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162发布日期:2023-03-24 17:0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2.耳机是一种利用电器组件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的设备,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通常需保持耳道内的气密性,隔离外界声音。然而,过度地隔离外界声音,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主动降噪或环境降噪,将对周遭环境的感知力大幅下降,用户听不到外部声音,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故此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旨在解决在佩戴耳机后外部声音被隔绝而无法传播至人耳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本体、耳塞套、电器组件以及切换件;其中,
5.所述耳机本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近耳端以及远耳端,所述耳机本体设置有供电器组件安装的安装腔,所述耳机本体还设置有从所述近耳端的端面向所述远耳端的端面延伸的多个通音腔道,多个所述通音腔道两端均敞口设置;
6.所述耳塞套套设于所述近耳端的外侧,所述耳塞套用以阻隔外部声音传播至人耳,所述切换件活动安装在所述远耳端上,所述切换件相对所述耳机本体运动并具有将多个所述通音腔道邻近所述远耳端的敞口封堵的封堵位置以及将多个所述通音腔道邻近所述远耳端的敞口打开的打开位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音腔道沿所述耳机本体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切换件转动安装于所述远耳端,所述切换件相对所述耳机本体转动以对各所述通音腔道邻近所述远耳端的敞口封堵或打开。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贯设有多个透音孔,多个所述透音孔沿所述切换件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透音孔在所述切换件处于打开位置时与对应的通音腔道位于所述远耳端的敞口对位连通;所述耳机还包括多个密封件,多个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切换件面向所述远耳端的一端,多个所述密封件还沿所述切换件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切换件处于封堵位置时将对应通音腔道位于所述远耳端的敞口封堵。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面向所述远耳端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卡扣件,各所述卡扣件沿所述切换件的周向呈环形设置;所述远耳端的端面凸设有扣接柱,所述扣接柱的外周壁凸设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各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环形凸台朝向所述远耳端的表面扣接配合。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扣件均包括连接段以及限位段,各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切换件的端面连接,各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耳机本体的方
向延伸设置,各所述限位段凸设于对应的连接段的外表面并朝靠近所述切换件的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限位段与所述环形凸台背向所述切换件的一端抵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面向所述远耳端的一端面凸设有转动柱,所述远耳端的端面凹设有配合孔,所述转动柱与所述配合孔转动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耳端的端面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耳机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切换件面向所述远耳端的一端面凸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伸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在所述切换件处于封堵位置以及打开位置时分别与所述限位槽延伸方向的两槽壁抵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的外周壁铺设有防滑结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塞套的内周壁位于各所述通音腔道邻近所述近耳端的敞口的外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耳端的外周壁凸设有延其周向延伸设置的环形定位凸台,所述耳塞套内周壁凹设有延其周向延伸设置的环形定位凹槽,所述环形定位凸台与环形定位凹槽配合以将所述耳塞套限制在所述近耳端上。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机本体的近耳端套设耳塞套,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后,能阻隔外部声音传播至人耳;另外,耳机本体上还设置有从近耳端的端面向远耳端的端面延伸的多个通音腔道,并在远耳端活动安装有切换件,切换件在相对耳机本体运动时可将多个通音腔道邻近远耳端的敞口进行封堵或打开。当用户需要接听外部环境的声音时,只需作用于切换件将各通音腔道打开,此时外部声音可以通过各通音腔道传播至人耳内;当用户需要屏蔽外部噪音时,只需要再次作用于切换件,以将各通音腔道进行封堵并阻隔外部声音,如此设置,通过切换件即可实现将外部声音阻隔或引入人耳内。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切换件处于打开位置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切换件处于封堵位置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23.图6为图1中耳机本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1中切换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0027][002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1000,该耳机1000包括耳机本体100、耳塞套200、电器组件300以及切换件400;耳塞套200、电器组件300以及切换件400均安装在耳机本体100上,该耳机1000通过切换该切换件400的位置即可实现将外部声音进行阻隔或引人耳内。
[0033]
该耳机1000是通过利用电器组件300将外部设备传送过来的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之后再传播给用户的;所以该耳1000机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连接,此时,耳机1000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连接方式可以是无线的通讯连接方式,也可以是有线的通讯连接方式。
[0034]
例如,该耳机1000可以通过蓝牙无线通讯的方式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此时设置
在耳机本体100上的电器组件300包括扬声器、控制器以及电池,控制器与电池以及扬声器电连接,电池能给控制器以及扬声器供电,该控制器设置有蓝牙通信模块,以使得耳机1000能通过无线的通讯的方式与外部设备连接。
[0035]
又如,该耳机1000也可以是通过电线缆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此时设置在耳机本体1000上的电器组件300包括扬声器以及电线缆,电线缆的一端与扬声器连接,电线缆的另一端与外部设备连接,以使得耳机1000能通过有线的通讯方式与外部设备电连接;该耳机1000具体通过何种连接方式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0036]
用户在使用耳机1000时需将耳机1000佩戴至人耳处,如此使得该耳机本体10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近耳端100a以及远耳端100b,该耳机本体100作为耳机1000其他零部件的承载体,其设置有供电器组件300安装的安装腔100c。
[0037]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耳机1000所播放声音能较好的传播至人耳内,该供电器组件300中的扬声器设置在安装腔100c内并邻近近耳端100a设置,以方便扬声器工作时将声音传播给人耳内。
[0038]
该耳塞套200套设于近耳端100a的外侧,该耳塞套200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以使的耳机1000在被佩戴至人耳时,耳塞套200能根据人耳的耳甲腔形状进行变形,以将人耳的耳甲腔进行封堵,阻隔外部声音传播至人耳。
[0039]
进一步的,该耳塞套200可以采用的橡胶材料有多种,其可以使用si(硅橡胶)、nbr(丁氰橡胶)、epdm(三元乙丙橡胶)等材质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0]
该耳塞套200的外形形状有多种,该耳塞套200的外形形状可呈圆柱体形状设置,也可以呈方形体形状设置,还可以呈其他种形状设置,由于该耳塞套200的外周面与人耳的耳甲腔进行接触,较佳的,该耳塞套200的外形形状呈圆柱体形状设置,并且在朝向人耳的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以减小用户佩戴时的异物感。
[0041]
耳机本体100还设置有从近耳端100a的端面向远耳端100b的端面延伸的多个通音腔道100d,多个通音腔道100d两端均敞口设置;多个通音腔道100d可以沿耳机本体100的周向呈间隔设置,多个通音腔道100d也可以聚拢在耳机本体100的中心轴位处,各通音腔道100d具体设置在耳机本体100上的位置只要满足其能从近耳端100a的端面向远耳端100b的端面延伸,并且两端敞口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2]
切换件400活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该切换件400可以是滑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该切换件400也可以是转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切换件400相对耳机本体100运动并具有将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封堵的封堵位置以及将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打开的打开位置;如此,当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时,即可对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外部声音无法从各通音腔道100d传播至人耳,此时耳机1000即处于降噪模式;而当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时,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即为打开状态,外部声音可以从各通音腔道100d传播到人耳,此时耳机1000即处于通透模式。
[0043]
需要说明的是,该切换件400活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处并可以将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或打开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该切换件400滑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并且该切换件400能沿靠近或远离远耳端100b的端面的方向进行滑动,如此,切换件400朝靠近远耳端100b的端面进行滑动,并与远耳端100b的端面进行抵接,即可
对各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使得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而当切换件400朝远离远耳端100b的端面进行滑动,即可与远耳端100b的端面呈间隔设置,打开对各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使得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
[0044]
又如,该切换件400转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该切换件400具有沿转动方向呈间隔设置避让凹部以及封堵件,当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时,切换件400上的避让凹位与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处的敞口对应,以使得外部声音能从避让凹部传播至各通音腔道100d内;而当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时,切换件400上的封堵件能对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处的敞口进行封堵,以将外部声音进行隔绝;该切换件400活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处并可以将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或打开的方式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4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耳机本体100的近耳端100a套设耳塞套200,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1000后,能阻隔外部声音传播至人耳;另外,耳机本体100上还设置有从近耳端100a的端面向远耳端100b的端面延伸的多个通音腔道100d,并在远耳端100b活动安装有切换件400,切换件400在相对耳机本体100运动时可将多个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或打开。当用户需要接听外部环境的声音时,只需作用于切换件400将各通音腔道100d打开,此时外部声音可以通过各通音腔道100d并传播至人耳内;当用户需要屏蔽外部噪音时,只需要再次作用于切换件400,以将各通音腔道100d进行封堵并阻隔外部声音;如此设置,该耳机1000仅通过作用于切换件400即可实现将外部声音进行阻隔或引入人耳内。
[0046]
考虑到耳机本体100还设置有安装腔100c,而且电器组件300安装在安装腔100c内,如此各通音腔道100d均需要避开安装腔100c设置,鉴于此,为了方便各通音腔道100d设置在耳机本体10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音腔道100d沿耳机本体100的周向呈间隔设置,如此,各通音腔道100d设置在耳机本体100上可以避开安装腔100c,避免与安装腔100c连通,影响声音的传播。
[0047]
此外,为方便切换件400对各通音腔道100d的敞口进行封堵或打开,在本实施例中,该切换件400转动安装于远耳端100b,如此,切换件400相对耳机本体100转动以对各通音腔道100d邻近远耳端100b的敞口封堵或打开。
[0048]
具体的,切换件400转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可以是在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侧凹设转动孔,耳机本体100在远耳端100b的端面处凸设旋转柱,旋转柱与转动孔间隙配合,以使得切换件400能相对耳机本体100转动;切换件400转动安装在远耳端100b上也可以是在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侧凸设旋转柱,耳机本体100在远耳端100b的端面处凹设转动孔,同样的,旋转柱与转动孔间隙配合,以使得切换件400能相对耳机本体100转动。
[0049]
在本实施例中,该切换件400贯设有多个透音孔400a,多个透音孔400a沿切换件400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每一透音孔400a在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时与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的敞口对位连通;如此设置,在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时,外部声音可以通过各透音孔400a传播至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内,使得外部声音能沿各通音腔道100d传播至人耳。
[0050]
透音孔400a的形状有多种,透音孔400a可以是呈方形孔设置,也可以是呈圆形孔设置,还可以呈其他种形状设置,透音孔400a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51]
该耳机1000还包括多个密封件500,多个密封件500安装在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端,多个密封件500还沿切换件400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每一密封件500在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时对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封堵。
[005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各密封件500能对较好的对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的敞口进行密封,各密封件500可凸出切换件400的端面设置,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以保证各密封件500在与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的敞口对位时,能较好的对敞口进行封堵。
[0053]
各密封件500安装在切换件400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各密封件500可以通过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切换件400上,例如采用螺钉锁付、卡接等,各密封件500也可以通过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切换件400,例如采用粘接的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各密封件500能较为稳固的安装在切换件400上,各密封件500可以采用二次注塑的成型工艺与切换件400一体成型设置。
[0054]
为了方便切换件400转动安装在耳机本体100的远耳端100b,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卡扣件410,各卡扣件410沿切换件40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远耳端100b的端面凸设有扣接柱110,扣接柱110的外周壁凸设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111,各卡扣件410与环形凸台111朝向远耳端100b的表面扣接配合。
[0055]
如此设置,切换件400在不需要借助转接零件、安装时不需要借助特定的安装工具,即可转动安装在耳机本体100的远耳端100b上,方便切换件400的安装。
[0056]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件410沿切换件40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的数量可以是3个、4个或是其他数量,卡扣件410设置的数量只要满足切换件400在安装至耳机本体100的远耳端100b上后,切换件400能相对耳机本体100转动,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易于耳机本体100脱离即可。
[0057]
各卡扣件410与切换件40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各卡扣件410可以是一整体并形成一个单独的零件,之后该零件再安装至切换件400上;各卡扣件410也可以是一个个单独的与切换件400连接,此时的连接方式可与是螺钉锁付、粘接等;较佳的,各卡扣件410与切换件400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可保证各卡扣件410与切换件400连接牢固、稳定。
[0058]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耳机本体100的远耳端100b的端面凸设多个卡扣件410,可卡扣件410沿耳机本体10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而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端凸设有扣接柱110,扣接柱110的外周壁凸设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111,各卡扣件410与环形凸台111朝向远耳端100b的表面扣接配合,如此,切换件400同样也可以不借助转接件而转动安装在耳机本体100的远耳端100b上。
[0059]
进一步的,各卡扣件410均包括连接段411以及限位段412,各连接段411的一端与切换件400的端面连接,各连接段411的另一端朝靠近耳机本体100的方向延伸设置,各限位段412凸设于对应的连接段411的外表面并朝靠近切换件400的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设置,各限位段412与环形凸台111背向切换件400的一端抵接。
[0060]
如此,通过各限位段412与环形凸台111背向切换件400的一端进行抵接,使得切换件400不会朝远离耳机本体100的方向移动,将切换件400限制在远耳端100b上。
[0061]
考虑到切换件400在受到径向力时,主要依靠受力方向上的卡扣件410的连接段411与扣接柱110限制,如此连接段411容易发生变形,降低切换件400的安装牢固度,容易导
致切换件400从耳机本体100上脱落,鉴于此,为了避免切换件400受径向力导致连接段411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端面凸设有转动柱420,远耳端100b的端面凹设有配合孔100e,转动柱420与配合孔100e转动连接。
[0062]
如此设置,在切换件400受到径向力时,转动柱420的外周壁可以与配合孔100e的内周壁抵接,防止卡扣件410变形。
[0063]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远耳端100b的端面凸设有转动柱420,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端面凹设有配合孔100e,转动柱420与配合孔100e转动连接;如此同样也可以防止切换件400受径向力导致卡扣件410变形。
[0064]
考虑到切换件400在封堵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时,切换件400转动需要让各透音孔400a或是各密封件500与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一侧的敞口对位,如此即需要切换件400转动至封堵位置或是打开位置进行定位,确保切换件400在转动至封堵位置时,各密封件500能与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一侧的敞口对位,而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各透音孔400a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一侧的敞口对位。
[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远耳端100b的端面凹设有限位槽100f,限位槽100f沿耳机本体100的周向延伸设置,切换件400面向远耳端100b的一端面凸设有限位柱430,限位柱430伸入限位槽100f内,限位柱430在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以及打开位置时分别与限位槽100f延伸方向的两槽壁抵接。
[0066]
如此设置,可确保当切换件400处于封堵位置时,各密封件500能与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一侧的敞口对位;而当切换件400处于打开位置时,各透音孔400a能与对应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远耳端100b一侧的敞口对位。
[0067]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用户转动切换件400,在本实施例中,切换件400的外周壁铺设有防滑结构440。如此方便用户转动切换件400,防止由于切换件400表面过于光滑导致用户难以转动切换件400。
[0068]
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滑结构440设置在切换件400上的形式有多种,该防滑结构440可以是通过在切换件400的外周壁铺贴一层防滑胶垫形成,该防滑结构440也可以是通过在切换件400的外周壁施加咬花工艺形成,该防滑结构440还可以通过在切换件400的外周壁喷砂形成,该防滑结构440具体通过何种方式设置在切换件400上在此不做限定。
[0069]
为了避免耳塞套200在套设在耳机本体100的近耳端100a上后,遮蔽到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近耳端100a上的敞口,使得耳机1000在通透模式下,声音被耳塞套200阻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耳塞套200的内周壁位于各通音腔道100d邻近近耳端100a的敞口的外侧。如此设置,可避免耳塞套200封堵到各通音腔道100d位于近耳端100a上的敞口。
[0070]
考虑到耳塞套200在套设在耳机本体100上后容易因为拉扯从耳机本体100上脱离,鉴于此,为了加强耳塞套200与耳机本体100的连接牢固度,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近耳端100a的外周壁凸设有延其周向延伸设置的环形定位凸台120,耳塞套200内周壁凹设有延其周向延伸设置的环形定位凹槽210,环形定位凸台120与环形定位凹槽210配合以将耳塞套200限制在近耳端100a上。
[0071]
如此设置,耳塞套200可在环形定位凸台120两侧壁的作用下限制在耳机本体100上,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不易从耳机本体100上脱落。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