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82543发布日期:2022-12-09 23:3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图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座舱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汽车电子外后视镜已逐渐成为各大车厂的新宠。汽车电子外后视镜通过广角摄像头捕捉车后方画面,扩宽左右两侧视野,减少视野盲区,还增加了防水抗渍、避雨遮挡及电动加热等功能,不仅为驾驶员提供更高清更宽广的车外后视野影像,还避免了因天气等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集成了丰富的adas功能,解决了驾驶员看不清后视镜的痛点,让行车更安全。
3.传统镜外后视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几乎不存在时间延迟。而由于需要进行信号转换、图像解码、显示屏成像处理等,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相关法规明确要求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的延迟时间不超过200ms,部分车厂则要求不超过150ms。如何有效确定电子外后视镜显示图像的时间延迟,保证后视图像的及时性,让产品满足功能安全的要求,是目前电子外后视镜生产厂家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检测产品图像显示延时参数是否合格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包括:
7.步骤1、确定从采集图像到解码所述图像生成解码图像所需的第一延迟时间;
8.步骤2、确定从生成解码图像到显示终端进行显示的第二延时时间;
9.步骤3、确定图像显示的最大延时时间。
10.具体地,所述步骤1包括:
11.步骤101、建立采集图像信息表,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包括:采集图像时间戳、至少一个采集特征crc值;
12.步骤102、从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中获取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及其间隔帧数;
13.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得到第一延迟时间。
14.具体地,所述第一延迟时间为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之差绝对值除以间隔帧数。
15.具体地,所述步骤2包括:通过获取目标显示图像的显示特征crc值来确定所述第二延时时间,所述目标显示图像为上一帧显示图像。
16.具体地,所述步骤2包括:
17.步骤201、在所述显示终端上设置与所述采集特征crc值对应的校验区域;
18.步骤202、以预设周期读取并记录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显示特征crc值;
19.步骤203、获取读取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的读取时间戳;
20.步骤204、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显示时间戳;
21.步骤205、根据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
22.步骤206、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延时时间。
23.具体地,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
24.display_timetick=max{read_timetick-0,read_timetick-(1/f)},其中read_timetick表示读取时间戳,f为显示帧率,max{}表示取其中较大者。
25.具体地,所述步骤205包括:
26.步骤205a、遍历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将与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相同的采集特征crc值对应的采集图像标记为目标采集图像;
27.步骤205b、获取所述目标采集图像的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
28.具体地,所述第二延时时间为所述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与所述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之差。
29.具体地,所述最大延时时间为所述第一延时时间与所述第二延时时间之和。
3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
31.步骤4、判断所述最大延时时间是否低于目标延时,是则判断合格,否则判断为不合格。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建立采集图像信息表,从采集图像信息表中获取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及其间隔帧数,从而得到第一延迟时间,并在显示终端上设置与采集特征crc值对应的校验区域,读取目标显示特征crc值、读取时间戳、目标显示时间戳,从而得到第二延时时间,并最终确定图像显示的最大延时时间,为检测产品图像显示延时参数是否合格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35.在本发明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中描述的流程中,包含各个步骤的序号(如步骤10、20等),所述序号仅用于区分开各个步骤,所述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分描述对象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表示“第一”、“第二”等是不同的类型。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延时确定方法,包括:
37.步骤1、确定从采集图像到解码所述图像生成解码图像所需的第一延迟时间t1。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包括:
39.步骤101、建立采集图像信息表,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包括: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至少一个采集特征crc值。
40.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在采集图像时,对采集图像使用系统时间进行时间戳标记,得到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
41.所述采集特征crc值为所述采集图像中任意区域的crc值。
42.优选地是,所述采集特征crc值包括第一采集特征crc值、第二采集特征crc值,所述第一采集特征crc值是从所述采集图像的第一区域中选择第一预设像素(例如32*32像素)计算其crc值而得到的,所述第二采集特征crc值从所述采集图像的第二区域中选择第一预设像素(例如32*32像素)计算其crc值而得到的。当然,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像素大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区域为32*32像素,第二区域为64*64像素,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位置可以对称,也可以不对称。
43.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计算,优选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像素大小相同,位置关于所述采集图像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44.对于每一帧采集图像,在得到采集图像信息(采集图像时间戳、特征crc值)后,便保存到采集图像信息表中。为便于实施,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设置为50条。
45.步骤102、从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中获取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1、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2及其间隔帧数n。
46.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1、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2,得到第一延迟时间t1。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迟时间t1为第一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1、第二采集图像时间戳info_timetick2之差绝对值除以间隔帧数n。
48.步骤2、确定从生成解码图像到显示终端进行显示的第二延时时间t2。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包括:通过获取目标显示图像的显示特征crc值来确定所述第二延时时间t2,所述目标显示图像为上一帧显示图像。
50.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显示终端需具备计算相应的显示特征crc值的功能。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包括:
52.步骤201、在所述显示终端上设置与所述采集特征crc值对应的校验区域。
53.例如,若所述采集特征crc值为左右采集特征crc值,则显示特征crc值的校验区域也包括相同大小和位置的左右校验区域。
54.步骤202、以预设周期读取并记录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显示特征crc值。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通过硬件实现。理论上,在当前帧显示时即可读取到上一帧显示图像的crc值,但考虑到系统的读取性能以及要求图像时延的时间范围,所述预设周期设定为100ms较为合理。
56.步骤203、获取读取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的读取时间戳read_timetick。
57.步骤204、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显示时间戳display_timetick。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
59.display_timetick=max{read_timetick-0,read_timetick-(1/f)},其中f为显示帧率,max{}表示取其中较大者。
60.步骤205、根据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图像的目标图像解码时
间戳info_timetick。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05包括:
62.步骤205a、遍历所述采集图像信息表,将与所述目标显示特征crc值相同的采集特征crc值对应的采集图像标记为目标采集图像;
63.步骤205b、获取所述目标采集图像的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info_timetick。
64.步骤206、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延时时间t2。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时时间t2为所述所述目标显示时间戳与所述目标图像解码时间戳之差。
66.步骤3、确定图像显示的最大延时时间t。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延时时间t为所述第一延时时间t1与所述第二延时时间t2之和。
6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
69.步骤4、判断所述最大延时时间t是否低于目标延时t0,是则判断合格,否则判断为不合格。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延时t0为客户要求的最大延时。
7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