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手机保护壳及手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0694发布日期:2022-11-11 20:3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散热手机保护壳及手机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手机保护壳及手机终端。


背景技术:

2.当下,手机终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户利用手机社交、看视频、玩游戏,处理工作越来越频繁,在高频率、高负荷使用的情况下,手机会发热,特别在夏季的时候,发热情况更加严重。手机设备持续高温会触发芯片降频,使手机性能下降,导致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卡顿掉帧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3.针对手机终端的发热问题,现有技术提出利用集成制冷片的外置风冷散热器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然而,为了不影响安装后的整体外观,同时保证一定的便携性和可拆装性,使得这种外置风冷散热器无法做得很大,大多以夹持或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手机中部,冷却位置有限,不能覆盖整个手机,而且主要冷却的位置并不是手机芯片发热最集中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手机保护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置式风冷散热器散热面积有限,且主要冷却位置偏离中心热源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手机保护壳,包括:
6.手机保护壳本体;
7.柔性流道基体,设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内侧,内部具有流道;
8.压电泵,配置在所述流道上,与所述流道共同形成封闭的循环流路,所述压电泵用于为所述循环流路内填充的液态工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
9.散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机保护壳外侧,用于对所述液态工质散热。
10.进一步,所述散热器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外侧。
11.进一步,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外侧的壳体及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制冷片、风扇和电路板;其中,
12.所述制冷片至少为一个,所述制冷片的冷侧贴覆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外侧,所述风扇用于风冷所述制冷片的热侧;
13.所述电路板设有电源引入接口,以引入电源,并电连接所述风扇和所述制冷片以供电。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配置有弹性夹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弹性夹爪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卡装配合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外侧。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配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上预设的第一磁性件磁吸配合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外侧。
16.进一步,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设有触点电连接器,所述触点电连接器通过供电导
线与所述压电泵电连接;
17.所述电路板还设有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在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上后,所述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与所述触点电连接器电连接。
18.进一步,散热手机保护壳还包括安装可靠性检测组件,所述安装可靠性检测组件包括:
19.第一短路启动器,安装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外侧;
20.第二短路启动器,设于所述壳体上,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
21.在所述壳体可靠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外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短路启动器和所述第二短路启动器形成短接;
22.所述电路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短路启动器和所述第二短路启动器形成短接时向所述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供电。
23.进一步,所述柔性流道基体形成为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至少一部分。
24.进一步,所述柔性流道基体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25.进一步,所述压电泵与所述柔性流道基体之间为面面连接;其中,
26.所述柔性流道基体的近压电泵侧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压电泵的近柔性流道基体侧具有进流质口和出流质口,所述出流质口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流质口连通所述出液口。
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机终端,其采用散热手机保护壳作为保护壳。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手机保护壳,用散热器组件对手机保护壳本体进行冷却,再通过柔性流道基体内的液态工质循环将冷量送到手机终端的各个位置,并通过柔性流道基体的流道设计着重冷却手机终端芯片位置,扩大了散热面积,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冷却位置偏离中心热源的问题;
30.2、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本体与散热器组件分离设计,散热手机保护壳可以作为普通手机保护壳使用,起到保护作用;
31.3、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流道基体内的液态工质循环流动将制冷片冷侧产生的冷量送到手机终端后盖的各个位置,并通过柔性流道基体的流道设计着重冷却手机终端芯片位置,再通过风扇对制冷片热侧进行持续散热,防止热量堆积,以保证冷侧持续制冷,一方面在不依赖增加制冷片尺寸的前提下扩大了散热面积,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冷却位置偏离中心热源的导致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再者,由于摆脱了对制冷片尺寸的依赖,散热器组件可以做得很小,既保证了高散热效率,又提升了外观质量和使用便捷性;
32.4、柔性流道基体及液态工质都是非金属,不会对无线充电、天线等造成影响;
33.5、压电泵的驱动电压较高,可达200v,可能对用户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在手机保护壳本体和壳体上设置短路启动器,只有当第一短路启动器和第二短路启动器形成短路时,才确保壳体和手机保护壳本体处于稳定结合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接入电路板的电源才可给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供电,避免漏电危害用户。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手机保护壳本体外侧面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手机保护壳本体内侧面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柔性流道基体贴合在手机保护壳本体内侧面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手机保护壳本体内侧面设避让部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压电泵通过供电导线与触点电连接器形成电连接的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压电泵固定连接到柔性流道基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壳体第一视角示意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壳体第二视角示意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壳体与手机保护壳本体结合的示意图
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制冷片的冷侧贴覆在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外侧面的示意图;
4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壳体通过磁吸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机保护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具有散热手机保护壳的手机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7.实施例一
48.如图1-图10所示,一种散热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1,柔性流道基体2、压电泵3及散热器组件,手机保护壳本体1具有相对于手机终端的内侧面和相背于手机终端的外侧面,手机保护壳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的触点电连接器7、外侧面设有第一短路启动器91,如图1-图2所示;柔性流道基体2,贴合在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内侧面,柔性流道基体2内部具有流道,外部具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如图3所示。
49.柔性流道基体2的构成形式为专利cn 212910536u中所述的流道的构成形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构成柔性流道基体2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如pc或pp 或pet等,pc薄板或膜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温度稳定性,键合工艺成熟,且材料本身易获得,成本低。同时应用在便携式智能终端电子设备上不会对无线充电、天线等造成影响。流道的当量直径为10μm~3mm。流道尺度控制在微通道量级,利用微通道具有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柔性流道基体2 的换热效率,同时,整体充液量小,质量轻。
50.压电泵3,固定连接在柔性流道基体2上,具有进流质口和出流质口,其中进流质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出流质口和所述进液口连通,构成封闭的循环流路,优选地,压电泵3的进流质口和出流质口位于压电泵3的同侧,由此,与压电泵3的进流质口和出流质口对应的出液口和进液口位于柔性流道基体2的同侧,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压电泵3与柔性流道基体2通过面面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不需要设置外置连接管路,同时,面面连接的方式更容
易实现可靠连接和密封,具体如图6所示。
51.压电泵3固定连接到柔性流道基体2上,至少不能破坏柔性流道基体2远离手机保护壳本体1内侧面的一侧的平整性,可在柔性流道基体2的任意一侧或手机保护壳本体1内侧面设置凹陷的避让部,压电泵3固定安装到设置于柔性流道基体2上的避让部内,或压电泵3固定安装到柔性流道基体2上,其超出柔性流道基体2侧面的部分被设置于手机保护壳本体1内侧面的避让部所容纳,如图4所示。
52.所述封闭的循环流路内填充液态工质,可以为水、乙醇或其他,在此不做限定,要求构成所述柔性流道基体2的材质不与流道内填充的液态工质产生理化反应,压电泵3为液态工质在封闭的循环流路内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柔性流道基体2及液态工质都是非金属,不会对无线充电、天线等造成影响。
53.压电泵3通过供电导线与所述触点电连接器7形成电连接,如图5所示。
54.压电泵3为微型压电泵,其构成形式为专利cn 212910536u中的动力泵的构成形式,采用压电泵3作为动力源,压电泵3无独立设置的驱动和传动机构,易于实现更高程度的微小型化,同时,压电泵3的功耗在毫瓦级,功耗低。
55.散热器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外侧面,由壳体4、风扇 6、制冷片5和电路板组成,壳体4上设置有风扇容置槽42、与风扇容置槽42 连通的至少一个制冷片容置槽43和至少一个出风槽44以及电路板容置槽,风扇6设置于风扇容置槽42,制冷片5设置于制冷片容置槽43,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容置槽内,壳体4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短路启动器92;电路板上设有电源引入接口,以引入电源,并电连接风扇和制冷片以供电,电路板上还设有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8,壳体4连接到手机保护壳本体1,当第一短路启动器91与第二短路启动器92接触形成短路时,判定壳体4与手机保护壳本体1形成可靠结合,触点电连接器7与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8形成电连接以给压电泵3供电,电源引入接口通过外部电源或手机终端供电,进而给压电泵3、风扇6和制冷片5供电,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短路启动器92 是两个彼此隔开的导电柱,所述第一短路启动器91是一个导电片,壳体4与手机保护壳本体1形成可靠结合后,导电片同时与两个导电柱接触,使得两个导电柱短接,电路板的控制电路以两个导电柱短接的为触发信号控制电源与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8之间的控制开关闭合。
56.压电泵3的驱动电压较高,可达200v,可能对用户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在手机保护壳本体1和壳体4上设置短路启动器,只有当第一短路启动器91和第二短路启动器92形成短路时,才确保壳体4和手机保护壳本体1处于稳定结合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接入电路板的电源才可给压电泵供电端子接口8供电,避免漏电危害用户。
57.壳体4可以通过弹性夹爪卡装配合安装在手机保护壳体1上,也可以通过磁吸等其它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机保护壳体1上,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上配置有配置有弹性夹爪41-1,壳体4通过弹性夹爪41-1与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卡装配合安装在手机保护壳本体1外侧,如图7、8、9所示。
58.本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本体1与散热器组件分离设计,散热手机保护壳可以作为普通手机保护壳使用,起到保护作用。
59.优选地,制冷片5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片的冷侧贴覆在手机保护壳保护本体的外侧面,如图10所示。
6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散热手机保护壳,通过柔性流道基体2内的液态工质循环流动将制冷片5冷侧产生的冷量送到手机终端后盖的各个位置,并通过柔性流道基体2的流道设计着重冷却手机终端芯片位置,再通过散热器组件对制冷片5热侧进行持续散热,防止热量堆积,以保证冷侧持续制冷,一方面在不依赖增加制冷片尺寸的前提下扩大了散热面积,另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冷却位置偏离中心热源的导致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再者,由于摆脱了对制冷片5尺寸的依赖,制冷片5和散热器组件都可以做得很小,既保证了高散热效率,又提升了外观质量和使用便捷性。
61.实施例二
62.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壳体 4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机保护壳体1上。具体为:
63.手机保护壳本体1上预设有连续或离散的第一磁性件11,壳体4上对应配置有连续或离散的第二磁性件41-2,壳体4通过第二磁性件41-2与手机保护壳本体1上预设的第一磁性件11磁吸配合安装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外侧。
64.实施例三
6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柔性流道基体2形成为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至少一部分,柔性流道基体2可以作为手机保护壳1的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手机保护壳本体1。
66.此时,手机保护壳本体1,具有相对于手机终端的相背对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手机保护壳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的触点电连接器7、外侧面设有第一短路启动器 91,且内部具有流道,外部具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67.实施例四
6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终端,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散热手机保护壳作为保护壳。手机终端工作在高频、高负荷状态下时,制冷片5的冷侧贴合在手机保护壳本体1上,实现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局部冷却,液冷板内液态工质的循环流动将局部冷量传递到手机的各个位置,可通过对液冷板流道的设计,着重冷却手机芯片位置,在液冷板和散热器组件的共同作用下,能有效提升手机终端的散热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6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