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7058发布日期:2022-11-02 13:4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路由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技术的成熟,无线网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领域,基本上成了我们生活组成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路由器的使用;
3.现有的路由器大多不具备合理的散热设计,在使用时,大多需要放置在桌面,桌面对路由器下端面的贴合支撑,进一步影响路由器的散热,而在路由器过热时,将会导致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在使用时,能够将路由器悬停在半空,继而便于周向散热,散热效果好。
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包括能够拼合成为一体状的路由器本体和能够充电的电源块,路由器本体和电源块之间连接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能够将路由器本体旋转支撑在电源块的上方,路由器本体远离电源块端设有卡槽和多个网线接口。
7.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横向贯穿电源块远离路由器本体侧的驱动轴,以及对称固定在驱动轴两端的天线板,两个天线板相对侧的中部均固定有连接轴,两个连接轴分别插入并转动在路由器本体的两侧,路由器本体远离电源块端转动有旋转架,旋转架与电源块转动连接。
8.所述电源块远离路由器本体侧的中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转动有蜗杆轴,蜗杆轴与驱动轴啮合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9.图1是路由器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和图3是路由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12.图5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13.图6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14.图7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15.图8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16.图9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六;
17.图10是路由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路由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七。
19.图中:
20.电源块101;支腿板102;安装板103;往复槽轴104;滑块105;滑杆106;
21.安装块201;风扇框202;风扇203;弹簧ⅰ204;
22.驱动轴301;蜗杆轴302;天线板303;横轴304;盖板305;螺杆306;连接轴307;滑动槽308;
23.路由器本体401;旋转架402;卡槽403;天线轴404;天线杆405;竖槽406;天线槽407;支腿凹槽408;
24.l形遮板501;限位杆502;弹簧ⅱ503;压耳板504。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3所示:
26.一种使用便捷的散热效果好的5g路由器,包括电源块101、路由器本体401、卡槽403和转动支架,路由器本体401和电源块101为能够拼合成为一体状,电源块101能够充电,转动支架连接在路由器本体401和电源块101之间,转动支架能够将路由器本体401旋转支撑在电源块101的上方,卡槽403和多个网线接口设置在路由器本体401远离电源块101端。
27.通过卡槽403的设置,可以将电话卡插入卡槽403内,从而使路由器本体401与电话卡连接,由此接通电话卡的5g移动网络,再将此移动网络共享出来;
28.本发明的路由器分为两种状态,一种为收起状态,即通过转动支架,使路由器本体401与电源块101拼合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形状为一个长方体,由此可以将路由器当做一本书一样,进行携带,继而便于对路由器进行携带;一种为使用状态,即通过转动支架使路由器本体401与电源块101分离,使路由器本体401被支撑在电源块101的上方,由此使路由器本体401悬停在半空,便于路由器本体401周向散热;
29.路由器本体401可以通过电源块101提供能源,也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与插排直接连接;
30.由此使本发明的路由器能够在户外进行使用,且散热效果好,便于携带,使用便捷。
31.如图5、7-9所示:
32.所述转动支架包括驱动轴301、天线板303、连接轴307、旋转架402,驱动轴301横向贯穿电源块101远离路由器本体401侧,两个天线板303对称固定在驱动轴301的两端,两个连接轴307分别固定在两个天线板303相对侧的中部,两个连接轴307分别插入并转动在路由器本体401的两侧,旋转架402转动在路由器本体401远离电源块101端,旋转架402与电源块101转动连接。
33.转动驱动轴301,即可带动两个天线板303转动,继而通过连接轴307带动路由器本体401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架402转动,使路由器本体401与电源块101分离,并转动至电源块101的上方;
34.路由器本体401、电源块101、天线板303和旋转架402组成平行四边形,电源块101为底边,路由器本体401为上边,天线板303和旋转架402为等长的侧边,从而在路由器本体401转动时,路由器本体401保持水平状态;
35.其中天线板303内设有天线,天线与连接轴307连接,继而与路由器本体401连通,在路由器本体401转动至电源块101的上方时,天线板303远离电源块101端,随着路由器本
体401的转动由路由器本体401侧面逐渐向上伸出,形成路由器本体401延伸出的天线,增强路由器本体401发射信号的强度;
36.在收起状态时,两个天线板303位于路由器本体401和电源块101的两侧,配合旋转架402形成对路由器本体401和电源块101的遮挡形保护,且外形与路由器本体401和电源块101的侧面相同,保证了路由器收起时的整体性。
37.进一步的:
38.安装板103设置在所述电源块101远离路由器本体401侧的中部,蜗杆轴302转动在安装板103上,蜗杆轴302与驱动轴301啮合传动连接。
39.通过安装在安装板103上的第一微型电机对蜗杆轴302进行传动,使蜗杆轴302转动,继而形成对驱动轴301上蜗轮的传动,使驱动轴301转动,从而带动天线板303转动,从而形成对路由器两种状态的控制;
40.且通过蜗轮蜗杆的设置,形成对路由器状态的锁定,避免路由器无法保持自身状态,而且,相对于路由器的使用状态,路由器本体401能够停留在转动路径上的任何位置,以使路由器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摆放;
41.电源块101上安装有控制模块,形成对第一微型电机的控制。
42.如图5和10所示:
43.两个支腿板102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块101靠近路由器本体401侧两端,两个支腿凹槽408分别设置在所述路由器本体401下端的两侧。
44.在路由器为使用状态时,电源块101充当底座,形成对路由器本体401的支持,为了增强路由器本体401停留在转动路径上的任何位置的稳定性,设置了两个支腿板102,从而保证了路由器的稳定性,且在收起状态时,支腿板102滑入支腿凹槽408内,保证收起时的整体性。
45.如图5-6所示:
46.两个风扇框202连接在所述电源块101上端面的凹陷处,两个风扇203分别安装在两个风扇框202内。
47.通过风扇203的设置,在使用时,两个风扇203向上方的路由器本体401吹风,进一步增强路由器本体401的散热效率;
48.其中两个风扇203受控制模块控制。
49.进一步的:
50.往复槽轴104转动在所述电源块101上端面的凹陷处,滑块105滑动在往复槽轴104上,且与往复槽轴104上的往复槽滑动连接,滑杆106固定在滑块105远离路由器本体401侧,安装块201连接在滑杆106上,安装块20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风扇框202连接。
51.通过安装在电源块101上的第二微型电机,对往复槽轴104进行传动,使往复槽轴104进行转动,从而与往复槽轴104上的往复槽滑动的滑块105往复滑动,从而通过滑杆106和安装块201带动两个风扇框202往复移动,继而形成两个风扇203往复移动式吹风,进一步增强路由器本体401的散热效率;
52.其中第二微型电机受控制模块控制。
53.如图7所示:
54.横轴304贯穿滑动在两个所述天线板303上,两个风扇框202远离安装块201端转动
在横轴304上,螺杆306转动在其中一个天线板303上,螺杆306与横轴304螺纹连接,弹簧ⅰ204设置在安装块201与滑杆106端头之间。
55.通过横轴304的设置,在天线板303以驱动轴301为轴转动时,其通过横轴304带动两个风扇框202的一端同时转动,继而使两个风扇框202另一端的安装块201在滑杆106上滑动,从而使两个风扇框202下端与电源块101的上端面分离,继而便于风扇203吹风时,空气向风扇框202下端进行流动补充,提高风扇203吹风的强度;
56.通过安装在天线板303上的第三微型电机对螺杆306进行传动,使螺杆306转动,继而螺纹传动横轴304在两个天线板303上滑动,从而带动风扇框202移动,继而改变风扇框202与电源块101上端面之间的角度,从而形成对风扇203朝向的调节,使风扇203吹风的方向对准不同位置的路由器本体401;
57.其中弹簧ⅰ204的弹力作用在安装块201与滑杆106端头之间,推动安装块201向滑块105方向移动,从而避免螺杆306传动横轴304带动风扇框202随着横轴304转动时卡住。
58.其中第三微型电机受控制模块控制。
59.进一步的:
60.盖板305滑动在两个所述天线板303上且与横轴304固定连接。
61.通过盖板305设置在,在收起状态时,盖板305形成对两个风扇203的遮盖,形成对风扇203的保护,避免将携带路由器时,造成风扇的损坏。
62.如图8-11所示:
63.两个限位杆502贯穿滑动在所述路由器本体401上,l形遮板501固定在两个限位杆502上,l形遮板501滑动在路由器本体401远离电源块101端,两个压耳板504分别固定在l形遮板501的两端,弹簧ⅱ503设置在l形遮板501与路由器本体401之间,路由器本体40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压耳板504滑动的竖槽406。
64.两个天线板303上均设有滑动槽308,将路由器收起时,两个天线板303向下倾倒转动,直至滑动槽308与压耳板504接触,从而随着天线板303的继续转动,压耳板504与滑动槽308发生相对滑动,同时形成天线板303对压耳板504的下压,继而带动l形遮板501相对于路由器本体401下移,继而挤压弹簧ⅱ503,在路由器完全收起时,压耳板504被压至天线板303与旋转架402之间,且位于滑动槽308内,l形遮板501完全贴合在路由器本体401上,形成对卡槽403和多个网线接口的遮盖,避免携带时,电话卡遗失;
65.其中弹簧ⅱ503套设在限位杆502上,在收起时,弹簧ⅱ503被压缩在限位杆502贯穿的路由器本体401本体上的孔内;
66.展开时,随着天线板303的转动,弹簧ⅱ503的弹力将推动l形遮板501在路由器本体401上上滑,将卡槽403和多个网线接口露出。
67.进一步的:
68.两个天线槽407分别设置在所述路由器本体401上端的两侧,两个天线轴404分别固定在两个天线槽407内,两个天线杆405分别转动在两个天线轴404上,天线杆405与天线轴404之间设有扭簧,使天线杆405顶紧l形遮板501的边沿。
69.通过扭簧的弹力,使天线杆405顶紧l形遮板501的边沿,在l形遮板501完全贴合在路由器本体401上时,l形遮板501挤压天线杆405转入天线槽407内,保证路由器收起时的整体性;
70.在使用时,随着l形遮板501远离路由器本体401,使天线杆405受扭簧的弹力逐渐随着l形遮板501向上转,支出在路由器本体401上,进一步增强路由器本体401上的信号强度;
71.天线杆405内设有天线,天线通过天线轴404与路由器本体401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