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3956发布日期:2022-12-02 23:3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尤指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2.很多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而在体育活动时有必要实时监测身体状态,尤其是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老人或病患者,在活动时如出现心率异常可能会导致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心率是反映心脏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作为监测身体健康状态的指标,如耳机具有心率测量功能将可以满足用户听音乐与监测心率的需求,而无需携带额外的心率测量装置。
3.后戴式耳机通过支撑架戴在头上,将听筒贴在耳朵上听声音,而无需塞在耳朵孔内,避免了耳塞塞在耳朵里带来的不适感,而传统的后戴式耳机是利用空气振动的原理做成的,存在如下问题:(1)当年纪变大或者病变,人的耳膜性能下降时,就会对人产生听力障碍;(2)使用这种耳机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在驾车或过马路时容易产生危险;(3)长期大音量地使用这种耳机,对人的耳膜有影响,会引起人的耳鸣,严重地会造成听力下降。骨传导耳机的声音传导不需要耳膜的振动,既提高了舒适性,又保护了用户的听力,还能使用户直接听清外部声音,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以使其同时具有心率测量功能与听音乐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将骨传导耳机与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结合,不仅仅实现了基本的音频传输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心率检测。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包括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两个主壳,两个所述主壳之间通过头弓线连接,每个所述主壳远离所述头弓线的一端设有喇叭组件,其中主壳内配装有主控电路板以及与主控电路板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包括入耳耳塞以及内置在入耳耳塞内部的心率传感器组件,且该心率传感器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线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
7.进一步,入耳耳塞包括透明耳道套筒以及套设在透明耳道套筒外侧的耳帽,该透明耳道套筒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组件。
8.进一步,心率传感器组件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用于发射测试光线,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被反射的测试光线,所述发射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led,所述接收部包括一pd或者一接收芯片。
9.进一步,所述透明耳道套筒延其自身轴向方向开设有用于连通耳道以及外界的通气槽。
10.进一步,每个所述主壳的内侧卡接有胶塞和侧盖,所述胶塞和侧盖盖设于对应所述主壳上分别形成走线槽和收容槽,所述走线槽与所述收容槽之间通过隔开部隔开;且所
述主控电路板以及电源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收容槽内,且主控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线与电源组件连接,且该第二连接线穿过头弓线。
11.进一步,所述走线槽内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夹线块,且夹线块的中间开设有夹线槽,其中主控电路板通过第三连接线与喇叭组件连接,且该第三连接线放置在夹线槽内。
12.进一步,所述胶塞放置在该走线槽内,且胶塞的一端面端面与所述隔开部卡接。
13.进一步,所述胶塞的一端面分别设有卡合台,所述隔开部上设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台与所述卡合孔扣合。
14.进一步,所述侧盖朝向收容槽的表面凸设有若干配装柱,且收容槽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对应配装柱的配装槽位,侧盖通过配装柱插接在配装槽位内实现与收容槽的配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骨传导耳机与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结合,不仅仅实现了基本的音频传输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心率检测,而且本发明的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测试者保持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刚好位于外耳道的入口处,使得测试光线尽可能照射于外耳道,由于人的耳朵是非常精密复杂的器官,而外耳道的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所以被反射的测试光线信号更强,接收部接收到光信号经过放大及滤波后就能还原出更为精确和稳定的脉搏跳动波形,因此可以计算出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心率数值。
附图说明
16.图1 是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 是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 是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单侧的分解示意图。
19.图4 是第一主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 是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 是第一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 是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主壳;11、收容槽;111、配装槽位;12、走线槽;121、夹线块;13、隔开部;131、卡合孔;14、主控电路板;141、充电端子;15、第三连接线;2、第二主壳;3、第一侧盖;31、配装柱;32、凸起合台;4、第二侧盖;5、头弓线;6、胶塞;7、喇叭组件;8、第一连接线;9、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1、透明耳道套筒;911、通气槽;92、耳帽。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关于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参照图1至图7,一种外置心率传感器的骨传导耳机,包括包括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两个主壳,两个所述主壳之间通过头弓线5连接,每个所述主壳远离所述头弓线5的一端设有喇叭组件7,其中主壳内配装有主控电路板14以及与主控电路板14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包括入耳耳塞以及内置在入耳耳塞内部的心率传感器组件,且该心率传感器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线8与主控电路板14电性连接。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骨传导耳机与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结合,不仅
仅实现了基本的音频传输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心率检测,而且本发明的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测试者保持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刚好位于外耳道的入口处,使得测试光线尽可能照射于外耳道,由于人的耳朵是非常精密复杂的器官,而外耳道的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所以被反射的测试光线信号更强,接收部接收到光信号经过放大及滤波后就能还原出更为精确和稳定的脉搏跳动波形,因此可以计算出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心率数值。
27.在本具体实施例,入耳耳塞包括透明耳道套筒91以及套设在透明耳道套筒91外侧的耳帽92,该透明耳道套筒91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组件。心率传感器组件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用于发射测试光线,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被反射的测试光线,所述发射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led,所述接收部包括一pd或者一接收芯片。
28.所述心率传感器组件包括发射部与接收部,所述发射部用于发射测试光线,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被反射的测试光线。所述发射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led,所述led发射的测试光线可以为红光、蓝光、绿光中的一种。所述接收部包括一pd或者一接收芯片。佩戴外置入耳心率传感组件9时,直接将入耳耳塞塞入外耳道入口处,耳帽92可以起到适配佩戴的作用;发射部向外耳道发射测试光线,测试光线一部分被外耳道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反射的测试光线被接收部重新接收。
29.测试心率时,led向外耳道发射测试光线,测试光线一部分被外耳道吸收,另一部分经反射被接受部接收,接收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处理控制单元,处理控制单元通过计算电信号强弱波动换算成心率数值,并把心率数值发送至智能终端。
30.在本具体实施例,所述透明耳道套筒91延其自身轴向方向开设有用于连通耳道以及外界的通气槽911。故可以保持耳道与外界连通,可以正常接收外界声音。
31.参照图1-图6,两个所述主壳具体包括一第一主壳1和第二主壳2,第一主壳1靠近第二主壳2的一侧镂空并通过隔开部13分隔形成一走线槽12和一收容槽11,第一主壳1的收容槽11用于安装和主控电路板14,第一主壳1靠近喇叭组件7的一端为挂耳端且呈弧形,第一主壳1靠近头弓线5的一端为贴附端,走线槽12位于第一主壳1的挂耳端,收容槽11位于第一主壳1的贴附端,隔开部13与第一主壳1一体成型,隔开部13上设有一卡合孔131,第一主壳1的末端呈圆形,其用于固定喇叭组件7,第二主壳2的结构与第一主壳1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即:第二主壳2通过隔开部13分隔形成另一走线槽12和另一收容槽11,第二主壳2的收容槽11用安装另一按键控制板以及电源组件,第一主壳1和第二主壳2二者隔开部13上设有一卡合孔131。
32.参照图1-图3,进一步,每个所述主壳的内侧卡接有胶塞6和侧盖,所述胶塞6和侧盖盖设于对应所述主壳上的走线槽12和收容槽11,所述走线槽12与所述收容槽11之间通过隔开部13隔开;且所述主控电路板14以及电源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收容槽11内,且主控电路板14通过第二连接线与电源组件连接,且该第二连接线穿过头弓线5。
33.进一步,所述走线槽12内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夹线块121,且夹线块121的中间开设有夹线槽,其中主控电路板14通过第三连接线15与喇叭组件7连接,且该第三连接线15放置在夹线槽内,其中通过夹线块121实现对第三连接线15的固定,避免了第三连接线15的晃动;而且所述胶塞6靠近走线槽12的侧面开设有对应夹线块121的卡设槽,其中夹线块121卡设在卡设槽内,故也可以实现对胶塞6的定位。
34.参照图1,两个主壳的内侧分别卡接有侧盖,具体的,第一主壳1的内侧卡接有第一
侧盖3,第二主壳2的内侧卡接有第二侧盖4,第一侧盖3盖设于第一主壳1的收容槽11上形成用于收容主控电路板14的收容腔,第一侧盖3的外壁上设有充电端子141,该充电端子141与主控电路板14电连接,第二侧盖4盖设于第二主壳2的收容槽11上形成用于收容另一电路板和电源组件的收容腔,第一侧盖3和第二侧盖4二者的两对立外壁上分别设有配装柱31,第一侧盖3的配装柱31与第一主壳1的配装槽位111一一对应扣合,第二侧盖4的配装柱31与第二主壳2的的配装槽位111一一对应扣合,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侧盖3或第二侧盖4的配装稳固性,第一侧盖3以及第二侧盖4的端面设置有凸起合台32,该凸起合台32可以与对应位置的隔开部13上的卡合孔131扣合。
35.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一主壳1和第二主壳2二者的挂耳端分别卡接有一胶塞6,两个胶塞6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其中右边的胶塞6盖设于第一主壳1的走线槽12上形成走线腔,所述走线槽12与所述收容槽11之间通过隔开部13隔开,右边的胶塞6一端面上的卡合台与第一主壳1的隔开部13上的卡合孔131扣合,左边的胶塞6盖设于第二主壳2的走线槽12上形成另一走线腔,左边的胶塞6一端面上的卡合台与第二主壳2的隔开部13上的卡合孔131扣合,两个胶塞6位于两个侧盖与两个喇叭组件7之间。
36.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