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9286发布日期:2022-07-12 23:3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盒。


背景技术:

2.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通常都会附带一个充电耳机盒,充电耳机盒用于储存耳机并自动为耳机充电,以延长耳机使用时间。
3.部分耳机盒的设计能够使耳机处于悬浮状态,以便于耳机的存取,但如果耳机盒处于倾斜、倒置或者颠簸状态时,耳机很容易从耳机盒中滑落而导致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机盒。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耳机;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容纳槽槽底处,所述耳机靠近所述容纳槽槽底处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连接。
7.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一联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容纳槽的深度方向垂直;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上,所述耳机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磁性相吸连接,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连接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之间的吸力大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吸力。
8.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四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上,所述第三磁性件及所述第四磁性件沿所述第一联动件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磁性相斥分离,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连接时,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磁性件的斥力不大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吸力。
9.所述容纳槽包括:耳柄槽,所述耳柄槽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耳柄槽用于容纳所述耳机的耳柄,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耳柄槽靠近所述耳柄槽槽口处,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耳柄靠近所述耳柄槽槽底处,所述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的磁极方向均与所述耳柄槽的深度方向平行;耳豆槽,所述耳豆槽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耳豆槽的槽底与所述耳柄槽的槽口相连,所述耳豆槽用于容纳所述耳机的耳豆,所述第三磁性件及所述第四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靠近所述耳豆槽槽底的一侧,所述第五磁性件设置在所述耳豆靠近所述耳豆槽槽底的一端,所述第三磁性件、所述第四磁性件及所述第五磁性件的磁极方向均与所述耳柄槽的深度方向平行。
10.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设置在所述耳机盒上,所述盒盖盖合所述容纳
槽的槽口;第六磁性件,所述第六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上;第七磁性件,所述第七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上,所述第六磁性件及所述第七磁性件沿所述第一联动件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六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磁性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之间的距离;第八磁性件,所述第八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盒盖上;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六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磁性相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七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磁性件磁性相斥分离。
11.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二联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滑动方向垂直;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盒体上与所述盒盖的相对位置处,所述第二联动件靠近所述容纳槽槽口的一端延伸到所述通孔内;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联动件上,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容纳槽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联动件上设置有卡口;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接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盒体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所述卡接件卡接在所述卡口内,并使所述第二联动件靠近所述容纳槽槽口的一端穿出所述通孔。
12.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盒体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使所述第一联动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13.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件上,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穿出所述条形孔;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
14.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靠近所述容纳槽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连接;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卡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联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卡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连;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远离所述容纳槽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
15.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耳机靠近所述容纳槽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器,所述耳机盒与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及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电性相连。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相关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7.通过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配合,不仅使耳机在盒体的容纳槽内能够悬浮,便于耳机的存取,而且保证了耳机的悬浮稳定,避免出现因盒体处于倾斜、倒置或者颠簸状态而导致的耳机滑落、遗失问题,有效降低了耳机的使用成本,使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1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耳机储存时);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耳机储存时);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耳机吸入时);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耳机弹出时);
24.其中,图1至图4中的深度方向为容纳槽的深度方向;
25.如图所示:1、盒体,2、第一磁性件,3、第二磁性件,4、耳机,5、第一联动件,6、第三磁性件,7、第四磁性件,8、第五磁性件,9、耳柄槽,10、耳豆槽,11、第六磁性件,12、第七磁性件,13、第八磁性件,14、第二联动件,15、卡接件,16、第一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8、第二驱动件,19、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21、第三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7.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耳机盒,包括盒体1及第一磁性件2,盒体1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耳机4,第一磁性件2设置在容纳槽远离容纳槽槽底处,耳机4靠近容纳槽槽底处设置有第二磁性件3,第二磁性件3靠近第一磁性件2时,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连接。
2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的配合,不仅使耳机4在盒体1的容纳槽内能够悬浮,便于耳机4的存取,而且保证了耳机4的悬浮稳定,避免出现因盒体1处于倾斜、倒置或者颠簸状态而导致的耳机4滑落、遗失问题,有效降低了耳机4的使用成本,使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壁上,第二磁性件3也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耳机4内。
30.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一联动件5及第三磁性件6,第一联动件5,第一联动件5滑动设置在盒体1内,第一联动件5的滑动方向与容纳槽的深度方向垂直,第三磁性件6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耳机4上设置有第五磁性件8;
31.其中,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磁性相吸连接,且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连接时,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之间的吸力大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
32.可以理解的是,耳机4放入容纳槽中时,第一联动件5移动到第一位置,在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之间的吸力作用下,耳机4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底移动,其中,在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作用下,耳机4加速移动并到达悬浮位置,如图3所示;
33.其后,由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连接时,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之间的吸力大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使得耳机4能够克服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而继续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底移动,其中,在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之间的吸力作用下,耳机4减速移动并最终完全吸入到容纳槽中,如图2所示;
34.由此,耳机4以先加速再减速的移动过程完成耳机4的储存,不仅操作便捷,而且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体验效果。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6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第五磁性件8也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耳机4内。
36.如图1、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四磁性件7,第四磁性件7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第三磁性件6及第四磁性件7沿第一联动件5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
37.其中,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四磁性件7与第五磁性件8磁性相斥分离,且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连接时,第四磁性件7与第五磁性件8的斥力不大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的吸力。
38.可以理解的是,耳机4由容纳槽中取出时,第一联动件5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四磁性件7与第五磁性件8的斥力作用下,耳机4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口移动,其中,在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作用下,耳机4加速移动并到达悬浮位置,如图4所示;
39.其后,由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连接时,第四磁性件7与第五磁性件8的斥力不大于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的吸力,使得耳机4无法克服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吸力而继续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口移动,从而使耳机4在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的吸力作用下停留在悬浮位置,实现稳定悬浮,且悬浮的耳机4便于拿取及临时存放,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体验效果。
40.其中,通过第一联动件5的移动切换实现耳机4的吸入及弹出,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磁性件7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
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2及第二磁性件3的磁极方向可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平行,也可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垂直。
4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包括耳柄槽9及耳豆槽10,耳柄槽9设置在盒体1内,耳柄槽9用于容纳耳机4的耳柄,第一磁性件2设置在耳柄槽9靠近耳柄槽9槽口处,第二磁性件3设置在耳柄靠近耳柄槽9槽底处,第一磁性件2及第二磁性件3的磁极方向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平行;
44.耳豆槽10设置在盒体1上,耳豆槽10的槽底与耳柄槽9的槽口相连,耳豆槽10用于容纳耳机4的耳豆,第三磁性件6及第四磁性件7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侧,第五磁性件8设置在耳豆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第三磁性件6、第四磁性件7及第五磁性件8的磁极方向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平行。
4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耳柄槽9及耳豆槽10的设置,实现容纳槽与耳机4的相适配,保证耳机4在容纳槽中的稳定储存。
46.其中,由于第一磁性件2及第二磁性件3的磁极方向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平行,使得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与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极性相同,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与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极性相同;
47.由此,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磁性相吸时,如图4所示,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与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磁性相吸连接,或者如图3所示,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与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磁性相吸连接。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为s极,第一磁性件2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为n极,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底的一端为s极,第二磁性件3靠近耳柄槽9槽口的一端为n极。
49.可以理解的是,耳机4放入容纳槽中时,耳机4加速移动并到达悬浮位置,此时,第一磁性件2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s极磁性相吸连接,其后,耳机4在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的吸力作用下继续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底移动,第一磁性件2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n极磁性相斥分离,第一磁性件2的s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s极磁性相斥分离,耳机4克服第一磁性件2与第二磁性件3之间的斥力继续移动,然后,第一磁性件2的s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n极磁性相吸连接,耳机4在第三磁性件6与第五磁性件8的吸力作用下继续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底移动,以最终完全吸入到容纳槽中;
50.耳机4由容纳槽中取出时,耳机4加速移动并到达悬浮位置,此时,第一磁性件2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s极磁性相吸连接。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2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s极之间的吸力等于第一磁性件2的s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n极之间的吸力,并大于或等于第一磁性件2的n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n极之间的斥力,大于或等于第一磁性件2的s极与第二磁性件3的s极之间的斥力。
52.由于第三磁性件6、第四磁性件7及第五磁性件8的磁极方向均与耳柄槽9的深度方向平行,使得第三磁性件6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与第五磁性件8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极性相反,第四磁性件7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与第五磁性件8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极性相同。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6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为n极,第五磁性件8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为s极,第四磁性件7靠近耳豆槽10槽底的一端为s极。
5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磁性件6的n极与第五磁性件8的s极磁性相吸连接,耳机4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底移动;
55.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四磁性件7的s极与第五磁性件8的s极磁性相斥分离,耳机4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朝容纳槽的槽口移动。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设置在容纳槽的槽底,耳机4靠近容纳槽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器,耳机盒与耳机4通过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电性相连。
5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的设置,使耳机盒与耳机4电性相连,从而在耳机4完全吸入到容纳槽中后进行充电。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可均为金属触点,两个金属触点之间接触,实现电性连接。
59.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盒盖、第六磁性件11、第七磁性件12及第八磁性件13,盒盖设置在耳机盒上,盒盖盖合容纳槽的槽口,第六磁性件11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第七磁性件12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第六磁性件11及第七磁性件12沿第一联动件5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第六磁性件11与第七磁性件1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磁性件6与第四磁性件7之间的距离,第八磁性件13设置在盒盖上,其中,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六磁性件11与第八磁性件13磁性相吸连接,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七磁性件12与第八磁性件13磁性相斥分离。
60.可以理解的是,第六磁性件11与第八磁性件13磁性相吸连接,使盒盖在容纳槽槽口固定盖合,第七磁性件12与第八磁性件13磁性相斥分离,使盒盖将容纳槽槽口打开,且第六磁性件11及第七磁性件12通过第一联动件5分别与第三磁性件6及第四磁性件7同步移动,从而使耳机4在容纳槽中的存放与盒盖对容纳槽的开合相配合,使用更为便捷。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磁性件11远离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为n极,第七磁性件12远离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为s极,第八磁性件13靠近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为s极。
6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六磁性件11的n极与第八磁性件13的s极磁性相吸连接,盒盖将容纳槽的槽口盖合;
63.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七磁性件12的s极与第八磁性件13的s极磁性相斥分离,盒盖将容纳槽的槽口打开。
64.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6与第四磁性件7的间距以及第六磁性件11与第七磁性件12的间距均为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磁性件6与第四磁性件7相邻设置,第六磁性件11与第七磁性件12相邻设置。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盒盖可与盒体1铰接,第六磁性件11、第七磁性件12及第八磁性件13均位于盒盖远离铰接的一端。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磁性件11、第七磁性件12及第八磁性件13设置为两组,两组分别位于盒盖的两端。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磁性件11及第七磁性件12均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第八磁性件13也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盒盖内。
6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二联动件14、通孔、卡接件15及第一弹性件16,第二联动件14滑动设置在盒体1内,第二联动件14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联动件5的滑动方向垂直,通孔设置在盒体1上与盒盖的相对位置处,第二联动件14靠近容纳槽槽口的一端延伸到通孔内,卡接件15设置在第二联动件14上,卡接件15位于第一联动件5远离容纳槽槽口的一侧,第一联动件5上设置有卡口,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与卡接件15相连,第一弹性件16的另一端与盒体1相连,其中,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6使卡接件15卡接在卡口内,并使第二联动件14靠近容纳槽槽口的一端穿出通孔。
6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联动件5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卡接件15受到第一联动件5的阻碍而无法卡接在卡口内,第二联动件14不动作,且此时,耳机4储存在容纳槽中,盒盖将容纳槽的槽口盖合;
70.第一联动件5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卡接件15在第一弹性件16的作用下卡接在卡口内,第二联动件14靠近容纳槽槽口的一端穿出通孔,且此时,盒盖将容纳槽的槽口打开,耳
机4弹出到悬浮位置;
71.盒盖将容纳槽的槽口盖合并将第二联动件14推入到通孔中,以使卡接件15移出卡口,使第一联动件5能够移动,从而在耳机4储存在容纳槽中后,使第一联动件5移动到第一位置,以进行复位;
72.由此,通过第一联动件5及第二联动件14的连通,使耳机4在容纳槽中的存放与盒盖对容纳槽的开合能够稳定配合,使用更为便捷。
73.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与第一联动件5相连,第二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盒体1相连,第二弹性件17使第一联动件5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7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弹性件17的设置,使卡接件15移出卡口后,第一联动件5能够自动移动到第一位置,避免了手动复位,使用更为便捷。
7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18,第一驱动件设置在第一联动件5上,盒体1上设置有条形孔,第一驱动件远离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穿出条形孔,第二驱动件18设置在第一驱动件远离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
7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18及条形孔的设置,便于手动推动第一联动件5进行移动,使用更为便捷。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可为推杆结构,第二驱动件18可为推钮结构。
7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9、第二限位件20及第三限位件21,第一限位件19设置在盒体1内,第一限位件19位于第一联动件5靠近容纳槽槽口的一侧,第一限位件19与第二联动件14滑动连接,第二限位件20设置在盒体1内,第二限位件20位于卡接件15远离第一联动件5的一侧,第二限位件20与第二联动件14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16远离卡接件15的一端与第二限位件20相连,第三限位件21设置在盒体1内,第三限位件21位于第一联动件5远离容纳槽槽口的一侧,第三限位件21上设置有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位于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第二突起位于第一联动件5的另一端。
7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限位件19的设置,不仅为第二联动件14提供滑动支撑,保证第二联动件14在盒体1内的稳定设置,而且在卡接件15卡接在卡口内后对卡接件15形成限位,避免因第二联动件14的移动距离过大导致卡接件15脱出卡口;
80.通过第二限位件20的设置,不仅为第二联动件14提供滑动支撑,而且还为第一弹性件16提供支撑,保证第二联动件14及第一弹性件16在盒体1内的稳定设置;
81.通过第三限位件21的设置,使第三限位件21与耳豆槽10的槽底之间形成用于第一联动件5滑动的滑动空间,且通过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的设置,使第一联动件5的两端被限位,避免第一联动件5的移动距离过大,导致卡接件15无法卡接在卡口内或第一联动件5脱出滑动空间。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9、第二限位件20及第三限位件21均可通过胶粘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设置在盒体1内。
83.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及第二弹性件17均可为螺旋弹簧。其中,第一弹性件16套装在第二联动件14上,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与卡接件15抵接,第一弹性件16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件20抵接;盒体1内固定设置有弹簧销,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套装在弹簧销上并抵接在盒体1内,第二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第一联动件5固定连接。
84.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内设置有两个容纳槽,两个容纳槽分别容纳左耳机4及右耳机4,第一联动件5同时驱动左耳机4及右耳机4。
8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6.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