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70318发布日期:2024-02-02 20:5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演进,自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版本(release)12开始,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可以支持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称为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又称为侧行连接(sidelink,sl)通信。

2、例如,3gpp在release 14和15期间,在lte系统中引入了对车到车(vehicle tovehicle,v2v)和车到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服务的支持,以便将3gpp平台扩展到汽车行业。在release 16期间,研究了新无线(new radio,nr)v2x的相关设计。

3、在sidelink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一次传输中,为后续的传输预约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并在上述资源上进行传输。例如,终端设备在存在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针对待传输数据的重传,预约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其中,各个资源之间需要一定时间间隔,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小值称为最小时间间隔(minimum gap)。终端设备在该时间间隔内,可以接收在先传输对应的应答响应和针对该应答响应的处理时延。因此,该最小时间间隔应大于或等于传输对应的应答响应的时延和终端设备对该应答响应的处理时延。

4、例如,在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资源传输数据之后,若在第一资源与相邻的第二资源的时间间隔内,终端设备接收到成功应答,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终止使用该第一资源之后的第二资源重传该数据,或者使用该第二资源传输其他数据,以避免资源浪费。

5、然而,上述资源配置方案未考虑到信道情况,因此通过上述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可能会影响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用于保证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sl-u系统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获取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先听后说lbt时长;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n个资源;其中,所述n个资源与所述n个传输需求一一对应,且当n为大于1的整数时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最小时间间隔。

4、通过该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预约资源。由于考虑到lbt时长,可以减少出现到达某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该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该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从而保证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根据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n个资源:

6、根据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第n个起始时间;其中,n为正整数,且1≤n≤n;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7、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每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进而可以根据每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确定每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当然,任一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不早于该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由于每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是根据该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的,因此该设计可以减少出现到达某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该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的情况。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物理phy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phy层可以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1、方式一: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所述mac层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所述mac层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2、方式二:所述phy层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所述mac层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3、方式三:所述phy层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单元;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单元以及候选资源集合;所述mac层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起始时间单元,在所述资源候选集合中,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4、方式四:所述phy层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候选资源集合;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候选资源集合;所述mac层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候选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5、其中,任一候选资源集合中包含至少一个候选资源。

16、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并行确定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每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需要确保确定的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时间间隔。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mac层可以按照时域位置从后到前的顺序,先确定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然后在满足最小时间间隔的要求下确定第n-1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直至确定第1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后结束。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mac层可以按照资源选择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先确定资源选择范围最小的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然后在满足最小时间间隔的要求下确定资源选择范围次小的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直至确定资源选择范围最大的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后结束。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mac层可以按照待选资源集合的时域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在时域范围最小的待选资源集合中选择出一个资源;然后在满足最小时间间隔的要求下,在时域范围次小的待选资源集合中选择出下一个资源;直至在时域范围最大的待选资源集合中选择出一个资源后结束。

21、通过上述几种设计,可以保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n个资源中,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时间间隔。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符合t0+tn;其中,tn符合以下公式:

23、或者

24、

25、其中,t0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的时间;tn,lbt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ts为用于调度数据传输资源的时间单元的长度;toffset为偏移值;tcpe为循环前缀扩展的时长。

26、通过该设计,在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lbt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该设计可以降低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到达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

28、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以及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确定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为在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资源位置位于所述n个传输需求之前的传输需求。

29、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对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进行lbt的过程中,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到达前,第一终端设备会在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上传输数据,因此,在这些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位置上信道会被占用,这就导致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实际lbt时长可能会延长。基于此,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时,不仅考虑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还需要考虑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通过该设计,在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lbt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该设计可以降低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到达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

3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符合t0+tn;其中,tn符合以下公式:

31、或者

32、或者

33、或者

34、

35、其中,t0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的时间;tn,lbt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ts为用于调度数据传输资源的时间单元的长度;toffset为偏移值;tcpe为循环前缀扩展的时长;ti,r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第i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时长,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n-1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时长之和;si,r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第i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占用的时间单元的个数,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n-1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占用的时间单元的个数之和。

36、通过该设计,在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lbt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该设计可以降低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到达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

3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

38、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以及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确定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为在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资源位置位于所述n个传输需求之前的传输需求;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包括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之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其它终端设备应接收的应答响应。

39、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对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进行lbt的过程中,在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到达前,第一终端设备会在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上传输数据,第一终端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会在该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接收应答响应,因此,在这些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以及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的位置上信道会被占用,这就导致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实际lbt时长可能会延长。基于此,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时,不仅考虑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还需要考虑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以及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通过该设计,在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lbt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该设计可以降低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到达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

4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包括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的应答响应;或者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包括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传输需求的应答响应,以及至少一个第一传输的应答响应;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监听到的未接收到应答响应的传输。

4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符合t0+tn;其中,tn符合以下公式:

42、或者

43、或者

44、或者

45、

46、其中,t0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的时间;tn,lbt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ts为用于调度数据传输资源的时间单元的长度;toffset为偏移值;tcpe为循环前缀扩展的时长;ti,r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第i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时长,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n-1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时长之和;tn,harq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的总时长;si,r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第i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占用的时间单元的个数,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n-1个在先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占用的时间单元的个数之和;sn,harq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先应答响应对应的资源所占用的时间单元的总个数。

47、通过该设计,在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lbt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该设计可以降低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到达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lbt时长还未结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传输数据的概率。

4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49、在所述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的过程中,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重新确定第n个起始时间;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重新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50、由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到达某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针对该传输需求进行的lbt还未结束(即该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此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为该传输需求重选资源,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5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在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或者确定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位于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起始时间之前,或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起始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

5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根据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后传输需求,k为正整数,且n<k≤n;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为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根据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之后,还可以根据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重新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以及所述最小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重新确定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其中,重新确定的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时间间隔。

53、当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还存在在后传输需求时,由于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满足最小时间间隔的条件,或者出现到达该在后传输需求的起始时间该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可用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重新确定该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

5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根据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在后传输需求,k为正整数,且n<k≤n;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为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根据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之后,确定第二时长小于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或者确定从第一时间开始经历所述第二时长后的第二时间晚于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起始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长为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与(k-n)个最小时间间隔之和;所述第一时间为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的时间;根据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重新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或者根据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剩余时长,以及所述最小时间间隔,重新确定第k个起始时间;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第k个起始时间,重新确定所述第k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其中,重新确定的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时间间隔。

55、当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还存在在后传输需求时,由于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任意两个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满足最小时间间隔的条件,或者出现到达该在后传输需求的起始时间该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未结束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的可用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对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进行判断,只对存在不可用风险的在后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进行重新确定。

5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n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n个起始时间中第j个起始时间为所述n个传输需求中第j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当所述n个起始时间均未超过第三时间时,根据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其中,所述第三时间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的时间开始经历第三时长后的时间,所述第三时长的取值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确定的。

57、通过该设计,由于每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均未超过第三时间,这样,当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的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时,可以保证数据的时延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范围内。

5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g个起始时间超过所述第三时间(其中,g为正整数,且1≤g≤n)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资源配置:

59、方式一: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资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资源,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接收端,所述第一资源请求所占用的传输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预先协商的或协议约定的;

60、方式二: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资源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资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资源;

61、方式三:使用第二终端设备的剩余传输时间cot所在的资源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接收端。

62、由于某些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超过第三时间,这样,即使第一终端设备确定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n个资源,也可能无法保证数据的时延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范围内。基于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剩余cot所在的资源上继续发送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传输时延。

6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m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其中,所述m个传输需求中包含所述n个传输需求;m为大于n的整数;根据所述m个传输需求对应的lbt时长,确定m个起始时间;其中,所述m个起始时间中第m个起始时间为所述m个传输需求中第m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m为正整数,且1≤m≤m;其中,在所述m个传输需求中,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未超过第三时间,除所述n个传输需求以外的其他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超过所述第三时间;所述第三时间为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的时间开始经历第三时长后的时间,所述第三时长的取值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时延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不确定所述m个传输需求中除所述n个传输需求以外的其他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在上述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资源上传输数据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n个资源的应答响应所指示的传输结果,判断是否在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剩余cot所在的资源上继续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接收端。

64、当m个传输需求中仅部分传输需求(即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超过第三时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仅确定这部分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上传输数据后,根据所述n个传输需求的应答响应所指示的传输结果,判断是否在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剩余cot所在的资源上继续发送数据。当该n个传输需求的应答响应所指示的传输结果表示数据传输成功时,第一终端设备无需在寻求其他资源配置方式;而当n个传输需求的应答响应所指示的传输结果表示数据传输失败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一设计中的资源配置方式继续传输数据。

65、可选的,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出现传输需求时,开始进行lbt;或者在确定所述n个资源过程中,开始进行lbt;或者在确定出所述n个资源后,开始进行lbt。

66、可选的,当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起始时间时,开始进行lbt;或者当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时,开始进行lbt;或者当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资源选择范围的起始时间单元以及候选资源集合时,开始进行lbt;或者当所述phy层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的候选资源集合时,开始进行lbt;或者当所述mac层通知所述phy层所述第n个传输需求对应的资源时,开始进行lbt。

6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sl-u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68、在第一频带中选择第一资源;在第二频带的第二资源上传输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或者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之间存在资源映射关系;所述资源映射关系用于将所述第一资源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

69、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两个不同带宽的频带之间的资源映射。例如,若终端设备为了传输目标数据在第一频带中预约第一资源,后续通过lbt抢占了第二频带的信道,那么此时,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将第一资源映射到第二频带中得到第二资源,从而可以在抢占的信道中传输目标数据。

7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资源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在所述第二频带中选择所述第二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包括第一资源块rb,所述第二资源包括第二rb;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所述第一rb在所述第一频带中的rb编号;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包括所述第二rb在所述第二频带中的rb编号;所述资源映射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频带中的rb编号与所述第二频带中的rb编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71、通过该设计,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所述资源映射关系,实现两个不同带宽的频带之间的资源映射。

7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带中包括l1个rb,其中,l1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为b1,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为b2,b2=x*b1,x>1;所述第二频带包含x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的带宽为b1,所述第一频带位于所述x个子频带中第y个子频带中,1≤y≤x,y为整数;在所述资源映射关系中,所述第一频带中rb编号a与所述第二频带中rb编号(y-1)*l1+c+a对应;其中,a为整数,0≤a<l1,c为常数;或者在所述资源映射关系中,所述第一频带中rb编号l1-b与所述第二频带中rb编号y*l1+d-b对应;其中,b为整数,0<b≤l1,d为常数。

7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频带中包括l2个rb,其中,l2为正整数;所述第一频带的带宽为b1,所述第二频带的带宽为b2,b1=x*b2,x>1;所述第一频带包含x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的带宽为b2,所述第二频带位于所述x个子频带中第y个子频带中,1≤y≤x,y为整数;在所述资源映射关系中,所述第二频带中rb编号a与所述第一频带中rb编号(y-1)*l2+c+a对应;其中,a为整数,0≤a<l2,c为常数;或者在所述资源映射关系中,所述第二频带中rb编号l2-b与所述第一频带中rb编号y*l2+d-b对应;其中,b为整数,0<b≤l2,d为常数。

7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位置在所述第一频带对应的多个第一子信道中确定第一目标子信道;根据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位置在所述第二频带对应的多个第二子信道中确定第二目标子信道;当所述第二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速率匹配,得到目标信号;或者当所述第二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打孔,得到目标信号;其中,所述编码后的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子信道占用的rb数量对所述目标数据编码得到的;这样,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目标子信道上发送所述目标信号。

75、通过该设计,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不同频带对应的子信道的映射。

7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

7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实现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7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该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技术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提供的方法。

79、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计算机可以为终端设备。

80、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计算机可以为终端设备。

81、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芯片中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82、第九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