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件、耳机、耳机组以及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9848发布日期:2024-03-05 15:3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件、耳机、耳机组以及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件、耳机、耳机组以及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1、无线耳机由于其无线设计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自由度,无线耳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装入耳机充电盒中进行充电,然而,无线耳机在充电过程中常常会因震动或意外碰触而发生位置改变,导致充电无法进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磁吸件、耳机、耳机组以及耳机充电盒。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吸件,应用于耳机,所述磁吸件呈长条形,所述磁吸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至少两个所述穿通通道沿所述磁吸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穿通通道用于供所述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穿过。

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穿通通道贯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穿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磁吸件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通至与所述第四侧面。

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包括曲面。

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包括沿所述磁吸件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磁吸区。

6、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磁吸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磁极。

7、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磁吸区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穿通通道。

8、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通通道的通道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上述的磁吸件,还包括:

10、耳机柄壳;

11、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耳机柄壳内,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内表面相贴合;

12、至少两个充电接触件,所述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接触件一一对应,所述充电接触件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充电接触件的另一端经对应的所述穿通通道穿过所述磁吸件,并经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露出。

1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部分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

1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向背离所述磁吸件的方向凸出设置。

1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

16、压力感应部,所述压力感应部设置有所述第四侧壁的内表面上;

17、所述磁吸件避让所述压力感应部。

18、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磁吸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磁吸件的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磁吸件的第四侧面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隔,所述压力感应部位于所述预设间隔。

19、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上与各所述充电接触件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内表面围绕所述通孔形成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入所述穿通通道中,所述充电接触件与所述定位筒配合并经所述通孔露出。

20、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磁吸件外部的磁性屏蔽件。

21、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组,所述耳机组包括两个上述的耳机,两个所述耳机中的所述磁吸件的对应区域磁极相反。

22、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盒,所述耳机充电盒用于容置上述的耳机,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充电部和磁吸部,所述充电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接触件接触以向所述耳机充电,所述磁吸部用于与所述磁吸件吸合以将所述耳机吸附于所述耳机充电盒中。

23、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侧敞开的耳机容置腔,所述耳机能够立设于所述耳机容置腔内。

2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应用于耳机的磁吸件呈长条形,有利于其与耳机的柄部形状适配,磁吸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穿通通道用于供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穿过,即磁吸件上的穿通通道与耳机的充电接触件一一对应,从而增大磁吸件的有效磁吸面积,进而提高了耳机和与其配合的耳机充电盒之间的磁吸力,既保证了耳机的充电需求,又提高了耳机的定位稳定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尤其适用于与耳机竖立放置的半开放式耳机充电盒配合使用。另外,由于磁吸件的有效磁吸面积较大,耳机充电盒上与磁吸件配合的磁吸部无需露出耳机充电盒,从而保证耳机充电盒的外观完整性,避免产生清洁死角,以及避免灰尘对磁吸部的污染。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吸件,应用于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呈长条形,所述磁吸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至少两个所述穿通通道沿所述磁吸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穿通通道用于供所述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穿通通道贯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穿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磁吸件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通至与所述第四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包括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包括沿所述磁吸件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磁吸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磁吸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磁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磁吸区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穿通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磁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通通道的通道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8.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磁吸件,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部分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向背离所述磁吸件的方向凸出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磁吸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磁吸件的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磁吸件的第四侧面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隔,所述压力感应部位于所述预设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上与各所述充电接触件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耳机柄壳的侧壁内表面围绕所述通孔形成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入所述穿通通道中,所述充电接触件与所述定位筒配合并经所述通孔露出。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磁吸件外部的磁性屏蔽件。

15.一种耳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两个所述耳机中的所述磁吸件的对应区域磁极相反。

16.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用于容置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充电部和磁吸部,所述充电部用于与所述充电接触件接触以向所述耳机充电,所述磁吸部用于与所述磁吸件吸合以将所述耳机吸附于所述耳机充电盒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侧敞开的耳机容置腔,所述耳机能够立设于所述耳机容置腔内。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磁吸件、耳机、耳机组以及耳机充电盒,磁吸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至少两个穿通通道沿磁吸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穿通通道用于供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穿过。应用于耳机的磁吸件呈长条形,有利于其与耳机的柄部形状适配,磁吸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贯通的穿通通道,穿通通道用于供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穿过,即磁吸件上的穿通通道与耳机的充电接触件一一对应,从而增大磁吸件的有效磁吸面积,进而提高了耳机和与其配合的耳机充电盒之间的磁吸力,既保证了耳机的充电需求,又提高了耳机的定位稳定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尤其适用于与耳机竖立放置的半开放式耳机充电盒配合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隋立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