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16435发布日期:2022-12-20 21: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相机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相机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机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平板或者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相机(即摄像模组)实现拍照、扫描或者拍摄视频等功能。移动终端的相机的性能以及品质可以直接影响用户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的满意度。因此,需要对移动终端的相机进行相关测试,以识别相机的性能以及品质是否满足要求。
3.相关技术中,对移动终端的相机进行测试时,需要测试人员手动调整移动终端的位置,或者手动调节移动终端与面光源之间的距离,导致测试效率偏低,测试耗时时间长。另外,在调整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过程中,测试人员的眼睛存在直视面光源的情况,长时间直视面光源会存在损伤眼睛视网膜,或者导致眼睛视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相机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可以有利于提高测试过程的测试效率,同时可以有利于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参与比重,降低测试过程对眼睛产生损伤或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性。
5.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相机性能测试系统,用于对移动终端的相机进行性能测试。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包括:
6.光源装置,包括底箱以及设置于底箱上方的灯箱,灯箱包括出光部,灯箱可移动连接于底箱;
7.载物平台,设置于灯箱的出光部的一侧,载物平台包括移动机器人以及旋转载物组件,旋转载物组件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移动机器人的上方,旋转载物组件包括多个夹具,夹具用于夹紧固定移动终端,多个夹具绕旋转载物组件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移动机器人用于带动旋转载物组件到达预设拍摄位置,旋转载物组件旋转,以使一个夹具上的移动终端的相机面向灯箱的出光部。
8.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光源装置可以通过灯箱提供光源。载物平台可以通过旋转载物组件上的夹具夹持待测试的移动终端。载物平台可以通过移动机器人移动至预设拍摄位置,通过旋转载物组件使得任一个夹具和一个移动终端面向灯箱。灯箱可以相对底箱移动,以调整灯箱与对应的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直至灯箱与对应的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距离。灯箱将光源调整至测试要求的照度。当前的移动终端的相机执行拍照工作。完成拍照后,旋转载物组件相对移动机器人旋转,从而可以使得多个移动终端依次旋转至拍照位置并执行拍照工作。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不需要手动调整移动终端与光源的测试距离,可以保证每个移动终端的拍摄条件一致,也有利于提高测试过程的测试效率。同时可以有利于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参与比重,降低测试过程
对眼睛产生损伤或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性。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光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底箱上的导轨以及驱动器,灯箱可滑动连接于导轨,灯箱与驱动器相连。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光源装置还包括支撑板,灯箱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与导轨可滑动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光源装置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板,多个限位板环绕灯箱设置。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光源装置还包括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支撑板,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间隔设置,灯箱的出光部位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机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透射式图卡,透射式图卡可完全遮挡住出光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光源装置还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底箱与移动机器人中的一者上设置激光测距传感器,另一者具有检测反光面,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底箱与移动机器人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旋转载物组件还包括俯仰角度调节组件,夹具与俯仰角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相连,俯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夹具的俯仰角度。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载物平台还包括竖向升降组件,竖向升降组件设置于移动机器人,旋转载物组件可转动连接于竖向升降组件的顶端。
17.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相机性能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用于对移动终端的相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包括:
18.将待测试的移动终端连接于夹具,移动终端待测试的相机背向夹具设置;
19.初始化灯箱;
20.初始化载物平台;
21.操作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带动旋转载物组件到达预设拍摄位置;
22.操作旋转载物组件旋转,以使一个夹具上的移动终端的相机面向灯箱的出光部;
23.操作灯箱移动,缩小灯箱与夹具之间的水平距离,同时将灯箱调节至预设光源环境;
24.灯箱与夹具之间的水平距离达到预定距离,灯箱停止移动;
25.面向灯箱的相机执行拍照。
附图说明
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承载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6中m处放大示意图;
35.图9为图3中w处的放大示意图;
36.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相机性能测试系统;
40.20、光源装置;
41.201、底箱;
42.202、灯箱;
43.203、导轨;
44.204、驱动器;
45.205、支撑板;
46.206、限位板;
47.207、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1、发射器;2072、接收器;
48.208、激光测距传感器;
49.30、载物平台;
50.31、移动机器人;
51.32、旋转载物组件;
52.321、夹具;3211、第一夹板;3212、第二夹板;3213、转接板;
53.322、基板;
54.323、第二电机;
55.324、轴承;
56.33、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1、支架;332、驱动电机;
57.34、竖向升降组件;341、升降轴;342、第三驱动器;
58.40、出光部;
59.50、透射式图卡;
60.60、上位机;
61.100、移动终端;110、显示屏;120、外壳;130、相机;
62.200、检测反光面;
63.x、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z、高度方向。
64.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6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66.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和图2分别示意性地显示了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
67.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10和外壳120。显示屏110与外壳120连接。显示屏110的显示区域可以用于显示相关的图像信息,例如,可以显示通过移动终端100的相机拍摄的照片或视频等图像信息。
68.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相机130。相机130可以设置于外壳120。相机130包括进光面。外界光线可以通过进光面进入到相机130内。相机130用于对处于相机130视野内的目标进行拍照。相机130完成拍照动作后可以形成相应的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信息可以显示于显示屏110。
69.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主板。主板设置于外壳120内。相机130可以与主板电连接,例如,相机130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连接,以实现相机130和主板之间进行信号交互。相机130可以是移动终端100的前置摄像模组或者后置摄像模组。
70.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电源管理芯片、无线芯片(wifi)或存储芯片等电子器件。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对电子器件的具体类型或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71.为了保证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具有良好的拍摄性能以及拍摄品质,需要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进行相应的测试。示例性地,需要利用相应的灯箱产生的面光源或者利用灯箱产生的面光源以及放置于面光源出光侧的透射式图卡对相机130进行客观指标测试,例如,客观指标可以指的是相机130拍摄影像的饱和度、均匀性或解析力等。透射式图卡指的是具有预定图案并且允许光线透过的卡片。透射式图卡可以提供测试图案要素。测试过程中,需要调整相机130与面光源之间的距离,使得相机130处于预设拍摄位置,然后相机130执行拍照动作。对相机130拍摄的影像进行处理、分析,以判断相机130的拍摄性能以及拍摄品质。
72.相关技术中,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进行测试时,需要手动调整移动终端100的摆放位置,或者手动调节移动终端100与面光源之间的距离,导致测试效率偏低,测试耗时时间长。另外,在调整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的过程中,测试人员的眼睛存在直视面光源的情况,长时间直视面光源会存在损伤眼睛视网膜,或者导致眼睛视力下降的问题。
73.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可以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进行性能测试。相机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光源装置和载物平台,通过光源装置和载物平台相互配合使用,有利于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调节移动终端100与面光源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参与比重,降低测试过程对眼睛产生损伤或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性。
74.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进行进一步描述。
75.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的结构。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包括光源装置20和载物平台30。
76.光源装置20包括底箱201以及设置于底箱201上方的灯箱202。底箱20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底箱201的容纳空间内可以放置上位机60、备用电源或者散热部件。需要说明的是,
上位机60可以指的是用于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
77.示例性地,底箱201可以是立方体结构。底箱201的底部可以设置万向轮,便于光源装置20灵活移动。
78.示例性地,沿底箱201的宽度方向x,底箱201背向载物平台30的一侧设置有箱门。打开箱门时,可以向底箱201的容纳空间内放置相关的器件或者可以对相关的器件进行检查或维修。
79.沿底箱201的长度方向y,底箱201的侧板上可以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可以将底箱201容纳空间内的热量及时散失到外部环境,保证底箱201容纳空间内的温度适宜,使得底箱201的容纳空间内放置的器件可以稳定工作。
80.沿底箱201的宽度方向x,灯箱202分别包括相对的出光侧和背光侧。灯箱202可移动连接于底箱201。例如,灯箱可以沿底箱201的宽度方向x相对底箱201移动,以调整自身的位置。
81.示例性地,沿底箱201的长度方向y,两个灯箱202间隔设置,从而两个灯箱202之间的位置可以互不干涉。
82.示例性地,光源装置2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灯箱202。例如,本技术实施例以光源装置20可以包括两个灯箱202为示例进行说明。两个灯箱202可以分别提供用于测试相机130相关性能所使用的面光源。
83.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可以对应灯箱202进行相关测试。灯箱202具有出光部40。灯箱202的出光部40产生的光线可以朝出光侧出射。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可以对灯箱202的出光部40所形成的面光源进行拍摄。
84.在一些示例中,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的结构。参见图4所示,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还包括透射式图卡50。可以使用透射式图卡50对相机130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此时,需要将透射式图卡50放置于灯箱202的出光部40的前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可以对灯箱202的出光部40前方设置的透射式图卡50进行拍摄。透射式图卡50可以完全遮挡住出光部40。
85.在一些示例中,灯箱202可以是dnp灯箱,例如,可以是型号为sdcv-3500的dnp灯箱。灯箱202具有光照均匀度高,光照度连续可调的良好性能。灯箱202的光照范围可以为5勒克斯(lux)至11000勒克斯(lux)。灯箱202最大可提供11000勒克斯(lux)的强光环境。示例性地,灯箱202可以提供11种不同等级的照度环境,从而可以为相机130测试提供不同亮度的光源。灯箱202的色温可以为5100k。灯箱202的光照均匀性可以达到95%及以上。
86.在一些示例中,灯箱202可以是辉度箱(ae box),例如,可以是型号为lsb-111-4c的辉度箱。灯箱202具有光照均匀度高,光照度连续可调的良好性能。灯箱202的光照范围可以为5勒克斯(lux)至9000勒克斯(lux)。灯箱202最大可提供9000勒克斯(lux)的强光环境。示例性地,灯箱202可以提供12种不同等级的照度环境,从而可以为相机130测试提供不同亮度的光源。灯箱202的色温可以为2850k、3200k、4870k或5500k。灯箱202的光照均匀性可以达到95%及以上。
87.在一些示例中,光源装置20可以包括两个灯箱202。两个灯箱202中的一个灯箱202可以是dnp灯箱,另一个灯箱202可以是辉度箱(ae box)。
88.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载物平台30承载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参见图
4和图5所示,载物平台30用于承载移动终端100。载物平台30设置于灯箱202的出光部40的一侧。底箱201与载物平台30之间具有间距。载物平台30包括移动机器人31以及旋转载物组件32。旋转载物组件32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移动机器人31的上方。移动机器人31靠近或远离底箱201移动,以使旋转载物组件32靠近或远离灯箱202的出光部40。旋转载物组件32包括多个夹具321。夹具321用于夹紧固定移动终端100。多个夹具321绕旋转载物组件32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移动机器人31用于带动旋转载物组件32到达预设拍摄位置。旋转载物组件32旋转,以使一个夹具321上的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面向灯箱202的出光部40。
89.每个夹具321可以夹持一个对应的移动终端100。旋转载物组件32相对移动机器人31转动时,可以使得多个夹具321同时转动,从而可以使得多个夹具321上的移动终端100依次旋转至测试工位的拍照位置。
90.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可以是后置摄像。移动终端100夹持于夹具321时,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朝向外侧,即相机130背向夹具321设置,而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110面向夹具321。
91.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进行性能测试时,旋转载物组件32可以带动多个夹具321旋转。当一个夹具321和一个移动终端100旋转至拍照位置时,旋转载物组件32停止转动。然后,该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执行拍照工作。拍摄完成后,旋转载物组件32再次转动,以使下一个夹具321和一个移动终端100旋转至拍照位置执行拍照工作。以此类推,直至每个夹具321上的移动终端100都在拍照位置完成拍照工作。
92.旋转载物组件32上设置的多个夹具321可支持多个移动终端100旋转测试,从而不需要手动调整移动终端100与光源之间的测试距离,可以保证每个移动终端100的拍摄条件一致,也有利于提高测试过程的测试效率。
93.本技术实施例的载物平台30可以通过移动机器人31移动至对应的测试工位上,例如,移动至灯箱202的出光侧。然后通过控制旋转载物组件32旋转,使得旋转载物组件32可以带动各个移动终端100依次面向灯箱202并完成拍照。
94.光源装置20可以包括两个灯箱202。移动机器人31可以在各个灯箱202的预设拍摄位置之间移动。
95.在一些示例中,移动机器人31可以是agv机器人(automated guided vehicle),从而具有较高的移动精度。旋转载物组件32可以包括基板322和设置于基板322上的夹具321。示例性地,基板322上设置四个夹具321。四个夹具321围绕旋转载物组件32的转动轴线均匀分布。
96.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光源装置20可以通过灯箱202提供光源。载物平台30可以通过旋转载物组件32上的夹具321夹持待测试的移动终端100。载物平台30可以通过移动机器人31移动至预设拍摄位置,通过旋转载物组件32使得任一个夹具321和一个移动终端100面向灯箱202。灯箱202可以相对底箱201移动,以调整灯箱202与对应的移动终端100之间的距离,直至灯箱202与对应的移动终端100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距离。灯箱202将光源调整至测试要求的照度。当前的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执行拍照工作。完成拍照后,旋转载物组件32相对移动机器人31旋转,从而可以使得多个移动终端100依次旋转至拍照位置并执行拍照工作。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不需要手动调整移动终端100与光源的测试距离,可以保证每个移动终端100的拍摄条件一致,也有利于提高测
试过程的测试效率。同时可以有利于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人工参与比重,降低测试过程对眼睛产生损伤或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性。
97.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包括上位机60。上位机60可以设置于底箱201内。光源装置20的灯箱202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以采用无线芯片(wifi)以无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上位机60可以控制灯箱202的照度变化。
98.移动机器人31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以采用无线芯片(wifi)以无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上位机60可以控制移动机器人31移动,以保证载物平台30具有较高的位置移动精度。
99.旋转载物组件32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以采用无线芯片(wifi)以无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上位机60可以控制旋转载物组件32转动方向或转动角度。
100.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图6和图7分别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光源装置20的结构。参见图3、图6和图7所示,光源装置20还包括设置于底箱201上的导轨203以及驱动器204。灯箱202可滑动连接于导轨203。灯箱202与驱动器204相连。驱动器204可以对灯箱202施加沿底箱201的宽度方向x的作用力,以推动灯箱202沿底箱201的宽度方向x在导轨203上滑移,从而有利于通过驱动器204精准控制灯箱202的位置,提高灯箱202的位置移动精度。
101.在一些示例中,导轨203的数量为两个。沿底箱201的长度方向y,两个导轨203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灯箱202的稳定性。驱动器204可以设置于两个导轨203之间。
102.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204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以采用无线芯片(wifi)以无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上位机60可以控制驱动器204和移动机器人31,以实现灯箱202移动以及载物平台30移动之间的联动,即灯箱202开始移动时,移动机器人31可以同时向预设拍摄位置移动。
103.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光源装置20还包括支撑板205。灯箱202设置于支撑板205上。灯箱202位于支撑板205的上方。导轨203位于支撑板205的下方。支撑板205与导轨203可滑动连接。示例性地,导轨203具有滑槽。支撑板205上具有滑块。支撑板205上的滑块与导轨203的滑槽滑动配合。示例性地,滑槽为燕尾槽。滑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滑块的形状与滑槽的形状相匹配。
104.驱动器204与支撑板205相连。驱动器204可以通过驱动支撑板205相对导轨203移动,以带动支撑板205上的灯箱202同步移动。通过支撑板205与驱动器204连接的方式,可以避免在灯箱202上设置连接结构与驱动器204相连,减少灯箱202的结构改动,也降低驱动器204直接对灯箱202施加作用力而导致灯箱202发生损坏或者出现振动的可能性。
105.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驱动器204包括丝杆以及第一电机。丝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丝杆与支撑板205螺纹连接。支撑板205上可以设置内螺纹孔,从而丝杆可以穿设于内螺纹孔,以实现丝杆和支撑板205的连接。第一电机转动时,可以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可以带动支撑板205相对导轨203移动。丝杆和支撑板205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丝杆驱动支撑板205移动时的平稳性,也可以通过螺距精准控制支撑板205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支撑板205的移动精度。
106.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光源装置20还包括限位板206。限位板206可拆卸连接于
支撑板205。多个限位板206环绕灯箱202设置。多个限位板206可以在灯箱202的四周对灯箱202形成限位,保证灯箱202不易相对支撑板205发生晃动或移动,提高灯箱202的位置稳定性。
107.在一些示例中,限位板206与支撑板205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提高灯箱202的拆装便利性。示例性地,限位板206与支撑板205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紧固件可以是螺钉。
108.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图8为图6中m处放大图。参见图6和图8所示,光源装置20还包括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设置于支撑板205。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包括发射器2071和接收器2072。发射器2071用于发射光线,而接收器2072用于接收光线。沿底箱201的长度方向y,发射器2071和接收器2072间隔设置。灯箱202的出光部40位于发射器2071和接收器2072之间。当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阻断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的光线时,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识别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到达预定位置,从而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100与灯箱202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例如,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与灯箱202的出光部40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毫米(mm)时,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阻断对射式光电传感器207的光线。然后,可以微调灯箱202的位置,以满足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与灯箱202的出光部40之间的水平距离达到预设距离。
109.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光源装置20还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底箱201与移动机器人31中的一者上设置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另一者具有检测反光面200。激光测距传感器208用于测量底箱201与移动机器人31之间的距离。
110.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所示,激光测距传感器208设置于底箱201。示例性地,激光测距传感器208设置在底箱201面向载物平台30的侧板上。移动机器人31具有检测反光面200。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可以面向检测反光面200设置。检测反光面200可以反射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射出的激光。
111.当载物平台30向预设拍摄位置移动时,移动机器人31的检测反光面200面向激光测距传感器208。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实时检测移动机器人31与底箱201之间的距离。在激光测距传感器208检测到移动机器人31与底箱201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时,移动机器人31停止移动。然后,灯箱202相对导轨203移动,直至灯箱202移动至预定位置。激光测距传感器208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载物平台30的位置精度,降低载物平台30偏离预设拍摄位置较大距离的可能性。
112.当移动机器人31与底箱201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时,载物平台30上的夹具321同时到达预设位置,而夹具321上的移动终端100到达拍照位置。
113.在一些示例中,激光测距传感器208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激光测距传感器208的检测信号可以实时发送到上位机60进行处理、分析。
114.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图9为图3中w处的放大图。参见图9所示,旋转载物组件32还包括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夹具321与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的输出端相连。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用于调整夹具321的俯仰角度。通过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可以调整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与对应光源的角度,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对准光源。
115.在一些示例中,俯仰角度调节组件33包括支架331以及驱动电机332。驱动电机332连接于基板322上。驱动电机33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支架331可以与驱动电机332的输出轴
相连。夹具321可以与支架331相连。驱动电机332的输出轴转动时,输出轴可以带动支架331以及夹具321做俯仰运动,从而调整夹具321的俯仰角度。示例性地,驱动电机332可以是伺服电机。
116.示例性地,夹具321包括沿底箱201的高度方向z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3211和第二夹板3212。第一夹板3211和第二夹板3212之间形成容纳移动终端100的夹持空间。移动终端100可以被夹持于第一夹板3211和第二夹板3212之间。夹具321还包括转接板3213。转接板3213的一端连接第一夹板3211,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板3212。转接板3213可以与支架331相连。
117.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载物平台30的结构。参见图10所示,载物平台30还包括竖向升降组件34。竖向升降组件34设置于移动机器人31。旋转载物组件32可转动连接于竖向升降组件34的顶端。
118.由于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尺寸存在差异,并且相机130的布置位置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通过竖向升降组件34沿底箱201的高度方向z调整旋转载物组件32的位置,以此调整旋转载物组件32上夹持的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以保证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到达预定的拍照位置。
119.在一些示例中,竖向升降组件34包括升降轴341和第三驱动器342。第三驱动器342可以驱动升降轴341沿底箱201的高度方向z升降运动。示例性地,竖向升降组件34可以为电动缸或液压缸。
120.在一些示例中,旋转载物组件32还包括第二电机323和轴承324。轴承324包括动圈、滚珠和静圈。静圈套设于升降轴341的顶端。第二电机323设置于升降轴341的顶端。旋转载物组件32的基板322与动圈相连。第二电机323的输出端与动圈相连。第二电机323可以驱动动圈转动,以带动基板322和夹具321旋转。示例性地,第二电机323和动圈分别具有齿部,从而两者以啮合传动的形式传递动力。示例性地,第二电机323可以为伺服电机。示例性地,第二电机323可以与上位机60通信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也可以采用无线芯片(wifi)以无线连接方式实现数据交互。
121.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的测试方法,即使用上述实施例的相机性能测试系统10进行测试的方法。
122.将待测试的移动终端100连接于夹具321,移动终端100待测试的相机130背向夹具321设置;
123.初始化光源装置20的灯箱202;
124.初始化载物平台30;
125.操作移动机器人31,移动机器人31带动旋转载物组件32到达预设拍摄位置;
126.操作旋转载物组件32旋转,以使一个夹具321上的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面向灯箱202的出光部40;
127.操作灯箱202移动,缩小灯箱202与夹具321之间的水平距离,同时将灯箱202调节至预设光源环境;
128.灯箱202与夹具321之间的水平距离达到预定距离,灯箱202停止移动;
129.面向灯箱202的相机130执行拍照。
130.本技术实施例的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对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进行性能测试,并且可以通过光源装置20和载物平台30的相互配合使用,较为精准地调整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与灯箱20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与灯箱202之间的距离精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测试过程中人工参与的比重,从而有利于降低测试过程对眼睛产生损伤或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性。
131.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灯箱202相对底箱201移动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对灯箱202的照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有效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工作效率。
132.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相机130完成拍照后,拍摄的影像可以上传到上位机60进行数据分析,以通过拍摄的影像判别相机130的性能以及品质是否满足要求。
133.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当前的移动终端100的相机130执行拍照工作并且完成拍照后,只需要旋转载物组件32相对移动机器人31旋转,使得多个移动终端100依次旋转至拍照位置并执行拍照工作。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测试方法中,不需要手动调整移动终端100与光源的测试距离,可以保证每个移动终端100的拍摄条件一致,也有利于提高测试过程的测试效率。
1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35.在本技术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36.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137.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38.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13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
14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