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3952发布日期:2023-03-08 03:1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振动发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振动发声单元通常通过气传导或者骨传导的方式传递声音。气传导通过振膜鼓动空气发声,骨传导则将振动传递至颅骨,通过颅骨传声。
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动圈结构和动铁结构的振动发声单元实现振动发声。动圈结构中,振动发声单元的线圈置于磁铁和导磁件形成的磁场内,磁铁和导磁件固定,线圈通过弹片悬置,线圈通电后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下沿着自身轴线振动。动铁结构中,振动发声单元的磁铁和导磁件组成的振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线圈内,线圈固定,振动组件通过弹片悬置,在线圈通电后,振动组件在与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磁力作用下沿着线圈的轴线振动。
4.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发声单元的换能效率较低,导致能耗较高,且为了达到一定的灵敏度,需要采用尺寸较大的磁铁来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导致振子整体的体积较大,难以满足对长续航、小型化的需求。
5.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发声单元通常只能用于气导传声或者骨导传声,而无法同时实现气导和骨导传声,这样,难以同时适用于普通人群和有听力障碍的人群,适应性较差。
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该振动发声单元能够同时实现骨传传声和气导传声,且具有良好的换能效率。
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振动发声单元,包括:
9.外壳,设有内腔;
10.振膜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内且与所述外壳相连;以及,
11.振动装置,包括设有收容通道的骨架、穿设于所述骨架内且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的电枢、设于所述收容通道内的两组磁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枢和所述骨架之间的弹性件以及环绕于所述电枢外部的线圈,所述线圈位于两组所述磁体组件之间;
12.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磁体,两个所述磁体沿着振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枢两侧,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均沿着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反;
13.所述线圈用于驱动所述骨架相对所述电枢振动,所述骨架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并带动所述振膜组件鼓动空气发声。
14.进一步地,所述电枢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骨架的外部且与所述外壳非导磁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声单元包括沿着所述电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弹性件组,每组所述弹性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
1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且通过弹片折弯制成,其包括与所述
骨架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枢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弹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
17.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弹性件组均包括两个所述弹性件,两个所述弹性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枢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的两侧。
18.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连的环形框、活动设于所述环形框内的振动板以及连接所述环形框和所述振动板的薄膜,所述骨架振动时带动所述振动板振动。
19.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和所述骨架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向着对方凸出且与对方相连的凸起。
20.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外壳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振动装置设于所述后腔内。
2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的两个表面上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两个槽口,所述电枢的两端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槽口内,且夹持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22.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与所述骨架相对固定,或者所述线圈与所述电枢相对固定。
23.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和所述电枢均采用软磁材料制成,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电枢位于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内的部分被极化为极性相反的两极,并通过所述骨架形成磁回路;
24.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与所述骨架相连,且通过所述骨架形成磁回路。
25.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呈板状,且平行设置;所述电枢呈板状,且与所述磁体平行设置,所述电枢的厚度方向与其所述振动方向一致。
26.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发声单元。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中,振动发声单元设有振动装置和振膜组件,振动装置本身的振动经电枢传递至外壳后可以进行骨导传声,同时,振动装置还带动振膜组件鼓动空气,实现气导传声,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丰富的实用体验,并能够同时满足普通人群和听力障碍的人群使用,适用范围更广。另外,振动发声单元整体体积小巧,拥有更小的横截面。振动装置的线圈环绕在电枢外部,其对电枢的极化效率高,通过两组磁体组件共同与电枢发生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驱动效率(换能效率),振动灵敏度更高,能耗更低。从而更好的满足对续航、小型化和性能的多样化需求。
29.2.作为改进,在线圈与骨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线圈能够和骨架及磁体组件同步运动,从而增加了振动部件的质量,能够提高振动量,增强振感。
30.3.作为改进,外壳的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枢端部的槽口,且电枢夹持于两个壳体之间,能够可靠的固定住电枢,防止电枢在振动时松动、挪位,同时骨架的振动能够可靠的从电枢传递给外壳,提高了振动传声的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所示的振动发声单元的爆炸图。
33.图3是图1所示的振动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34.图4是图1所示的振动发声单元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35.图5是图3中i部的放大图。
3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图6所示的振动装置的爆炸图。
38.图8是图6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39.图9是图6所示的振动装置的电枢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图6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图6所示的振动装置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4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是图12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44.图14是图12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6是图15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47.图17是图15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9是图18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图中保护垫设于磁体上。
50.图20是图18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图中保护垫设于电枢上。
5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2是图21所示的振动装置的电枢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4是图23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55.图25是图23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56.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7.图27是图26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9.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
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61.如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单元,其包括外壳80、振膜组件81和振动装置83。
62.外壳80设有内腔,振膜组件81和振动装置83均设于内腔内。外壳80的结构不限,本实施例中,外壳80包括第一壳体800和第二壳体801,第一壳体800和第二壳体801均为一端开口的壳状结构,两个壳体开口端的端面相贴合,从而形成用于收容振膜组件81和振动装置83的内腔。第一壳体800位于第二壳体801上方,两者之间例如可以通过胶粘连接、焊接等方式相连。
63.振膜组件81用于在振动装置83的带动下鼓动空气发声,其部分与外壳80固定连接,部分能够相对外壳80活动,该活动的部分在振动时即可鼓动空气发声。
6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振膜组件81包括与第一壳体800的内壁相连的环形框810、活动设于环形框810内的振动板811以及连接环形框810和振动板811的薄膜812。薄膜812覆盖连接在环形框810的上表面上,振动板811则连接在薄膜812的上表面上。振动板811的尺寸小于环形框810的尺寸,其与环形框810之间具有间隙,薄膜812覆盖所述间隙并在间隙对应的区域形成拱形跑道,从而使振动板811能够在环形框810的内孔区域自由振动,从而鼓动空气发声。
65.如图6至图9所示,振动装置83包括骨架1、两组磁体组件、电枢4、弹性件5和线圈6。
66.骨架1设有收容通道10,优选的,骨架1呈管状。
67.两组磁体组件沿着电枢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组磁体组件均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磁体,为叙述方便起见,以下将两组磁体组件分别称为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
68.第一磁体组件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磁体20,两个第一磁体20均设于收容通道10内与骨架1相对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方式与骨架1相连以实现相对固定。两个第一磁体20的充磁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第一磁体20是异极相对设置的,图8中,两个第一磁体20均为s极在上,n极在下。
69.第二磁体组件3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磁体30,两个第二磁体30均设于收容通道10内与骨架1相对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方式与骨架1相连以实现相对固定。两个第二磁体30的充磁方向相同。另外,两组磁体组件的充磁方向相反,图8中,两个第二磁体30均为n极在上,s极在下。
70.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形成同轴通道,电枢4穿设在该同轴通道内,即电枢4穿设在两个第一磁体20和两个第二磁体30之间。两个第一磁体20和两个第二磁体30间隔排列的方向相同,具体的,两个第一磁体20和两个第二磁体30均沿着振动方向间隔设置,振动方向为骨架1相对电枢4振动的方向,即沿着图3中的振动轴线4a的方向(在图示的情形下也为竖直方向)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均采用永磁材料制成。
71.电枢4穿设在收容通道10内且与外壳80相对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枢4的两端延伸至骨架1的外部与外壳80相连,从而实现电枢4和外壳80的相对固定。电枢4不与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接触,其与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之间具有间隔空间40,以提供骨架1和磁体组件构成的整体相对电枢4往复运动的空间。
72.弹性件5用于实现电枢4和骨架1之间的弹性连接,并驱动骨架1复位(回到平衡状态),其部分与电枢4相连,部分与骨架1相连。弹性件5使得套设在电枢4外的骨架1能够相对电枢4沿振动方向运动,当骨架1相对电枢4运动时,弹性件5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提供驱使电枢4复位的弹性力。
73.线圈6用于极化电枢4,使得骨架1和磁体组件构成的整体能够相对电枢4振动。具体的,电枢4采用软磁材料制成,在线圈6通电后,电枢4能够在线圈6的磁场作用下被极化,极化后的电枢4和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为了防止对线圈6极化电枢4造成不利影响,电枢4和外壳80之间为非导磁连接,例如,外壳80可以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
74.如图8所示,线圈6位于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之间,且环绕在电枢4的外部,电枢4的两端延伸至线圈6的外部,且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一磁体20和两个第二磁体30之间,当线圈6通电后,电枢4位于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内的部分将被分别极化为极性相反的两极(n极和s极),从而在与磁体的磁场作用下运动。具体的,参考图8,当电枢4的左端被极化为n极,右端被极化为s极时,位于电枢4上方的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均与电枢4同极相对,电枢4对两者施加磁斥力,而电枢4对下方的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则施加磁吸力,这样,骨架1整体受到向上的力而向上移动。显然的,当电枢4的左端被极化为s极,右端被极化为n极时,骨架1两端将受到向下的磁力,从而向下移动。通过交替的改变通入线圈6的电流方向(例如通入交流电),即可交替改变电枢4两端的极性,从而使骨架1受到交替变化的驱动力,相对电枢4沿振动方向平移振动。
75.在骨架1和磁体组件所构成的整体相对外壳80振动时,振动通过弹性件5传递至电枢4,再通过电枢4传递给外壳80,在该振动被传递至人体时,即可实现骨导传声。由于骨架1和磁体组件构成的整体的振动质量大,能产生更强烈的震感,因此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骨导传声。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6与电枢4相连,两者之间例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在骨架1和磁体组件振动时,线圈6与电枢4固定不动,线圈6与骨架1和磁体组件之间具有间隙,使骨架1和磁体组件可以自由振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线圈6与骨架1相连,其随着骨架1振动,这样,骨架1、线圈6和两组磁体组件同时振动,振动质量更大,进一步增强了振感。
77.为了能够使振动更好的传递给外壳80,电枢4和外壳80之间的稳固连接尤为重要。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801与第一壳体800相连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槽口805,电枢4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槽口805内,且夹持于第一壳体800和第二壳体801之间,电枢4和外壳80之间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方式固连。通过将电枢4设置在槽口805内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定位电枢4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枢4与外壳80之间的稳固连接,使电枢4在长期振动过程中不会挪位和松动。可以理解的是,槽口8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801与第二壳体801相连的表面上。
78.进一步地,骨架1与振动板811相连,因此,在骨架1振动时,其将带动振动板811振动,从而鼓动空气实现气传导传声。也就是说,受话器可以同时通过骨传导和气传导传播声音,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并能同时满足正常听力人群和耳膜受损人群使用。
7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振膜组件81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起
814,通过凸起814与骨架1的上表面101相连,具体的,振动板811设置有向着骨架1外凸的部分,薄膜812覆盖在该部分的底部,与该部分共同形成凸起814,骨架1上表面101与凸起814相连。可以理解的是,该凸起814也可以设置在骨架1上,来实现与振动板811相连。
80.如图3所示,振膜组件81将内腔分隔成前腔80a和后腔80b,在第一壳体80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前腔80a的出声孔802,振动装置83则设置在后腔80b内。当振动装置83的骨架1被线圈6驱动振动时,振动板811被带动振动,其鼓动前腔80a内的空气振动,并通过出声孔802发声。
81.本实施例中振动发声单元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骨导和气导传声,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而且还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振动装置83的线圈6环绕在电枢4外部,其对电枢4的极化效率高,且通过两组磁体组件共同与电枢4发生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驱动效率(换能效率),振动灵敏度更高,能耗更低。振动装置83整体体积小巧,拥有更小的横截面,有利于缩小振动发声单元整体的体积,从而更好的满足对续航、小型化和性能的多样化需求。
82.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和电枢4采用软磁材料制成,线圈6通电后,电枢4的n极和s极通过骨架1形成磁回路,图8中,通过带箭头的虚线示意出了磁回路,从电枢4n极发出的磁感线,沿着骨架1传递至s极。通过骨架1的导磁作用,能够大幅提升导磁效率,线圈6通电产生的磁场利用率更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的灵敏度和驱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
83.进一步地,两组磁体组件各自也通过骨架1实现磁回路,如图4所示,图4中,以带箭头的虚线示出了两个第一磁体20通过骨架1构成的磁回路,可以大幅提高对磁体的磁场的利用率,提高导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振动装置83的灵敏度和驱动效率。两个第二磁体20的磁回路可以参考第一磁体20的磁回路,此处不再赘述。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均呈平板状,每一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平行相对设置,优选两组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进一步优选的,磁体呈矩形的板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磁体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枢4也呈平板状,其与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30均平行设置,平板状的电枢4厚度更小,宽度更大,图9中,x轴为电枢4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为电枢4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z轴为电枢4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一方面,电枢4较小的厚度可以缩小两个相对设置的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振动装置83整体更为扁平化,体积更为小巧。另一方面,电枢4与磁体相对的部分的面积更大,有利于充分利用磁体的磁场,提高驱动力,显然的,由于电枢4沿着z轴振动,因此,其在振动过程中与磁体相对部分的面积始终不变,驱动力更为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枢4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86.为了使得骨架1和电枢4之间更好的实现弹性连接,振动发声单元包括沿着电枢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弹性件组,每组弹性件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5。这样,骨架1长度方向上至少两个部分能够得到弹性件5的支撑和连接,受力更为稳定,有利于保证骨架1的可靠振动。
87.弹性件5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以免影响线圈6对电枢4的极化作用,保证振动装置的可靠工作。弹性件5的材料优选为铍铜或者不锈钢弹簧钢片等,拥有优异的抗疲劳强度和抗摔性能。弹性件5的结构不限,例如可以是弹簧、弹簧钢丝或者弹片等。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5采用弹片折弯制成,其弹性好,可通过面贴合的方式粘接或焊接,安装方便,使用更为可靠。
88.弹性件5包括第一连接部50、第二连接部51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的弹性部52。其中第一连接部50用于与骨架1相连,例如连接在骨架1的侧面100或者端面103上,第二连接部51用于与电枢4相连。弹性件5整体采用弹片折弯制成,优选的,弹性部52被折弯成u型凸起的形状,在振动时,有利于弹性部52发生弹性变形以提供弹力。优选的,弹性部52包括一个或多个的u形折弯。
89.弹性件5的结构可以多样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50,两个第一连接部50分别用于连接位于电枢4厚度方向两侧的骨架1或者连接电枢4宽度方向两侧的骨架1,这样,可以提高弹性件5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需要的弹性件5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90.可以理解的是,振动装置83的结构可以多样化,以下例举若干实施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为叙述方便起见,本文中,骨架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外侧表面被称为端面103。骨架1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外侧表面被称为侧面100。骨架1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称为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
91.实施例1
92.如图6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83的骨架1呈管状,骨架1为分体式的结构,以便于组装,其包括半管状的上骨架16和下骨架17。上骨架16和下骨架17对称设置,相互连接形成管状的骨架1,管状的骨架1的通道即为其收容通道10。两组磁体组件均设于骨架1的收容通道10内,且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分别与上骨架16和下骨架17相连。
93.在骨架1上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贯穿骨架1的前后侧面100,具体的,参考图7,上骨架16和下骨架17均包括基板1a和连接在基板1a上的四个侧板1d,四个侧板1d均向着基板1a同一侧延伸,四个侧板1d分为两组,每组的两个侧板1d相对设置,分别位于侧板1d的前后两侧。上骨架16和下骨架17相连时,对应的侧板1d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封闭环状的管体(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两个管体和两个基板1a之间形成安装孔12。线圈6设置在骨架1的安装孔12内,线圈6的底部与上下两侧的两个基板1a连接固定。
94.可以通过侧向安装的方式将线圈6沿着与骨架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沿y向)推入安装孔12内安装,也可以先将线圈6跟上骨架16或者下骨架17安装,再组合另一个骨架,安装更为方便。另外,线圈6上下两侧均可以与基板1a相连,能够提高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同时也增强了骨架1对线圈6和弹性件5的保护效果。
95.骨架1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外凸的外凸板180,同一端的两个外凸板180分别位于电枢4厚度方向的两侧,且相对平行间隔设置。
96.振动装置83包括两组分别连接在骨架1两端的弹性件组,每组弹性件组包括沿着电枢4的厚度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件5。弹性件5呈具有缺口53的环状,且弹性件5整体呈扁平的环状。
97.如图10和图11所示,弹性件5的两端被折弯至相邻且不接触,从而形成缺口53。弹性件5的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均呈平板状,且中间部分和弹性件5的端部平行相对设置,在中间部分和端部之间为u形的弹性部52,即弹性部52具有一个u形折弯。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其中之一为用于与骨架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50,另一为与电枢4相连的第二连接部51。图10和图11中,弹性件5的端部为第一连接部50,中间部分为第二连接部51。上侧的弹性件5的中间部分(第二连接部51)与电枢4的上表面43相连,两端(第一连接部50)与上方的外凸板180的
下表面相连;下侧的弹性件5的中间部分(第二连接部51)则与电枢4的下表面44相连,两端(第一连接部50)与下方的外凸板180的上表面相连。
98.弹性部52两个相对设置的弹臂520是平行设置的,且与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1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52的两个弹臂520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参考图14。
99.由于弹性件5的宽度方向与电枢4和骨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因此,工作时,骨架1不易在长度方向上发生振动、扭动或摆动。
100.实施例2
101.如图12至图1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83的骨架1和弹性件5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102.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83的骨架1包括基板1a和连接在基板1a两端的两个u形的连接架1b,两个连接架1b和基板1a相连后,形成两个封闭环状的管体,分别为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内的通道配合形成骨架1的收容通道10。第一磁体组件2和第二磁体组件3设置在收容通道10内,具体的,两组磁体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内。两个管体均呈方管状,两组磁体组件均有一个磁体与基板1a相连,另一个磁体与连接架1b相连。
103.两个管体和基板1a之间形成安装槽11,线圈6设置在安装槽11内,线圈6的两端面与连接架1b的暴露于安装槽11内的端面相连,其底面与基板1a相连,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胶粘连接。由于线圈6三面与外部接触,因此,不仅能够方便线圈6的组装,还可以提高其散热效果。
104.电枢4呈长条的平板状,其穿设在第一管体14、线圈6和第二管体15内,且电枢4两端设置有外凸的凸台42,凸台42宽度小于电枢4其他部分的宽度,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至骨架1和弹性件5的外部。
105.振动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骨架1两端的弹性件组,每组弹性件组均包括两个沿着电枢4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弹性件5,两个弹性件5是对称设置的。其结构和与骨架1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2的两个弹臂520是倾斜设置的。
106.本实施例的振动装置82安装至振动发声单元时,电枢4的两个凸台42用于与外壳80相连,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的上表面与振膜组件81相连,以带动振膜组件81振动。
107.实施例3
108.如图15至图17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发明中弹性件5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109.振动装置8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骨架1两端的弹性件组,每组弹性件组均包括两个沿着电枢4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弹性件5,两个弹性件5是对称设置的。如图16和图17所示,弹性件5采用弹片折弯制成,其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0和位于中间的第二连接部51,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1均呈片状且平行设置。显然的,由于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通过弹性部52相连,因此,弹性件5具有两个弹性部52,每个弹性部52包括一个u形折弯。弹性件5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0分别与上下的两个外凸板180的侧面1800相连,第二连接部51则与电枢4的侧面45相连。
110.实施例4
111.骨架1不必须设置安装孔11或者安装槽12,也可以全包围在线圈6的外部。
112.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骨架1由两个半管状的上骨架16和下骨架
17连接而成,其未开设安装孔12。骨架1整体呈管状且环绕在线圈6外部,对线圈6的保护效果更为全面。在骨架1的侧面100还开设有供线圈6走线的走线孔13,优选的,在骨架1的前后两个侧面100均设有一个走线孔13。
113.本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磁体和电枢4之间还设置有保护垫7,通过保护垫7隔开电枢4和磁体,防止电枢4与磁体直接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垫7采用非导磁材料制作,例如可以是铝、铜、不锈钢等,能够防止在某些极端状态下因为电枢4和磁体接触导致吸死。保护垫7可以采用硬质材料或者柔性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垫7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等,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电枢4在极端状态下与磁体直接撞击,造成电枢4或者磁体的损坏。通过设置保护垫7,能够使得振动装置在跌落、受到撞击或者工作异常时,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了振动装置的可靠性。
114.保护垫7可以设置在电枢4上或者磁体上。
1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在两个第一磁体20和两个第二磁体30朝向电枢4的表面上均设置有保护垫7,这样,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例如跌落、冲击等情形,即使电枢4发生较大程度的位移,也只会与保护垫7接触,不会和磁体吸合,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磁体和电枢4,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防摔性能。
116.保护垫7除了设置在磁体上之外,还可以设置在电枢4上,如图20所示,电枢4上表面43和下表面44与磁体对应的区域均设置有保护垫7,同样能够起到防吸死的保护功能。
117.显然的,保护垫7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磁体和电枢4上。
118.实施例5
119.弹性件5除了设置成宽度方向与电枢4和骨架1的长度方向相同外,还可以设置成宽度方向与电枢4和骨架1的宽度方向相同。
120.如图21和图22所示,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的安装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电枢4的端面41设置有外凸的凸台42,凸台42宽度小于电枢4其他部分的宽度,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至骨架1外部。弹性件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凸台42两侧的两个弹性件5。每组弹性件组的两个弹性件5分别位于凸台42的两侧,且弹性件5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0均与骨架1的端面103相连,第二连接部51则与电枢4的端面41相连。
121.由于弹性件5与骨架1的端面103相连,因此,骨架1的端面103上可以不用设置外凸板180。弹性件5的宽度方向与电枢4和骨架1的宽度方向相同,在骨架1振动时,不易发生宽度方向上的位移或扭摆。
122.实施例6
123.振动装置83的弹性件组除了包括两个弹性件5之外,还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件5。
124.如图23至图25所示,与实施例5相比,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83的两组弹性件组均包括一个弹性件5,两个弹性件5分别连接在骨架1的两端部。
125.弹性件5采用弹片折弯制成,其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0和位于中间的第二连接部51,显然的,由于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通过弹性部52相连,因此,弹性件5具有两个弹性部52。弹性部52包括三个u形折弯。如图24和图25所示,弹性件5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0均与第二连接部51垂直,且沿着弹性件5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第一连接部50分别连接在骨架1的前后两个侧面100上,其第二连接部51则连接在电枢4的上表面43上。显然的,第二连接部51也可以设置在电枢4的下方,与其下表面44相连。
126.实施例7
127.振动装置83的两组弹性件组除了设置在骨架1的两端之外,还可以设置在两组磁体组件之间。
128.如图26和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4和第二管体15均设有延伸至安装槽11内且与基板1a相对设置的内凸板181,优选的,内凸板181和基板1a是平行设置的。
129.振动装置包括两组弹性件组,每组弹性件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件5。上方的弹性件5位于内凸板181和电枢4之间,其第二连接部51与电枢4的上表面43相连,第一连接部50与内凸板181的下表面相连。位于电枢4下方的弹性件5连接在基板1a和电枢4之间,其第二连接部51与电枢4的下表面44相连,第一连接部50与基板1a的上表面相连。
130.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组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弹性件5,弹性件5可以设置在电枢4的上侧,与内凸板181和电枢4相连,也可以设置在电枢4的下侧,与电枢4和基板1a相连。弹性件5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图15或者图25中的结构。
13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为若干种振动装置83的结构示例,振动装置83在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基础上还可以有其他的具体实施例。
13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包括上文所述的振动发声单元。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耳机、助听器、骨传导眼镜、头盔等。
133.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