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9382发布日期:2022-08-09 22:0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耳机作为各种移动终端接收和传送音频的电子配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中,无线耳机在逐步取代部分有线耳机。
3.对于无线耳机,人们在追求高质量音质的同时,对无线耳机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其可通过更换挂耳件,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佩戴的舒适度,且佩戴稳定。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至少一个挂耳件,耳机本体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喇叭模块,壳体上设有挂耳部,挂耳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抵靠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抵靠部用于抵顶在人体耳部的耳甲腔的侧面上,挂耳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靠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抵靠部设有弯曲面,弯曲面用于抵顶在人体耳部的对耳轮的侧面上。
7.可选的,挂耳件呈弧形的圆管状,挂耳件的直径从第二连接部所在端至第二抵靠部所在端逐渐减小。
8.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套接在一起。
9.可选的,第一抵靠部设有半球形面,半球形面用于与人体耳部的耳甲腔的侧面接触。
10.可选的,挂耳部呈圆管状。
11.可选的,入耳式无线耳机包括主板、电池、充电板和充电铜柱,主板和电池设在壳体内,充电板设有挂耳部内,充电铜柱设在第一连接部的侧面,电池和充电铜柱分别与充电板电性连接,充电板、喇叭模块分别与主板电性连接。
12.可选的,入耳式无线耳机包括麦克风,麦克风设在壳体内,麦克风与主板电性连接;入耳式无线耳机佩戴在人体耳部时,麦克风朝向耳部外侧。
13.可选的,壳体上设有凸出的塞部,塞部设有软胶塞,软胶塞用于塞在人体耳部的耳道处。
14.可选的,壳体的侧面设有泄音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挂耳件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使用者佩戴的需求,选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挂耳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人体耳部大小,这样可以增加佩戴的舒适度,更好的适应人体耳部也能使得佩戴更稳
定。本实用新型在佩戴时,通过第一抵靠部抵顶在人体耳部的耳甲腔的侧面上,第二抵靠部的弯曲面抵顶在人体耳部的对耳轮的侧面上,从而稳定的撑在耳部内,佩戴更稳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对本实用新型分布设计多个挂耳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一对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19.图3为一对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佩戴在耳部时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入充电盒中,且盒盖打开时的示意图;
23.图7为充电盒合上盒盖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25.1-耳机本体;1.1-壳体;1.2-塞部;1.3-挂耳部;1.4-第一抵靠部;1.5-第一连接部;1.6-泄音孔;1.7-出音孔;2-麦克风;3-软胶塞;4-挂耳件;4.1-第二连接部;4.2-弯曲面;4.3-第二抵靠部;5-充电铜柱;6-充电板;7-主板;8-电池;9-喇叭模块;10-耳部;10.1-耳道;10.2-对耳轮;10.3-耳甲腔;11-充电盒;11.1-盒盖;12-充电顶针;13-充电电池;14-充电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30.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入耳式无线耳机,其包括耳机本体1和至少一个挂耳件4。挂耳件4作为本入耳式无线耳机的配件,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不同大小的多个挂耳件4,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挂耳件4进行使用。
31.图1至3中示意出了一对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分别对应佩戴在人体的左右耳,在使用时,也可以只佩戴一个本入耳式无线耳机进行使用,图4即示意了单个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图1中对每个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分别示意出多个挂耳件4。图2至图4中则对每个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只示意了一个挂耳件4,且挂耳件4已经装配在耳机本体1上。
32.耳机本体1设有壳体1.1,壳体1.1内设有喇叭模块9,喇叭模块9用于发出声音。壳
体1.1上设有挂耳部1.3,本实施例的挂耳部1.3呈圆管状,设在壳体1.1的侧边。挂耳部1.3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的第一抵靠部1.4和第一连接部1.5,第一抵靠部1.4用于抵顶在人体耳部10的耳甲腔10.3的侧面上。
33.本实施例的第一抵靠部1.4设有半球形面,半球形面用于与人体耳部10的耳甲腔10.3的侧面接触,半球形面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34.挂耳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4.1和第二抵靠部4.3,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4.1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挂耳件4与耳机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更加需求方便的更换挂耳件4。
35.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4.1相互套接在一起。具体结构可以是:第一连接部1.5上设有凸柱,第二连接部4.1上设有套孔,第二连接部4.1通过套孔紧密套在凸柱上,从而实现套接。本实施例中未使用出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4.1相互套接的具体结构,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4.1之间也还可以通过磁吸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子在一起。
36.第二抵靠部4.3设有弯曲面4.2,弯曲面4.2用于抵顶在人体耳部10的对耳轮10.2的侧面上。本实施例的第二抵靠部4.3自身呈弧形状,其侧面形成弯曲面4.2。弯曲面4.2能更好的与人体耳部的对耳轮10.2的侧面相贴合,保证佩戴的稳定。
37.本实施例的挂耳件4呈弧形的圆管状,挂耳件4的直径从第二连接部4.1所在端至第二抵靠部4.3所在端逐渐减小,这样能更好的与人体耳部结构相配合。
3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入耳式无线耳机还包括主板7、电池8、充电板6、充电铜柱5和麦克风2,麦克风2、主板4和电池5设在壳体1.1内,充电板6设有挂耳部1.3内,充电铜柱5设在第一连接部4.1的侧面,电池8和充电铜柱5分别与充电板6电性连接,麦克风2、充电板6、喇叭模块9分别与主板7电性连接。通过充电铜柱5即可为电池8充电,电池8为入耳式无线耳机提供电能。如图5所示,入耳式无线耳机佩戴在人体耳部10时,麦克风2朝向耳部10外侧,以能更好的接收到人体嘴部发出的声音。主板7上设有无线模块,能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本入耳式无线耳机的零部件的分布更合理,使得其更加小巧、简洁。
39.本实施例的壳体1.1上设有凸出的塞部1.2,塞部1.2设有软胶塞3,软胶塞3为套设在塞部1.2上,软胶塞3用于塞在人体耳部10的耳道10.1处。塞部1.2及软胶塞3上设有出音孔1.7,喇叭模块9的声音从出音孔1.7传出。
40.本实施例的壳体的侧面设有泄音孔1.6。
41.如图5所示,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在佩戴时,软胶塞3塞在人体耳部10的耳道10.1处,弯曲面4.2抵顶在人体耳部10的对耳轮10.2的侧面上,第一抵靠部1.4抵顶在人体耳部10的耳甲腔10.3的侧面上,从而实现佩戴。
42.如图6和图7所示,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在充电时置于充电盒11中,在充电盒11内设有充电顶针12、充电主板14、充电电池13和type-c充电口15,充电顶针12、充电电池13和type-c充电口15均与充电主板14电性连接,充电铜柱5与充电盒11内的充电顶针12接触,通过type-c充电口15与外部的充电器连接为本入耳式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电池13也会存储电能,可以直接通过充电电池13为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充电,此时将不用连接外部的充电器,可以在携带过程中进行充电。本入耳式无线耳机在未使用时,也可以收纳进充电盒11中。本实施例的充电盒11的盒盖11.1为滑动设计,通过滑动进行打开和关闭。
4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