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0745发布日期:2023-03-22 07:5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载总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


背景技术:

2.常见的机载数据总线如:1553b总线协议具有双向输出特性,实时性和可靠性高,广泛应用在军用飞机上,主要由3部分组成: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总线监视器bm;arinc429总线协议是由航空无线电公司制定的,1977年由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批准并发表;rs422总线是一种全双工传输的串行数据接口标准,由电子工业协会制定并发布;fc总线全称为光纤通道,是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于1988年开始制定的高速串行传输协议;srio是面向板级和芯片级的高速串行通讯接口,2004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一致通过了srio互联规范。上述通讯总线均为常用的机载数据总线,但其通讯方式不同、数据格式和通讯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机载软件包含多种总线通讯协议,软件设计及应用复杂,不同数据接口机载设备间通信方式差异巨大且繁琐,数据链路的融合、共享、冲突、安全等问题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支持任务间、进程间、分区间以及cpu间等应用软件之间通讯,并提供统一的传输接口。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包括归一化适配器、总线接口、决策中心、总线配置设计和实现;
6.所述归一化适配器抽象出统一的数据接口及操作接口,统一逻辑软总线接口对各总线适配器接口进行集成,根据通讯类型,把各适配器相应的接口集成到统一的逻辑软件总线相应的接口中;
7.所述总线接口对外提供统一调用接口;
8.所述决策中心在逻辑软总线的调用过程中,保证通过选路使用相应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
9.所述总线配置将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化的一些参数抽象成配置,所述总线配置改变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以改变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传输过程中的一些特性。
10.可选的,所述归一化适配器包括抽象总线操作句柄、抽象总线适配器的操作接口和对总线适配器接口进行集成。
11.可选的,所述总线接口设计包括了初始化接口设计、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设计、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设计、数据发送接口设计和数据接收接口设计。
12.可选的,所述决策中心决策选择相应通讯协议的底层连接,以使用正确的协议把数据传输到正确的数据节点上。
13.可选的,所述总线接口包括本地调用接口。
14.可选的,所述总线接口包括分布式远程服务调用接口。
15.可选的,所述总线接口在远程服务化调用时,使用开源的rpc框架对接口进行服务化封装。
16.可选的,所述总线适配器类型包括:fc总线适配器、1553b总线适配器、422总线适配器、429总线适配器、共享内存适配器、消息队列适配器、zeromq适配器和分区端口适配器。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针对机载常用总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接口使用差异大、繁琐等问题,结合华为分布式逻辑软总线和face标准对数据传输的思想,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支持任务间、进程间、分区间以及cpu间等应用软件之间通讯,并提供统一的传输接口,通过实验验证,该逻辑软件总线能够大幅简化软件通讯的使用,提升通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所示为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原理图;
21.图2所示为归一化适配抽象模型图;
22.图3所示为通讯适配器接口集成图;
23.图4所示为初始化接口逻辑流程图;
24.图5所示为传输参数设置接口逻辑流程图;
25.图6所示为传输参数获取接口逻辑流程图;
26.图7所示为数据接收接口逻辑流程图;
27.图8所示为数据发送接口逻辑流程图;
28.图9所示为数据传输决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
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32.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3.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
3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技术,包括归一化适配器、总线接口、决策中心、总线配置设计和实现;
36.为了屏蔽各种通讯驱动接口的使用差异,所述归一化适配器抽象出统一的数据接口及操作接口,统一逻辑软总线接口对各总线适配器接口进行集成,根据通讯类型,把各适配器相应的接口集成到统一的逻辑软件总线相应的接口中;
37.所述总线接口对外提供统一调用接口;主要包括:传输服务初始化接口、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获取传输参数接口、数据发送接口、数据接收接口、销毁传输句柄接口,这些接口既支持本地接口调用,又支持远程的rpc服务化调用,在进行rpc远程服务化调用时,利用开源的rpc框架对这些接口进行服务化封装。
38.所述决策中心在逻辑软总线的调用过程中,保证通过选路使用相应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当上层应用在使用逻辑软总线接口时,对于本地接口调用决策中心会根据应用初始化时的具体配置信息,对于rpc远程服务调用决策中心会根据中服务求情所包含的具体请求信息,决策选择相应通讯协议的底层连接,保证使用正确的协议把数据传输到正确的数据节点上。
39.所述总线配置将使用过程中存在变化的一些参数抽象成配置,所述总线配置改变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以改变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传输过程中的一些特性。使软件具有更高的移植性。
40.所述归一化适配器包括抽象总线操作句柄、抽象总线适配器的操作接口和对总线适配器接口进行集成。
41.所述总线接口设计包括了初始化接口设计、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设计、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设计、数据发送接口设计和数据接收接口设计。
42.所述决策中心决策选择相应通讯协议的底层连接,以使用正确的协议把数据传输到正确的数据节点上。
43.所述总线接口包括本地调用接口。
44.所述总线接口包括分布式远程服务调用接口。所述总线接口在远程服务化调用时,使用开源的rpc框架对接口进行服务化封装。
45.所述总线适配器类型包括:fc总线适配器、1553b总线适配器、422总线适配器、429总线适配器、共享内存适配器、消息队列适配器、zeromq适配器和分区端口适配器。
46.本技术的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支持任务间、进程间、分区间以及cpu间等应用软件之间通讯,并提供统一的传输接口。
47.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上述的归一化适配器抽象模型,以fc总线归一化适配为例。
48.根据fc驱动接口,抽象出fc总线的操作句柄如表1所示。
49.表1 fc总线操作句柄
[0050][0051]
根据fc驱动接口,抽象出fc总线适配器的操作接口如表2所示。
[0052]
表2 fc总线适配器操作接口信息
[0053][0054]
[0055]
统一逻辑软总线接口对fc总线适配器接口进行集成,根据通讯类型,把fc适配器相应的接口集成到统一的逻辑软件总线相应的接口中,集成流程如图3所示。
[0056]
2)总线接口设计。包括了初始化接口设计、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设计、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设计、数据发送接口设计、数据接收接口设计。
[0057]
结合图4实现初始化接口设计,初始化接口详细设计说明如表3所示。
[0058]
表3初始化接口说明
[0059][0060][0061]
结合图5实现传输参数接口设计,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详细设计说明如表4所示。
[0062]
表4传输参数设置接口说明
[0063][0064][0065]
结合图6实现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设计,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详细设计说明如表5所示。
[0066]
表5获取传输参数接口说明
[0067][0068][0069]
结合图7实现数据发送接口设计,数据发送接口详细设计说明如表6所示。
[0070]
表6数据发送接口说明
[0071][0072][0073]
结合图8实现数据接收接口设计,数据接收接口详细设计说明如表7所示。
[0074]
表7数据接收接口说明
[0075][0076][0077]
3)结合图9实现决策中心的设计。
[0078]
4)实现总线配置设计,机载通用逻辑软总线根据不同通讯方式需要配置的信息如表8所示。
[0079]
表8软总线配置信息表
[0080]
[0081]
[0082]
[0083][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