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3091发布日期:2022-12-20 23:1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2.人们在日常的通话、影音娱乐时,为了解放双手,获得更舒适的体验,通常会使用无线耳机。由于无线耳机在使用时,不需要使用线缆与终端设备电连接,故通常都具有充电的功能,以确保无线耳机的正常电能供应。
3.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耳机需要外接电源进行充电,难以在户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其可以不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即便是在户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长期使用。
5.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包括:
7.耳机本体;
8.充电机构,充电机构设置于耳机本体;
9.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耳机本体,且与充电机构传动配合,驱动组件能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充电机构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充电。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气动组件,气动组件设置于耳机本体,用于向充电机构吹气,以使充电机构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充电。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涡轮充电组件,第一壳体设置于耳机本体,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腔,涡轮充电组件设置于安装腔内;气动组件与安装腔连通,用于向安装腔内吹气,以驱动涡轮充电组件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充电。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动组件包括气囊,气囊设置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气囊设置于耳机本体,且出气口与安装腔连通;
13.当气囊受到挤压时,气囊中的空气通过出气口进入安装腔,以驱动涡轮充电组件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充电;
14.当气囊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时,进气口用于使空气进入气囊。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耳机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组件和第二单向阀组件;
16.第一单向阀组件设置于出气口和第一壳体之间,用于使气囊中的气体经出气口单向吹入安装腔内;
17.第二单向阀组件设置于气囊,用于打开或封闭进气口,并使气体经进气口单向进入气囊。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耳机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气囊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进气口与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机构还包括隔板,隔板与第一壳体连接,且位于安装腔内,并将安装腔隔离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涡轮充电组件包括涡轮、线圈和磁环,涡轮与线圈同轴设置,涡轮设置于第一腔室内,线圈和磁环均设置于第二腔室内;气动组件与第一腔室连通,用于向第一腔室内吹气,以驱动涡轮带动线圈同步转动,并利用线圈相对于磁环转动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充电。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机构还包括pcba电路板,磁环与pcba电路板电连接,pcba电路板用于将磁环产生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气动组件,两个气动组件分别设置于耳机本体的两侧,两个气动组件能同时向充电机构吹气。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摇柄,摇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耳机本体,且与充电机构传动配合;当摇柄转动时,带动充电机构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充电。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耳机本体包括充电盒和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能放置于充电盒内,并通过充电盒充电;充电机构和驱动组件均设置于充电盒,充电机构能产生电流供充电盒和入耳式耳机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充电;或者,
24.耳机本体为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包括耳罩组件和与耳罩组件连接的头梁,充电机构设置于耳罩组件和头梁两者中的一者,驱动组件设置于耳罩组件和头梁两者中的一者,且充电机构能产生电流供耳罩组件充电。
25.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机构和驱动组件,充电机构设置于耳机本体;驱动组件设置于耳机本体,且与充电机构传动配合,驱动组件能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充电机构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充电。当耳机本体需要充电时,用户可以手动施力于驱动组件,以使驱动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充电机构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充电;这样一来,耳机本体可以不外接电源充电,即便是用户在没有电源的户外使用耳机时,也能手动使耳机本体充电,以便于在户外长期使用耳机。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机的剖视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囊处于挤压状态(图未示出)时,耳机的剖视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囊处于未挤压状态时,耳机的剖视图。
32.图标:010-耳机;100-耳机本体;110-充电盒;111-入耳式耳机;112-第二壳体;113-上壳;114-下壳;115-第一孔;116-第二孔;200-充电机构;210-第一壳体;211-安装腔;212-隔板;213-第一腔室;214-第二腔室;215-通孔;216-壳体本体;217-顶板;218-插接孔;220-涡轮充电组件;221-涡轮;222-线圈;223-磁环;224-转轴;230-pcba电路板;300-驱动
组件;310-气囊;311-出气口;312-进气口;320-第一单向阀组件;321-出气管;322-第一阀球;323-第一通道;324-第二通道;325-第一抵接件;326-第一间隙;330-第二单向阀组件;331-进气管;332-第二阀球;333-气孔;334-第三通道;335-第二抵接件;336-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010,其可以用于通话、影音娱乐和网课学习等。
39.本实施例的耳机010包括耳机本体100、充电机构200和驱动组件300,充电机构200设置于耳机本体100;驱动组件300设置于耳机本体100,且与充电机构200传动配合,驱动组件300能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充电机构200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当耳机本体100需要充电时,用户可以手动施力于驱动组件300,以使驱动组件300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充电机构200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这样一来,耳机本体100可以不外接电源充电,即便是用户在没有电源的户外使用耳机010时,也能手动使耳机本体100充电,以便于在户外长期使用耳机010。
4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耳机本体100包括充电盒110和入耳式耳机111,入耳式耳机111能放置于充电盒110内,并通过充电盒110充电;充电机构200和驱动组件300均设置于充电盒110,充电机构200能产生电流供充电盒110和入耳式耳机111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充电;其中,当充电机构200产生电流供充电盒110充电时,电能能够被储存于充电盒110,以使收纳于充电盒110的入耳式耳机111通过充电盒110充电;当然,充电机构200产生电流能供入
耳式耳机111直接充电。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入耳式耳机111可以是指通过蓝牙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连接的蓝牙无线耳机;入耳式耳机111通过充电盒110的充电方式、以及充电盒110储存电能的原理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42.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耳机本体100还可以是指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包括耳罩组件和与耳罩组件连接的头梁,充电机构200设置于耳罩组件和头梁两者中的一者,驱动组件300设置于耳罩组件和头梁两者中的一者,且充电机构200能产生电流供耳罩组件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头戴式耳机可以是指通过蓝牙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连接的蓝牙头戴式耳机;耳罩组件的扬声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43.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包括气动组件,气动组件设置于耳机本体100,用于向充电机构200吹气,以使充电机构200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通过气动组件向充电机构200吹气,以驱动充电机构200运动并产生电流,能够确保用户利用驱动组件300实现手动充电的省力性。
44.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进一步地,充电机构200包括第一壳体210和涡轮充电组件220,第一壳体210设置于耳机本体100,第一壳体210设置有安装腔211,涡轮充电组件220设置于安装腔211内;气动组件与安装腔211连通,用于向安装腔211内吹气,以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将气动组件设置为向充电机构200的第一壳体210的安装腔211内吹气,能够使气动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集中的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运动,进而确保充电机构200稳定、可靠地产生电流,进而确保耳机010手动充电的可靠性。
45.请参照图3,再进一步地,充电机构200还包括隔板212,隔板212与第一壳体210连接,且位于安装腔211内,并将安装腔211隔离成第一腔室213和第二腔室214;涡轮充电组件220包括涡轮221、线圈222和磁环223,涡轮221与线圈222同轴设置,涡轮221设置于第一腔室213内,线圈222和磁环223设置于第二腔室214内;气动组件与第一腔室213连通,用于向第一腔室213吹气,以驱动涡轮221带动线圈222同步转动,并利用线圈222相对于磁环223转动通过磁生电的原理发电、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利用隔板212将安装腔211划分为两个腔室,并将涡轮221可转动地设置于其中的第一腔室213,且使气动组件向分隔出来的第一腔室213吹气,可以确保气流更加集中的驱动涡轮221转动,进而有利于提高涡轮221的转动速度,以同步提高线圈222的转速,进而通过磁场可靠地转换电流,即确保了耳机010手动充电的可靠性。
46.可选地,磁环223环绕于线圈222的外侧,当线圈222随涡轮221同步转动时,能够利用线圈222在磁环223内相对于磁环223转动,以可靠地实现磁生电。
47.充电机构200还包括转轴224,隔板212设置有通孔215,涡轮221和线圈222均固定设置于转轴224,转轴224可转动地穿设于通孔215。如此,即可确保涡轮221可靠地驱动线圈222同步转动,并确保气动组件输送的气流能够集中作用于涡轮221,确保涡轮221较高的转速。
48.可选地,隔板212与第一壳体21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在装配充电机构200时,可以先将涡轮221与转轴224固定连接,然后将涡轮221设置于第一腔室213,再将转轴224与通孔215插接,并将隔板212与第一壳体210连接,然后将线圈222与转轴224固定连接。如此,即可确保充电机构200装配的易操作性。
49.可选地,第一壳体210包括壳体本体216和顶板217,壳体本体216可以大致成圆柱状,壳体本体216设置有安装腔211,且壳体本体216的两端均为开口,隔板212与壳体本体216连接,且将安装腔211划分为第一腔室213和第二腔室214,顶板217与壳体本体216可拆卸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或螺纹连接,且顶板217与壳体本体216的一端连接时,封闭对应的开口。在装配充电机构200时,可以将涡轮221和线圈222两者中的一者与转轴224连接,并将转轴224穿过通孔215,且通过其中一个开口将与转轴224连接的涡轮221或线圈222放置于对应的腔室,并通过另一个开口将涡轮221和线圈222中的另一者放置于另一个腔室,并使其与转轴224固定连接,最后将顶板217与壳体本体216连接。
50.应当理解,在隔板212与第一壳体210可拆卸连接的实施方式中,顶板217与壳体本体21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等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卡接等可拆卸连接。同理,在顶板217与壳体本体216可拆卸连接的实施方式中,隔板212与壳体本体21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等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卡接等可拆卸连接。
51.可选地,为了在气动组件向第一腔室213内吹气时,确保涡轮221能够在风力的作用下可靠地转动起来,涡轮221的扇叶的迎风面可以设置呈弧形凹面,即可确保吹入第一腔室213的气体集中的作用于涡轮221的扇叶,进而可靠地驱动涡轮221转动。当然,涡轮221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2.耳机本体100通常用直流电充电;充电机构200还包括pcba电路板230,磁环223与pcba电路板230电连接,pcba电路板230用于将磁环223产生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53.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气动组件包括气囊310,气囊310设置有出气口311和进气口312,气囊310设置于耳机本体100,且出气口311与安装腔211连通;具体地,出气口311与第一腔室213连通;当气囊310受到挤压时,气囊310中的空气通过出气口311进入安装腔211,即进入第一腔室213,以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运动并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具体地,涡轮充电组件220的涡轮221沿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产生电流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当气囊310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时,进气口312用于使空气进入气囊310。通过气囊310的设置,只需要在充电时,手动挤压气囊310,即可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运动并产生电流,操作起来简单、省力;而且,气囊310能够在不受挤压时自动复位,并再次充气,以便于下一次受到挤压时,有足够的气体能够吹入第一腔室213,并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发电,以实现连续不断的充电。
54.为了进一步达到手动充电省力的目的,并确保手动充电的可靠性;驱动组件300包括两个气动组件,两个气动组件分别设置于耳机本体100的两侧,两个气动组件能同时向充电机构200吹气;具体地,驱动组件300包括两个气囊310,两个气囊310设置于充电盒110的两侧,且两个气囊310的出气口311均与第一腔室213连通。在手动充电时,可以手握耳机010,同时挤压两个气囊310,以使两个气囊310同时向第一腔室213吹气,以使涡轮充电组件220稳定、高速转动,并稳定、可靠地产生电流,进而稳定地充电。
55.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31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6.为了确保气动驱动涡轮充电组件220发电的可靠性,减少发电、充电停滞的时间;请参照图4和图5,耳机01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组件320和第二单向阀组件330,第一单向阀组件320设置于出气口311和第一壳体210之间,用于使气囊310中的气体经出气口311单向吹
入安装腔211内,具体地,使气体经出气口311单向吹入第一腔室213内;第二单向阀组件330设置于气囊310,用于打开或封闭进气口312,并使气体经进气口312单向进入气囊310。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设置,在挤压气囊310时,气囊310内的气体只会通过出气口311进入第一腔室213,而无法从进气口312泄漏,进而确保气囊310将大量的气体输送至第一腔室213内吹动涡轮221高速转动,进而确保涡轮充电组件220可靠地发电;而且,当气囊310不再受挤压、自动复位时,第一腔室213内的气体不会通过第一单向阀组件320流向气囊310,气囊310只能经过第二单向阀组件330和进气口312吸入气体,以确保第一腔室213内的涡轮221能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进而能够在下一次挤压气囊310之前,也确保涡轮221是保持转动的状态的,以确保涡轮充电组件220持续、可靠地发电,进而确保耳机本体100充电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7.第一单向阀组件320和第二单向阀组件33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组件320包括出气管321和第一阀球322,出气管321连接于第一壳体210和气囊310之间,且使第一腔室213和出气口311通过出气管321连通,第一阀球322可活动地设置于出气管321内;第二单向阀组件330包括进气管331和第二阀球332;进气管331连接于气囊310,进气管331设置有气孔333,气孔333与进气口312连通,第二阀球332可活动地设置于进气管331内;当气囊310受到挤压时,气囊310内的一部分气体通过进气口312进入进气管331,并推动第二阀球332移动至将气孔333封闭,气囊310内的气体无法从进气管331输出气囊310,另一部分气体通过出气口311进入出气管321,并推动第一阀球322移动至使出气管321导通,以便于使气囊310内的气体依次通过出气口311、出气管321进入第一腔室213推动涡轮221,使其发电供耳机本体100充电;当气囊310不受挤压、自动复位时,气囊310具有吸附第一阀球322的吸力,以使第一阀球322在出气管321内反向移动至封堵出气口311,气体无法从第一腔室213流向气囊310内,与此同时气囊310还具有吸附第二阀球332的吸力,以使第二阀球332在进气管331内反向移动至打开气孔333,并使气孔333与进气口312连通,以使第一腔室213之外的气体进入气囊310,即可确保气囊310能够在下一次挤压时,将气体再次吹入第一腔室213、驱动涡轮221再次转动。
58.进一步地,出气管321的一端与气囊3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10连接,出气管321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323和第二通道324,第一通道323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324的内径,第一阀球32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道323内,第一通道323与第一腔室213连通,第二通道324与出气口311连通;出气管321与第一壳体210连接的一端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抵接件325,第一抵接件325与出气管32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26,第一间隙326连通第一通道323和第一腔室213。当挤压气囊310时,气囊310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口311进入第二通道324,再进入第一通道323并推动第一阀球322,使得第一阀球322移动至与第一抵接件325抵接,第一阀球322不会封堵第一间隙326,进入第一通道323内的气体再经第一间隙326进入第一腔室213,以推动涡轮221转动;当气囊310不受挤压、自动复位时,气囊310吸附第一阀球322,使其移动至封堵第二通道324与第一通道323的连接处,第一腔室213内的气体无法进入第二通道324,即可实现单向通气。
59.需要说明的是,出气管321与第一壳体21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螺纹连接或卡接;出气管321与气囊31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接、粘接。
60.再进一步地,进气管331的一端与气囊310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孔333,且进气管
331设置有直径大于气孔333的第三通道334,第三通道334与进气口312连通,且第二阀球33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三通道334,进气管331连接气囊310的一端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抵接件335,第二抵接件335和进气管33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36,第二间隙336连通第三通道334和进气口312。当挤压气囊310时,气囊310内的部分气体通过进气口312进入第三通道334,以吹动第三通道334内的第二阀球332移动至封堵气孔333,即可使气囊310内的气体不会从进气管331泄漏;当气囊310不受挤压、自动复位时,气囊310吸附第二阀球332,使其移动至与第二抵接件335抵接,第二阀球332不会封堵第二间隙336,气囊310外的气体能从气孔333进入第三通道334,并依次经过第二间隙336和进气口312进入气囊310,即可实现单向通气。
6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组件320还包括能够替代第一阀球322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可摆动地连接于出气管321的内壁,且位于第一通道323和第二通道324的连接处,且可以不设置第一抵接件325;第一弹片被配置为使用具有封堵第二通道324的趋势。当挤压气囊310时,气囊310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口311进入第二通道324,并在气体从第二通道324流向第一通道323的过程中,推开第一弹片,使其不再封堵第二通道324,气体能够顺利地进入第一通道323并进入第一腔室213,以推动涡轮221转动;当气囊310不受挤压、自动复位时,第一弹片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以及气囊310的吸附作用下,移动至封堵第二通道324与第一通道323的连接处,第一腔室213内的气体无法进入第二通道324,即可实现单向通气。
62.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单向阀组件330还包括能够替代第二阀球332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弹片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63.为了确保通过出气管321吹入第一腔室213的气体能够可靠地驱动涡轮221转动;涡轮221的转动周向与设定圆圈重合,出气管3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设定圆圈的直径呈夹角分布,角度可以是100
°
、120
°
等,以使气体经过出气管321更加准确、可靠地吹向涡轮221的扇叶。
64.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耳机本体100包括第二壳体112,即耳机010盒包括第二壳体112,气囊310设置于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210设置于第二壳体112内,进气口312与第二壳体112的内腔连通。进气口312与第二壳体112的内腔连通,即可使第二单向阀组件330设置于第二壳体112内,以确保耳机010的结构更紧凑,实现小型化设计。
65.第二壳体112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2包括上壳113和下壳114,上壳113与下壳114相互扣合且连接,充电机构200设置于上壳113和下壳114之间,气囊310由上壳113和下壳114夹持。如此,即可确保耳机010装配的易操作性。
6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310与第二壳体11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67.为了确保涡轮221和线圈222能够绕转轴224的轴线可靠、稳定地转动,请参照图3,第一壳体210的顶板217开设有插接孔218,上壳113设置有第一孔115,下壳114设置有第二孔116;转轴224能从插接孔218伸出至与第一孔115可转动地插接,另一端能从壳体本体216的开口伸出至与第二孔116可转动地插接。
68.进一步地,下壳114背离上壳113的一侧设置有收纳腔,用于收纳入耳式耳机111。
69.可选地,第一壳体210与下壳114抵接,且pcba电路板230设置于下壳114体。如此,
可以确保第一壳体210可靠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12内,且缩短pcba电路板230与磁环223电连接的路径,降低成本。
70.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非气动组件,驱动组件300包括摇柄,摇柄可转动地设置于耳机本体100,且与充电机构200传动配合;当摇柄转动时,带动充电机构200运动并通过磁生电供耳机本体100充电。进一步地,转轴224能伸出上壳113或下壳114,并与摇柄传动连接,当用户手动驱动摇柄转动时,摇柄能驱动转轴224带动线圈222转动,以通过线圈222和磁环223的相对转动产生电流。再进一步地,该实施方式中,可以不配置涡轮221,以减少零部件的投入。
7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本体100配置有充电接口,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如此,当不是在户外使用耳机010时,仍然可以保持外接电源的充电方式,给用户提供了多样选择,用户体验佳。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消充电接口,不在外接电源充电,以降低成本。
72.本实施例的耳机010的充电过程包括:手动驱动驱动组件300使充电机构200的线圈222相对于磁环223转动,通过磁场发电的原理产生交流电,交流电通过pcba电路板230转化成直流电给耳机本体100充电。
7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耳机010可以不连接外部电源充电,而是手动充电,即便是在户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长期使用。
7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