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2738发布日期:2023-03-08 18:5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用监控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


背景技术:

2.自卸散货船按规定驾驶室360度视线范围都需要有观察视窗,但是一些货船由于货物堆积影响后侧的视线,有时会采用安装摄像头来补充向后的视线,即通过在驾驶室两侧朝后安装摄像头,将画面传送到驾驶室中。
3.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监控摄像头是持续工作,并且安装于船舶上的摄像头都采用防爆设计,在摄像头外包裹有金属壳,并且还进行密封设计,如此导致监控器的散热效果不佳,如果长期运行的热量始终停留在监控器内,容易使摄像头内部温度较高,引发内部元件损坏,使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寿命缩短,影响船舶的驾驶操作。现有技术cn111770258b公开了一种旋转散热式安防监控摄像头,包括镜头筒,弧形槽内同轴密封转动连接有旋转柱,储液槽内填充有冷却液,通过使冷却液沿进液管—条形槽—出液管单向循环流动,将镜头筒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其缺陷在于:利用冷却液进入条形槽形成的重心便宜使旋转柱自动进行角度转动,但是其条形槽与进液管或回液管之间的转动密封连接处不可避免的会具有接触阻力,而条形槽内进入的冷却液即使充满也难以获得较大的转动势能,所以实际使用时旋转柱难以实现转动,则难以其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效果。
4.鉴于以上,我们提出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可以使冷却液在内部可以进行良好的循环,并且对冷却液冷却效果较好。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包括镜头筒,镜头筒内安装有监控装置,镜头筒一端嵌有镜片,镜头筒内部设有内筒,镜头筒与内筒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用于冷却液循环的循环腔;镜头筒的侧壁还设有储液槽,储液槽内设有冷却液,储液槽底部设有与循环腔底部连通的进水管,循环腔顶部与储液槽之间连通设有回水管;
7.还包括冷却循环机构,冷却循环机构包括风管,风管设置于储液槽一侧,风管的中部设有缩颈管段,贯穿储液槽设有多个冷却管,多个冷却管的一端连通至缩颈管段;
8.冷却循环机构还包括循环部,循环部包括设置在风管内的风动叶片,进水管处设有循环叶轮,风动叶片的转动带动循环叶轮运转。
9.进一步的,循环部还包括设置在风动叶片与循环叶轮之间的连接轴,连接轴穿过镜头筒与风管并转动连接设置,风动叶片转动连接设置在风管内,循环叶轮转动连接设置在进水管内,风动叶片与连接轴一端采用锥齿轮组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循环叶轮通过锥齿轮组连接。
10.进一步的,循环部包括穿过镜头筒与风管转动连接设置的连接轴,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风动叶片,另一端固定连接循环叶轮。
11.进一步的,循环部还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风动叶片的主轴相连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温控风门结构,温控风门结构包括感温部、风门本体、驱动箱;
13.感温部,感温部设置于内筒中的监控装置上,以检测监控装置的温度;感温部通过毛细管与驱动箱相连接,驱动箱控制风门本体的开启;
14.风门本体设置在风管前端,其动作用于控制风管开口的大小,风门本体通过控制杆铰接在驱动箱上;
15.驱动箱内设有形变件,毛细管的一端与形变件相连通,形变件具有膨胀面,感温部与毛细管以及形变件内充满液体,感温部的温度升高使液体受热膨胀使得膨胀面发生位移并控制风门本体的开启。
16.进一步的,形变件远离膨胀面一端设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穿过驱动箱并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螺栓改变膨胀面的位置。
17.进一步的,驱动箱内铰接设有杠杆,膨胀面与杠杆的第一力臂相配合,杠杆的第二力臂与控制杆相配合,第一力臂长度小于第二力臂长度,并且第二力臂端部靠近控制杆的铰接端设置。
18.进一步的,控制杆与驱动箱铰接连接一端设有蜗轮,驱动箱内设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蜗杆一端连接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由控制模块控制动作;膨胀面外侧面设有金属膜片,驱动箱内还设有与膨胀面相配合的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9.进一步的,储液槽侧面贴合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伸出镜头筒设有若干散热翅片。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设置的循环腔包裹在监控装置外侧,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并且冷却液在循环腔内循环时可以带走监控装置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起到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
22.2、风管中部的缩颈管段形成文丘里管结构,在海上航行时,利用海风穿过风管缩颈管形的负压吸引空气经冷却管穿过储液槽,可以对储液槽内部的冷却液形成良好的降温效果,有利于循环冷却。
23.3、风动叶片可以利用穿过风管的海风推动其自动转动,进而带动循环叶轮运转,循环叶轮运转时可以促进冷却液的循环。
24.4、设置的温控风门结构可以利用感温部感知监控装置的温度,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将其作为控制信号控制风门本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穿过风管的海风风量。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风动叶片与循环叶轮的另一种设置形式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驱动箱内的一种结构设计图;
30.图6为本发明驱动向内部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图;
31.图中:1、镜头筒;2、镜片;3、内筒;4、循环腔;5、储液槽;6、进水管;7、回水管;8、风
管;9、缩颈管段;10、冷却管;11、风动叶片;12、循环叶轮;13、连接轴;14、锥齿轮组;15、驱动电机;16、感温部;17、风门本体;18、驱动箱;19、毛细管;20、形变件;21、膨胀面;22、调节螺栓;23、第一力臂;24、第二力臂;25、控制杆;26、蜗轮;27、蜗杆;28、减速电机;29、金属膜片;30、电极触点;31、控制模块;32、散热板;33、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实施例一
34.一种取代驾驶室窗向后视线的摄像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镜头筒1,镜头筒1内部设有内筒3,镜头筒1与内筒3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用于冷却液循环的循环腔4;内筒3内部的空间用于安装监控装置,镜头筒1一端嵌有镜片2,镜头筒1的侧壁还设有储液槽5,储液槽5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可以如图1中设置在镜头筒1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镜头筒1的侧面,如图2所示,镜头筒1的形状可以使圆柱形或者棱柱形;储液槽5内设有冷却液,储液槽5底部设有与循环腔4底部连通的进水管6,循环腔4顶部与储液槽5之间连通设有回水管7,使用时,在储液槽5和循环腔4内均填充冷却液,利用进水管6和回水管7可以形成连通器,循环腔4为发热端,随着循环腔4内的冷却液蒸发也为下降,储液槽5内的冷却液可以自动补充进入循环腔4内形成冷却液的循环,但是这种自由的循环降温效果不够理想。
35.所以为了提高冷却液的循环量,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冷却循环机构,冷却循环机构一则用于对储液槽5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二则可以加快冷却液的循环量;
36.具体的,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海风迎面吹过船舶具有较大的风力动能,并且,本装置是使用在驾驶室两侧设置的补充后视视野的摄像头,在该摄像头设置位置处具有较佳的迎风面,可以较好的利用风力的动能,如图1所示,冷却循环机构包括风管8,风管8前端朝向船舶前侧如此可以较为方便的使海风吹入,便于利用海风的风能,具体的,风管8设置于储液槽5一侧,在风管8的中部设有缩颈管段9,使风管8整体形成文丘里管结构,并且贯穿储液槽5设有多个冷却管10,多个冷却管10的一端连通至缩颈管段9;当风由风管8的管口处进入缩颈管段9处时,气流由粗变细,气体流速加快,使缩颈管段9的后侧形成一定的负压区,使缩颈管段9处对冷却管10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引作用,如此可以使冷却管10另一端的相对温度较低的空气加速进入冷却管10中,由于冷却管10是穿过储液槽5设置,所以可以对储液槽5内部的冷却液冷却效果好;实际使用时,还可以在冷却管10外周依次排列设有若干散热片以增加冷却管10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37.并且还可以在储液槽5侧面贴合设有散热板32,散热板32伸出镜头筒1设有若干散热翅片33增加散热面积。
38.实施例二:
39.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经过风管8的气流进行再利用,具体的,冷却循环机构还包括循环部,循环部包括设置在风管8内的风动叶片11,进水管6处设有循环叶轮12,风动叶片11的转动带动循环叶轮12运转,在分管内设置风动叶片11,进水管6处设置的循环叶轮12则由风动叶片11驱动运转,从而可以利用风力带动内部的循环叶轮12加快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进而提高对监控装置的降温效果;
40.作为风动叶片11与循环叶轮12的一种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循环部还包括设置在风动叶片11与循环叶轮12之间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穿过镜头筒1与风管8并转动连接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轴13的转动连接处需要对冷却液具有密封性,风动叶片11转动连接设置在风管8内,循环叶轮12转动连接设置在进水管6内,风动叶片11与连接轴13一端采用锥齿轮组14连接,连接轴13的另一端与循环叶轮12通过锥齿轮组14连接,这种结构为仅仅利用风能驱动的结构;如果本装置应用在一些风力较小的场合,也可以如图1中设置驱动电机15来主动驱动风动叶片11转动,驱动电机15输出端与风动叶片11的主轴相连接,并且也可以同样使文丘里管实现相同的功能。
41.作为风动叶片11与循环叶轮12的另一种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循环部包括穿过镜头筒1与风管8转动连接设置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一端固定连接风动叶片11,另一端固定连接循环叶轮12,这种连接形式为风动叶片11与循环叶轮12均水平设置并且与连接轴13同轴,这种设置形式的传动效率更高,摩擦损耗更小,并且也能实现如前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同理,也可以设置驱动风动叶片11运转的驱动电机15实现主动驱动。
42.实施例三:
43.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温控风门结构,温控风门结构可以自动感知监控装置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控制风管8进口端的开口大小,进而控制进风量,温控风门结构包括感温部16、风门本体17、驱动箱18;感温部16通过毛细管19与驱动箱18相连接,驱动箱18控制风门本体17的开启;
44.感温部16,感温部16设置于内筒3中的监控装置上,以检测监控装置的温度,感温部16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设置在内筒3中任意位置的形状大小不可变化的密闭腔体,感温部16与毛细管19相连接,毛细管19同样为内部受压不可膨胀的管状结构,毛细管19的另一端连接形变件20,形变件20具有可以形变的膨胀面21,将感温部16与毛细管19以及形变件20内充满液体,感温部16也可以设计成与监控装置主要发热部位相贴合的形状从而便于感知热量变化,当感温部16受热时,内部的液体的体剂会发生膨胀,从而推动形变件20的膨胀面21向外凸出;
45.如图5所示,具体的,风门本体17设置在风管8前端,其动作用于控制风管8开口的大小,风门本体17通过控制杆25铰接在驱动箱18上;形变件20设置在驱动箱18内通过膨胀面21的形变来驱动风门本体17打开,进而增加进风面积,来加快冷却液的循环速度;由于形变件20上的膨胀面21形变的幅度不足以直接推动控制杆25发生大角度的转动,基于液体不可压缩的原理,利用其液压驱动用于放大位移的杠杆,所述杠杆铰接设置在驱动箱18内,膨胀面21与杠杆的第一力臂23相配合,膨胀面21凸出时挤压在第一力臂23上并推动杠杆转动,杠杆的第二力臂24与控制杆25相配合,杠杆转动杆时第二力臂24则可以推动控制杆25转动,为了放大位移应当使第一力臂23长度小于第二力臂24长度,并且第二力臂24端部靠近控制杆25的铰接端设置,如此可以通过两次利用杠杆原理将膨胀面21的位移进行放大,从而使风门本体17可以完全开启,可以理解的是,风门本体17的形状并不受附图的限制,风门本体17可以采用圆形或者矩形,但是需要跟风管8进口的形状相匹配。
46.进一步的,形变件20远离膨胀面21一端设有调节螺栓22,调节螺栓22穿过驱动箱18并螺纹连接,旋转调节螺栓22改变膨胀面21的位置,通过调节螺栓22的转动,可以使膨胀面21靠近或远离第一力臂23,从而实现微调位置的目的。
47.实施例四:
48.作为实施例三的改进,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控制箱内可以采用如下电动结构,具体的,控制杆25与驱动箱18铰接连接一端设有蜗轮26,驱动箱18内设有与蜗轮26相啮合的蜗杆27,蜗杆27一端连接有减速电机28,减速电机28由控制模块31控制动作;膨胀面21外侧面设有金属膜片29,驱动箱18内还设有与膨胀面21相配合的电极触点30,电极触点30与控制模块31电性连接,控制模块31内可以设置plc控制模块31,当膨胀面21凸出时,金属膜片29与电极触点30相接触实现电路导通,plc控制模块31接收到信号从而控制减速电机28运行,通过蜗杆27、蜗轮26结构直接使控制杆25发生转动将风门本体17打开。
49.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