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5899发布日期:2023-03-18 00:3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人员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稳定的发展,不仅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早已离不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当前,越来越多的领域包括学校、企业等也开始尝试使用移动互联网来办公。所以走在科技前沿的研发人员们不应仅停留在当前的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更要着重研发一些可供于人员轨迹、考勤、巡查等管理的系统。在上述背景下,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员监控管理技术解决方案。例如,电力施工对监督人员的巡查作业情况进行监督,企业对员工的考勤、在岗情况进行监督等,都可以使用人员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3.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人员的位置、行为轨迹等大多采用卫星进行定位,无法实现对网络信号差的地方进行定位,例如地下停车场,定位比较局限,且功能少,无法对被监控人员实现全面监控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若干无线定位器、若干无感智能采集器、智能网关和管理终端;
5.所述管理终端通过智能网关连接各个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用于接收各个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所述第一关联信息包括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
6.若干所述无线定位器固定安装在指定区域,每个用户均佩戴有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通过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采集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关联后发送给所述管理终端,所述管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信息以及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和第三关联信息对用户进行管理,所述第二关联信息包括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包括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和位置信息。
7.优选地,所述管理终端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
8.优选地,所述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基础信息和设备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其中,所述用户基础信息包括第二关联信息,所述设备基础信息包括第三关联信息;
9.所述报表管理模块用于以图标的形式对管理结果进行显示。
10.优选地,所述任务管理模块包括查岗模块、巡逻模块、人员轨迹模块、勤务管理模块、审批管理模块、工单管理模块、外出签到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和反馈问卷模块。
11.优选地,所述查岗模块用于制定查岗任务并将所述查岗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查岗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12.优选地,所述巡逻模块用于制定巡逻任务并将所述巡逻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
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巡逻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13.优选地,所述人员轨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关联信息、第二关联信息和第三关联信息关联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人员轨迹。
14.优选地,所述勤务管理模块所用于制定考勤任务并将所述考勤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巡逻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通过无线定位器、无感智能采集器、智能网关与管理终端的配合,实现了用户位置的精确定位,由于无线定位器与无感智能采集器采用蓝牙通讯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信号差或者没信号的地方人员定位精度差的问题,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感智能采集器的人员监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用户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2.如图1所示,一种人员监控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若干无线定位器、若干无感智能采集器、智能网关和管理终端;
23.所述管理终端通过智能网关连接各个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用于接收各个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所述第一关联信息包括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
24.若干所述无线定位器固定安装在指定区域,每个用户均佩戴有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通过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采集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所述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关联后发送给所述管理终端,所述管理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信息以及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和第三关联信息对用户进行管理,所述第二关联信息包括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三关联信息包括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和位置信息。
25.无线定位器根据用户需求安装在制定位置,对于电力巡查场景,可以是各个重点
巡查的电力设备处,对于考勤场景,可以是公司楼下的地下室,对于楼宇安全场景可以是各个楼层的候梯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定位器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制。安装完成后,由管理者将无线定位器的位置信息和设备信息录入系统,方便后续调用,其中,无线定位器的设备信息为设备id。
26.无感智能采集器与无线定位器采用蓝牙通讯,其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应当理解地,无感智能采集器可以是任意形式的穿戴设备,可以是胸牌,可以是卡片,也可以是穿戴手表。每个用户都有自己专属的无感智能采集器,系统中录有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其对应的无感智能采集的设备信息,其中,无感智能采集的设备信息为设备id,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号(学号)、姓名、电话、职位。
27.具体的,佩戴有无感智能采集器的用户在到达安装有无线定位器的数据传输范围后,可通过无感智能采集器获取无线定位器的位置信息,当用户回到安装有智能网关的地方,通过智能网关可以将无感智能采集器中采集的信息发送给管理终端,通过管理终端无感智能采集发送的信息以及预存的设备信息、身份信息,从将佩戴该无感智能采集器的用户所经过的无线定位器的位置信息进行关联,从而实现人员的监控管理,适用于多种作业场景。由于无线定位器与无感智能采集器采用蓝牙通讯的方式,因此,在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信号差或者没信号的地方人员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提高了人员监控管理效果。
28.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管理终端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
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基础信息和设备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其中,所述用户基础信息包括第二关联信息,所述设备基础信息包括第三关联信息;所述报表管理模块用于以图标的形式对管理结果进行显示,显示的报表包括巡逻、查岗、考勤、工单等情况。
30.需要说明的,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还用于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可为每个用户分配制定的任务、角色等。
3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任务管理模块包括查岗模块、巡逻模块、人员轨迹模块、勤务管理模块、审批管理模块、工单管理模块、外出签到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和反馈问卷模块。
3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查岗模块用于制定查岗任务并将所述查岗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查岗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33.具体的,查岗模块的工作原理为:管理人员指定时间/人员,同时在抓取一组(多个)无线定位器组成一条线路,生成查岗任务并派发给指定人员,指定人员在该指定时间内去这条线路中的无线定位器所在位置,上传的数据由该人员绑定(管理)的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id进行验证,同时可以根据反馈问卷在移动终端中进行回复,每个人只有一个账号。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巡逻模块用于制定巡逻任务并将所述巡逻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巡逻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35.具体的,巡逻模块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查岗模块的工作原理相似,不
同点在于查岗任务基本是临时规划的,而巡逻是任务,人员相对固定,日期为长期的。
3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人员轨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关联信息、第二关联信息和第三关联信息关联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人员轨迹。
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勤务管理模块所用于制定考勤任务并将所述考勤任务发送给任务中指定的用户,并根据指定的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上传的第一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二关联信息、预存的第三关联信息和巡逻任务中的规则生成查岗结果。
38.实施例二
39.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0.管理终端制定并下发任务给目标用户,其中,任务包括目标时间、目标路线和目标用户,所述目标路线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定位器,所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查岗任务、巡逻任务、考勤任务;
41.目标用户获取任务,在目标时间内,根据目标路线到达目标定位器处,并通过目标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获取定位器的设备信息;
42.无感智能采集器将获取的定位器的设备信息以及目标用户所佩戴的无感智能采集器的设备信息关联后发送给管理终端,以实现目标用户的管理。
43.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查岗、巡逻、考勤任务的综合管理。
4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户管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定位器和无感智能采集器的人员管理系统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步骤更加具体的工作参数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用户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