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求救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97783发布日期:2024-01-16 11:3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求救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求救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1、当人们遇到灾难和危险(如,户外运动时发生事故、遭遇类似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远洋旅行时所乘船舶被损坏,或野外科考时被动物袭击等)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向外界求救。

2、在使用手机求救的过程中,用户大多会利用手机的蜂窝网络进行求救,例如,用户使用蜂窝网络向外界拨出求救电话。如果用户所处位置没有蜂窝网络覆盖,通常只能放弃利用手机来进行求救,这样的话,用户将无法及时得到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求救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通过设置多种通信手段的自动切换,使用户可以及时获得救援。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求救信息发送方法,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求救信息,第一求救信息包括用户的异常体征信息或定位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从多个通信网络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第一通信网络,第一通信网络为短距连接网络、蜂窝网络、卫星网络和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中的任一个,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是终端设备和救援处理设备利用预设的频率资源建立的点对点的通信网络;若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重新从多个通信网络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新的第一通信网络。

3、本技术方案中,按照预设顺序,可以自动切换通信网络,以便于从多个通信网络中选择出能够发送第一求救信息的网络,从而使用户可以及时获得救援。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求救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穿戴式智能设备发送的第一预求救信息,第一预求救信息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体征出现异常时,基于异常的体征信息生成的;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求救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基于第一预求救信息生成第一求救信息。

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穿戴式智能设备检测用户异常的体征信息,可以得出用户当前的身体状态,从而为之后实施救援,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一预求救信息生成第一求救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对第一预求救信息中的求救内容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将排序序号处于预设阈值之前的序号对应的求救内容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一求救信息。

7、本技术方案中,对第一预求救信息中的求救内容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可以便于救援团队在接收到第一求救信息后,快速识别第一预求救信息中的重要信息。通常接收到第一预求救信息后,还需要对第一预求救信息进行信息分析,而本技术不需要对第一预求救信息进行信息分析,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信息分析而带来的时间消耗,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顺序从前到后依次为:短距连接网络、蜂窝网络、卫星网络、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

9、通常情况下,短距连接模块、蜂窝通信模块、卫星通信模块的使用成本是依次升高的,而且远距离设备间通信模块必须要两个设备同时打开该功能才能实现通信,使用难度高。因此,通过先使用短距连接模块进行通信,如果通信失败,再依次使用蜂窝通信模块、卫星通信模块以及远距离设备间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还能尽可能保证求救信息顺利发出,使求救者及时得到救援。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从多个通信网络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第一通信网络;若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信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重新从多个通信网络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新的第一通信网络,包括:终端设备从多个通信网络中,按照预设顺序,选择短距连接网络为第一通信网络,并确定利用短距连接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短距连接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短距连接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利用短距连接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选择蜂窝网络为第一通信网络,并确定利用蜂窝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蜂窝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蜂窝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利用蜂窝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选择卫星网络为第一通信网络,并确定利用卫星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卫星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卫星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利用卫星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选择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为第一通信网络,并确定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若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重新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一通信网络。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发起远距离设备间通信信号扫描,若扫描到远距离设备间通信信号,则终端设备与发出远距离设备间通信信号的对端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向对端设备发送查询指令,查询指令用于查询对端设备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查询指令包括救援处理设备的地址;响应于对端设备发送的查询结果,若对端设备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确定终端设备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对端设备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不能利用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利用蜂窝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利用蜂窝网络中的用户身份识别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蜂窝网络中的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确定第一通信网络为蜂窝网络中的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若利用蜂窝网络中的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确定利用蜂窝网络中的非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若利用蜂窝网络中的非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确定第一通信网络为蜂窝网络中的非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方法还包括:若利用蜂窝网络中的非sim卡运营商蜂窝网络不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则终端设备确定利用卫星网络是否能连接到救援处理设备。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穿戴式智能设备发送的第二预求救信息,第二预求救信息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体征信息与第一预求救信息中异常的体征信息不一致时,基于变化后的体征信息生成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预求救信息生成第二求救信息,并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二求救信息。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穿戴式智能设备发送的第三预求救信息,第三预求救信息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定位信息与第一预求救信息中的定位信息不一致时,基于变化后的定位信息生成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三预求救信息生成第三求救信息,并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三求救信息;或者,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的定位信息与第一求救信息中的定位信息不一致,采集变化后的定位信息,基于变化后的定位信息生成第四求救信息,并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四求救信息。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于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的救援信息;救援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救援团队建立联系。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救援信息包括救援时间,以及救援团队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于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的救援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按照救援团队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在救援时间到达时,与救援团队建立连接。

17、本技术方案中,救援信息中的救援时间可以用来提醒用户在救援时间到达之前提前做好准备,便于及时得到救援。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求救信息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定位信息、紧急信息和所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异常体征信息包括血型、血压、血氧含量和心率中的至少一种;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和年龄中的至少一种;紧急信息包括家庭地址、过敏反应、紧急联系人名称和紧急联系人电话中的至少一种;所处环境信息包括所处环境的照片以及环境的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19、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预求救信息中包括用户个人信息、定位信息、紧急信息和所处环境信息等,获取的用户的信息越多,救援团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救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救援处理设备发送第二求救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按照预设顺序,确定第二通信网络,第二通信网络用于与救援处理设备建立连接,第二通信网络为短距连接网络、蜂窝网络、卫星网络和远距离设备间通信网络中的任一个。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短距连接网络包括无线保真wi-fi网络、蓝牙网络和紫蜂zigbee协议网络中的至少一种。

2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求救信息发送系统,求救信息发送系统包括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和救援处理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和救援处理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求救信息发送方法。

2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24、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电子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求救信息发送方法。

25、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求救信息发送方法。

26、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求救信息发送方法。

27、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一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28、其中,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