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7801发布日期:2022-07-29 22:2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讲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


背景技术:

2.对讲机的后背通常安装有一个背夹,通过该背夹可以方便的将对讲机固定在口袋、腰带上;目前的背夹结构通常是通过一个支架转动连接在对讲机的后背上,支架上具有一对背夹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扭簧,支架顶部通常呈半圆状,背夹可绕着该支架顶部做大角度转动,在扭簧的作用下,背夹的末端用力的顶抵在对讲机的后背上,对讲机的后背通常为一个后盖,后盖底部为电池,当需要更换电池时,通常要卸下后盖,换好电池后再装好后盖;此时,背夹在扭簧的作用下,后盖和电池被拆卸后,背夹的末端会顶抵到安装电池的电池仓内,重装电池和后盖时,不得不用手压下背夹的首端使背夹的末端翘起脱离电池仓;该种设计给用户带来了十分不佳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具有一背夹,对讲机本体后背下端具有一可拆卸的后盖,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背夹前端面上部转动连接在该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顶抵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扭簧另一端顶抵在背夹前端面上,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以转轴为圆心始终保持向后盖转动的趋势;还包括一用于用于限制背夹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作用于背夹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位于支架侧壁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顶面与背夹前端面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位于背夹前端面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底面与支架上部侧壁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支架侧壁上部的第一限位块和位于背夹前端面上部的第二限位块,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第一限位块顶面和第二限位块底面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具有两个相平行的支脚,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支脚上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脚顶部呈半圆形,转轴转动连接在该半圆形的圆心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在原有的支架或背
夹的结构上设计一限位部,使得背夹的转动角度被限制,背夹的下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也无法侵入后盖所在的区域,使得拆卸电池和后盖后再安装时,可以不用再用手使背夹张开,直接安装电池和后盖即可。
1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夹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对讲机本体,11-后盖,2-背夹,21-第二限位块,3-支架,31-支脚,32-转轴,33-扭簧,34-第一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3所示,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1,对讲机本体1后背上端具有一背夹2,对讲机本体1后背下端具有一可拆卸的后盖11。
20.对讲机本体1后背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3,为了便于拆卸支架3,支架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支架3具有两个相平行的支脚31,支脚31顶部呈半圆形,该半圆形的支脚顶部的圆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32,背夹2前端面上部转动连接在该转轴32上,转轴32上套接有扭簧33,扭簧33的一端顶抵在对讲机本体1后背上端,扭簧33另一端顶抵在背夹2前端面上,以使背夹2下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以转轴32为圆心始终保持向后盖11转动的趋势。
21.为了达到背夹2下端在扭簧33的作用下,该下端也始终不会侵入后盖和电池所在的区域,还包括一用于用于限制背夹2转动角度的限位部,背夹2下端在扭簧33作用下向后盖11靠近直至限位部作用于背夹2时,背夹2下端与后盖11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11后端面。
22.限位部包括位于支脚31侧壁上部的第一限位块34和位于背夹2前端面上部的第二限位块21,以使背夹2下端在扭簧33作用下向后盖11靠近直至第一限位块34顶面和第二限位块21底面相贴合时,背夹2下端与后盖11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11后端面。本实施例中,背夹2下端与后盖11后端面存在一段距离。使得拆卸电池和后盖11后再安装时,可以不用再用手使背夹2张开,直接安装电池和后盖11即可
23.实施例二
24.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限位部位于支架侧壁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顶面与背夹前端面相贴合时,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25.实施例三
26.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限位部位于背夹前端面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底面与支架上部侧壁相贴合时,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具有一背夹,对讲机本体后背下端具有一可拆卸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背夹前端面上部转动连接在该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顶抵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扭簧另一端顶抵在背夹前端面上,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以转轴为圆心始终保持向后盖转动的趋势;还包括一用于限制背夹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作用于背夹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位于支架侧壁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顶面与背夹前端面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位于背夹前端面上部,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底面与支架上部侧壁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支架侧壁上部的第一限位块和位于背夹前端面上部的第二限位块,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第一限位块顶面和第二限位块底面相贴合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两个相平行的支脚,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支脚上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顶部呈半圆形,转轴转动连接在该半圆形的圆心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夹角度可控的对讲机,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具有一背夹,对讲机本体后背下端具有一可拆卸的后盖,所述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背夹前端面上部转动连接在该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顶抵在对讲机本体后背上端,扭簧另一端顶抵在背夹前端面上,以使背夹下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以转轴为圆心始终保持向后盖转动的趋势;还包括一用于用于限制背夹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背夹下端在扭簧作用下向后盖靠近直至限位部作用于背夹时,所述背夹下端与后盖后端面相贴合或临近后盖后端面。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普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5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