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项同步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50829发布日期:2022-12-31 00:3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配置项同步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金融科技/金融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平台的使用在各个金融企业越来越广泛。目前的云平台也逐渐开始向云原生方向进化,各个金融企业逐渐开始建设容器云平台作为业务的运行计算环境。容器云平台是一种能够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的企业级云平台,其采用开源kubernetes实现容器的编排调度,提供业务敏捷发布、弹性伸缩以及故障自愈的能力,极大发挥了基础资源的能力。
3.但kubernetes技术的引入带来了配置管理领域极大的复杂性,容器云平台的业务发布频繁,资源交付通常为秒级交付,并且容器的生命周期较短,配置项的属性变化较快。
4.在相关技术中,配置项的采集往往是由各个主机采用定时上报的方式实现,但由于容器云平台的上述特性,相关技术中的配置项采集方式无法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造成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较差,明显不适用于容器云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能够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提高了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包括:
7.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8.获取所述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9.对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10.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包括:
12.在每个集群中的接口网关注册监听函数;
13.通过所述监听函数监听所述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包括:
15.确定预设时间阈值内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
16.根据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确定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的版本信息;
17.在所述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中,将版本信息最新的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包括:
19.确定所述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
20.解析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并组装为所述数据格式,得到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包括:
22.通过分布式消息系统kafka向所述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项同步装置,包括:
24.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25.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26.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27.发送模块,用于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监听模块,具体用于:
29.在每个集群中的接口网关注册监听函数;
30.通过所述监听函数监听所述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32.确定预设时间阈值内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
33.根据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确定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的版本信息;
34.在所述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中,将版本信息最新的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
36.确定所述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
37.解析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并组装为所述数据格式,得到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39.通过分布式消息系统kafka向所述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40.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项同步系统,包括:监听器、回调器以及转换器;所述监听器与所述回调器连接;所述回调器与所述转换器连接;其中,
41.所述监听器用于,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42.所述回调器用于,获取所述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43.所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44.所述转换器还用于,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所述目标配置项数据。
4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项同步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46.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47.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9.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
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项同步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这样,通过监听每个集群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得到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和格式转换后上报存储,能够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实现了动态监听,同时针对变动事件进行配置项的增量上报,提高了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5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架构示意图;
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5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金融数据或用户数据等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和公开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60.数据中心云化是当前金融银行等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目前主流金融银行数据中心通过建设云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的管理;同时,同步建设自动化运维平台实现云平台的资产管理自动化、监控自动化、变更自动化以及基础服务交付自动化,通过自动化运维平台建设降低云平台管理成本,同时提升对业务的支撑能力,保障业务的快速迭代和运行连续性。
61.自动化运维平台的管理对象为数据中心的实体对象和虚拟对象,即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cmdb)管理的配置项。该配置管理数据库是一个逻辑数据库,包含了配置项全生命周期的配置项以及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包括物理关系、通信关系和依赖关系)。在自动化变更实施时操作的配置项不准确、或者配置项属性未及时更新均会带来生产故障/存在生产隐患,可能引发生产事故,造成业务不可用,因此保障配置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自动化运维平台的核心前提。
62.目前云平台正在往云原生方向进化,即建设容器云平台作为业务的运行时计算环境。该容器云平台是一种能够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的企业级云平台。容器云平台采用开源kubernetes实现容器的编排调度,提供业务敏捷发布、弹性伸缩以及故障自愈的能力,极大发挥了基础资源的能力,构成了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的基础环境新底座。具体的,容器
是一种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以统一的方式打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软件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可以轻量的虚拟化,支持跨环境无缝部署。而kubernetes则是一种用于大规模部署和管理容器的开源软件集群,具备资源调度、应用部署与管理、自动修复、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以及弹性伸缩的能力,是一种容器编排的标准。
63.然而,容器云平台中kubernetes技术的引入带来了配置管理领域极大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容器云平台业务发布较虚拟机时代更为频繁,而且资源交付实现了秒级交付;另一方面是容器云平台容器生命周期短,因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驱逐会导致其属性的变化,给运维自动化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带来了挑战。
64.在相关技术中,传统配置项采集是基于客户端定期采集上报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需要在所有云平台节点上部署,以进行配置项的全量扫描和采集上报,另一方面则需要设置定时策略,定期进行采集上报。传统配置项采集方式无法动态感知到配置项的变化,无法实现配置的增量实时采集上报,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不高,实时性较差,已经不适用于容器云平台的运维。
6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请参见图1,包括集群101、配置管理数据库102以及集群处理端103。集群处理端103可以为实体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也可以为虚拟终端,本技术实施对此不作限定。
66.如图1中(a)所示出的,集群101中包括多个主机,具体为主机1011、主机1012、主机1013、主机1014,在每个主机上部署有主机代理程序(agent),该agent定时采集主机的配置项,并上报至配置管理数据库102。这种配置项采集方式无法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准确性不高,实时性较差。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中(b)所示出的,每个集群101对应一个集群处理端103,该集群处理端103可以实时监听对应的集群101中配置项的变化,并将配置项数据发送至配置管理数据库102,实现配置项的准确、实时、增量上报。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集群处理端)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这样,通过监听每个集群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得到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和格式转换后上报存储,能够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实现了动态监听,同时针对变动事件进行配置项的增量上报,提高了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6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示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70.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配置项同步的过程进行说明。
7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
72.s201、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73.本技术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集群管理端等,也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配置项同步装置。配置项同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实现。为了便于理解,在下文中,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74.本技术实施例中,集群具体是指kubernetes集群。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可以是指集群中的管理对象,具体可以为实体对象,也可以为虚拟对象,例如命名空间、工作负载或者容器等。变动事件可以是指配置项的变化事件,例如新增事件、删除事件或者更新(修改)事件等。
75.容器云平台中可以包括有管理端,该管理端负责集群处理端的部署,当在管理端注册一个新的集群时,管理端可以为该集群自动部署一个对应的集群处理端,后续由集群处理端对该集群进行配置项的监听和上报。各个集群管理端中可以包括有监听器,用于实时监听对应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76.s202、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77.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配置项数据可以是指变动事件所对应的配置数据,该第一配置项数据中可以包括配置项属性信息、时间信息、版本信息等。其中,配置项属性信息可以是指配置项的具体参数。时间信息可以是指变动事件对应的时刻。版本信息可以是指配置项的更新版本等。
78.第二配置项数据可以是指对同一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合并后得到的配置数据。在云原生的容器云平台中,版本更迭较快,配置项的变动也会非常快。对于同一个配置项,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多次变动。集群管理端在获取到第一配置项数据后,可以将同一配置项的变动事件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第二配置项数据,这样能够节省传输资源,降低处理复杂度。
79.示例性地,在集群中进行版本升级时,针对同一个配置项,在较短时间内会存在销毁和创建的过程,对应会有删除事件和新建事件这两个变动事件,集群管理端可以将删除事件和新建事件分别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第二配置项数据,以节省传输资源。
80.s203、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81.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配置项数据可以是指符合数据库存储格式的、数据库能够直接存储的配置数据。由于不同数据库所对应的数据存储格式不同,集群管理端可以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符合数据库数据存储格式的目标配置项数据,能够避免格式不对应造成的数据失真,确保配置项数据的准确上报。
82.s204、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
83.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可以是指预先设置的、用于存储配置项数据的数据库。,在获取到目标配置项数据之后,集群处理端可以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该目标配置项数据,由配置管理数据库接收该目标配置项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完成数据落库。
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项同步方法,终端设备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这样,通过监听每个集群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得到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和格式转换后上报存储,能够动态感知配置项的变化,实现了动态监听,同时针对变动事件进行配置项的增量上报,提高了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85.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的过程进行详
细说明。
8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87.s301、在每个集群中的接口网关注册监听函数;通过监听函数监听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88.本技术实施例中,变动事件的监听可以通过监听器实现,也可以通过list-watch实现,该list-watch是kubernetes统一的异步消息处理机制,可以保证消息的实时性、可靠性、顺序性、高性能。监听函数可以用于监听配置项的变动事件,该监听函数也可以称为监听事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每个集群对应的集群处理端可以在集群的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网关中注册监听函数,后续可以通过监听函数来监听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89.具体的,集群处理端可以首先确定出需要监听的配置项,然后针对每个配置项注册一个监听函数。需要监听的配置项具体可以包括容器实例(pod)、工作负载(deployment)、内部路由(service)以及命名空间(namespace)等。其中,命名空间namespace可以是指kubernetes集群中的名字空间,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包含内部路由、工作负载以及容器等。内部路由service可以是指kubernetes的集群内部路由,通过该内部路由service可以访问到工作负载内部的容器实例。工作负载deployment可以是kubernetes集群内的资源对象,是容器实例副本的集合。容器实例pod可以是指容器实例及其依赖的存储、配置的集合。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配置项,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0.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监听函数,当配置项发生变动时,集群处理端可以实现快速感知,提高后续配置项上报的实时性;同时,集群处理端是将变化的配置项数据进行上报,从而采集的数据量更少,实现了增量采集上报。
91.s302、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确定预设时间阈值内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根据第一配置项数据,确定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的版本信息。
92.本技术实施例中,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指预先设置的时间临界值,具体可以为10秒、30秒或者60秒等,具体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3.版本信息可以是指变动事件对应的更新版本。由于容器云平台的版本更迭较快,在对配置项进行更新时,通常会包括更新版本等信息。当集群处理端监听到变动事件时,可以将版本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等添加至第一配置项数据中,后续可以版本信息进行合并处理。
94.s303、在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中,将版本信息最新的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信息,确定为第二配置项数据。
95.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进行版本更迭时,针对同一个配置项,集群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进行多次变动。例如,配置项的升级通常会存在销毁和创建这两个过程,对应在短时间内会有删除事件和新增事件两个变动事件等。由于多个变动事件的间隔时间较短,如果将多个变动事件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均进行上报,处理复杂度较高,数据传输量较大、传输资源耗费较多。
96.在此情况下,集群处理端可以将预设时间阈值内,同一配置项的多个变动事件分别对应的第一配置项信息的版本信息进行比对,将版本信息最新的第二配置项数据作为第
二配置项数据用于后续上报,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节约传输资源,降低处理复杂度。
97.在确定版本信息的新旧时,集群处理端可以基于版本信息的具体形式确定。例如,当版本信息用一串数字来表示,集群处理端可以根据数字大小来确定版本的新旧,数字越大,版本越新。当然版本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对应有其他判断方法,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8.s304、确定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解析第二配置项数据并组装为数据格式,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99.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格式可以是指配置管理数据库中数据具体存储方式,具体可以包括配置项数据中包括的字段以及字段的排列顺序等。集群处理端在确定出第二配置项数据之后,可以调动预设数据转换方法,将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解析,并按照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进行重新组装,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这样,能够确保配置项数据的正常上报存储,提高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
100.s305、通过分布式消息系统kafka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
101.本技术实施例中,kafka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可以用于处理动作流数据。集群管理端在确定出目标配置项数据时,可以先将目标配置项数据上报至kafka,之后配置管理数据库可以从kafka中接收目标配置项数据并进行持久化存储。
102.在相关技术中,传统配置项采集方式是通过主机代理程序agent实现配置采集,即在集群中的每个主机上均部署一个agent,agent定期执行指令扫描主机上的各个配置项,将处理过的配置项数据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发送给cmdb平台,由cmdb进行持久化,实现分布式架构的配置项管理。这种配置项数据的发送方式是主机逐个向cmdb发送,在数据量较大时容易出现配置项数据丢失的情况,导致配置项更新不够准确。
103.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集群管理端将kafka作为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消息系统,所有集群的目标配置项数据均上报到kafka中,由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访问kafka进行配置消费,获取配置项数据进行存储,实现了整体配置数据高性能处理,采用kafka可以提升配置数据落库的性能,能够缩短处理时间;同时也规避了配置数据丢失的情况,提高了配置项更新的准确性。
104.示例性地,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出的,容器云平台中部署有管理端,该管理端负责集群处理端的部署,当在管理端注册一个新的集群时,管理端即为该集群自动部署一个对应的集群处理端。集群处理端包括监听器、回调器和转换器3个模块。其中,监听器用于负责在集群的接口网关(api server)中注册监听函数,监听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回调器中包括有回调函数,可以用于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对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并将该第二配置项数据发送至转换器。转换器可以用于接收回调器发送的第二配置项数据,并按照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的数据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转换器将该目标配置项数据发送给kafka,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接收kafka中的目标配置项数据并最终完成落库。
105.在相关技术中,目前容器云平台的配置项均在kubernetes的etcd数据库中,该etcd数据库是基于raft协议开发的分布式key-value存储,用于服务发现、共享配置以及一
致性保障,是kubernetes中的一个组件。基于此,容器云平台的配置项无法基于主机agent方式采集。
106.而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对容器云平台的特点,通过监听kubernetes的接口网关实现配置项的采集,同时支持多kubernetes集群的纳管;监听配置项的变动事件,实现了容器云平台配置项的增量采集,以及实时上报cmdb平台,从而实现了配置项准确和实时的采集,构建了自动化运维平台的基石,能够支撑丰富的运维场景的开发,增强容器云平台的管控能力。
107.示例性地,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置项同步方法的处理逻辑示意图。如图5所示出的,针对每个管理的kubernetes集群,均初始化一个cmdb配置采集实例即集群管理端,从而实现多集群的管理;在集群管理端中初始化监听器、回调器以及转换器实例。集群管理端通过监听器监听集群中配置项变动事件;在接收到第一配置项数据后,触发回调器中的回调函数,获取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对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集群管理端再通过转换器将第二配置项数据转换为符合配置管理数据库格式的目标配置项数据,并将目标配置项数据通过高吞吐量的消息处理机制kafka,由配置管理数据库接收数据并进行持久化存储。这样,实现了配置项的增量采集、实时上报,实现了自动化运维平台基于准确配置项的运维消费活动,加强了容器云平台的可管可控。
10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该配置项同步装置10可以包括:
109.监听模块11,用于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110.处理模块12,用于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111.转换模块13,用于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112.发送模块14,用于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
1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监听模块11,具体用于:
114.在每个集群中的接口网关注册监听函数;
115.通过监听函数监听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1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
117.确定预设时间阈值内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
118.根据第一配置项数据,确定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的版本信息;
119.在同一配置项对应的变动事件中,将版本信息最新的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信息,确定为第二配置项数据。
1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换模块13,具体用于:
121.确定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格式;
122.解析第二配置项数据并组装为数据格式,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1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14,具体用于:
124.通过分布式消息系统kafka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
1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项同步装置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1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该配
置项同步系统的20可以包括:监听器21、回调器22和转换器23,其中,
127.监听器21用于,监听每个集群中配置项的变动事件。
128.回调器22用于,获取变动事件对应的第一配置项数据,并将第一配置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得到第二配置项数据。
129.转换器23用于,对第二配置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配置项数据。
130.转换器23还用于,向配置管理数据库发送目标配置项数据。
1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项同步系统2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1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项同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配置项同步设备30可以包括:存储器31、处理器32。示例性地,存储器31、处理器32,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33相互连接。
133.存储器3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134.处理器32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配置项同步方法。
135.图8实施例所示的配置项同步设备3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1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配置项同步方法。
137.本技术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配置项同步方法。
1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139.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 bus ram,dr ram)。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140.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41.本技术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4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4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44.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各个装置、产品可以应用于或者集成于芯片、芯片模组或终端设备中。示例性地,对于应用于或者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芯片可以是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145.在本技术中,术语“包括”及其变形可以指非限制性的包括;术语“或”及其变形可以指“和/或”。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技术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4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