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7659发布日期:2022-12-20 18:2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服务架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


背景技术:

2.在传统互联网的单体架构软件中,所有功能处于同一层架构内,系统运行时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不明确,耦合度过高,扩展性较差。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较多,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行,如果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微服务架构将整体应用程序划分为更小的可独立管理的服务项目,借助每层的职能实现独立服务管理目标,确保各服务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传统互联网的单体架构软件中,所有功能处于同一层架构内,系统运行时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不明确,耦合度过高,扩展性较差。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较多,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行的上述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包括: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
6.所述标准定义层用于定义数据传输对象标准以及接口定义标准;
7.所述核心逻辑层用于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
8.所述服务提供层用于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将单体架构进行拆分,拆分为n个微服务,n个微服务包括:本服务和若干个其它服务。
9.其中,所述标准定义层包括: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
10.所述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进行定义,为所述核心逻辑层和所述服务提供层提供对应的业务标准。
11.其中,所述核心逻辑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所述核心逻辑层基于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其中,业务逻辑包括程序逻辑、持久层数据。
12.其中,所述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业务过程中,基于标准定义层定义的实体bean标准,所述服务提供层对参数标准或返回结果的标准进行定义以及服务处理。
13.其中,基于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构建微服务架构,其中,标准定义层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
14.其中,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启动核心逻辑层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
15.其中,所述微服务架构包括:服务接口访问标准;
16.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服务逻辑层调用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调用本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实体bean标准和服务接口访问标准,其它服务直接调用本服务的接口。
17.其中,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定义层设计对应的协议适配单元,协议适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协议以及数据包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将传输控制指令转化为n个微服务架构可识别格式;
18.通过协议驱动方式接收协议数据包,根据解析规则将数据转化为统一格式,将微服务架构的要求转发至协议适配单元中,将各类协议转化为驱动程序;
19.在协议适配单元设计过程中,结合微服务架构选择对应的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进行全面管控,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通过rest接口对用户操作进行全面管控,用户通过rest接口动态分配通信资源,构建通信渠道,其中,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在进行协议驱动管理过程中,结合协议特征进行适配。
20.其中,所述服务提供层包括:远程配置服务、设备管理服务和数据存储服务;
21.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
22.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23.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
24.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
25.其中,当前其它服务需要调用本服务的查询服务时,先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jdbc中的setfetchsize()方法进行导入,每次只从数据库中读取一部分数据,直至所有数据处理完毕;创建bulkprocessor单元,对bulkprocessor单元进行初始化,将从数据库读取的一部分数据根据对应字段和属性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数据通过bulkprocessor单元提交至es搜索服务器中;
26.当用户在搜索框中提交关键字时,前端服务读取后将读取内容提交至服务后端的搜索业务接口,对于成功导入到es搜索服务器中的数据使用高亮关键字进行es数据的查询,对于已经存储于es搜索服务器中的数据默认对关键字分词的类型以及不对关键字进行分词的类型;
27.其中,根据业务关键字进行高亮查询的逻辑包括:用户输入关键字点击查询,提交到前端服务,前端服务进行转发至后端接口,接口通过方法参数进行接受;通过指定要查询的es中的索引名称将查询请求进行初始化;通过指定需要查询的字段和对应的关键字将term查询进行初始化;通过在关键字的前后都添加标签的方式构建高亮查询;创建map类型的集合封装查询每一行的数据,用list集合将对应的数据进行封装,获得高亮字段对应处
理后的值,当前的值将处理前的值进行覆盖;每次遍历hit时将每一行的数据以键值对的形式注入map,再将map注入到list集合中;通过return返回给前端服务。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9.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包括: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所述标准定义层用于定义数据传输对象标准以及接口定义标准;所述核心逻辑层用于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所述服务提供层用于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将单体架构进行拆分,拆分为n个微服务,n个微服务包括:本服务和若干个其它服务。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3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的结构图;
3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的流程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中的标准定义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请参见图1至图3,包括: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
38.所述标准定义层用于定义数据传输对象标准以及接口定义标准;
39.所述核心逻辑层用于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
40.所述服务提供层用于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将单体架构进行拆分,拆分为n个微服务,n个微服务包括:本服务和若干个其它服务。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标准定义层用于定义数据传输对象标准以及接口定义标准;所述核心逻辑层用于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所述服务提供层用于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将单体架构进行拆分,拆分为n个微服务,n个微服务包括:本服务和若干个其它服务。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42.将系统架构拆分为若干个微服务架构,多个不同的服务部署到不同的微服务架构中,当查看订单信息时,还需要获取用户信息,订单对应的微服务架构通过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用户对应的微服务架构中的核心逻辑层和标准定义层,获取用户对应的微服务架构中的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标准定义层用于定义数据传输对象标准以及接口定义标准;所述核心逻辑层用于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所述服务提供层用于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根据业务功能的不同将单体架构进行拆分,拆分为n个微服务,n个微服务包括:本服务和若干个其它服务。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4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定义层包括: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
45.所述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进行定义,为所述核心逻辑层和所述服务提供层提供对应的业务标准。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进行定义,为所述核心逻辑层和所述服务提供层提供对应的业务标准。标准定义层专注于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提升程序的可维护性。
4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标准、服务接口访问标准进行定义,为所述核心逻辑层和所述服务提供层提供对应的业务标准。标准定义层专注于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提升程序的可维护性。
4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核心逻辑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所述核心逻辑层基于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其中,业务逻辑包括程序逻辑、持久层数据。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核心逻辑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所述核心逻辑层基于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其中,业务逻辑包括程序逻辑、持久层数据。继承了标准定义层且满足其所有标准规范,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包括程序逻辑处理,持久层数据处理。
5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核心逻辑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所述核心逻辑层基于标准定义层对实体bean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其中,业务逻辑包括程序逻辑、持久层数据。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5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业务过程中,基于标准定义层定义的实体bean标准,所述服务提供层对参数标准或返回结果的标准进行定义以及服务处理。
5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业务过程中,基于标准定义层定义的实体bean标准,所述服务提供层对参数标准或返回结果的标准进行定义以及服务处理。
5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所有标准规范,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业务过程中,基于标准定义层定义的实体bean标准,所述服务提供层对参数标准或返回结果的标准进行定义以及服务处理。三层架
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54.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构建微服务架构,其中,标准定义层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
5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基于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构建微服务架构,其中,标准定义层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
5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基于标准定义层、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构建微服务架构,其中,标准定义层为核心逻辑层和服务提供层定义标准。
57.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启动核心逻辑层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
5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启动核心逻辑层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
5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启动核心逻辑层处理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层直接调用本服务的业务。三层架构的微服务架构模式,定义了每层的职责,在整个代码结构上职责更清晰明确、降低耦合度,从而使该微服务架构具有轻量级、扩展性强、业务复用性高、低耦合和标准化等特点。
6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微服务架构包括:服务接口访问标准;
61.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服务逻辑层调用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调用本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实体bean标准和服务接口访问标准,其它服务直接调用本服务的接口。
6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服务逻辑层调用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调用本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实体bean标准和服务接口访问标准,其它服务直接调用本服务的接口。使其它服务无需关注太多细节。
6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微服务启动时,本服务通过服务逻辑层调用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逻辑,其它服务通过所述服务提供层调用本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标准的方式获取本服务的业务;其中,服务提供层继承标准定义层的实体bean标准和服务接口访问标准,其它服务直接调用本服务的接口。使其它服务无需关注太多细节。搭建微服务架构的平台,克服了传统单体架构的缺陷,平台功能得到充分解耦,解决了工作流技术难以嵌入办公系统的问题。
64.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定义层设计对应的协议适配单元,协议适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协议以及数据包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将传输控制指令转化为n个微服务架构可识别格式;
65.通过协议驱动方式接收协议数据包,根据解析规则将数据转化为统一格式,将微服务架构的要求转发至协议适配单元中,将各类协议转化为驱动程序;
66.在协议适配单元设计过程中,结合微服务架构选择对应的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进行全面管控,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通过rest
接口对用户操作进行全面管控,用户通过rest接口动态分配通信资源,构建通信渠道,其中,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在进行协议驱动管理过程中,结合协议特征进行适配。
6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定义层设计对应的协议适配单元,协议适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协议以及数据包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将传输控制指令转化为n个微服务架构可识别格式;通过协议驱动方式接收协议数据包,根据解析规则将数据转化为统一格式,将微服务架构的要求转发至协议适配单元中,将各类协议转化为驱动程序;在协议适配单元设计过程中,结合微服务架构选择对应的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进行全面管控,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通过rest接口对用户操作进行全面管控,用户通过rest接口动态分配通信资源,构建通信渠道,其中,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在进行协议驱动管理过程中,结合协议特征进行适配。从而满足底层设备控制目标,实现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的全面管控。
6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定义层设计对应的协议适配单元,协议适配单元用于对数据协议以及数据包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将传输控制指令转化为各个服务架构可识别格式;通过协议驱动方式接收协议数据包,根据解析规则将数据转化为统一格式,将微服务架构的要求转发至协议适配单元中,将各类协议转化为驱动程序;在协议适配单元设计过程中,结合微服务架构选择对应的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进行全面管控,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通过rest接口对用户操作进行全面管控,用户通过rest接口动态分配通信资源,构建通信渠道,其中,所述协议适配管理模块在进行协议驱动管理过程中,结合协议特征进行适配。从而满足底层设备控制目标,实现对不同协议驱动、参数配置及数据解析方式的全面管控。
6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提供层包括:远程配置服务、设备管理服务和数据存储服务;
70.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
71.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72.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
73.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
7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
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
75.通过多蚁群算法对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优化网络资源。
76.若微服务架构内具有表示n条流量的m个蚂蚁找寻最佳路径,其中,m个蚁群标记为:a1,a2,
……
,am。而t时刻位于节点r的蚂蚁k,会选取下一个节点s完成访问,对应的优化概率为:
[0077][0078]
其中,表示在路径(r,s)上的优化概率;c
ik
={1,2,3,
……
,m-1}表示蚂蚁k能够选取下个节点的集合;节点构成网络之间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表示在路径(r,s)上的信息素浓度;δ
rs
(t)表示蚁群再路径(r,s)上的启发度因子;α(α≥0)表示启发信息;β(β≥0)表示重要性因子;表示蚁群ai信息素的抑制因子。
[0079]
采用多蚁群算法对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局部和全局更新信息素,从而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负载均衡优化,提升网络资源的处理性能,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008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从而为上层应用提供必要服务。
[0081]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
[008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远程配置服务用于设备服务状态查询、服务接口配置以及获取远程状态数据,对服务接口配置进行更新;在任务卸载及调度期间,通过所述远程配置服务全程监管服务接口、数据存储,并为设备提供添加、查找、删除的功能;所述设备管理服务用于设备运行期间将协议适配管理模块与设备建立通信关系,若通信成功,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将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建立通信协议,通过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通过微服务架构建立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目标,结合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均衡优化模型;在进行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的过程中,采用多蚁群算法对所述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分析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局部和全局更新传输数据之间信息素获取均衡优化数值,优化业务数据资源。通过动态调度网络多资源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网络的可扩展性,解决了应用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
[008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