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和电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6155发布日期:2022-10-29 02:3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器和应用该遥控器的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遥控器是一种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其中一种类型的遥控器为无线遥控器,可以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常用的无线遥控器包括红外遥控模式和无线电遥控模式。但是,遥控器体积比较小巧,在使用过程中,遥控器经常被乱放,导致不易被找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器和电子系统,旨在解决遥控器不易找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寻找的遥控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后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出声孔;
6.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7.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主板,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发声器件与所述出声孔正对设置。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凸设有围筋,所述围筋环绕所述出声孔设置,并围合形成连通所述出声孔的出声腔,所述发声器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出声腔内。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声腔的底壁凸设有凸筋,所述凸筋环绕所述出声孔设置,并围合形成限位槽;
10.所述遥控器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遮盖所述出声孔。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出声孔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发声器件正对设置;
12.且/或,所述发声器件为蜂鸣器;
13.且/或,所述后壳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凸设有支撑筋,所述主板支撑于所述支撑筋上;
14.且/或,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中二者之一设有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扣槽,所述前壳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扣槽的卡接配合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包括中壳和盖板,所述中壳与所述前壳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中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电池槽和第一声孔,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中壳背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并盖合所述电池槽的槽口,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声孔设有第二声孔,所述第一声孔与所述第二声孔正对连通,以配合形成所述出声孔。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通孔,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邻近所述通孔设置,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的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通孔的网布,所述网布遮盖所述通孔,所述网布为透光网布。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和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背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按键,所述前壳对应所述按键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按键孔;
20.所述语音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背向所述按键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语音模块设有第一过孔,所述按键板对应所述通孔还设有橡胶柱以及贯穿所述橡胶柱的第二过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过孔及所述第一过孔依次对应连通,所述指示灯设于所述橡胶柱的周缘,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所述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终端信号连接。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遥控器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前壳和后壳,使得前壳和后壳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从而利用安装腔安装和保护主板和发声器件,同时通过在后壳设置连通安装腔的出声孔,并将发声器件设置于主板,并与出声孔正对设置,如此在需要寻找遥控器时,通过控制发声器件发出声音,可便于用户根据传出声音的位置找到遥控器,且发声器件与出声孔正对设置,如此发声器件发出的声音被完全传出,有效增大发声,从而进一步实现方便快捷寻找遥控器。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遥控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分解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壳的分解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壳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003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3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遥控器是一
种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其中一种类型的遥控器为无线遥控器,可以远程控制电子设备。常用的无线遥控器包括红外遥控模式和无线电遥控模式。
[0040]
目前,常见的遥控器主要使用单mic拾音或者是双mic拾音,但是在使用时,经常会因为遥控器的乱放,导致不易找到遥控器在哪里。相关技术中,有部分遥控器产品虽然增加了发声器件,但是受结构设计的影响,导致声音偏小,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因遥控器的本身体积较小,遥控器的乱丢、乱放或者是遗落到一个角落里,即使有发声器件,因发声器件的声压级偏小(约60db左右)导致很难找寻到遥控器的位置。
[0041]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遥控器100。可以理解的,遥控器100用于控制电子系统中显示终端的操作,从而实现app、游戏或功能控制等操作。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采用无线连接时,可采用红外信号连接、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0042]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遥控器100包括壳体1、主板2及发声器件3,其中,壳体1包括前壳12和后壳13,前壳12与后壳13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11,后壳13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出声孔131,主板2设于安装腔11内,发声器件3设于主板2,并与主板2电连接,发声器件3与出声孔131正对设置。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主板2及发声器件3等部件,也即壳体1为主板2及发声器件3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壳体1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采用分体设置结构。为了实现主板2及发声器件3的安装和保护,壳体1内形成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可选为密闭空腔结构,从而提升遥控器100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
[0044]
可以理解的,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包括前壳12和后壳13,也即壳体1采用分体设置,由前壳12和后壳13连接形成,以使得前壳12和后壳13围合形成安装腔11。为了方便实现遥控器100的拆装和维修等,壳体1的前壳12和后壳13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0045]
可以理解的,主板2及发声器件33等部件,设于壳体1的安装腔11内,可避免发声器件3暴露,对发声器件3起到保护的隐藏的作用,还可确保遥控器的外观美观。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的主板2可以控制电路或集成于电路板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等。遥控器100通过在主板2上设置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从而使得通过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与电子系统实现信号连接,使得遥控器100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电子系统的终端等。
[004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板2上设置发声器件3,并与主板2电连接,如此在需要寻找遥控器时,主板2接收到指令,并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发声器件3发出声音,可便于用户根据传出声音的位置找到遥控器。
[0047]
当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100连接蓝牙工作时,用户可通过app软件输入定位指令,遥控器100的主板2接收到定位指令后,主板2控制发声器件3发出“滴滴”的声音,用户可根据声音来源快速找到遥控器100,当找到遥控器100之后,用户按下遥控器100的任意按键之后,发声器件3即可停止发声。
[0048]
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发声器件3发出的声音顺利传递至外界被用户听到,壳体1的后壳13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出声孔131,且出声孔131与发声器件3正对,如此发声器件3
发出的声音快速且顺利从出声孔131传出,有效增大发声,从而快速被用户定位,顺利被用户找到。
[0049]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100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前壳12和后壳13,使得前壳12和后壳13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11,从而利用安装腔11安装和保护主板2和发声器件3,同时通过在后壳13设置连通安装腔11的出声孔131,并将发声器件3设置于主板2,并与出声孔131正对设置,如此在需要寻找遥控器100时,通过控制发声器件3发出声音,可便于用户根据传出声音的位置找到遥控器100,且发声器件3与出声孔131正对设置,如此发声器件131发出的声音被完全传出,有效增大发声,从而进一步实现方便快捷寻找遥控器。
[0050]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前壳12为设有交互件的正面,后壳13为背离交互件的反面。可以理解的,交互件可以是按键、触摸屏等。通过将出声孔131设置于后壳13,一方面可提高遥控器100的外观美观性,另一方面也避免发声器件131的设置与交互件产生干涉。
[0051]
在一实施例中,前壳12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通孔122,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主板2的语音模块5,语音模块5对应通孔122设置,并与主板2电连接。
[005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通过在壳体1的前壳12上开设通孔122,并设置语音模块5,使得语音模块5与主板2电连接,并与通孔122对应设置,从而利用语音模块5通过通孔122实现拾音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板2,以控制遥控器100或通过遥控器100控制终端等,使得遥控器100实现语音助手功能。
[0053]
可以理解的,也可利用语音模块5实现拾音器件功能,语音模块5用于接收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至主板2。在寻找遥控器100时,通过语音模块5用过通孔122实现收音,并将信号传递至主板2,再由主板2控制发声器件3发出声音,可便于用户根据传出声音的位置找到遥控器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义壳体1的外表面中位于正面和反面之间的部分为周面,通孔122开设于壳体1的周面,在此不做限定。
[0054]
在本实施例中,语音模块5可选为麦克风结构。可以理解的,用户可通过语音唤醒麦克风拾音,通过麦克风拾音之后,控制发声器件3发出声音,用户可根据声音来源快速找到遥控器100,当找到遥控器100之后,用户按下遥控器100的任意按键之后,发声器件3即可停止发声,或者,用户找到遥控器100之后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发声器件3停止发声。
[0055]
当然,壳体1设有多个通孔122,语音模块5包括多个麦克风结构,使得多个麦克风结构间隔设置,并与主板2电连接,从而使得多个麦克风结构形成麦克风阵列,并使得每一麦克风结构对应一通孔122设置,如此可利用多个麦克风结构形成的麦克风阵列在一定的角度和距离范围内,满足波束形成算法要求,从而实现在较远的距离下遥控器仍能拾取到人声,同时还可以实现噪声自适应处理,抑制环境中的噪声对识别人声的影响,真正实现远场拾音,使得遥控器远场拾音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2.7m。
[0056]
可选地,语音模块5包括两个麦克风结构,两个麦克风结构均与主板2电连接,并形成双麦克风阵列。对应的,壳体1设有两个通孔122。双麦克风阵列在一定的角度和距离范围内,满足波束形成算法要求,实现在较远的距离下遥控器100仍能拾取到人声,同时还可以实现噪声自适应处理,抑制环境中的噪声对识别人声的影响,真正实现远场拾音,使得遥控器100远场拾音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2.7m。
[0057]
为了进一步实现快速寻找遥控器100,在一实施例中,前壳12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通孔122,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主板2的指示灯6,指示灯6邻近通孔122设置,并与主板2电
连接。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通过设置指示灯6,使得指示灯6邻近通孔122设置,并与主板2电连接。如此在寻找遥控器100时,当主板2接收控制指令时,主板2控制指示灯6发光,使得指示灯6亮起或闪烁,如此指示灯6发出的光可通过通孔122传出,从而便于用户在黑暗环境快速找到遥控器100。
[0059]
可以理解的,指示灯6可以是设置于主板2的led灯或其他能够发光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指示灯6包括多个,多个指示灯6环绕通孔122设置。指示灯6可以是三色led背光灯爆闪。
[0060]
在一实施例中,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通孔122的网布7,网布7遮盖通孔122,网布7为透光网布。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网布7,使得网布7遮盖通孔122,如此可利用网布7避免杂质等通过通孔122进入安装腔11内,以影响麦克风结构或主板2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网布7的设置不影响拾音效果或声音传输。可选地,网布7为透光网布,例如透明网布,如此可方便指示灯6发出的光,顺利通过网布7和通孔122至外界。
[0062]
可以理解的,网布7可以是防尘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通孔122处设置防水结构或防水层,从而利用防水结构或防水层实现防水功能。防水结构或防水层遮盖通孔122,防水结构或防水层的设置不影响拾音效果或声音传输以及透光效果。
[0063]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13面向前壳12的一侧凸设有围筋1321,围筋1321环绕出声孔131设置,并围合形成连通出声孔131的出声腔,发声器件3至少部分容纳于出声腔内。
[006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设置围筋1321,使得围筋1321呈环形设置,并环绕出声孔131设置,如此使得围筋1321和后壳13围合形成出声腔,出声孔131位于出声腔的底壁,发声器件3设置于主板2上,并朝向出声腔内延伸,使得至少部分发声器件3容纳于出声腔内,如此可利用围筋1321进一步聚集发声器件3发出的声音,并全部由出声孔131传出,从而进一步增大发声效果,以便用户快速寻找遥控器100。
[0065]
可选地,出声孔131包括多个,多个出声孔131间隔设置,并均与发声器件3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出声孔131位于出声腔的底壁,并与发声器件3正对设置。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发声器件3可选为蜂鸣器。可以理解的,当本遥控器100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设备或电子系统的终端连接时,使用者通过设备或终端按键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连接遥控器100,然后通过定位指令之后,或者是语音唤醒mic拾音,通过mic拾音之后,遥控器100驱动发声器件3发出声音,同时指示灯6实现三色led背光灯爆闪,遥控器100开始发出“滴滴”的声音,当找到遥控器100之后,按下遥控器100的任意按键之后,发声器件3即可暂停发声。
[0067]
可以理解的,将发声器件3设置为蜂鸣器,可有效地发挥单音频声音大的优势,用于提醒作用,且使得音源的声音由常规的60db提升到90db以上。
[0068]
在一实施例中,出声腔的底壁凸设有凸筋1322,凸筋1322环绕出声孔131设置,并围合形成限位槽;遥控器100还包括防尘网4,防尘网4设于限位槽内,并遮盖出声孔131。
[006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设置凸筋1322,使得凸筋1322在出声腔的底壁围合形成限位槽,从而利用限位槽安装限位防尘网4。可以理解的,防尘网4的设置,有效避免杂质等通过出声孔131进入安装腔11内,以影响发声器件3或主板2的性能。可以理
解的,防尘网4的设置不影响出声效果或声音传输。通过调整防尘网4,由透气量为2000(l/m2.s)更改为9000(l/m2.s),有效降低声阻的影响,调试q点的声压级。
[007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出声孔131处设置防水结构或防水层,从而利用防水结构或防水层实现防水功能。可以理解的,防水结构或防水层遮盖出声孔131,防水结构或防水层的设置不影响出音效果或声音传输。
[0071]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13面向前壳12的一侧凸设有支撑筋1323,主板2支撑于支撑筋1323上。可以理解的,如图3和图6所示,通过后壳13设有安装槽,通过在安装槽内设置支撑筋1323,从而利用支撑筋1323支撑和定位主板2,提高主板2的安装稳定性。
[007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定位主板2,后壳13和/或前壳12内还设有定位柱,主板2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内。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定位配合,可实现后壳13和/或前壳12与主板2的快速定位装配。
[0073]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13和前壳12中二者之一设有卡扣121,二者之另一设有扣槽1324,前壳12通过卡扣121与扣槽1324的卡接配合与后壳13可拆卸连接。
[0074]
可以理解的,前壳12可设置有卡扣121,后壳13设置有扣槽1324,通过卡扣121与扣槽1324的卡接配合,实现前壳12与后壳13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前壳12设置有扣槽1324,后壳13设置有卡扣121。或者,前壳12可设置有卡扣121和扣槽1324,后壳13设置有扣槽1324和卡扣121,在此不做限定。
[0075]
可选地,卡扣121和扣槽1324分别包括多个,多个卡扣121和多个扣槽1324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卡扣121和扣槽1324分别沿前壳12和后壳13的周缘设置。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前壳12的周缘延伸设置有第一边沿部,多个卡扣121间隔设置于第一边沿部。后壳13的周缘延伸设置有第二边沿部,多个扣槽1324间隔设置于第二边沿部。
[0077]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13包括中壳132和盖板133,中壳132与前壳12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11,中壳132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电池槽1326和第一声孔1325,盖板133连接于中壳132背向前壳12的一侧,并盖合电池槽1326的槽口,盖板133对应第一声孔1325设有第二声孔1331,第一声孔1325与第二声孔1331正对连通,以配合形成出声孔131。
[007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中壳132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筋1323,主板2支撑于支撑筋1323上,前壳12与中壳132连接,并配合支撑筋1323压紧并定位主板2,也即前壳12盖合安装槽的槽口。可以理解的,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出声孔131。
[0079]
通过在中壳132上设置电池槽1326,使得电池槽1326贯穿中壳132的安装槽的底壁,从而利用电池槽1326安装电池或电源等结构,以为遥控器100供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盖板133,从而利用盖板133盖合电池槽1326的槽口,以避免安装于电池槽1326内的电池或电源等结构掉出电池槽1326。
[008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中壳132对应发声器件3设置有第一声孔1325,盖板133对应第一声孔1325设有第二声孔1331,如此在盖板133与中壳132连接,并盖合电池槽1326时,第一声孔1325与第二声孔1331正对连通,以配合形成出声孔131。
[0081]
可以理解的,围筋1321和凸筋1322设置于中壳132背向盖板133的一侧,也即围筋1321和凸筋1322设于中壳132的安装槽底壁上。可选地,围筋1321朝向前壳12的延伸高度小
于支撑筋1323朝向前壳12的延伸高度。凸筋1322朝向前壳12的延伸高度小于围筋1321朝向前壳12的延伸高度。
[0082]
在本实施例中,中壳132和盖板133中二者之一设有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扣槽,盖板133通过卡扣与扣槽的卡接配合与中壳132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0083]
在一实施例中,主板2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21和按键板22,按键板22背向电路板21的一侧设有按键221,前壳12对应按键221设有按键孔123,按键221穿设于按键孔123;语音模块5设于电路板21背向按键板22的一侧,电路板21对应语音模块5设有第一过孔211,按键板22对应通孔122还设有橡胶柱223以及贯穿橡胶柱223的第二过孔222,通孔122、第二过孔222及第一过孔211依次对应连通,指示灯6设于橡胶柱223的周缘,并与电路板21电连接。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主板2的电路板21可以控制电路或集成于电路板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等,按键板22上设置有多个按键221,前壳12对应按键221设有按键孔123,使得按键221穿设于按键孔123,如此可方便用户通过按键221实现遥控器100的按键功能。
[0085]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遥控器100的防水性能,语音模块5设于电路板21背向按键板22的一侧,按键板22对应通孔122还设有橡胶柱223,如图7所示,通过在前壳12面向安装腔11的一侧凸设有环台124,环台124环绕通孔122设置,并围合形成容置槽,橡胶柱223容纳于容置槽内。
[0086]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1对应语音模块5设有第一过孔211,按键板22还设有贯穿橡胶柱223的第二过孔222,且通孔122、第二过孔222及第一过孔211依次对应连通,如此可方便语音模块5依次通过通孔122、第二过孔222及第一过孔211实现收音。
[0087]
可以理解的,指示灯6环绕橡胶柱223设置,环台124的设置还有利于聚集指示灯6发出的光,提高透光效果。
[0088]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的前壳12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1的安装孔,遥控器100还包括触摸组件,触摸组件设于安装孔处,并与主板2电连接,触摸组件背向主板2的一侧形成有触摸面。
[0089]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壳体1的前壳12设置连通安装腔11的安装孔,从而方便利用安装孔显露触摸组件,以方便用户通过显露于安装孔处的触摸组件,实现遥控器100的遥控或者远程控制功能。触摸组件背向主板2的一侧形成有触摸面,在用户通过安装孔触摸触摸面时,触摸组件能够及时将信号传输至主板2,并由主板2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操作。
[0090]
可选地,触摸面呈凹弧面设置,从而提升遥控器100壳体1的外观美观性和观感,同时方便提示用户该区域为触摸控制区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面也可设置为凸弧面,在此不做限定。
[009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的遥控器100,遥控器100与终端信号连接。该遥控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系统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92]
可以理解的,终端可以是显示屏、显示屏或电视屏幕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在此不做限定。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智能空调、智能音响、智能风扇或其他智能家居等,在此不做限定。
[00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