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访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7279发布日期:2024-04-18 17:55阅读:7来源:国知局
服务访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互联网,特别是涉及一种服务访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服务器所服务的客户端基数的增多,从而导致服务器的负载也越来越高。对于视频服务以及图像服务等多种服务场景,经常出现访问请求量在某一时间段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服务器无法承载如此大的瞬时并发量,导致服务器过载问题,由此影响服务器的运行处理效率,甚至出现宕机问题,因此需要根据负载情况对服务器进行优化处理。

2、目前,通用的过载保护方案可以通过提升服务器数量规模,将接入的请求平均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模块处理。或者服务器对于接收到访问请求时,探测到此时负载已超过自身的负载处理能力,就将该访问请求挂起,暂停对请求的处理,或者直接拒绝该请求。然而,对不同对象的服务请求进行前述处理,可能出现出现对服务访问失败的不同处理方式,此时前述过载保护的方案的灵活性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对服务访问处理的灵活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服务访问处理的灵活度的服务访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服务访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

4、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5、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6、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

8、根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的服务消耗资源,与目标对象对目标服务请求所请求的目标服务的对象反馈数据,确定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服务消耗资源是根据目标服务请求的服务接口调用链中各服务接口的服务消耗资源计算得到的;其中,服务接口的服务消耗资源为:处理目标服务请求所需的网络资源以及计算资源;

10、对象反馈数据是根据目标对象对目标服务请求所请求的目标服务的服务使用信息以及处理优先级信息计算得到的;其中,服务使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目标对象使用目标服务的使用时长,目标对象使用目标服务的活跃度以及目标对象使用目标服务的时间间隔;处理优先级信息与目标对象的对象类型以及目标服务的服务类型相关。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包括:

12、确定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各服务信息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数量,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各服务信息的历史服务请求的数量,服务信息与服务类型具有关联性,或,服务信息与服务类型以及对象类型具有关联性;

13、基于各服务信息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数量,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各服务信息的历史服务请求的数量进行匹配处理。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包括:

15、确定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之间的匹配结果,匹配结果用于描述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之间的相似度;

16、将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之间的相似度最高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确定为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包括:

18、确定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中各服务信息的可处理服务请求的数量;

19、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中各服务信息的可处理服务请求的数量,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的获取方式,包括:

21、获取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并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n个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以及确定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待选择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n为大于1的正整数;

22、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确定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24、采集各服务接口的初始正向反馈数据,并对各服务接口的初始正向反馈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各服务接口的正向反馈数据;

25、确定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包括:

26、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服务信息,确定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服务接口调用链,服务接口调用链包括至少一个服务接口;

27、基于各服务接口的正向反馈数据,以及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服务接口调用链,计算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并确定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n个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29、获取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并基于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对各历史服务请求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一排序结果;

30、基于第一排序结果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历史服务请求,以生成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n个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32、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随机选择历史服务请求,以生成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确定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34、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以及确定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

35、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以及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确定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37、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以及未选择服务请求列表进行轮盘操作;

38、基于轮盘操作结果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选择被调整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40、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确定第三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并随机删除第三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以生成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42、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确定第三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并对第三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二排序结果;

43、基于第二排序结果删除第三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以生成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45、从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中确定未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46、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47、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确定第四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并随机将第四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与未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替换,以生成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49、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确定第四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并对第四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各历史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进行排序,以得到第三排序结果;

50、基于第三排序结果,将第四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与未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替换,以生成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生成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时,方法还包括:

52、记录邻域搜索循环次数,邻域搜索循环次数用于描述:对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进行调整生成对应的n个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次数;

53、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以及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确定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包括:

54、基于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以及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重新确定n个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

55、对各重新确定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历史服务请求进行调整,生成n个重新确定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并更新邻域搜索循环次数;

56、若更新后的邻域搜索循环次数达到预设邻域搜索次数,将各重新确定的第一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以及各重新确定的第二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的正向反馈数据中,正向反馈数据最大的待选择服务请求列表确定为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5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访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58、获取模块,用于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并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59、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60、服务处理模块,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61、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62、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

63、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64、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65、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66、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67、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

68、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69、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70、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71、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72、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

73、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74、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

75、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

76、上述服务访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若系统负载达到系统负载临界阈值,获取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并获取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基于此,对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并确定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匹配的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以及确定与目标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再基于目标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选择目标服务请求,并对目标服务请求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的系统负载小于或等于系统超载阈值,系统超载阈值大于系统负载临界阈值,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未被选择的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在系统负载达到小于系统超载阈值的系统负载临界阈值的情况下,基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与多个历史服务请求结构进行匹配处理,以及通过匹配得到的历史服务请求结构对应的可处理服务请求列表中所包括的可处理服务请求,从待处理服务请求结构中确定可以进行服务访问处理的目标服务请求,从而保证被选择的目标服务请求被处理时系统负载不会超载,且目标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大于未被选择的待处理服务请求的正向反馈数据,也就是能够考虑到所带来的正向反馈数据的基础上对多个待处理服务请求进行选择处理,从而提高服务访问处理的灵活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