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64782发布日期:2023-04-26 17:5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现今社会中,通信网络越来越复杂,随着用户对不断增加,整个预设网络架构也会更加复杂,所以当有新用户对增加时,要在复杂的预设网络架构中为其生成至少一个转发链路,确保新用户对实现数据转发。

2、现有技术中在控制设备具有为新用户对生成初始转发链路的能力,然后将初始转发链路下发至各个转发设备,各转发设备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新用户的最终转发链路,从而各个转发设备将按照最终转发链路的策略进行数据转发,实现新用户对之间的交互。

3、然而,现有技术中控制设备生成的初始转发链路是从全局考虑,没有从各转发设备的角度考虑,所以具有局限制,因此会造成生成的初始转发链路不适合用于各转发设备中,会导致有些转发设备工作负担过重,而有一些转发设备却处于空闲状态下,最终造成不合理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控制设备生成初始转发链路时没有从各转发设备的角度考虑,所以具有局限性,造成初始转发链路不适用于各转发设备,导致工作负担过重,不合理分配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转发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位于预设网络架构中,所述预设网络架构中还包括其他转发设备以及控制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至少为一个,所述方法包括:

3、从控制设备获取为新用户对确定的初始转发链路以及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第一评分,所述第一评分是控制设备为初始转发链路确定的评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在初始转发链路中;所述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

4、根据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与下一跳设备之间的初始节点链路;

5、根据所述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为所述初始转发链路评分,确定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6、根据所述第二评分和所述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

7、将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初始转发链路中各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

8、在一种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为所述初始转发链路评分,确定第二评分,包括:

9、根据所述已承载数据流量及预设数据流量阈值,确定所述数据流量相关评分;

10、根据已占用资源及预设资源阈值,确定所述资源相关评分;

11、基于所述已承载数据流量、所述已占用资源及所述其余链路状态确定链路状态评分;

12、计算所述数据流量相关评分、所述资源相关评分及所述链路状态评分的平均值,以获得所述第二评分。

13、在一种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已承载数据流量及预设数据流量阈值,确定所述数据流量相关评分,包括:

14、响应于已承载数据流量大于预设数据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流量相关评分为第一数据流量相关评分;

15、响应于已承载数据流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数据流量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流量相关评分为第二数据流量相关评分,所述第一数据流量相关评分大于第二数据流量相关评分。

16、在一种方式中,所述根据已占用资源及预设资源阈值,确定所述资源相关评分,包括:

17、响应于已占用资源大于预设资源阈值,则确定所述资源相关评分为第一资源相关评分;

18、响应于已占用资源小于或等于预设资源阈值,则确定所述资源相关评分为第二资源相关评分,所述第一资源相关评分大于第二资源相关评分。

19、在一种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已承载数据流量、所述已占用资源及所述其余链路状态确定链路状态评分,包括:

20、响应于已承载数据流量大于预设数据流量阈值,和/或所述已占用资源大于预设资源阈值,且至少一个其余链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确定链路状态评分为第一链路状态评分;

21、响应于已承载数据流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数据流量阈值,和/或所述已占用资源小于预设资源阈值,且至少一个链路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确定链路状态评分为第二链路状态评分;

22、响应于已承载数据流量及已占用资源分别为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且其余链路状态均为拥堵状态,则确定链路状态评分为第三链路状态评分;所述第一链路状态评分大于所述第二链路状态评分,所述第二链路状态评分大于所述第三链路状态评分。

23、在一种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评分和所述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包括:

24、将所述第二评分与所述第一评分进行比较;

25、响应于所述第二评分小于所述第一评分,则确定接受所述初始节点链路;

26、响应于所述第二评分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评分,则确定拒绝所述初始节点链路。

27、在一种方式中,响应于将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8、响应于接收到控制设备下发的候选转发链路,确定是否接受所述候选转发链路中的候选节点链路;所述候选转发链路为控制设备基于初始转发链路不能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生成的;

29、所述确定拒绝所述初始节点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0、获取预设否决权值,则将所述预设否决权值减去预设数值,以获得更新后的否决权值;

31、响应于所述更新后的否决权值小于预设的否决权值阈值,则响应于再次接收到的任一候选转发链路,禁止确定对应的第二评分,并接受所述再次接收到的任一所述候选转发链路。

3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位于预设网络架构中,所述预设网络架构中还包括目标转发设备和其他转发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中至少为一个,所述方法包括:

33、确定新用户对的初始转发链路及对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的第一评分;

34、将所述初始转发链路以及所述第一评分下发至各目标转发设备,以用于指示各所述目标转发设备根据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确定出第二评分,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第二评分和所述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收初始节点链路;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在初始转发链路中;所述初始节点链路是根据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所述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35、接收各目标转发设备发送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

36、根据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

37、在一种方式中,确定对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的第一评分,包括:

38、获取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跳数以及时延值;

39、响应于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所述跳数小于第一预设跳数阈值,且所述时延值小于第一预设时延阈值,则确定第一评分为第一预设数值评分;

40、响应于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所述跳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跳数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跳数阈值,且所述时延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时延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评分为第二预设数值评分;

41、响应于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所述跳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跳数阈值,且所述时延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延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评分为第三预设数值评分;所述第一预设数值评分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值评分,所述第二预设数值评分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数值评分。

42、在一种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包括:

43、响应于各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初始节点链路结果为接受,则确定初始转发链路为最终转发链路;

44、响应于任一目标转发设备的初始节点链路结果为拒绝,则确定不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

45、在一种方式中,所述确定不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之后,还包括:

46、将目标转发设备的初始节点链路结果为拒绝的目标转发设备确定为待替换转发设备;

47、在预设网络架构中确定能替换所述待替换转发设备的候选转发设备,所述候选转发设备、所述待替换转发设备分别与其他目标转发设备的连接关系一致;

48、将所述候选转发设备与其他目标转发设备组成的链路确定为候选转发链路,对所述候选转发链路进行第一评分,并下发至所述候选转发链路中包含的目标转发设备中,以指示各目标转发设备确定是否接受候选转发链路中的候选节点链路。

4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目标转发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位于预设网络架构中,所述预设网络架构中还包括其他转发设备以及控制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至少为一个,所述装置包括:

50、获取模块,用于从控制设备获取为新用户对确定的初始转发链路以及所述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第一评分,所述第一评分是控制设备为初始转发链路确定的评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在初始转发链路中;所述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

5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与下一跳设备之间的初始节点链路;

52、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为所述初始转发链路评分,确定第二评分,所述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53、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评分和所述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

54、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初始转发链路中各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

55、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链路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位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位于预设网络架构中,所述预设网络架构中还包括目标转发设备和其他转发设备,所述目标转发设备中至少为一个,所述装置包括:

56、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新用户对的初始转发链路及对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的第一评分;

57、下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转发链路以及所述第一评分下发至各目标转发设备,以用于指示各所述目标转发设备根据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确定出第二评分,还用于指示根据所述第二评分和所述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收初始节点链路;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在初始转发链路中;所述初始节点链路是根据所述初始转发链路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所述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58、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目标转发设备发送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

59、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

60、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发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和收发器;

61、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

62、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任一种方式所述的方法。

63、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和收发器;

64、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

65、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或任一种方式所述的方法。

66、第七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任一种方式所述的方法。

67、本技术提供的转发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目标转发设备,目标转发设备位于预设网络架构中,预设网络架构中还包括其他转发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目标转发设备至少为一个,具体包括:从控制设备获取为新用户对确定的初始转发链路以及初始转发链路对应的第一评分,第一评分是控制设备为初始转发链路确定的评分;目标转发设备包括在初始转发链路中;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初始转发链路确定目标转发设备与下一跳设备之间的初始节点链路;根据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为初始转发链路评分,确定第二评分,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第二评分和第一评分确定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将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以使控制设备基于初始转发链路中各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本技术中的预设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一个目标转发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其他转发设备,首先,目标转发设备获取控制设备确定的初始转发链路以及对应的第一评分,接着根据初始转发链路确定出目标转发设备与下一跳设备之间的初始节点链路,从而目标转发设备根据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为初始转发链路评分,确定为第二评分,其中,第一评分是控制设备确定出的,且第一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这就代表第一评分越高,则初始转发链路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就越高,其中,第二评分的分值与初始转发链路是否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当第二评分越高,则代表初始转发链路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概率就越低,第二评分是由目标转发设备确定的,从而可以看出,第一评分是控制设备关于对初始转发链路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评价,第二评分是目标转发设备关于对初始转发链路作为最终转发链路的评价,第一评分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第二评分是从局部角度出发目标转发设备各自做出自身对初始节点链路的评价,这就把整体和局部结合在一起,从而根据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确定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所以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是准确的,从而确定出的最终转发链路从整体和局部考虑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控制设备将基于接收到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确定各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又从全局把握确定是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由此可见,最终能否将初始转发链路确定为最终转发链路,控制设备还要取决于各目标转发设备是否接受初始节点链路结果来决定,因此通过目标转发设备根据初始节点链路已承载数据流量、目标转发设备中已占用资源以及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的其余链路状态评分确定出的第二评分,能够确定该目标转发设备当前状态下是否能够接受初始节点链路,即是否还能使用该初始节点链路实现对行新用户对的数据转发,如果接受,则还能实现基于初始节点链路对新用户对的数据转发;如果拒绝,则代表此目标转发设备已承担大量工作,不再有能力对新用户对的数据进行转发,从而本技术减小了最终转发链路中包括有些目标转发设备负载大量工作,而有些目标转发设备却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发生,体现了对目标转发设备的合理分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