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94855发布日期:2023-03-08 12:5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无线宽带集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


背景技术:

2.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和第二代窄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目前已发展到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系统阶段。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共享资源的高性能无线调度系统,代表着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系统是利用下行信道共享等技术,为多个部门、单位等集团用户提供专用指挥调度功能。近年来,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系统在各行各业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行业用户除了对语音业务的需求外,对视频监控、多媒体广播等大数据业务也逐步提出了更多更深入的需求。
3.无线宽带集群通信b-trunc(broadband trunkingcummunication)标准是由宽带集群产业联盟组织制定的基于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集群语音、集群视频以及多媒体集群调度等宽带集群业务功能进行规范,具有灵活带宽、高频谱效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征,能够满足专业用户对语音集群、宽带数据、应急指挥调度等需求。
4.无线宽带集群系统是为满足行业用户指挥调度需求而研发,是面向特定行业应用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近年来,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系统在政企专网、公共安全、应急通信、轨道交通、电力、民航、石油化工和军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
5.虽然b-trunc无线宽带集群通信标准在不断演进,但在部分行业应用场景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集群业务是在呼叫建立阶段,在调度区域内所有小区,同时建立并进行集群业务传输,但该机制导致相邻小区之间的无线信号干扰比较严重。由于集群业务采用点到多点的方式传输,不具备接收确认的反馈机制,导致集群业务,特别是数据量较大的集群视频业务,在小区边缘经常出现由于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引起视频卡顿,甚至中断。例如在轨道交通场景下,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在承载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业务时,在小区边缘就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及系统,能够减少相邻区域的通信干扰,提高集群业务在通信区域边缘传输成功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该方法包括:
8.构建若干个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
9.当所述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边缘时,所述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一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一重传次数;
10.当所述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所述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二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二重传次数。
11.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还包括:
12.当所述集群终端中的一部分集群终端位于通信区域边缘,另一部分集群终端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所述通信基站根据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下发不同的配置信息。
13.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当所述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大于预设比值时,所述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所述通信基站对集群终端下发第三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三重传次数;
14.当所述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值时,所述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所述通信基站对集群终端下发第四配置信息,以确定第四重传次数。
15.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重传次数,所述第三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四重传次数。
16.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当所述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边缘切换接入时,所述通信基站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边缘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17.当所述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中心直接接入时,所述通信基站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中心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18.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当所述边缘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中心时,所述集群终端将第一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接收该第一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中心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19.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其中,当所述中心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边缘时,所述集群终端将第二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接收该第二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边缘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20.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所述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21.当所述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边缘时,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一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一重传次数;
22.当所述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二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二重传次数。
23.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系统,其中,当所述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边缘切换接入时,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边缘用户,并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24.当所述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中心直接接入时,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中心用户,并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25.进一步地,上述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系统,其中,当所述边缘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中心时,所述集群终端用于将第一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用于接
收该第一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中心用户,以及,通信基站用于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26.当所述中心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边缘时,所述集群终端用于将第二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用于接收该第二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边缘用户,以及,通信基站用于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27.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28.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及系统,根据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覆盖范围内的位置,动态调整数据传输的重传次数,以减少相邻区域的通信干扰,提高集群业务在通信区域边缘传输成功率。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边缘接入过程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中心接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1)构建若干个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
37.(2)当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边缘时,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对集群终端下发第一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一重传次数;
38.(3)当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对集群终端下发第二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二重传次数。其中,第一重传次数大于第二重传次数。
39.将连接终端在通信区域覆盖范围内的位置分为中心和边缘两类,当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中心时,由于信噪比高,采用较少的数据重传次数;当终端在通信区域边缘时,由于
信噪比低,采用较多的数据传输次数,以提升集群业务传输成功率。
40.进一步地,当集群终端中的一部分集群终端位于通信区域边缘,另一部分集群终端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通信基站根据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下发不同的配置信息。
41.具体地,当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大于预设比值时,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通信基站对集群终端下发第三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三重传次数;当边缘集群终端数量与中心集群终端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值时,通信基站针对集群业务,通信基站对集群终端下发第四配置信息,以确定第四重传次数。其中,第三重传次数大于第四重传次数。
42.进一步地,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边缘接入过程示意图,对于集群终端切换接入通信区域,向通信区域中心移动时的处理过程如下:
43.当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边缘切换接入时,所述通信基站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边缘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44.当边缘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中心时,集群终端将第一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通信基站接收该第一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中心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45.当通信区域边缘用户与中心用户的比例小于预设比值时,通信基站对于集群业务采用第四重传次数;否则,通信基站保持现有的集群业务重传次数不变。
46.进一步地,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集群终端在通信区域中心接入过程示意图,对于集群终端中心接入通信区域,向通信区域边缘移动时的处理过程如下:
47.当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中心直接接入时,通信基站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中心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48.当中心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边缘时,集群终端将第二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通信基站接收该第二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边缘用户,通信基站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49.当通信区域边缘用户与中心用户的比例大于预设比值时,通信基站对于集群业务采用第三重传次数;否则,通信基站保持现有的集群业务重传次数不变。
5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集群业务重传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集群终端与通信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51.当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边缘时,通信基站用于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一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一重传次数;当集群终端均位于通信区域中心时,通信基站用于对所述集群终端下发第二配置信息,以确定第二重传次数。
52.进一步地,当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边缘切换接入时,通信基站用于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边缘用户,并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当集群终端从通信区域中心直接接入时,通信基站用于将该集群终端识别为中心用户,并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53.进一步地,当边缘用户移动至通信区域中心时,集群终端用于将第一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通信基站用于接收该第一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中心用户,以及,通信基站用于将第二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当中心用户移动至通信区
域边缘时,集群终端用于将第二测量报告上传至通信基站,通信基站用于接收该第二测量报告,并将该集群终端的位置属性修改为边缘用户,以及,通信基站用于将第一测量事件配置至该集群终端。
5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5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