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7696发布日期:2023-01-20 20:0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体验终端设备,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其音效的性能要求。电子设备设置有听筒、受话器和外放孔,受话器可以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从听筒和/或外放孔传至外界,以使用户可以挺到声音。受话器可以由两个互相堆叠的单体组成,堆叠后两个单体的振膜朝向相反;受话器可以放置于电子设备中互相连通的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内,即两个单体共用一个后腔的方案。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当采用两个受话器单体共用一个后腔的方案时,该种电子设备在播放声音时,无论是听筒模式下,还是扬声器模式下,均会存在较严重的漏音现象。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在听筒模式下,及时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实现私密通话。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7.容纳件,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相对的两个壁体分别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
8.受话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受话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一振膜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孔所在侧,所述第二振膜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孔所在侧;
9.所述第一振膜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所述第二振膜振动产生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和所述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受话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出声孔的投影完全重合。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件内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纳件的内壁,另一端向所述容纳件内凸出,以将所述容纳件内分为互相连通的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12.所述定位框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通过所述第一出声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受话器设置有所述第一振膜的一端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周壁设置有限位台阶,在所述受话器嵌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过程中,所述受话器能够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件包括底座、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所述定位框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覆盖件能够盖设于所述底座一端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底座连
接,所述第一覆盖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受话器设置有所述第二振膜的一端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覆盖件能够盖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处并与所述第一覆盖件连接,所述第二出声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覆盖件,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所述第二出声孔与外界连通。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件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第一覆盖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设置。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受话器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隔板,所述第一单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单体设置有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第一单体、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单体依次堆叠设置。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或所述第二出声孔为条形孔或圆孔。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件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之间。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底壁,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底壁,所述第三腔室设置有第三底壁,所述第一出声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壁连接,另一端向所述容纳件内弯折后与所述第三底壁连接。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容纳件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受话器安装于第一腔室,使得第二腔室成为受话器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共用空间,由于第一振膜振动产生的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振膜振动产生的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这两个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互相抵消,进而实现电子设备在听筒模式下私密通话功能,防止漏音;而且第一腔室的相对的两个壁体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且第一振膜朝向第一出声孔所在侧,第二振膜朝向第二出声孔所在侧,便于在第一振膜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的基础上,计算出第二振膜如何产生与第一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二声音信号,也便于在第二振膜振动产生第二声音信号的基础上,计算出第一振膜如何产生与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一声音信号,即便于通过算法补偿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有利于及时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使用户获得更好的私密通话体验。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1中的爆炸图;
25.图4为图1中底座和定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中受话器的爆炸图;
27.图6为图5中第二单体的爆炸图。
28.附图标记:
29.1-容纳件;11-第一腔室;111-第一出声孔;112-第二出声孔;113-第一底壁;12-第二腔室;121-第二底壁;13-定位框;131-第一定位孔;132-限位台阶;14-底座;15-第一覆盖
件;151-第二定位孔;16-第二覆盖件;17-支撑框;18-第三腔室;181-第三底壁;
30.2-受话器;21-第一单体;211-第一振膜;22-第二单体;221-第二振膜;222-盆架;223-音圈;224-球顶;225-主磁钢;226-副磁钢;227-主极芯;228-副极芯;2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33.具体地,该种电子设备包括容纳件1和受话器2,容纳件1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相对的两个壁体分别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受话器2安装于第一腔室11,受话器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221,第一振膜211朝向第一出声孔111所在侧,第二振膜221朝向第二出声孔112所在侧;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第二振膜221振动产生第二声音信号,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
34.受话器2是一种能够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当受话器2工作时,其能够接收音频电信号,进而控制第一振膜211和/或第二振膜221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35.对于一个声波(即声音信号)而言,相位是该声波在一定的时刻在其波形中的位置(如波峰、波谷、或者波峰与波谷之间的点)。相位可以认为是该声波在一定的时刻处于波峰、波谷、或者波峰与波谷之间的点的标度。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例如,在一定时刻,当第一声音信号处于波峰时,第二声音信号则处于波谷;当第一声音信号处于波谷时,第二声音信号则处于波峰。并且,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声音信号为声源不同的两个声波,如果在相同时刻的幅度、频率等参数均相同,但是由于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那么,这两个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便可以相互抵消。
36.电子设备具有听筒模式,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的其中之一可以为听筒,也可以均为听筒;以第二出声孔112为听筒为例,当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受话器2控制第二振膜221振动,第二振膜221产生的第二声音信号从第二出声孔112传至外界,用户可以将第二出声孔112贴近人耳,进而听到声音;在此过程中,由于受话器2安装于第一腔室11,且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连通,第二振膜221振动产生的第二声音信号会传播至第二腔室12,再从第二腔室12向第一出声孔111处传播,此时,受话器2控制第一振膜211振动,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从而叠加抵消,防止第二声音信号从第一出声孔111传播至外界,进而产生漏音现象;同理,当第一出声孔111为听筒时,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第一声音信号除了从第一出声孔111传播至外界,还有一部分第一声音信号向第二出声孔112处传播,此时,第二振膜221振动产生第二声音信号,由于第二声音信号与第一声音信号相位相反,从而叠加抵消,防止第一声音信号从第二出声孔112传播至外界,进而产生漏音现象。
37.本实施例中,容纳件1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受话器2安装于第一腔室11,使得第二腔室12成为受话器2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221的共用空间,由于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的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振膜221振动产生的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这两个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互相抵消,进而实现电子设备在听筒模式下私密通话功能,防止漏音;而且第一腔室11的相对的两个壁体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
112,且第一振膜211朝向第一出声孔111所在侧,第二振膜221朝向第二出声孔112所在侧,便于在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第一声音信号的基础上,计算出第二振膜221如何产生与第一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二声音信号,也便于在第二振膜221振动产生第二声音信号的基础上,计算出第一振膜211如何产生与第二声音信号相位相反的第一声音信号,即便于通过算法补偿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有利于及时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使用户获得更好的私密通话体验。
3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的开设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只要使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的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振膜221产生的第二声音信号的相位相反即可。但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设置于容纳件相对的两个壁体上,更加便于通过算法补偿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有利于及时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使用户获得更好的通话体验。
39.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沿受话器2的厚度方向h,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的投影完全重合,即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对称地设置于第一腔室11相对的两个壁体上,更加有利于及时抵消会产生漏音的这部分声音信号。
40.具体地,第一出声孔111和/或第二出声孔112可以为条形孔或圆孔,例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可以均为条形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件1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出声孔111和/或多个第二出声孔112,例如,第一出声孔111为圆孔,多个圆孔并排设置,第二出声孔112为圆孔,多个圆孔并排设置。
4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容纳件1内设置有定位框13,定位框13的一端连接于容纳件1的内壁,另一端向容纳件1内凸出,以将容纳件1内分为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定位框13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31,第一定位孔131通过第一出声孔111与外界连通,受话器2设置有第一振膜211的一端能够嵌入第一定位孔131内。
42.由于定位框13的设置,在将受话器2安装于容纳件1内时,只需将受话器2设置有第一振膜211的一端嵌入第一定位孔131内,即可使得第一振膜211朝向第一出声孔111所在侧,便于受话器2的安装。
43.具体地,沿容纳件1的厚度方向h,第一出声孔111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定位孔131的投影范围内,如此设置,当受话器2设置有第一振膜211的一端嵌入第一定位孔131后,部分的第一振膜211与第一出声孔111相对设置,便于第一振膜211振动产生的声波从第一出声孔111传至外界。
44.更具体地,如图2-4所示,第一定位孔131的内周壁设置有限位台阶132,在受话器2嵌入第一定位孔131的过程中,受话器2能够与限位台阶132抵接,以使得受话器2在安装到位后,第一振膜211与第一出声孔1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为第一振膜211振动提供合适的空间,便于第一振膜211与空气耦合产生声波。
45.此外,如图3所示,容纳件1包括底座14、第一覆盖件15和第二覆盖件16,底座14内设置有定位框13,第一覆盖件15盖设于底座14一端的开口处并与底座14连接,第一覆盖件15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51,第二定位孔151与第一定位孔131相对设置,受话器2设置有第二振膜221的一端能够嵌入第二定位孔151,第二覆盖件16盖设于第二定位孔151处并与第一覆盖件15连接,第二出声孔112设置于第二覆盖件16,第二定位孔151通过第二出声孔112与外界连通。
46.在对受话器2进行组装时,先将受话器2设置有第一振膜211的一端安装于定位框13的第一定位孔131内;然后将第一覆盖件15的第二定位孔151与受话器2设置有第二振膜221的一端对准,并嵌在受话器2的端部外侧,同时将第一覆盖件15的其余部分盖设于底座14一端的开口处,并和底座14连接;最后将第二覆盖件16的第二出声孔112与第二定位孔151对准,将第二覆盖件16的其余部分盖设于第二定位孔151处,并与第一覆盖件15连接;此时,第一振膜211朝向第一出声孔111所在侧,第二振膜221朝向第二出声孔112所在侧。
47.其中,底座14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电池盖,第一覆盖件15可以为盖板,第二覆盖件16可以为显示屏,显示屏开设有第二出声孔112,第二出声孔112为听筒,电池盖开设有第一出声孔111,第一出声孔111为外放孔。
48.此外,底座14可以与支撑框17一体成型。
49.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容纳件1可以包括主体框架、第三覆盖件和第四覆盖件(上述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三覆盖件和第四覆盖件分别盖设于主体框架厚度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一出声孔111设置于第三覆盖件,第二出声孔112设置于第四覆盖件。
50.第三覆盖件和第四覆盖件均可以为显示屏,第一出声孔111和第二出声孔112均为听筒,使得电子设备厚度方向的两侧均可以用来实现听筒的私密通话功能。
51.具体地,如图2-3所示,容纳件1还包括支撑框17,支撑框17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覆盖件15远离底座14的一侧,另一端朝远离底座14的方向凸出,第二覆盖件16与支撑框17远离第一覆盖件15的一端连接,支撑框17的中空部分与第二定位孔151相对设置。
52.本实施例中,支撑框17安装于第一覆盖件15,第二覆盖件16与支撑框17远离第一覆盖件15的一端连接,提高了第二覆盖件16的安装稳定性,如此设置能够方便地利用工装或器械而不降低其安装精度,以降低装配成本。
5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受话器2包括第一单体21、第二单体22和隔板23,第一单体21设置有第一振膜211,第二单体22设置有第二振膜221,第一单体21、隔板23和第二单体22依次堆叠设置。
54.当受话器2工作时,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单体21工作,即使得第一振膜211振动;也可以单独控制第二单体22工作,即使得第二振膜221振动;还可以控制第一单体21和第二单体22同时工作,即使得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221同时振动。
55.隔板23位于第一单体21和第二单体22之间,起到将第一单体21的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单体22的第二磁路系统隔开的作用。以图6为例,详细说明第二单体22的组成结构,第二单体22包括盆架222和固设于盆架222的第二振动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221、音圈223和球顶224,音圈223位于第二振膜221下方且用于驱动第二振膜221振动发声,球顶224位于第二振膜221下方且用于加强第二振膜221的振动。第二磁路系统包括主磁钢225和设置于主磁钢225周围的副磁钢226,主磁钢225与副磁钢226之间具有磁间隙,音圈223插入磁间隙内;第二磁路系统还包括贴设于主磁钢225朝向第二振膜221的表面的主极芯227和贴设于副磁钢226朝向第二振膜221表面的副极芯228。
56.其中,第一单体21和第二单体22的组成结构可以完全相同。
57.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容纳件1还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1连通的第三腔室18,第一腔室11位于第二腔室12与第三腔室18之间。
58.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11设置有第一底壁113,第二腔室12设置有第二底壁
121,第三腔室18设置有第三底壁181,第一出声孔111设置于第一底壁113,第一底壁113的一端与第二底壁121连接,另一端向容纳件1内弯折后与第三底壁181连接,第一底壁113与第二底壁121平齐。
5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