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中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0691发布日期:2023-01-14 08:5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双金属中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中框结构。


背景技术:

2.手机壳一般由面板、中框及底板三部分组成,面板一般设计为屏幕,中框用于安装所有的电路板及相关电子元件,底板可以为塑胶壳,面板和底板都安装在中框上,中框承受外部的折弯力,之前大多手机中框由塑胶一次成型,或者手机的中框周边为塑胶,内嵌不锈钢薄片二次成型而成,因为手机中框为塑胶或周边为塑胶,承受折弯力较小,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被折弯,使手机屏幕受损,从而影响使用,后手机中框发展为采用铝板cnc加工而成,但是加工复杂,成本高,再之后慢慢发展为采用压铸技术将两种金属材料压铸在一起形成双金属压铸中框,如专利申请号201520570114.x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压铸中板后盖,包括金属框体,金属框体内壁设有倒扣槽,金属框体内设有金属区,金属区通过倒扣槽与所述金属框体固定连接,其中金属框体主要采用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制成,金属区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锌合金压铸而成,可见第一种金属材料内设有倒扣槽,然后将第二种金属材料压铸在第一种金属材料的倒扣槽内从而使得两种技术压合在一起,但是如此以来,存在以下问题:1、两种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结合处结合面积很小即使采用倒扣槽压铸在一起,仍然不能承受很大的应力,双手轻轻一拉两种金属就会脱离错位;2、两种金属材料制成的中框由于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金属进行结合,两种金属熔点、密度等均不同,将其中一种金属压铸在另一种上时,两种金属结合的不好,容易脱开、错位,从而导致中框的强度不够,影响中框的电连接性能等,进而影响手机的使用。
3.再比如专利申请号201710518013.1公开了一种不锈钢中框与铝合金压铸板结构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分别在不锈钢中框及铝合金压铸板上进行纳米电化学腐蚀形成纳米孔洞,然后将不锈钢中框及铝合金压铸板进行等离子焊接,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利用纳米电化学腐蚀药水以及其它焊接部件成本高,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成本低,结合强度大的双金属中框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双金属中框结构,包括:
7.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一侧设有倒扣槽,所述第一金属层设有倒扣槽一侧的侧壁上以及倒扣槽的槽壁上设有粗化层,所述粗化层上设有金属喷涂层;以及
8.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喷涂层上远离粗化层的一侧。
9.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金属喷涂层的一侧设有设有倒扣件,所述倒扣件与倒扣槽相适配,所述倒扣件扣接在所述倒扣槽内。
10.优选的,所述金属喷涂层由若干层金属颗粒或粉末构成。
11.优选的,所述金属颗粒的直径为2~100μm。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采用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或钛合金锻压制成。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层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锌合金制成。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压铸工艺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喷涂层上远离粗化层的一侧。
15.优选的,所述倒扣槽采用燕尾槽。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金属层上做设置倒扣槽,然后在倒扣槽上及第一金属层上设置倒扣槽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粗化层及金属喷涂层,金属喷涂层设置在粗化层上后,金属喷涂层远离粗化层的一侧具备良好的粗糙度可以很好的将第二金属层固定连接在金属喷涂层上,即利用金属喷涂层将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更为牢固稳定的结合在一起,强度大,不易错位脱落,且采用金属喷涂层与现有技术中先进行纳米电化学腐蚀,然后进行等离子焊接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须进行等离子焊接成本更低;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强度大,不易错位脱落等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第二金属层与金属喷涂层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23.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双金属中框结构,
包括第一金属层1以及第二金属层5,所述第一金属层1上一侧设有倒扣槽2,所述倒扣槽2可以采用燕尾槽或其它加强结合力的结构,如设置凸台开侧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倒扣槽2采用的是燕尾槽结构,该倒扣槽2可以设置在第一金属层1上右侧中部,且该倒扣槽2可以为沿前后方向设置,具体的该倒扣槽2可以设置为通孔式、半通孔式或盲孔式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层1设有倒扣槽2一侧的侧壁上以及倒扣槽2的槽壁上设有粗化层3,设置粗化层3是为了增加第一金属层1的表面粗糙度,具体的这里的第一金属层1上设有倒扣槽2一侧的侧壁上是指除去第一金属层1上设置倒扣槽2的区域后剩下的区域,也即第一金属层1右侧设有倒扣槽2,除去倒扣槽2的右侧槽口这一部分区域后剩下的第一金属层1的右侧壁设置粗化层3,倒扣槽2的槽壁上设有粗化层3即为倒扣槽2的所有槽壁均设有粗化层3,所述粗化层3上设有金属喷涂层4,粗化层3增加粗糙度后,金属喷涂层4通过金属喷涂工艺喷涂在粗化层3上形成金属喷涂层4,金属喷涂层4由若干层金属颗粒或粉末构成,相应的金属颗粒的直径为2~100μm,金属喷涂层4可以牢牢固定在粗化层3上,所述第二金属层5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喷涂层4上远离粗化层3的一侧,金属喷涂完成后,金属喷涂层4露出的一侧也具备一定的粗糙度,第二金属层5即固定在金属喷涂层4的该侧上,具体的,第二金属层5可以通过压铸工艺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喷涂层4上远离粗化层3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1可以采用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或钛合金或其它金属合金采用锻压制成,第二金属层5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或锌合金制成,压铸工艺可以采用,在第一金属层1上制备完毕粗化层3及金属喷涂层4后将第一金属层1放进预制的模具内,然后将第二金属熔融并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填充至该模具内形成第二金属层5,更具体的,第二金属层5可以采用压铸等工艺相适配的结合在设置为通孔式、半通孔式或盲孔式结构的倒扣槽2内。
28.具体的,第二金属层5靠近金属喷涂层4的一侧设有设有倒扣件,倒扣件与倒扣槽2相适配且倒扣件扣接在所述倒扣槽2内,更具体的倒扣件应与设置完粗化层3及金属喷涂层4后的倒扣槽2相适配,从而使得倒扣件刚好扣接在设置完粗化层3及金属喷涂层4之后的倒扣槽2内,燕尾槽与倒扣件适配连接增加了第一金属层1与第二金属层5之间的强度,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双金属中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第一金属层1与第二金属层5连接处的复杂结构,节省了cnc的机加工成本,且利用金属喷涂层4作为过渡连接材料将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结合在一起;
29.具体的,金属喷涂层4是利用金属喷涂工艺制成的,金属喷涂,包括热喷涂和冷喷涂,其中热喷涂是指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喷涂或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高速气体以一定速度喷射到与处理过的基体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涂层的一种技术;冷喷涂是指整个喷涂过程中金属颗粒没有被融化,利用压缩空气加速金属颗粒,金属颗粒撞扁在基体表面并牢固附着。
30.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