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

文档序号:32372371发布日期:2022-11-29 23:3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


背景技术:

2.英语听力常作为一种考试题型,目的在于考察应试者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察考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通常有听对话选择答案、听句子与默写关键字词几种形式;听力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佩戴智能耳机。
3.如申请号为:cn201820696921.x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英语听力考试用听力播放设备,包括一号耳机主体与二号耳机主体,所述一号耳机主体位于二号耳机主体的一侧,所述一号耳机主体与二号耳机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均活动安装有保护套,所述一号耳机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充电接口与耳机插孔,且充电接口位于耳机插孔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英语听力考试用听力播放设备,设有滑盖、插销座与耳机插孔,能方便调节耳机的喇叭至人耳相贴的最佳位置,且拉动更为平滑顺畅,手感更佳,能在调节后对其固定,防止脱落后进行二次调节,使用效果更加优异,能一个设备两人同时使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使用体验,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4.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目前的英语听力考试用听力播放设备,不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两个耳机的间距,当两个耳机的间距较大时,易发生脱落,当两个耳机的间距较小时,学生使用时不够舒适。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以解决现有不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两个耳机的间距问题。
7.本实用新型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包括夹持件、智能耳机本体、连接件、安装件和调节件;
9.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夹a和夹持夹b;所述夹持夹a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夹a安装在两个智能耳机本体的顶部;所述夹持夹b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夹b安装在两个智能耳机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件安装在夹持件的顶部;所述安装件安装在连接件的顶部;所述调节件安装在连接件和安装件上;
10.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架和连接套;所述连接架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架固定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的顶部;所述连接套滑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架的外壁;
11.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块和安装轴;所述安装块共设有四个,且四个安装块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架的顶部;所述安装轴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轴固定安装在四个安装块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弹簧安装在两
个安装轴的外部,并且两个弹簧位于两个连接块的外侧。
1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还包括:连接钉;所述连接钉共设有四个,且四个连接钉转动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上,并且四个连接钉与两个夹持夹b螺纹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调节杆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杆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且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双向螺纹,并且调节杆与两个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旋钮固定安装在调节杆的左右两侧。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块;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连接套的顶部;所述连接块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轴上,并且两个连接块的底面与两个连接架接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该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因四个连接钉转动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上,且四个连接钉与两个夹持夹b螺纹连接,从而当智能耳机本体发生损坏时,方便维修人员更换。
18.2、该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因调节杆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且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双向螺纹,并且调节杆与两个连接块螺纹连接,从而当学生转动其中一个调节旋钮时,两个智能耳机本体发生位置变化,便于不同的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又因两个弹簧安装在两个安装轴的外部,且两个弹簧位于两个连接块的外侧,进而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具备轻微的弹性,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与学生的耳部紧密贴合,方便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件的中心剖切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7.1、夹持件;101、夹持夹a;102、夹持夹b;103、连接钉;
28.2、智能耳机本体;
29.3、连接件;301、连接架;302、连接套;
30.4、安装件;401、安装块;402、安装轴;403、弹簧;
31.5、调节件;501、安装座;502、连接块;503、调节杆;504、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
36.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听力考试的智能耳机,包括夹持件1、智能耳机本体2、连接件3、安装件4和调节件5;夹持件1包括:夹持夹a101和夹持夹b102;夹持夹a101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夹a101安装在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的顶部;夹持夹b1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夹b102安装在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的底部;连接件3安装在夹持件1的顶部;安装件4安装在连接件3的顶部;调节件5安装在连接件3和安装件4上。
38.如图3和图4所示,夹持件1还包括:连接钉103;连接钉103共设有四个,且四个连接钉103转动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101上,并且四个连接钉103与两个夹持夹b102螺纹连接,其具体作用为:因四个连接钉103转动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101上,且四个连接钉103与两个夹持夹b102螺纹连接,从而当智能耳机本体2发生损坏时,方便维修人员更换。
39.如图5至图7所示,连接件3包括:连接架301和连接套302;连接架301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架301固定安装在两个夹持夹a101的顶部;连接套302滑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架301的外壁,安装件4包括:安装块401和安装轴402;安装块401共设有四个,且四个安装块401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架301的顶部;安装轴4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轴402固定安装在四个安装块401上;安装件4还包括:弹簧403;弹簧40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弹簧403安装在两个安装轴402的外部,并且两个弹簧403位于两个连接块502的外侧,调节件5包括:安装座501和连接块502;安装座501固定安装在连接套302的顶部;连接块502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502滑动安装在两个安装轴402上,并且两个连接块502的底面与两个连接架301接触;调节件5还包括:调节杆503和调节旋钮504;调节杆50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501上,且调节杆503的外壁设置有双向螺纹,并且调节杆503与两个连接块502螺纹连接;调节旋钮504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旋钮504固定安装在调节杆503的左右两侧,其具体作用为:因调节杆50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501上,且调节杆503的外壁设置有双向螺纹,并且调节杆503与两个连接块502螺纹连接,从而当学生转动其中一个调节旋钮504时,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发生位置变化,便于不同的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又因两个弹簧403安装在两个安装轴402的外部,且两个弹簧403位于两个连接块502的外侧,进而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具备轻微的弹性,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与学生的耳部紧密贴合,方便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
4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其中一个调节旋钮504适当调整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的间距,便于不同的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之后学生将两个
智能耳机本体2安装在耳部,因两个弹簧403安装在两个安装轴402的外部,且两个弹簧403位于两个连接块502的外侧,从而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具备轻微的弹性,使得两个智能耳机本体2与学生的耳部紧密贴合,方便学生使用,提高了听力考试效果;当智能耳机本体2发生损坏时,维修人员通过螺丝刀逆时针转动两个连接钉103,然后对损坏的智能耳机本体2进行更换即可。
4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