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2937发布日期:2022-11-26 10:2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发送端需要基于接收端返回的响应信息判断自身发送的数据包是否成功到达接收端,如果发送端认为数据包没有被正常接收,则会进行重传操作,即再次发送对应的数据包,以保证数据包可以完整的送达接收端。
3.相关技术中,接收端定期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基于包序号的排序并检查序号的连续性,如果发现序号不连续,则认为对应的数据包发生了丢失,接收端会将检查发现的所有丢失的包序号打包至反馈包中返回给发送端,发送端接收到该反馈包后会对其中包序号对应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实际场景中,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向传输延时可能存在抖动,导致实际数据包到达接收端的顺序与发送端发送的顺序不同。同时,接收端定期检查数据包连续性时可能会将由于还未到达的数据包判断为丢失包,由此导致反馈包中携带了即将收到包的包序号,发送端接收到反馈包后会再次对该包进行重传,由此发生了无效重传。过多的无效重传会造成额外带宽以及功耗的占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对数据包重传机制进行了优化,适用性强,在不引入过多计算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传输链路无效重传率,节省了带宽与功率开销。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该方法包括:
6.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7.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
8.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重传装置,包括:
10.特征信息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待编码视频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待编码视频的预处理信息和视频固有特征信息;
11.编码参数确定模块,配置为提取所述特征信息中记录的视频特征,将所述视频特征以及设置的目标分数值输入至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中输出视频编码参数;
12.视频编码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视频编码参数对所述待编码视频进行编码数据添加模块,配置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13.队列遍历模块,配置为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
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
14.数据发送模块,配置为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重传设备,该设备包括:
16.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17.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18.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1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20.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2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每隔预设时间对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该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序号缓存队列存储的序号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到达时间概率密度分布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装置的结构框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
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的流程图,可运行于数据接收端,实现对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确认并相应通知数据发送端进行重传发送,该方法可以由计算设备如服务器、智能终端、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3.步骤s101、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34.其中,该接收到的数据包为对端设备如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对应有不同的序号。可选的,该序号可以是数据包自带的序号,即数据包在发送时顺序编号的序号。或者,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标识分配的序号,该数据包标识可以体现数据包的顺序关系。示例性的,数据发送端发出100个数据包,则相应的数据包序号可表示为序号1、序号2、...、序号100。
35.其中,序号缓存队列为创建的进行数据包序号缓存的队列,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将对应的序号添加至该序号缓存队列,以用于后续遍历时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36.在一个实施例中,为避免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的序号二次加入序号缓存队列,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时,进一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复的数据包,在不为重复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37.步骤s102、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
38.其中,该预设时间为设置的对该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的触发时间间隔,示例性的可以是10毫秒。遍历过程中,从序号缓存队列的第一个数据开始遍历。在遍历到每个元素也即存储的序号时,将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与接收时间阈值进行比对,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其中,该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为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由数据发送端发出到数据接收到该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可选的,可以记录为数据发送端发出数据包的时间戳,与数据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戳的差值。其中,标准差为概率统计中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上的测量依据,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39.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遍历时,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可选的,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时,以发出的数据包为顺序编号的情况下,将序号缓存队列中不连续的序号确定为待重传包序号。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序号缓存队列存储的序号的示意图,在对序号缓存队列遍历时,发现不连续的序号即数据包序号n+1、数据包序号n+3不存在,即对应的数据包缺失,则将该数据包序号n+1、数据包序号n+3确定为待重传包序号。
40.步骤s103、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接收时间阈值,
则停止遍历,并将遍历过程中确定出的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其中,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传输链路的抖动导致数据发送端发出的数据包由于延迟未被数据接收端接收,但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后接收到,此时如果数据接收端反馈需要重传该数据包则导致了传输链路无效重传,浪费了带宽以及需要额外的处理开销。
42.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每隔预设时间对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该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在接收时间阈值的计算过程中,依据对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使得该时间阈值能够精确的反应链路传输情况,便于合理的做出是否继续进行遍历的判断。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44.步骤s201、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45.步骤s202、每隔预设采样时间确定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基于所述单向传输延时的大小进行建模得到高斯分布,根据所述高斯分布的标准差确定接收时间阈值。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短时间内的数据发送端传输到数据接收端的单向传输延时(示例性的记为t
s2r
)的大小建模为高斯分布t
s2r
~n(μ
s2r
,σ2),通过高斯分布的标准差σ对传输时间的不稳定程度进行度量。其中,该短时间也即预设采样时间示例性的可以是200毫秒,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其它数值的设置。
47.具体的,对于每个接收端收到的序号为n的数据包,用接收端当前的时间戳减去数据包中的发送端发送时间戳得到该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参考采样时间由于在大多数场景下发送端与接收端时间戳是没有对齐的,因此采样值对应分布的期望往往不等于实际分布的期望值μ
s2r
,但是时钟不对齐仅对于期望有影响,对应分布的方差与实际分布的方差σ2是相等的。因此,对接收端最新接收的n个数据包进行上述采样,能够计算得到参考的标准差如下:
[0048][0049][0050]
其中,m为最新达到的数据包序号。在假设采样期间μ
s2r
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n个采样点的均值对应分布的方差为则服从方差为的正态分
布,进而得到估计得到的其中,由该公式可知,短时间内n越大,计算得到的标准差越靠近真实值。但如果n过大,会发生t
s2r
分布已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实际部署场景中,认为近200ms内的传输链路比较稳定,故该预设采样时间为200毫秒,n的实际取值可以结合实际发包频率与该预设采样值进行计算得到。
[0051]
其中,由于t
s2r
服从高斯分布,用p(t
s2r
)表示t
s2r
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在当前时刻t,原本应该在t时刻到达接收端的数据包n已经到达的概率为50%,即那么对于本该在tn时刻到达的序号为n的数据包(tn《),该包到达接收端的概率为:
[0052][0053]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到达时间概率密度分布示意图。当tn+σ《,数据包n已经到达的概率大于84.13%;当tn+2σ《,数据包n已经到达的概率大于97.72%;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对应tn+3σ《的到达概率为99.86%;对应tn+4σ《的到达概率为99.99%。因此,基于可靠的标准差σ估计,能够有效的评估该包是否应该到达的概率。
[0054]
故在后续对序号缓存队列遍历时,如果遍历到的数据包对应接收时间小于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其中,α为容忍系数,可以根据业务场景合理调整的系数,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或网络条件较好的场景,α可以设置为较小的值,如0.2、0.5等;对于实时性要求较低,延迟容忍度较高或网络条件较差的场景,α可以设置为较大的值,如2、3等。
[0055]
步骤s203、对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
[0056]
步骤s204、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0057]
由上述可知,基于单向传输延时的大小进行建模得到高斯分布,根据高斯分布的标准差确定接收时间阈值,可以精确的避免由于网络抖动导致的传输链路无效重传的问题,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基于实际相邻包到达的时间直接进行计算,没有从概率的角度出发实际计算对应的数据包达到顺序混乱的概率,具体的取值也更加偏向于经验性而非理论性。
[0058]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0059]
步骤s301、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0060]
步骤s302、每隔预设采样时间,确定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通过自
适应权重滤波对所述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
[0061]
为了进一步减少计算量,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自适应权重滤波对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
[0062]
在进行标准差估计时,根据正太分布函数确定单向传输延时的样本处于预设区间范围的第一概率,根据第一概率确定偏差值最大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样本处于预设区间范围的第二概率,以及处于预设区间范围之外的第三概率,以第二概率和第三概率为滤波权重对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
[0063]
具体的,由正太分布可知,单向传输延时样本在预设区间范围[μ
s2r-bσ,μ
s2r
+bσ]的第一概率为pb,其中p1=68.27%,p2=95.45%,p3=99.73%,p4=99.99%。对于每次采样的n个样本,偏差值最大的样本在预设区间范围[μ
s2r-bσ,μ
s2r
+bσ]内的第二概率为(pb)n,反之,在预设区间范围之外的第三概率为1-(pb)n。可选的,以样本在区间的概率作为滤波权重的参考,对bσ的值进行滤波估计。用表示滤波结果,为采样值,当t=0首次采样时,
[0064][0065]
当t》0时
[0066][0067]
其中b的取值参考n的大小进行选取,如果n较大,样本可靠,可以取较大的b值,滤波结果相对精确;如果n较小,样本误差大,可以取较小的b值,滤波结果相对误差较大。示例性的取值为n=50,b=3,此时pb=99.73%,对应的滤波权分别为0.8736与0.1264。
[0068]
步骤s303、对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
[0069]
步骤s304、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0070]
由上述可知,通过自适应权重滤波对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的方式,相比传统的标准差计算,无需多余的乘方与开方计算,能够以较小的复杂度实现bσ与σ的估计。实际n与b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进行进一步的选取。该方案相比对标准差计算方法更具备部署优势。
[0071]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时,包括:在接收到的数据包不为重复数据包的情况下,将数据包对应的序号依次顺序的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其中,该序号为数据包在网络应用层的序号,由此通过应用层层面的数据包序号的队列添加,实现应用层层面的重传适配。
[0072]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接收时间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序号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的方法,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
[0073]
步骤s401、在接收到的数据包不为重复数据包的情况下,将数据包对应的序号依
次顺序的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0074]
步骤s402、每隔预设时间确定序号遍历范围,在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中的序号依次进行遍历,如果在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均为连续的序号,则对已遍历的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的序号进行删除,并进行下一轮次的遍历,直至所述序号缓存队列中的序号遍历完毕为止。
[0075]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遍历时进一步的确定序号遍历范围,如设置的范围为遍历100个序号,则从第一个序号i开始遍历至i+100,如果此次遍历结果均为连续的序号,则在序号缓存队列中对该已遍历的序号遍历范围内的序号进行删除,并进行下一轮次的遍历,直至序号缓存队列中的序号遍历完毕为止。
[0076]
步骤s403、遍历过程中,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则将所述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添加至反馈包缓存中。
[0077]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数据包序号根据接收情况依次顺序的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为例,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则将该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添加至反馈包缓存中,以用于后续统一发送至对端进行重传。
[0078]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反馈包缓存的添加时,进一步包括判断该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大于最大重传次数,则不进行反馈包缓存的添加,相应的如果满足添加条件,则将记录的重传次数加1。可选的,该添加条件可以是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最大重传次数,且距离上一次的重传时间大于预设重传时间,如果为首次重传,则直接添加至反馈包缓存中,如将该序号添加至反馈包缓存,以发送至数据发送端后,另数据发送端基于该序号进行对应数据包的重传。
[0079]
步骤s404、遍历过程中,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所述反馈包缓存中记录的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0080]
由上述可知,通过上述的确定重传数据的方式,可在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延迟导致的数据包序号存在乱序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确定待重传数据包号,避免了无效的重传导致带宽的浪费和功耗增加的情况。
[0081]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重传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7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数据添加模块101、队列遍历模块102和数据发送模块103,其中,
[0082]
数据添加模块101,配置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0083]
队列遍历模块102,配置为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
[0084]
数据发送模块103,配置为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0085]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
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本方案,在不引入过多计算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传输链路无效重传率,节省了带宽与功率开销。
[0086]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阈值确定模块,配置为:
[0087]
每隔预设采样时间,确定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
[0088]
基于所述单向传输延时的大小进行建模得到高斯分布,根据所述高斯分布的标准差确定接收时间阈值。
[0089]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阈值确定模块,配置为:
[0090]
每隔预设采样时间,确定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
[0091]
通过自适应权重滤波对所述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
[009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阈值确定模块,配置为:
[0093]
根据正太分布函数确定单向传输延时的样本处于预设区间范围的第一概率;
[0094]
根据所述第一概率确定偏差值最大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样本处于所述预设区间范围的第二概率,以及处于所述预设区间范围之外的第三概率;
[0095]
以所述第二概率和所述第三概率为滤波权重对所述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进行估计得到接收时间阈值。
[0096]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添加模块102,配置为:
[0097]
在接收到的数据包不为重复数据包的情况下,将数据包对应的序号依次顺序的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所述序号包括数据包在网络应用层的序号。
[0098]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队列遍历模块102,配置为:
[0099]
确定序号遍历范围,在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中的序号依次进行遍历;
[0100]
如果在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均为连续的序号,则对已遍历的所述序号遍历范围内的序号进行删除,并进行下一轮次的遍历,直至所述序号缓存队列中的序号遍历完毕为止。
[0101]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队列遍历模块102,配置为:
[0102]
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存在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则将所述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添加至反馈包缓存中;
[0103]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103,配置为:
[0104]
将所述反馈包缓存中记录的不连续的数据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
[0105]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重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设备中处理器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数据包重传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输入装置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
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2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0106]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其中,包括:
[0107]
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对应的序号添加至序号缓存队列;
[0108]
每隔预设时间对所述序号缓存队列进行遍历,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接收时间阈值,则继续遍历以确定待重传包序号,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基于数据包的单向传输延时的标准差估计得到;
[0109]
如果遍历到的序号对应的数据包接收时间大于所述接收时间阈值,则停止遍历,并将确定出的所述待重传包序号发送至对端设备,以进行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011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包重传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11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技术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数据包重传方法。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