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散热网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6244发布日期:2022-12-31 11:0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循环散热网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和终端的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循环散热网关设备。


背景技术:

2.循环散热网关设备是多个网络间提供数据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可以说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就是不同网之间的连接器,就是数据要从一个网到另外一个网时要经过“协商”的设备。
3.传统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传统循环散热网关设备为了散热而在设备的底面设计了许多散热孔,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散热孔进入传统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内加上传统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内的元器件会产生静电,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大量的灰尘会吸附并累积在这些元器件上,这会缩短循环散热网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灰尘积累在孔内会慢慢堵住散热孔致使散热的效果逐渐变差,这时循环散热网关设备需要定时的清理才能恢复良好的散热效果,传统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在清理时,需要借助清理工具清理孔内的灰尘,这个过程会扬起灰尘,灰尘会飘落到设备的内部,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这时不需要定时清理且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散热的循环散热网关设备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散热网关设备。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吸热件,所述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放热件,所述吸热件与放热件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吸热件和放热件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带动冷却液在吸热件和放热件之间往复流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件包括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内部的两侧开设有主流道,两个所述主流道之间连通有若干分流道。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包括伸缩驱动件、胶塞和套筒,所述伸缩驱动件和胶塞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胶塞在套筒内部且套筒和胶塞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套筒与放热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放热件的内部连通。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热件包括主水管和若干支水管,若干所述支水管的一端与主水管连通,若干所述支水管的另一端与主流道连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道上开设有若干支流道,所述支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与分流道连通。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长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第一储液件和第二储液件,所述第一储液件和第二储液件内均填充有上述冷却液,所述第一储
液件和第二储液件与主流道之间通过管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件的一侧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连接有将其封闭有弹性膜。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储液件和第二储液件开设有放置壳体的凹槽。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驱动件、放热件和吸热件的相互配合使用,冷却液在吸热件内吸热,通过管体进入第一储液件,驱动部将冷却液从第一储液件内抽出,并通过胶塞和套筒挤压到散热件内,散热之后流入第二储液槽,最后通过第二储液槽与主流道之间的管体流回吸热件内,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整个过程是通过冷却液降温,是一个密封的过程,不需要与外界接触,灰尘不会落入设备中,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不需要清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18.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三。
20.图中:1、壳体;2、吸热板;3、主流道;4、分流道;5、伸缩驱动件;6、胶塞;7、套筒;8、主水管;9、支水管;10、支流道;11、第二储液件;12、第一储液件;13、弹性膜;14、开口;15、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2.该循环散热网关设备,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是整个设备的载体,壳体1呈完全封闭的状态,壳体1内部包含了众多元器件,壳体1可以有效保护元器件,避免元器件直接与外界接触,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吸附在元器件上,从而延长元器件的寿命,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吸热件,吸热件与元器件相贴合,在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吸热件能够吸收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降低壳体1内部的温度,吸热件包括吸热板2,吸热板2由具备良好吸热性能的铝合金板制成,吸热板2内部的两侧开设有主流道3,主流道3内有冷却液,该冷却液为水,主流道3呈长条形,两个主流道3之间连通有若干分流道4,分流道4能够增大水流和吸热板2的接触面积,水能够流入到吸热板2的中间,分流道4的侧壁也能够增加水与吸热板2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23.如图1至图5所示,吸热板2上开设有若干支流道10,支流道10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与分流道4连通,支流道10呈“c”字形,水流自支流道10流经可以延长冷却液流出吸热件的路径,水能够停滞的时间更长,水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吸收吸热板2上的热量,同时还可以增大水流和吸热板2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可更好地与吸热件之间进行热交换,水通过吸热板2时会带走吸热件所吸收的热量,从而降低吸热件的温度,壳体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放热件,放热件由pp材质制成,吸热件与放热件之间通过管体15相互连通,吸热件和放
热件内填充有水,当水流通到放热件的部分,会释放水中的热量,放热件包括主水管8和若干支水管9,若干支水管9的一端与主水管8连通,若干支水管9的另一端与主流道3连通,主水管8囤积有大量吸过热的水,水里的热量无法很好的散发出去,水分流到若干支水管9后,增加了水与管道的接触面积,而支水管9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水在支水管9中可以快速放热,降低水温,然后散热之后的水流回吸热件中,水能够在吸热件和放热件之间往复流动,在吸热件内吸热,在放热件内放热,从而保持壳体1内温度的动态稳定,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部,驱动部用于带动冷却液在吸热件和放热件之间往复流动,驱动部为整个水循环提供动力,驱动部包括伸缩驱动件5、胶塞6和套筒7,伸缩驱动件5和胶塞6之间为固定连接,胶塞6固定在伸缩驱动件5的一端,胶塞6在套筒7内部且套筒7和胶塞6之间为滑动连接,胶塞6的外周壁与套筒7的内周壁相贴合,胶塞6具有弹性,胶塞6由丁基橡胶制成,外部的灰尘不会通过胶塞6渗透到水循环系统中,水流到套筒7内时,伸缩驱动件5将水挤压到主水管8中,为整个水循环带来动力,套筒7与主水管8之间为固定连接,主水管8嵌入在套筒7内,套筒7与放热件的内部连通,水可以从套筒7内流入放热件的内部,整个水循环都是密封的状态,灰尘进入不了水循环内。
24.如图1和图6所示,壳体1长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开设有放置壳体1的凹槽,壳体1固定连接在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的凹槽上,壳体1的外壁和凹槽的壁相抵,所以壳体1可以平稳的放置在凹槽上,壳体1不会随意的晃动,壳体1的下端留有放置驱动部的空间,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内均填充有水,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可以增大冷却液的总储量,吸热时冷却液不会有过快的温度变化,水能够在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短时间的存留并散热,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第一储液件12和第二储液件11与主流道3之间通过管体15连通,第一储液件12的一侧开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开口14,开口14上固定连接有将其封闭有弹性膜13,弹性膜13具有弹性形变的性能,弹性膜13可以根据第一储液件12内部压强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弹性膜13通过外部的压力带动内部稳定的循环。
25.工作原理:当设备工作时,元器件会产生热量,吸热板2吸收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伸缩驱动件5带动胶塞6挤压套筒7里的水,水在加压下被挤入主水管8,水再流入支水管9散热,冷却后的支水管9里的水在加压下流入第二储液件11,通过管体15,水被挤压到主流道3,水流过主流道3,然后流到分流道4和支流道10中,吸收吸热板2上的热量,水吸收吸热板2上的热量之后,通过吸热板2与第一储液件12之间的管体15,水被储存在第一储液件12中,水可以与第一储液件12初步热交换,弹性膜13受到外部的压力而产生形变,保证伸缩驱动件5能够很好的抽取第一储液件12中的水,最后流回套筒7。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