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87110发布日期:2023-04-21 00:0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通信,尤其涉及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在无线局域网路中,接入点设备(access point,ap)和终端设备(如sta和client等)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接入点设备或终端设备容易进入强信号区域,使得无线链路上的丢包率上升,导致吞吐量性能下降。

2、目前,通过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降低丢包率;然而传统的发射功率调控方法容易在基于发射功率与通信距离调控发射功率时产生冲突,导致在移动场景下,其发射功率调控不符合预期,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功率调控方法容易使发射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在移动场景下,其发射功率调控不符合预期,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

4、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调控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5、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功率调控指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所述功率调控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6、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值,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值,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8、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无线管理帧,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无线管理帧;

9、所述第一无线管理帧包括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功率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无线管理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功率参数信息。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功率参数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第一最小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进入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三信号强度阈值、退出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四信号强度阈值;

11、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调控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12、若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三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下调第一预设功率值,得到第一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一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最小发射功率;

13、若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四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上调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值,得到第二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二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最大发射功率;

14、相应地,若所述第一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最小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一最小发射功率;

15、若所述第二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一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一最大发射功率。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功率参数信息还包括所述接入点设备进入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退出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功率参数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17、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功率调控指令,包括:

18、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下调第二预设功率值,得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19、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调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得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

20、相应地,若所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21、若所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

22、其中,所述功率调控指令包括第三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或第四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

2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4、获取多个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多个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以及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25、基于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信号强度值,调控与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26、基于每个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每个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分别向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功率调控指令,每个所述功率调控指令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2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28、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点设备调控第一发射功率;

29、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或功率调控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所述功率调控指令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30、其中,所述功率调控指令为所述接入点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生成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值,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值,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接入点设备的发射功率。

31、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32、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二无线管理帧,并获取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管理帧;

33、所述第一无线管理帧包括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功率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无线管理帧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功率参数信息。

34、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功率参数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点设备进入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退出预设信号强度区间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功率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35、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包括:

36、若所述第一信号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下调第二预设功率值,得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37、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上调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值,得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所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

38、相应地,若所述第三目标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二最小发射功率;

39、若所述第四目标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则将所述第二发射功率调控为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

40、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4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

42、第一调控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调控所述第一发射功率;

43、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功率调控指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所述功率调控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4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控发射功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45、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点设备调控第一发射功率;

46、第二调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或功率调控指令,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所述功率调控指令调控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47、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8、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9、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51、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接入点设备获取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并基于第二信号强度值,调控第一发射功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发射功率,向终端设备发送功率调控指令;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值或功率调控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调控第二发射功率;通过接入点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相互告知当前的发射功率,以协同调控发射功率,降低两者之间的发射功率与通信距离的冲突可能性,使得在移动场景下,其发射功率的调控结果更加符合预期,可靠性较好,更加适用于实际的无线交互场景;易用性和实用性较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