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4460发布日期:2022-10-01 10:1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图像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2.运动图像传感器具有在剧烈运动条件下仍能清晰的对画面进行记录的优点,因此广泛运用在运动摄像设备及航拍设备中,当运动图像传感器搭载在燃油式航模上时,由于燃油式航模依靠内燃机提供喷射动力,整个机身大部分区域在运行过程中均处于高温状态,并且为了减少运动图像传感器在拍摄期间给燃油式航模带来的阻力,运动图像传感器常内嵌在燃油式航模的机身中,因此运动图像传感器需要高效的散热能力,维持运动图像传感器内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行。
3.如中国专利cn204422948u所述的一种航拍设备散热装置,通过导热片将传感器内部的温度向外传导,及时对传感器及周围产生的热量进行疏导,但该散热方式的导热效率受导热片的导热性质影响较大,散热量有限,当燃油式航模长时间在空中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复杂飞行动作时,燃油式航模产生的热量将比常规巡航模式下产生的热量大得多,若没有高效的散热方式帮助运动图像传感器及时进行散热处理,将影响运动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嵌入在燃油式航模内部的运动图像传感器能够减少给燃油式航模带来的阻力,但不能及时散热将影响运动图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包括有壳体、固定架、安装筒、镜头模组、侧板、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和底板;壳体的底部连接有顶出组件;顶出组件的下侧连接有底板;壳体的内侧固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侧固接有安装筒;安装筒的内侧安装有镜头模组;安装筒的左侧和右侧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结构;壳体的左侧通过上下两个滑轨滑动连接有一个侧板;壳体的右侧通过上下两个滑轨也滑动连接有一个侧板;两个侧板均紧贴固定架;两个侧板与安装筒之间各连接有一个弹性固定组件;两个侧板的内侧各开设有两个导热槽;四个导热槽内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导热片;壳体的下侧前部和下侧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导热片;第一导热片将安装筒周围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片上,进行基本散热工作;壳体后侧的位移组件推动安装筒后侧的尾块,带动安装筒先前移动,安装筒下侧的第一楔形槽推动顶出组件,带动底板离开壳体,进行一级风冷散热工作,位移组件继续推动安装筒,安装筒上的两个推块分别推动两个侧板张开,两个弹性固定组件被压缩,底板保持离开壳体,进行三级风冷散热工作,位移组件再次推动安装筒,安装筒的第一楔形槽离开顶出组件,顶出组件进入安装筒下侧的第二楔形槽中,第二楔形槽位于第一楔形槽的后侧,底板复位,侧板保持张开,进行二级风冷散热工作。
6.更为优选的是,两个第二导热片的下侧各固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
7.更为优选的是,底板中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插接散热鳍片的插槽结构。
8.更为优选的是,弹性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轴和第一弹簧;安装筒的中部固接有固定轴;两个侧板与固定轴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固定轴的外表面。
9.更为优选的是,顶出组件包括有限位杆、第三弹簧和楔形块;壳体的下侧四个边角各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杆;四个限位杆的下端均固接底板;四个限位杆与壳体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分别套设在相邻限位杆的外表面;底板的中部固接有与第一楔形槽结构相适应的楔形块。
10.更为优选的是,位移组件包括有丝杆和驱动马达;壳体的后侧固接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接有丝杆;丝杆的前端旋接尾块。
11.更为优选的是,每个导热槽的上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挡片;每个挡片与第一导热片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每个挡片受到安装筒向外的挤压而呈倾斜状态,并且第二弹簧呈被压缩状态。
12.更为优选的是,每个散热槽均设置为从安装筒内部到外部向后倾斜的结构。
13.更为优选的是,两个侧板的前侧均设置为从靠近固定架一侧到远离固定架一侧向前倾斜的结构。
14.更为优选的是,两个侧板的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弧面结构。
15.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设有多种散热方式,飞行设备在正常飞行状态下,第一导热片将安装筒周围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片上,由第二导热片将镜头模组周围的热量快速消散,进行基本散热工作,当飞行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机身温度较高时,壳体后侧的位移组件推动安装筒后侧的尾块,带动安装筒先前移动,安装筒下侧的第一楔形槽推动顶出组件,带动底板离开壳体,此时第二导热的散热鳍片完全裸露在空气中,通过散热鳍片对第二导热片进行一级风冷散热工作,加快第二导热片的散热效率,当飞行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机身温度急剧升高时,位移组件继续推动安装筒,安装筒后侧的两个推块分别推动两个侧板向两侧张开,两个弹性固定组件被张开的两个侧板压缩,此时底板保持离开壳体,而侧板在远离安装筒后,安装筒的散热槽完全裸露在空气中,直接对镜头模组进行三级风冷散热工作,若需要在三级风冷散热工作的基础上减小对燃油式航模带来的阻力,位移组件再次推动安装筒,安装筒的第一楔形槽离开顶出组件,顶出组件进入安装筒下侧的第二楔形槽中,让底板复位,而侧板保持张开,进行二级风冷散热工作,实现应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高效散热方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弹性固定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导热片与挡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推块与弧面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安装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位移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顶出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级风冷散热工作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三级风冷散热工作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中:1-壳体,11-滑轨,2-固定架,3-安装筒,31-散热槽,32-推块,33-尾块,341-第一楔形槽,342-第二楔形槽,4-镜头模组,5-侧板,51-导热槽,52-固定轴,53-第一弹簧,54-弧面结构,61-第一导热片,611-挡片,612-第二弹簧,62-第二导热片,621-散热鳍片,71-丝杆,72-驱动马达,8-底板,81-插槽结构,82-限位杆,83-第三弹簧,84-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19.一种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如图1-图12所示,包括有壳体1、固定架2、安装筒3、镜头模组4、侧板5、第一导热片61、第二导热片62和底板8;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顶出组件;顶出组件的下侧连接有底板8;壳体1的内侧螺栓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内侧螺栓连接有安装筒3;安装筒3的后侧左部和后侧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推块32;安装筒3的后侧固接有尾块33;安装筒3的下侧开设有第一楔形槽341;安装筒3的下侧开设有位于第一楔形槽341后侧的第二楔形槽342;安装筒3的内侧安装有镜头模组4;安装筒3的左侧和右侧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31结构;每个散热槽31均设置为从安装筒3内部到外部向后倾斜的结构;壳体1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一个滑轨11;两个滑轨11的左侧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侧板5;两个滑轨11的右侧之间也滑动连接有一个侧板5;两个侧板5的前侧均设置为从靠近固定架2一侧到远离固定架2一侧向前倾斜的结构;两个侧板5的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弧面结构54;两个侧板5均紧贴固定架2;两个侧板5与安装筒3之间各连接有一个弹性固定组件;两个侧板5的前侧和后侧各开设有一个导热槽51;四个导热槽51内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导热片61;壳体1的下侧前部和下侧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导热片62;两个第二导热片62分别紧贴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热片61;壳体1的后侧连接有位移组件;位移组件连接尾块33。
20.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第二导热片62的下侧各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621;底板8中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插接散热鳍片621的插槽结构81。
21.如图4所示,弹性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轴52和第一弹簧53;安装筒3的中部固接有固定轴52;两个侧板5与固定轴52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套设在固定轴52的外表面。
22.如图9和图10所示,顶出组件包括有限位杆82、第三弹簧83和楔形块84;壳体1的下侧四个边角各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杆82;四个限位杆82的下端均固接底板8;四个限位杆82与壳体1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三弹簧83,第三弹簧83分别套设在相邻限位杆82的外表面;底板8的中部螺栓连接有与第一楔形槽341结构相适应的楔形块84。
23.如图9所示,位移组件包括有丝杆71和驱动马达72;壳体1的后侧螺栓连接有驱动马达72;驱动马达72的输出轴固接有丝杆71;丝杆71的前端旋接尾块33。
24.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导热槽51的上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挡片611;
每个挡片611与第一导热片61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612;每个挡片611均紧贴安装筒3。
25.本高效散热的运动图像传感器通过两个固定轴52内嵌在飞行设备的机身上,飞行设备在进行飞行工作期间,由镜头模组4对画面进行拍摄工作,镜头模组4周围的热量通过安装筒3的散热槽31散发出至侧板5的各个导热槽51中,并通过第一导热片61将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片62上,第二导热片62中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621向外分散,对镜头模组4进行持续的基本散热工作,保障镜头模组4内的各个部件正常工作的稳定进行。
26.当飞行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机身温度较高时,驱动马达7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71转动,丝杆71推动尾块33带动安装筒3沿固定架2向前移动,安装筒3通过第一楔形槽341推动楔形块84带动底板8向下移动,底板8带动限位杆82沿壳体1向下滑动,第三弹簧83被移动的限位杆82向下压缩,如图11所示,此时底板8离开壳体1,第二导热片62的各个散热鳍片621均裸露在空气中,飞行设备在飞行过程中,气流进入壳体1与底板8之间与各个散热鳍片621接触,加快散热鳍片621对第二导热片62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对镜头模组4的散热速度,通过散热鳍片621对第二导热片62进行一级风冷散热工作。
27.当飞行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机身温度急剧升高时,驱动马达7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71转动,使安装筒3推动楔形块84带动底板8离开壳体1,接着驱动马达72的输出轴继续带动丝杆71转动,丝杆71推动尾块33带动安装筒3沿固定架2继续向前移动,安装筒3的两个推块32分别紧贴两个侧板5的弧面结构54,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动侧板5,让两个侧板5均远离安装筒3并向左右两侧张开,如图12所示,侧板5推动第一弹簧53进行压缩,此时安装筒3的散热槽31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此时楔形块84位于安装筒3的第一楔形槽341与第二楔形槽342之间,底板8保持离开壳体1,飞行设备在飞行过程中,气流沿侧板5的前侧斜面,进入侧板5与安装筒3之间,并快速带离散热槽31周围的热量,实现直接对镜头模组4进行三级风冷散热工作,高效的完成散热工作。
28.需要在三级风冷散热工作的基础上减小对燃油式航模带来的阻力,驱动马达72的输出轴再次带动丝杆71转动,丝杆71推动尾块33带动安装筒3沿固定架2向前移动,直到安装筒3的第二楔形槽342对齐楔形块84,此时楔形块84失去安装筒3的阻挡,被压缩的第三弹簧83推动限位杆82带动底板8向上复位,楔形块84进入第二楔形槽342中,让底板8回到壳体1的底部,使底板8与壳体1的底部形成完整的弧面,减少气流冲击在底板8上产生的阻力,此时两个侧板5仍远离安装筒3并左右张开,气流持续进入侧板5与安装筒3之间,对镜头模组4进行二级风冷散热工作,实现应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高效散热方式。
29.侧板5在远离安装筒3期间,由于散热槽31均设置为从安装筒3内部到外部向后倾斜的结构,进入侧板5与安装筒3之间的气流中携带的尘粒不易直接进入散热槽31中,但进入侧板5与安装筒3之间的气流中携带的尘粒,易进入导热槽51的底部,并沿导热槽51的上部出口吹入散热槽31中,在侧板5远离安装筒3过程中,挡片611失去安装筒3的阻挡,呈被压缩状态的第二弹簧612弹出并推动挡片611向上翻转,挡片611阻挡在导热槽51的上部出口中,此时导热槽51不再形成上下贯穿的通槽,气流中携带的尘粒也不易通过导热槽51进入散热槽31中,对散热槽31起保护作用。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