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02638发布日期:2023-06-29 01:3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从而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

2、在分布式计算过程中,分布在网络“云”中的各服务器同各自的资源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针对各服务器来说均是其私有数据。但是,各服务器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合并,合并之后作为该分布式任务的最终结果,这就涉及多个私有数据的汇总。

3、现有技术中,在数据汇总过程中,各服务器将自身的计算结果进行密钥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计算结果传输至汇总服务器,以便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但是,对计算结果进行加密的方式下对数据的保护效果有限,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3、针对每个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返回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4、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返回的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距离,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

5、选取信任度最高的第二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

6、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为网络云中的计算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所述网络云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汇总节点。

7、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包括:计算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的乘积,并计算所述乘积与所述距离的第一比值,将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

8、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包括:在所述目标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目标节点和汇总节点构成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在所述目标节点为汇总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构成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9、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包括:对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

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11、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12、在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后,计算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13、将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返回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距离,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选取信任度最高的第二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

14、可选地,所述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包括: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转发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所述转发的数据包所属的目标邻居节点标识,所述第二节点的邻居节点的第三数量,所述第二节点与各邻居节点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节点的当前可用带宽,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的最大可用带宽;基于所述转发的数据包所属的目标邻居节点标识,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与各所述目标邻居节点的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转发系数;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所述当前可用带宽,所述最大可用带宽,所述转发系数,以及所述第三数量,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15、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所述计算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包括: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转发的属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的第四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五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转发的数据包的第六数量;计算所述第四数量的平方值,计算所述第五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的乘积,并计算所述平方值与所述乘积的第二比值,将所述第二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16、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汇总节点;所述计算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包括: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接收的属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的第七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接收的数据包的第八数量;计算所述第七数量与所述第八数量的第三比值,将所述第三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1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18、发送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返回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19、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返回的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距离,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

20、传输模块,用于选取信任度最高的第二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为网络云中的计算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所述网络云中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汇总节点。

22、可选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的乘积,并计算所述乘积与所述距离的第一比值,将所述第一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

23、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目标节点和汇总节点构成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节点为汇总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构成的链路确定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24、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加密后的待传输数据。

2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26、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27、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后,计算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28、返回模块,用于将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返回至所述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距离,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选取信任度最高的第二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

29、可选地,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一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转发的数据包的第二数量,所述转发的数据包所属的目标邻居节点标识,所述第二节点的邻居节点的第三数量,所述第二节点与各邻居节点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节点的当前可用带宽,所述第二节点在本周期内的最大可用带宽;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转发的数据包所属的目标邻居节点标识,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与各所述目标邻居节点的第一距离,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转发系数;安全值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所述当前可用带宽,所述最大可用带宽,所述转发系数,以及所述第三数量,计算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

30、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为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计算节点;所述第三计算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转发的属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的第四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第五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转发的数据包的第六数量;第一关联度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四数量的平方值,计算所述第五数量和所述第六数量的乘积,并计算所述平方值与所述乘积的第二比值,将所述第二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31、可选地,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对应的汇总节点;所述第三计算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接收的属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的第七数量,所述第二节点在上一周期内接收的数据包的第八数量;第二关联度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七数量与所述第八数量的第三比值,将所述第三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

3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3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34、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节点针对每个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所述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返回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关联度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安全值;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返回的所述关联度和所述安全值,获取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距离,基于所述关联度、所述安全值和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的信任度;选取信任度最高的第二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基于所述目标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利用所述目标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待传输数据。

35、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护不仅取决于数据本身,还取决于传输链路的可靠性,因此可以针对每个第二节点计算得到该第二节点的信任度,基于信任度最大的第二节点确定目标传输链路,因此该目标传输链路的安全程度更高,从而通过该目标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