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7087发布日期:2023-03-31 22:0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图像读取装置
1.本技术是2020年5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0442673.8、发明名称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中国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3.下面以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为例进行说明。在扫描仪中有一种设置有自动传送原稿的原稿进给机构从而被构成为能够进行多张原稿的自动传送与读取的扫描仪。
4.作为原稿进给机构,有一种被构成为具备如下部件的原稿进给机构:原稿托盘,载置多张原稿;进给辊,通过与放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接触而旋转,从原稿托盘送出原稿;以及分离部,与进给辊相接触而分离原稿。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这样的原稿进给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128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常设置有设置电子部件的主板。该主板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属于占有面积较大的类别的部分,成为导致装置大型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为代表的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从抑制装置大型化的观点来看,在主板配置方面尚有改进空间。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原稿输送路径,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上输送原稿;进给辊,设置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进给原稿;以及读取机构,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上设置于所述进给辊的下游,读取原稿,从作为与原稿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搭载有电子部件的主板配置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和进给辊切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且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与所述进给辊相切。
附图说明
8.图1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关闭前表面盖以及上表面盖后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9.图2是从前表面侧观察打开前表面盖以及上表面盖后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10.图3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关闭前表面盖以及上表面盖后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11.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关闭前表面盖以及上表面盖后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12.图5是从宽度方向观察打开前表面盖以及上表面盖后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剖视图。
13.图6是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向驱动辊轴传递驱动力的机构的立体图。
14.图7是主板与其他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15.图8是从宽度方向观察主板与其他构成要素的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扫描仪;2

装置主体;3

下部单元;4

上部单元;5

支承台;5a

臂部;5b

旋转轴;6

进给口;7

操作面板;10

上表面盖;12a、12b

边缘引导件;14

进给辊;15

分离辊;16

输送辊对;16a

输送驱动辊;16b

输送从动辊;16c

驱动辊轴;17

排出辊对;17a

排出驱动辊;17b

排出从动辊;17c

驱动辊轴;18

排出口;19

前表面盖;20

读取部;20a

上部传感器单元;20b

下部传感器单元;21a、21b

传感器模块;22a、22b

背景板;24

第一框体;25

第二框体;25a

拱形部;25b

齿条部;25d

空间;27

操作杆;28

小齿轮;30

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1

驱动带轮;32

从动带轮;33

从动带轮;34

从动带轮;35

张力施加带轮;36

驱动带;38

进给辊驱动电机;39

背景板驱动电机;40

分离辊驱动电机;41

主板;41a

切口部;42

电子部件;43

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概要说明。
[0019]
第一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原稿输送路径,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上输送原稿;进给辊,设置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进给原稿;以及读取机构,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上设置于所述进给辊的下游,读取原稿,从作为与原稿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搭载有电子部件的主板配置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和进给辊切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且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与所述进给辊相切。
[0020]
根据本方式,从作为与原稿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搭载有电子部件的主板配置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和进给辊切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且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与所述进给辊相切,因此能够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21]
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主板以沿着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姿态设置。
[0022]
根据本方式,所述主板以沿着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姿态设置,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23]
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中,具备作为所述进给辊的动力源的进给辊驱动电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进给辊驱动电机交叉。
[0024]
根据本方式,具备作为所述进给辊的动力源的进给辊驱动电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切线为与所述进给辊驱动电机交叉的结构,因此在具备所述进给辊驱动电机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25]
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第一传送辊对,将通过所述进给辊进行进给的原稿传送至与所述读取机构对置的位置;第二传送辊对,在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上设置于所述读取机构的下游,将原稿传送至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下游;以及作为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以及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动力源的传送辊对驱动电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传送辊对驱动电机交叉。
[0026]
根据本方式,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切线与所述传送辊对驱动电机交叉,因此在具备所述传送辊对驱动电机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27]
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中,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主板以及所述电子部件收纳于被第一电机切线与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与所述传送辊对驱动电机相切,第二电机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且在比所述第一电机切线更远离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位置与所述传送辊对驱动电机相切。
[0028]
根据本方式,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主板以及搭载于所述主板的电子部件收纳于被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29]
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中,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驱动电机收纳于被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
[0030]
根据本方式,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进给辊驱动电机收纳于被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31]
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中,具备:背景板,设置于与所述读取机构对置的位置,能够切换与所述读取机构面对面的面对面状态和解除与所述读取机构的面对面的非面对面状态;以及作为所述背景板的状态切换的动力源的背景板驱动电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背景板驱动电机收纳于被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
[0032]
根据本方式,所述背景板驱动电机收纳于被所述第一电机切线与所述第二电机切线夹着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33]
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形成在具备所述进给辊以及所述主板的第一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单元对置配置的第二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单元被位于所述第一单元之下的支承部支撑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可旋转,构成所述第一单元的轮廓的框体在与所述支承部对置的位置具备沿着所述第一单元的旋转轨迹的拱形部,所述主板配置于在所述拱形部的内侧形成的空间。
[0034]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单元被所述支承部支撑为可旋转,因此能够使装置姿态发生变化,能够提高可用性。
[0035]
构成所述第一单元的轮廓的框体在与所述支承部对置的位置具备沿着所述第一单元的旋转轨迹的拱形部,所述主板配置于在所述拱形部的内侧形成的空间,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框体内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36]
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中,所述主板的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电子部件中突出量最多的电子部件与所述拱形部对置配置。
[0037]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主板中,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电子部件中突出量最多的电子部件与所述拱形部对置配置,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框体内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38]
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分离辊,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原稿而进行分离;作为所述分离辊的动力源的分离辊驱动电
机,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分离辊切线与所述分离辊驱动电机交叉,所述分离辊切线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平行并且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分离的位置与所述分离辊相切。
[0039]
根据本方式,在具备所述分离辊与所述分离辊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分离辊切线与所述分离辊驱动电机交叉,因此能够抑制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40]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0041]
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下面例举可读取原稿的表面以及背面中至少一面的扫描仪1。扫描仪1是一边使原稿相对于读取机构移动一边进行读取的所谓的文件扫描仪。
[0042]
此外,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也是原稿宽度方向。y轴方向是装置进深方向,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另外,v轴方向是与后述的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的方向。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前表面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前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另外,从装置前表面观察时,将左设为+x方向,将右设为-x方向。
[0044]
另外,下面有时将输送原稿的方向(+v方向)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v方向)称为“上游”。
[0045]
扫描仪1具有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路径t。换言之,原稿输送路径t为原稿的通过轨迹。原稿输送路径t形成在后述的作为第一单元的下部单元3与作为第二单元的上部单元4之间,为大致直线状的原稿输送路径。
[0046]
在图1~图4中,扫描仪1具备装置主体2以及将装置主体2支承为可旋转的支承台5。
[0047]
装置主体2被构成为具备作为第一单元的下部单元3以及作为第二单元的上部单元4。
[0048]
上部单元4被设置为通过相对于下部单元3以未图示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而能够开闭,并且能够通过使上部单元4向装置前方打开而使原稿输送路径t露出。
[0049]
构成装置主体2的下部单元3被设置为经由旋转轴5b相对于构成支承台5的臂部5a可旋转,并且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来改变姿态。
[0050]
如图4所示,下部单元3的轮廓由第一框体24与第二框体25构成,第二框体25具有拱形部25a,拱形部25a具有沿着下部单元3的旋转轨迹的形状。在拱形部25a形成有齿条部25b,如图5所示,该齿条部25b与设置于支承台5的小齿轮28啮合。
[0051]
小齿轮28通过未图示的减震机构被施加旋转负荷,由此被构成为下部单元3旋转时的旋转速度被衰减。
[0052]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姿态保持部保持三个姿态,三个姿态中的两个姿态为读取原稿时的姿态,剩余一个为非使用时的姿态。图1以及图2所示的姿态为读取原稿时的姿态之一,图3以及图4所示的姿态为非使用时的姿态。在非使用时的姿态下,向扫描仪1的设置面的投影面积变得最小,更具体而言,成为y轴方向上的占有空间变得最小的姿态。原稿输送路径t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非使用时的姿态下最接近垂直。
[0053]
此外,在图4中,附图标记27是用于解除未图示的姿态保持部的扫描仪1的姿态保
持状态的操作杆。
[0054]
下面,进一步对扫描仪1的细节结构进行说明。上部单元4具备前表面盖19,下部单元3具备上表面盖10。前表面盖19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部单元4旋转,通过旋转能够取如图1、图3、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如图2、图5所示的打开状态。前表面盖19通过打开而作为接受如图2以及图5所示进行读取后排出的原稿的原稿接受托盘而发挥作用。
[0055]
上部单元4在上表面具备操作面板7,操作面板7如图2所示进行各种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另外实现用于表示读取设定内容等的用户界面(ui)。操作面板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能够进行显示和输入双方的所谓触摸面板,并且兼用作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和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通过打开前表面盖19而露出操作面板7。
[0056]
设置于下部单元3的上表面盖10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下部单元3旋转,通过旋转能够取如图1、图3、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如图2、图5所示的打开状态。上表面盖10通过打开而作为支承如图2以及图5所示被进给的原稿的原稿支承托盘而发挥作用。在图2中,附图标记12a、12b为引导原稿的侧边缘的边缘引导件。
[0057]
装置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与装置主体2内部相连的进给口6,载置于上表面盖10的原稿从进给口6朝向装置主体2内部传送。
[0058]
接着,主要参照图5对扫描仪1的原稿输送路径t进行说明。
[0059]
在原稿输送路径t的最上游设置有上述的上表面盖10,在上表面盖10的下游侧设置有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进给辊14将载置于上表面盖10的原稿朝向下游传送,分离辊15在其与进给辊14之间夹持原稿而进行分离。进给辊14与载置于上表面盖10的原稿中的最下方的原稿相接触。因此,在上表面盖10载置有多张原稿的情况下,从最下方的原稿起依次朝向下游进行进给。
[0060]
进给辊14通过进给辊驱动电机38而被旋转驱动。从进给辊驱动电机38得到旋转转矩而使进给辊14在图5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0061]
从分离辊驱动电机40经由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向分离辊15传递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转矩。
[0062]
在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不存在原稿的情况下或者仅存在一张原稿的情况下,分离辊15在未图示的转矩限制器中产生滑移,从而与从分离辊驱动电机40接受的旋转转矩无关地随着进给辊14的旋转而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从动旋转。
[0063]
在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若除了应当进行进给的原稿之外还夹入两张以下的原稿,则会在原稿间产生滑移,由此分离辊15通过从分离辊驱动电机40接受到的旋转转矩而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防止原稿的重叠输送(重送)。
[0064]
在进给辊14的下游设置有作为第一传送辊对的输送辊对16、作为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取机构的读取部20以及作为第二传送辊对的排出辊对17。输送辊对16具备通过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被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16a以及从动旋转的输送从动辊16。
[0065]
被进给辊14以及分离辊15夹持而向下游进行进给的原稿被输送辊对16夹持,并向与位于输送辊对16的下游的上部传感器单元20a以及下部传感器单元20b对置的位置输送。
[0066]
读取部20具备:上部传感器单元20a,相对于原稿输送路径t位于上方,设置于上部单元4;以及下部传感器单元20b,相对于原稿输送路径t位于下方,设置于下部单元3。上部传感器单元20a具有传感器模块21a,下部传感器单元20b具有传感器模块21b。在本实施方
式中,传感器模块21a、21b为接触型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0067]
通过相对于原稿输送路径t位于上方的传感器模块21a来读取原稿的上表面,并通过相对于原稿输送路径t位于下方的传感器模块21b来读取原稿的下表面。
[0068]
此外,上部传感器单元20a的原稿读取面(未图示)以及下部传感器单元20b的原稿读取面(未图示)成为与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的面。
[0069]
上部传感器单元20a在与下部传感器单元20b所具备的传感器模块21b对置的位置具备背景板22a,下部传感器单元20b在与上部传感器单元20a所具备的传感器模块21a对置的位置具备背景板22b。
[0070]
为了进行阴影校正,背景板22a、22b作为被与之对置的传感器模块读取的基准板,可以使用例如白色、灰色、黑色等的树脂板或者涂成白色、灰色、黑色等的金属板等。
[0071]
背景板22a、22b被设置为能够通过背景板驱动电机39的动力而旋转,并且通过旋转能够切换如实线所示的与对置的传感器模块面对面的面对面状态和如双点划线所示的解除所述面对面状态的非面对面状态。作为一例,背景板22a、22b形成为白色,在所述面对面状态下能够获取白色基准值,在所述非面对面状态下能够获取黑色基准值。
[0072]
在读取部20中读取原稿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图像后,原稿被位于读取部20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17夹持而从排出口18排出。
[0073]
排出辊对17具备:通过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被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17a以及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17b。
[0074]
驱动力通过图6所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而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向输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传递。在图6中,附图标记16c为安装输送驱动辊16a的驱动辊轴,附图标记17c为安装排出驱动辊17a的驱动辊轴。
[0075]
在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带轮31,在驱动辊轴16c的轴端安装有从动带轮32,在驱动辊轴17c的轴端安装有从动带轮33。另外,在驱动带轮31的附近设置有从动带轮34。并且,在驱动带轮31、从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从动带轮34这些带轮上挂绕有驱动带36,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的驱动力经由该驱动带36而传递至驱动辊轴16c、17c。
[0076]
此外,附图标记35为向驱动带36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带轮。
[0077]
如上所述,具有经由驱动带36而将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辊轴16c、17c的结构,因此例如与经由齿轮传递驱动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静音化。另外,由于输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被一个驱动带36驱动,所以能抑制原稿后端脱离输送辊对16时的输送混乱,能够获取适当的读取图像。
[0078]
接着,参照图5、图7、图8对主板41等的配置进行说明。
[0079]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具备搭载有电子部件的主板41。主板41构成进行扫描仪1的各种控制的控制机构。从x轴方向即作为与原稿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观察时,该主板41如图8所示配置于原稿输送路径t和进给辊切线l2之间的区域内,进给辊切线l2与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并且在与原稿输送路径t分离的位置与进给辊14相切。
[0080]
主板41是在扫描仪1中属于占有面积较大的类别的部分,成为导致装置大型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如上所述,主板41配置在原稿输送路径t和与进给辊14相切的进给辊切线l2之间的区域内,所以能够抑制在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更具体而言与原稿输送路径t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81]
特别地,图8表示扫描仪1处于非使用时的状态,由于原稿输送路径t在扫描仪1为非使用时的状态下最接近垂直,所以如上所述通过将主板41配置在原稿输送路径t与进给辊切线l2之间的区域内,能够有效地抑制非使用时的y轴方向上的装置尺寸,能够有效地抑制非使用时的y轴方向上的装置的占有空间。
[0082]
此外,主板41不限于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完全收纳于原稿输送路径t与进给辊切线l2之间的区域内的方式,可以与原稿输送路径t以及进给辊切线l2双方交叉,或者也可以仅与任意一方交叉。
[0083]
另外,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主板41以沿着原稿输送路径t的姿态设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84]
另外,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进给辊切线l2为与进给辊驱动电机38交叉的结构,因此在具备进给辊驱动电机38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85]
另外,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进给辊切线l2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交叉,因此在具备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8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主板41以及搭载于主板41的电子部件收纳于被第一电机切线l3与第二电机切线l1夹着的区域,第一电机切线l3与原稿输送路径t的直线平行且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相切,第二电机切线l1与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且在比第一电机切线l3更远离原稿输送路径t的位置处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相切。附图标记42表示在搭载于主板41的电子部件中从主板41的突出量最多的电子部件。
[0087]
这样,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主板41以及搭载于主板41的电子部件落在收纳于被第一电机切线l3与第二电机切线l1夹着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88]
但是,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电子部件42也可以与第二电机切线l1交叉的方式配置。
[008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进给辊驱动电机38收纳于被第一电机切线l3与第二电机切线l1夹着的区域,因此,基于此也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背景板驱动电机39收纳于被第一电机切线l3与第二电机切线l1夹着的区域,因此基于此也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在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进给辊驱动电机38以及背景板驱动电机39收纳于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的占有区域内,在此基础上,主板41进一步收纳于背景板驱动电机39的占有区域内,因此基于此也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下部单元3的轮廓的第二框体25(参照图4)在与支承台5对置的位置具备沿着下部单元3的旋转轨迹的拱形部25a,主板41成为配置于在拱形部25a的内侧形成的空间25d的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利用框体内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93]
特别地,在主板41中,在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电子部件中突出量最多的电子部件42与拱形部25a对置配置,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框体内空间,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009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且在与原稿输送路径t分离的位置与分离辊15相切的分离辊切线l4与分离辊驱动电机40交叉,因此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5]
此外,如图7所示,在主板41形成有切口部41a,传送辊对驱动电机30以落入切口部41a的方式配置。由此,抑制x轴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传感器单元20b与背景板驱动电机39在x轴方向以及v轴方向上重叠。
[009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上部单元4具备具有电子部件的副板43。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副板43配置于与原稿输送路径t平行且与分离辊驱动电机40相切的电机切线l5和分离辊切线l4之间的区域内,因此能够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8]
另外,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副板43以沿着原稿输送路径t的姿态设置,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原稿输送路径t交叉的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0099]
本发明不限定于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