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6479发布日期:2022-12-07 09: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耳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2.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现有的骨传导耳机的电源分正负极,导致需要四块普通磁铁才能正确区分正负极,避免充电时出现短路问题,且组装并正确区分四块磁铁对生产工艺要求增加,拖慢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出错率;此外,现有的骨传导耳机充电时,充电头容易发生松动,较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该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的第一多级充磁磁铁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吸合,可快速将正负极匹配的充电插针嵌入相应的充电插管内,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不易将正负极插反,且磁吸充电头与控制装置吸合后,充电时不易产生松动,使用效果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包括磁吸充电头以及安装于佩戴支架上的电池组件、控制装置和两个扬声器;所述磁吸充电头一端设置有usb端口,磁吸充电头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充电插针;所述usb端口与充电插针电连接;所述磁吸充电头上固定有跑道型的第一多级充磁磁铁,两个充电插针位于第一多级充磁磁铁内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置有两个充电插管;所述充电插管外端从壳体向外穿出;所述壳体内固定有跑道型的第二多级充磁磁铁,两个充电插管位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内侧;所述第一多级充磁磁铁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吸合将正负极匹配的充电插针嵌入相应的充电插管内;所述电池组件分别与电路控制板和扬声器电连接,通过电池组件给电路控制板和扬声器供电;所述电路控制板与电池组件电连接,通过usb端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所述电路控制板与扬声器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充电槽,充电插管外端位于充电槽内;所述第一多级充磁磁铁外端紧密嵌入充电槽内,将磁吸充电头紧密安装在控制装置上。
7.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插针外侧的磁吸充电头外壁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位于第一多级充磁磁铁内侧;所述充电插管外端紧密嵌入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限制充电插管侧移。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音量调节按键,通过音量调节按键触发电路控制板上的音量调节触点。
9.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包括下壳、壳盖和发音组件;所述下壳一侧开设有连接孔,外部电路穿过连接孔与发音组件连接;所述壳盖内部下端固定有隔音环;所述发音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从中部依次同轴固定在一起振动支架组、副磁、华司、主磁、u型杯;所述振动
支架组包括外圈塑壳、内圈塑壳和多个振动片;所述振动片均匀设置于外圈塑壳和内圈塑壳之间;所述振动片内外两端分别与内圈塑壳和外圈塑壳固定连接;所述副磁、华司、主磁位于u型杯内,且副磁、华司、主磁外部套接固定有音圈;所述u型杯外部罩设有上端开口的护音罩,护音罩上端与外圈塑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盖紧密盖设于下壳上端,且隔音环下端与外圈塑壳紧密抵靠在一起,将发音组件紧密安装于下壳和壳盖内。
10.进一步的,所述发音组件外侧的下壳上固定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内侧设置有下嵌槽;所述隔音环下端内侧设置有上嵌槽;所述外圈塑壳紧密夹设于上嵌槽和下嵌槽之间,通过上嵌槽和下嵌槽阻碍发音组件晃动。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上端内沿设置有安装槽,壳盖下端固定有嵌条;所述安装槽侧边的下壳上固定有环状的弧形凸块,嵌条外壁设置有环状的弧形凹槽;所述嵌条从上到下紧密嵌入安装槽内并将弧形凸块卡入弧形凹槽中。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壳底部固定有触摸芯片;所述触摸芯片与发音组件电连接,通过敲击靠近触摸芯片的下壳底部将发音组件开始或停止播放声音。
13.进一步的,所述佩戴支架包括弧线的后挂件和两个耳挂件;所述后挂件一端与电池组件连接,后挂件另一端与控制装置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耳挂件一端与电池组件连接,耳挂件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扬声器连接;另一个所述耳挂件一端与控制装置连接,耳挂件另一端与另一个扬声器连接,通过耳挂件将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戴在耳朵上。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第一多级充磁磁铁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吸合,可快速将正负极匹配的充电插针嵌入相应的充电插管内,组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不易将正负极插反,且磁吸充电头与控制装置吸合后,充电时不易产生松动,使用效果好。
16.2、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第一多级充磁磁铁外端紧密嵌入充电槽内,可将磁吸充电头紧密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不易发生磁吸充电头松动;充电插管外端紧密嵌入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限制充电插管侧移,可在充电过程中有效保护充电插针和充电插管,不易出现充电插针和充电插管弯折的现象。
17.3、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护音罩、外圈塑壳和隔音环巧妙地形成隔音腔,相当于和外界两层相隔,内层可把其他附属组件隔开,可减小对发音组件的干扰,让低音感更纯厚,不仅可提高音质,还可在跌落时对振动片进行保护,不易发生变形,稳定性好。
18.4、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外圈塑壳紧密夹设于上嵌槽和下嵌槽之间,通过上嵌槽和下嵌槽阻碍发音组件晃动,可通过支撑板和隔音环将发音组件稳定安装于壳体内,且嵌条从上到下紧密嵌入安装槽内,并将弧形凸块卡入弧形凹槽中,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不仅可提高音质,还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充电头未插在控制装置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充电头靠近充电插针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多级充磁磁铁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吸合将正负极匹配的原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壳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的下壳和壳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音组件未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支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31.1、磁吸充电头;10、usb端口;11、充电插针;12、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3、限位槽;2、佩戴支架;20、后挂件;21、耳挂件;3、电池组件;4、控制装置;40、壳体;400、充电槽;401、音量调节按键;41、电路控制板;410、充电插管;411、音量调节触点;42、第二多级充磁磁铁;5、扬声器;50、下壳;500、连接孔;501、支撑板;5010、下嵌槽;502、安装槽;503、弧形凸块;51、壳盖;510、隔音环;5100、上嵌槽;511、嵌条;512、弧形凹槽;52、发音组件;520、连接件;521、振动支架组;5210、外圈塑壳;5211、内圈塑壳;5212、振动片;522、副磁;523、华司;524、主磁;525、u型杯;526、音圈;527、护音罩;53、触摸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包括磁吸充电头1以及安装于佩戴支架2上的电池组件3、控制装置4和两个扬声器5;所述磁吸充电头1一端设置有usb端口10,磁吸充电头1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充电插针11;所述usb端口10与充电插针11电连接;所述磁吸充电头1上固定有跑道型的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2,两个充电插针11位于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2内侧;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壳体40和电路控制板41;所述电路控制板41安装于壳体40内;所述电路控制板41上设置有两个充电插管410;所述充电插管410外端从壳体40向外穿出;所述壳体40内固定有跑道型的第二多级充磁磁铁42,两个充电插管410位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42内侧;所述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2与第二多级充磁磁铁42吸合将正负极匹配的充电插针11嵌入相应的充电插管410内;所述电池组件3分别与电路控制板41和扬声器5电连接,通过电池组件3给电路控制板41和扬声器5供电;所述电路控制板41与电池组件3电连接,通过usb端口10与外部电源连接对电池组件3进行充电;所述电路控制板41与扬声器5电连接。
34.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壳体40外壁设置有充电槽400,充电插管410外端位于充电槽400内;所述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2外端紧密嵌入充电槽400内,将磁吸充电头1紧密安装在控制装置4上。
35.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充电插针11外侧的磁吸充电头1外壁设置有限位槽13,且限位槽13位于第一多级充磁磁铁12内侧;所述充电插管410外端紧密嵌入限位槽13内,通过限位槽13限制充电插管410侧移。
36.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壳体40侧壁设置有音量调节按键401,通过音量调节按键401触发电路控制板41上的音量调节触点411。
37.如图6至图11所示,所述扬声器5包括下壳50、壳盖51和发音组件52;所述下壳50一侧开设有连接孔500,外部电路穿过连接孔500与发音组件52连接;所述壳盖51内部下端固定有隔音环510;所述发音组件52包括通过连接件520从中部依次同轴固定在一起振动支架组521、副磁522、华司523、主磁524、u型杯525;所述振动支架组521包括外圈塑壳5210、内圈塑壳5211和多个振动片5212;所述振动片5212均匀设置于外圈塑壳5210和内圈塑壳5211之间;所述振动片5212内外两端分别与内圈塑壳5211和外圈塑壳5210固定连接;所述副磁522、华司523、主磁524位于u型杯525内,且副磁522、华司523、主磁524外部套接固定有音圈526;所述u型杯525外部罩设有上端开口的护音罩527,护音罩527上端与外圈塑壳52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盖51紧密盖设于下壳50上端,且隔音环510下端与外圈塑壳5210紧密抵靠在一起,将发音组件52紧密安装于下壳50和壳盖51内。
38.如图6至图11所示,所述发音组件52外侧的下壳50上固定有多个支撑板501;所述支撑板501上端内侧设置有下嵌槽5010;所述隔音环510下端内侧设置有上嵌槽5100;所述外圈塑壳5210紧密夹设于上嵌槽5100和下嵌槽5010之间,通过上嵌槽5100和下嵌槽5010阻碍发音组件52晃动。
39.如图6至图11所示,所述下壳50上端内沿设置有安装槽502,壳盖51下端固定有嵌条511;所述安装槽502侧边的下壳50上固定有环状的弧形凸块503,嵌条511外壁设置有环状的弧形凹槽512;所述嵌条511从上到下紧密嵌入安装槽502内并将弧形凸块503卡入弧形凹槽512中。
40.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下壳50底部固定有触摸芯片53;所述触摸芯片53与发音组件52电连接,通过敲击靠近触摸芯片53的下壳50底部将发音组件52开始或停止播放声音。
41.如图1所示,所述佩戴支架2包括弧线的后挂件20和两个耳挂件21;所述后挂件20一端与电池组件3连接,后挂件20另一端与控制装置4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耳挂件21一端与电池组件3连接,耳挂件21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扬声器5连接;另一个所述耳挂件21一端与控制装置4连接,耳挂件21另一端与另一个扬声器5连接,通过耳挂件21将磁吸充电骨传导耳机戴在耳朵上。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