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8945发布日期:2022-11-11 17: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保护壳。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件,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进行通话、聊天、上网、上视频、玩游戏等。为了更好地保护手机,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支架保护壳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机配件,其可以套接在手机的外表面上。
3.现有技术中,支架保护壳只能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但是,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机支撑在桌面等外部固定物上,此时,需要在支架保护壳上外接支架。但是,这种外接支架的支架保护壳的成本高,体积大,用户体验感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架保护壳用户体验感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架保护壳。
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保护壳,包括转轴组件、支架组件、固定板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固定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组件上设有异形连接部,所述固定板组件上设有限位槽和与所述异形连接部适配的异形连接孔,所述异形连接部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中,所述转轴组件远离所述异形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且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拐角处上;
6.当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所述异形连接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底板抵接。
7.可选地,所述异形连接部包括同轴连接在所述转轴组件上的扣柱以及连接在所述扣柱上的凸块,所述扣柱的外径大于所述转轴组件的外径;所述转轴组件通过所述扣柱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中;
8.当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支撑所述壳体的状态时,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的底板抵接。
9.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组件上还设有定位部,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板组件通过插入所述定位孔的所述定位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10.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后壳背板和围绕所述后壳背板设置的环形围板,所述后壳背板和所述环形围板之间围成用于容纳电子产品的容纳槽,所述环形围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中,且所述固定板组件自所述通孔伸出。
11.可选地,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支架组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12.可选地,所述转轴组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壳体的硬度,且所述固定板组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壳体的硬度。
13.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支架组件适配的拐角槽组,当所述支架组件通过
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收纳在所述拐角槽组中。
14.可选地,所述拐角槽组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折弯臂,所述折弯臂上设有插接部;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凹槽中。
15.可选地,所述拐角槽组远离所述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阻挡部,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转动至所述拐角槽组中,且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阻挡部抵接。
16.可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弧形部和连接所述弧形部的支撑部,所述折弯臂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折弯臂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转轴组件连接所述弧形部;
17.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壳体抵接。
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组件上设有异形连接部,所述固定板组件上设有限位槽和与所述异形连接部适配的异形连接孔,所述异形连接部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中,所述转轴组件远离所述异形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且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拐角处上。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组件后,所述转轴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挤压的方式穿过所述异形连接孔,使得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异形连接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组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异形连接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底板抵接,从而可以限制所述转轴组件从所述异形连接孔中转出,提高了转轴组件与所述异形连接孔转动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所述支架组件和所述转轴组件出现掉落的事故。此外,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电子产品的作用,还可以将壳体挂接在屏幕、围臂等外部物件上;当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贴合在所述壳体的拐角处,从而提高了该支架保护壳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收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a处的部分放大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转轴组件和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固定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的固定板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保护壳挂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3.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4.1、壳体;11、后壳背板;12、环形围板;13、拐角槽组;14、凹槽;15、阻挡部;16、安装凹槽;17、通孔;18、定位孔;2、转轴组件;21、异形连接部;211、扣柱;212、凸块;3、支架组件;31、折弯臂;311、插接部; 32、弧形部;33、支撑部;34、缺口;4、固定板组件;41、异形连接孔;42、限位槽;43、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可以为手机壳、平板壳等电子产品,且后壳背板上可以根据电子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摄像头开口等,所述环形围板上可以根据电子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充电开口、关机按压部、音量调节按压部等。
38.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保护壳,包括转轴组件2、支架组件3、固定板组件4以及壳体1;所述固定板组件4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转轴组件2上设有异形连接部21,所述固定板组件4 上设有限位槽42和与所述异形连接部21适配的异形连接孔41,所述异形连接部21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所述转轴组件2远离所述异形连接部 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组件3,且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拐角处上;可以理解地,可以理解地,所述异形连接部 21为非圆柱形结构,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为非圆孔形结构,固定板组件4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
39.当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打开状态(包括支撑状态和挂接状态)时,所述异形连接部21与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抵接。可以理解地,当所述支架组件3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转轴组件2的异形连接部21 将与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抵接,从而可以限制所述转轴组件2从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转动出来。进一步地,当所述支架组件3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3贴合在所述壳体1的拐角处。
4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组件4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转轴组件2 上设有异形连接部21,所述固定板组件4上设有限位槽42和与所述异形连接部21适配的异形连接孔,所述异形连接部21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所述转轴组件2远离所述异形连接部2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组件3,且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拐角处上。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组件3后,所述转轴组件2的另一端通过挤压的方式穿过所述异形连接孔41,使得所述转轴组件2与所述异形连接孔 41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异形连接部21与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抵接,从而可以限制所述转轴组件2从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转出,提高了转轴组件2与所述异形连接孔41转动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所述支架组件3和所述转轴组件2出现掉落的事故。此外,所述支架组
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3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电子产品的作用,还可以将电子产品挂接在屏幕、围臂等外部物体上;当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3贴合在所述壳体1的拐角处,从而提高了该支架保护壳的用户体验感。
41.进一步说明地,如图13所示,当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打开状态,且电子产品通过该支架保护壳挂接在外部物体上时,由于电子产品自身的重力或者外力作用,所述转轴组件2将承受朝向远离所述异形连接孔41方向的拉力,由于所述异形连接部21与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抵接,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将限制所述转轴组件2从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拔出,从而保证了电子产品被该支架保护壳挂接时的稳定性。
4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架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以及第四支架;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均设有所述异形连接部21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以及第四转轴,所述固定板组件4 包括均设有所述限位槽42和所述异形连接孔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以及第四固定板。
43.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以及所述第四固定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异形连接孔4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异形连接孔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的异形连接孔41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四固定板上的异形连接孔41转动连接;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以及所述第四支架分别搭接在所述壳体的四个拐角处;此时,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以及所述第四支架可以起到保护电子产品四个拐角的作用,且该支架保护壳的结构简单,外观漂亮,提高了该支架保护壳的用户体验感。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倾斜状态,或者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转动至倾斜状态,从而所述壳体被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或者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倾斜支撑在外部固定物(桌子等)上。
44.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均设有所述异形连接部21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固定板组件4包括均设有所述限位槽42和所述异形连接孔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短边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异形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异形连接孔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短边的两个拐角处。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以及图10所示,所述异形连接部21包括同轴连接在所述转轴组件2上的扣柱211以及连接在所述扣柱211上的凸块212,所述扣柱211的外径大于所述转轴组件2的外径;所述转轴组件2通过所述扣柱211扣接在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可以理解地,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与所述扣柱211和所述凸块212适配,所述凸块212设置在所述扣柱211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以及所述第四转轴上均设有所述扣柱211和所述凸块212。
46.当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支撑所述壳体1的状态时,所述凸块212与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在所述异
形连接孔41中转动时,所述凸块212在所述限位槽42内转动,而所述限位槽42的底板可以限制所述转轴组件2从所述异形连接孔41中转出。本实施例中,该支架保护壳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所述固定板组件4上还设有定位部43,所述壳体1上设有定位孔18,所述固定板组件4通过插入所述定位孔18 的所述定位部43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以及所述第四固定板上均设有所述定位孔18后;而所述定位孔18和所述定位部4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多个,例如所述定位孔18和所述定位部43均设置为2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8和定位部43可以保证所述固定板组件4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的稳定性。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后壳背板11和围绕所述后壳背板11设置的环形围板12,所述后壳背板11和所述环形围板12之间围成用于容纳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等)的容纳槽,所述环形围板12的内侧壁上设有安装凹槽16,所述安装凹槽16内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组件4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16中,且所述固定板组件4自所述通孔17伸出。可以理解地,所述安装凹槽16设置在所述环形围板12的内侧。具体地,所述固定板组件4从内侧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16中,且所述定位部43插入所述定位孔18中,所述固定板组件4的一侧自所述通孔17中伸出,所述转轴组件2 从外侧扣接在所述固定板组件4的异形连接孔41中,从而完成了该支架保护壳的组装工作。本实施例中,该支架保护壳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4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围板12上设有4个所述安装凹槽16,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以及第四固定板分别安装在4个所述安装凹槽16。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2的硬度大于所述壳体1的硬度,且所述固定板组件4的硬度大于所述壳体1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3的硬度大于所述壳体1的硬度;可以理解地,所述支架组件3、所述转轴组件2 以及所述固定板组件4均有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壳体1由软质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2通过硬质的所述固定板组件4转动连接在软质的所述壳体1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转轴组件2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的稳定性。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支架组件3 适配的拐角槽组13,当所述支架组件3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转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3收纳在所述拐角槽组13中。所述拐角槽组1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四个拐角处的第一拐角槽、第二拐角槽、第三拐角槽以及第四拐角槽。
5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拐角槽组1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四个拐角处的第一拐角槽、第二拐角槽、第三拐角槽以及第四拐角槽;当所述支架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拐角槽中,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拐角槽中,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拐角槽中,所述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拐角槽中。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拐角槽组13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4,所述支架组件3上设有折弯臂31,所述折弯臂31上设有插接部311;当所述支架组件3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插接部311插入所述凹槽14中。所述凹槽1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拐角槽内壁上的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拐角槽内壁上的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拐角槽内壁上的第三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拐角槽内壁上的第四凹槽;所述折弯臂3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
三折弯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四折弯臂,所述第一折弯臂、所述第二折弯臂、所述第三折弯臂以及所述第四折弯臂上均设有所述插接部311。
5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拐角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折弯臂,所述第一折弯臂上设有第一插接部,当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长边处,且所述第一插接部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中间部位折弯;当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一拐角槽中,且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收拢状态的稳定性。
55.所述第二拐角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折弯臂,所述第二折弯臂上设有第二插接部,当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长边处,且所述第二插接部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中间部位折弯;当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二拐角槽中,且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收拢状态的稳定性。
56.所述第三拐角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第三折弯臂,所述第三折弯臂上设有第三插接部,当所述第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三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三凹槽中。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折弯臂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折弯臂或所述第二折弯臂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57.所述第四拐角槽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支架上设有第四折弯臂,所述第四折弯臂上设有第四插接部,当所述第四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四插接部插入所述第四凹槽中。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折弯臂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折弯臂或所述第二折弯臂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5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拐角槽组13远离所述凹槽14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阻挡部15,当所述支架组件3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支架组件3 转动至所述拐角槽组13中,且所述支架组件3与所述阻挡部15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阻挡部15包括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第三阻挡部以及第四阻挡部。
5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拐角槽远离所述第一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阻挡部,当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至所述第一拐角槽中,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阻挡部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阻挡部为所述第一拐角槽远离所述第一凹槽一端的内壁上设置的凸出沿,所述第一阻挡部可以阻止所述第一支架的进一步转动。
60.所述第二拐角槽远离所述第二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阻挡部,当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所述第二拐角槽中,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阻挡部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阻挡部为所述第二拐角槽远离所述第二凹槽一端的内壁上设置的凸出沿,所述第二阻挡部可以阻止所述第二支架的进一步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的设计,保证了该支架保护壳的便捷性。
61.所述第三拐角槽远离所述第三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三阻挡部,当所述第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三支架转动至所述第三拐角槽中,且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三阻挡部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阻挡部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或所述第二阻
挡部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62.所述第四拐角槽远离所述第四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四阻挡部,当所述第四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四支架转动至所述第四拐角槽中,且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四阻挡部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阻挡部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或所述第二阻挡部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6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10所示,所述支架组件3包括弧形部32和连接所述弧形部32的支撑部33,所述折弯臂3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3上,且所述弧形部32和所述折弯臂31之间形成有缺口34,所述转轴组件2连接所述弧形部32;当所述支架组件3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缺口34的内壁与所述壳体1抵接。
6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10所示,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弧形部和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部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折弯臂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部;当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拐角槽的内侧壁抵接,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与所述后壳背板11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弧形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中心位置。
65.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拐角槽的内侧壁抵接的同时,所述第一缺口的内侧壁与所述壳体1抵接,此时所述第一支架被所述第一折弯臂定位在其支撑位置,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支撑位置时的稳定性。
66.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弧形部和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折弯臂之间形成第二缺口,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弧形部;当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二拐角槽的内侧壁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支架的结构和结构均与所所述第一支架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67.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弧形部和连接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三弧形部和所述第三折弯臂之间形成第三缺口,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弧形部;当所述第三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第三拐角槽的内侧壁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支架的结构和结构均与所所述第一支架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68.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四弧形部和连接所述第四弧形部的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折弯臂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部上,且所述第四弧形部和所述第四折弯臂之间形成第四缺口,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四弧形部;当所述第四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第四弧形部与所述第四拐角槽的内侧壁抵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支架的结构和结构均与所所述第一支架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6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2和所述支架组件3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支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三支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四支架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7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从所述第一拐角槽中转出的第一扣手条纹(图未示);可以理解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扣手条纹便于将所述
第一支架从所述第一拐角槽中转出。
71.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架从所述第二拐角槽中转出的第二扣手条纹(图未示)。可以理解地,用户通过所述第二扣手条纹便于将所述第二支架从所述第二拐角槽中转出。
72.所述第三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三支架从所述第三拐角槽中转出的第三扣手条纹(图未示)。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扣手花纹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扣手花纹或所述第二扣手花纹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73.所述第四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四支架从所述第四拐角槽中转出的第四扣手条纹(图未示)。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扣手花纹的结构和作用与所述第一扣手花纹或所述第二扣手花纹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7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保护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