水冷降温后的气流能够向前流动至上侧的风腔1601中,通过散热扇1602便于将这部分散热气流送入至上侧的散热风槽1603中,通过气流在散热风槽1603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进一步的散热,进风槽1201与下侧的风腔1601之间固定有隔热板1202使得降温后的气流不会受进风槽1201初始气流的温度影响。
45.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的输出转换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46.步骤一、设备连接: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进行接线,接线时定位环702外部的两侧的压板705能够在弹簧704的作用下贴近外环6的外侧,使得接线时压板705外壁的卡块706能够逐级卡进外环6内壁的限位块707之间并在弹簧704的作用下与限位块707紧密贴合,从而无法脱出外环6,实现连接线701的防松脱接线;
47.步骤二、信号输出转换:使得分配放大器主体1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并对信号接收装置进行对接检验,验证通过后,分配放大器主体1输出加密的音视频信号,使得信号接收装置对音视频信号进行接收并解密、转换,最后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48.步骤三、散热处理:启动蜗壳式风机13,在蜗壳式风机13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外界空气能通过进风口1203进入至进风槽1201的内部,使得气流在进风槽1201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然后蜗壳式风机13抽入的气流能够通过排风口14流入至水冷框1501之间的导流风道1503中,可通过水冷框1501和凸水腔1502内部的冷却液对这部分气流进行水冷交换,然后导流风道1503内部水冷降温后的气流能够向前流动至上侧的风腔1601中,此时通过散热扇1602能够将这部分散热气流送入至上侧的散热风槽1603中,再通过气流在散热风槽1603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进一步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49.综上,该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使用时,首先可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进行接线,接线时定位环702外部的两侧的压板705能够在弹簧704的作用下贴近外环6的外侧,接线时压板705外壁的卡块706能够逐级卡进外环6内壁的限位块707之间并在弹簧704的作用下与限位块707紧密贴合,从而无法脱出外环6,实现连接线701的防松脱接线,此时夹线板8位于接线槽管5的后方并处于上下两行接线槽管5之间,能够将接线槽管5位置的连接线701卡入至夹线槽901处的橡胶圈902内侧,呈环形开口状结构的橡胶圈902可对连接线701进行柔性限位,橡胶圈902呈柔性结构且开口较小,同时橡胶圈902在卡入连接线701可自动变形回弹,从而避免连接线701脱出,以便于对多个连接线701进行线束分线,避免出现连接线701之间相互纠缠的情况,反之解除连接关系时外力施压即可在弹簧704的作用下向内侧回缩压板705,进而方便取出连接线701,使用过程中柔性护圈703能够对连接线701进行柔性保护避免连接线701出现扭曲折断的情况;
50.当需要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进行散热时,启动蜗壳式风机13,在蜗壳式风机13的负压吸附作用下,外界空气能通过进风口1203进入至进风槽1201的内部,此时过滤网1204能够对进入的空气进行除杂过滤,使得气流在进风槽1201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初步散热,然后蜗壳式风机13抽入的气流能够通过排风口14流入至水冷框1501之间的导流风道1503中,水冷框1501上下侧的凸水腔1502呈梯形状结构能够增大与导流风道1503之间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可通过水冷框1501和凸水腔1502内部的冷却液对这部分气流进行水冷交换;
51.然后导流风道1503内部水冷降温后的气流能够向前流动至上侧的风腔1601中,此时通过散热扇1602能够将这部分散热气流送入至上侧的散热风槽1603中,再通过气流在散热风槽1603位置右前向后持续流动时能够对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下侧进行进一步的散热,并与分配放大器主体1下侧的散热鳍片3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果,而进风槽1201与下侧的风腔1601之间固定有隔热板1202使得降温后的气流不会受进风槽1201初始气流的温度影响,并且出风散热组件16的出风口1604位置在后,而进风散热组件12的进风口1203在前,通过反向的出风口1604和进风口1203设置,避免散热后的热气影响分配放大器主体1的进风换热,就这样完成整个家用音视频功放分配放大设备及其输出转换方法的使用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