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6195发布日期:2022-11-08 21:3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以无线耳机为例,无线耳机因其具有较高的便携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较高的便携性同样也限制了无线耳机的体积,使得多数无线耳机的后声腔的体积往往较小,不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音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聆听设备,所述聆听设备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扬声器的支架、以及位于背离所述扬声器发声面一侧的隔离架;其中,所述支架围设有连通所述发声面和所述壳体出声孔的通孔;所述聆听设备的后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支架背离所述通孔的外侧壁以及所述隔离架。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聆听设备,且所述聆听设备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以及位于背离所述扬声器发声面一侧的隔离架,所述支架分别连接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壳体,并围设有连通所述发声面和所述壳体的出声孔的通孔;其中,所述聆听设备的后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支架背离所述通孔的外侧壁以及所述隔离架。
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设置于聆听设备的壳体内,且所述聆听设备还包括位于背离所述扬声器发声面一侧的隔离架,所述扬声器设置有连接所述壳体的支架,且所述支架围设有连通所述发声面和所述壳体出声孔的通孔;其中,所述聆听设备的后声腔的腔壁包括所述支架背离所述通孔的外侧壁以及所述隔离架。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通过在壳体和扬声器之间设置支架,且支架围设有连通扬声器和壳体出声孔的通孔,以及聆听设备的后声腔的腔壁可以包括支架背离通孔的外侧壁以及位于背离扬声器发声面一侧的隔离架,使得后声腔可以扩展至发声面朝向出声孔的一侧,以增加后声腔的体积,有利于提升聆听设备的音质。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中壳体100、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一些聆听设备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图1中壳体100、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图1中壳体100、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的又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图1中壳体100、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的还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1中扬声器2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6.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7.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壳体100、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10可以是无线耳机、有线耳机以及音箱等具有声音播放功能的设备,下面仅以聆听设备10以无线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聆听设备10可以包括:壳体100、扬声器 200、支架400以及隔离架300。其中,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隔离架300可以位于扬声器200的一侧,且隔离架300可以用于形成聆听设备10声腔的腔壁。支架400可以分别连接壳体100和扬声器200,且支架400也可以用于形成聆听设备10 声腔的腔壁。
19.具体地,壳体100除了可以用于安装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外,还可以用于安装聆听设备10所需的其他功能件。如图1 至图2所示,壳体100可以设置有空腔101以及与空腔101相连通的出声孔102。其中,空腔101可用于容纳扬声器200、隔离架300、支架 400以及聆听设备10所需的其他功能件。出声孔102可以用于将扬声器 200发出的声音传导至空腔101外,以实现聆听设备10的声音播放功能。同时,壳体100的材质可以塑料,以减轻聆听设备10的重量,且壳体 100的形状可以与用户的耳道形状相适配,以提高用户佩戴聆听设备10 的舒适度。此外,壳体10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功能涂层,用于提高壳体100的耐磨耐腐蚀性。
20.为了实现壳体100与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支架400等功能件的装配,壳体100还可以拆件为前壳110和后壳120。其中,前壳110 和后壳120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空腔101,且前壳110可以开设有前述的出声孔102。同时,前壳110和后壳120两者可以通过如卡接、粘接、焊接以及熔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21.扬声器200可以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以实现聆听设备10 的声音播放功能。如图2所示,扬声器200可以设置于空腔101内,并与空腔101的腔壁间隔设置。同时,扬声器200的发声面201可以位于扬声器200朝向出声孔102的一面上,并与出声孔102相对设置。其中,扬声器200具体可以是动圈式扬声器、动铁式扬声器以及平面振膜式扬声器中的任意一种。
2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请结合图2参阅图3,图3是一些聆听设备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一些聆听设备10的前后声腔主要通过扬声器200进行划分。如图3所示,扬声器200可以将空腔101划分为前声腔1011和后声腔1012。然而,采用此种方案形成的后声腔1012内一般还需装配聆听设备10的功能件,如电池或电路板等等,这会导致后声腔1012受到功能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聆听设备10的音质。为此,本实施例的聆听设备10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持后声腔1012独立性的隔离架300,以改善聆听设备10的声学表现力。
25.如图2所示,隔离架300可以位于背离扬声器200背离其发声面201 的一侧,也即是扬声器200远离出声孔102的一侧,且隔离架300可以与空腔101的腔壁连接,其可以用于将空腔101分隔为两个相独立的腔室。例如,隔离架300背离后声腔1012的一侧可以与壳体100,也即是空腔101的腔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301,且该容纳腔301可以用于安装聆听设备10的功能件,而隔离架300朝向扬声器200的一侧则可以用于形成后声腔1012的腔壁。如此设置,可以通过隔离架300将后声腔1012和容纳腔301分隔开来,以保持两者的独立性,降低聆听设备 10的功能件对后声腔1012的影响,改善聆听设备10的声学表现力。
26.隔离架300还可以用于装配扬声器200,使得扬声器200可以通过隔离架300固定在空腔101内。例如,扬声器200可以设置于隔离架300 背离容纳腔301的一侧上,两者可以通过如粘接、焊接以及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同时,隔离架300上还可以设置有避让结构,如避让槽或避让孔等,扬声器200则可以设置于避让槽或避让孔内,以减少扬声器200和隔离架300的堆叠高度。此外,隔离架300与空腔101的腔壁之间的连接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密封件500,如密封胶、泡棉、硅胶以及橡胶等等,以提高后声腔1012的密封性。
27.可选地,隔离架300上的避让孔或避让槽还可以贯穿隔离架300,以进一步减少扬声器200和隔离架300的堆叠高度,而扬声器200则可以用于封堵避让槽或避让孔,并与隔离架300背离后声腔1012的一侧以及壳体100共同围设形成前述的容纳腔301,即扬声器200也可以用于形成容纳腔301的腔壁。相应地,隔离架300与扬声器200之间的连接面上也可以设置有前述的密封件500,以提高后声腔1012的密封性。
28.进一步地,由于隔离架300是将部分后声腔1012分隔出去形成容纳腔301,因此隔离架300的设计会导致后声腔1012的体积大幅度减小 (如图2和图3所示),而体积较小的后声腔1012则不利于提升聆听设备10的音质。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10可以设置有用于扩大后声腔1012的支架400,以提高聆听设备10的音质。如图2所示,支架400可以设置于空腔101内,且支架400可以位于发声面201靠近出声孔102的一侧。同时,支架400可以分别与壳体100,也即是空腔 101的腔壁和扬声器200连接,且支架400还可以围设形成连通发声面 201和出声孔102的通孔401。其中,支架400朝向通孔401的内侧壁402可以用于形成聆听设备10的前声腔1011的腔壁,而支架400背离通孔401的外侧壁403可以用于形成聆听设
备10的后声腔1012的腔壁。
2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400可以将前声腔1011 的部分体积划分给后声腔1012,使得后声腔1012可以由发声面201背离出声孔102的一侧扩展至发声面201朝向出声孔102的一侧,以在增加后声腔1012的体积的同时,减少前声腔1011的体积。如此,不仅可以利用较大的后声腔1012提升扬声器200发出声音的低频弹性和下潜特征,还可以利用较小的前声腔1011拓宽扬声器200发出声音的中高频延展,从而提升聆听设备10的音质。
30.具体地,内侧壁402可以与扬声器200共同围设形成聆听设备10 的前声腔1011。例如,通孔401远离发声面201的开口孔径可以等于出声孔102靠近发声面201的开口孔径,且通孔401和出声孔102可以刚好相对准。如此,空腔101的腔壁(壳体100)可以不构成前声腔1011 的腔壁,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减少前声腔1011的体积。
31.可选地,内侧壁402也可以与壳体100和扬声器200共同围设形成聆听设备10的前声腔1011。例如,通孔401远离发声面201的开口孔径可以大于出声孔102靠近发声面201的开口孔径,且通孔401和出声孔102也可以相对准。如此,空腔101的腔壁也可以构成前声腔1011 的腔壁,且开口孔径较大的通孔401更有利于与出声孔102进行对准装配。
32.外侧壁403可以与壳体100、扬声器200以及隔离架300共同围设形成后声腔1012。例如,扬声器200和外侧壁403均可以与空腔101的腔壁间隔设置,使得空腔101的腔壁、扬声器200、外侧壁403以及隔离架300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后声腔1012。其中,外侧壁403的部分区域还可以在朝向内侧壁402的方向上凹陷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进一步扩大后声腔1012的体积。同时,为了保持后声腔1012内与聆听设备10 外的气压平衡,壳体100用于形成后声腔1012腔壁的区域还可以开设有泄压孔103。进一步地,泄压孔103还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胶或防水透气膜覆盖,以降低后声腔1012进入水渍或灰尘的概率。相较于仅利用扬声器200、隔离架300以及空腔101的腔壁共同围设形成后声腔1012 的方案,支架400可以将后声腔1012扩展至发声面201朝向出声孔102 的一侧,从而增加后声腔1012的体积。
33.如图2所示,支架400还可以具有分别与内侧壁402和外侧壁403 连接并相对设置的底壁404和顶壁405。其中,底壁404可以与扬声器 200朝向出声孔102的一侧连接,并围绕发声面201设置。顶壁405可以与空腔101的腔壁连接,并围绕出声孔102朝向扬声器200的开口设置。如此,支架400可以分别连接壳体100和扬声器200,并围设形成连通发声面201和出声孔102的通孔401。优选地,底壁404和顶壁405 可以相平行。
34.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后声腔1012的密封性,顶壁405和空腔101 的腔壁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密封件500,以利用密封件500填补顶壁405 和空腔101的腔壁之间的装配间隙。其中,当密封件500为密封胶时,其还可以起到粘接壳体100和支架400的作用,以提高支架400和壳体 100的装配牢固性。当密封件500为泡棉、硅胶或者橡胶时,密封件500 可以分别与支架400的顶壁405和空腔101的腔壁相抵接,以提高支架 400和壳体100的密封可靠性。同时,为了避免密封件500在抵压过程中发生偏移,顶壁405或者空腔101的腔壁上还可以开设有容纳密封件 500的限位槽,而密封件500可以通过限位槽嵌设在顶壁405或者空腔 101的腔壁上,以利用限位槽限制密封件500在抵压过程中的位置,避免密封件500发生偏移。
35.为了进一步提升聆听设备10的音质,聆听设备1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调整声阻的调音件600,支架400还可以开设有连通前声腔1011和后声腔1012的声短路孔406。如图2所示,声短路孔406贯穿内侧壁402 和外侧壁403,以连通前声腔1011和后声腔1012。调音件600可
可以设置于安装槽内,且振膜组件220可以在通电后产生振动以发出声音。支架400可以代替扬声器200原本的前罩与安装壳210连接,并盖设在安装槽上,其围设形成的通孔401则可以连通振膜组件220和出声孔102,使得振膜组件220发出的声音能够从通孔401传导至出声孔102 处。如此,可以省略扬声器200原有的前罩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扬声器 200和支架400的堆叠高度,提高空腔101内的空间利用率,还可以节约聆听设备10的生产成本。
44.具体地,振膜组件220可以包括:振膜221、华司222、永磁体223 以及音圈224。其中,振膜221可以与安装壳210连接,且振膜221可以盖设在安装槽上,并与安装壳210共同围设形成与后声腔1012连通的内腔202,其可以用于振动发声。例如,安装壳210上可以开设有通孔,以连通内腔202和后声腔1012。华司222位于内腔202内,并与振膜221间隔设置,以预留出振膜221的振动空间。永磁体223设置于华司222背离振膜221的一侧,且永磁体223还可以与安装壳210位于内腔202的侧壁间隔设置。音圈224可以设置于永磁体223和安装壳210 位于内腔202的侧壁之间,并与振膜221连接。当音圈224通电产生磁力时,可以与永磁体223的磁力相作用而发生位移,从而带动振膜221 运动。由此,可通过控制音圈224的磁力大小和通电时间,来带动振膜 221振动发声。动圈式扬声器的具体结构及发声原理可参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聆听设备10,通过在壳体100和扬声器200之间设置支架400,且支架400围设有连通扬声器200和壳体100出声孔 102的通孔401,以及聆听设备10的后声腔1012的腔壁可以包括支架 400背离通孔401的外侧壁403以及位于背离扬声器200发声面201一侧的隔离架300,使得后声腔1012可以扩展至发声面201朝向出声孔 102的一侧,以增加后声腔1012的体积,有利于提升聆听设备10的音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