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及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7459发布日期:2023-03-24 19:3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路板及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包括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市场对小型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拍摄时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应设备的防抖性能也需要相应提升,以减轻抖动对高像素拍摄的不利影响。现有防抖技术中,摄像模组主要包括光学元件、驱动件、图像传感器、悬挂结构、静止结构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悬挂结构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光学元件移动以实现防抖。其中,柔性电路板直接连接于图像传感器和摄像模组的静止结构(如静止柔性电路或底座等),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旋转刚度较大,存在一定的运动局限性。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受旋转或移动回弹性能影响,其总体厚度和布线密度均受到限制。例如,将导致:(1)线路无屏蔽层,高速摄像信号传输时易产生串扰;(2)为尽量减小宽度,增加布线密度,对精细间距的要求高;(3)限制与主板连接的布线层数,导致需再连接另外的柔性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螺旋缓冲结构的柔性电路板,以缓解回弹对图像传感器位移的影响,进而缓解回弹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结构的限制。
4.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柔性电路板的摄像模组。
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固定端、移动端以及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中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移动端,所述第一中间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折叠区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之间的第一非折叠区,所述第一折叠区相对于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弯折以形成第一折线,所述第一折叠区相对所述第一固定端或者相对所述移动端弯折以形成第二折线。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朝向所述第一非折叠区的同一表面弯折。
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中间部朝向所述移动端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折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折线与第一方向的夹角。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60
°
或大于120
°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部还包括第一直板区和第二直板区,所述一直板区连接所述移动端和其中一所述第一折叠区,所述第二直板区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和另一所述第一折叠区。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二固定端和连接于所述移动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的第二中间部;
11.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端的相对两侧边;或所述
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端的同一侧边。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呈镜像对称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折叠区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折叠区之间的第二非折叠区,所述第二折叠区相对于所述第二非折叠区弯折以形成第三折线,所述第二折叠区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端或者相对所述移动端弯折以形成第四折线;
14.定义所述第一中间部朝向所述移动端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折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三折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之和为180
°
,所述第二折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四折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之和为180
°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设有电连接垫,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上述的柔性电路板、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驱动件和静止结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静止结构,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耦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光学元件移动。
17.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在所述第一中间部弯折设计所述第一折叠区,使得所述移动端通过弯折的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端转动。当后续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移动端同步发生位移时,所述螺旋缓冲结构能够提供动态缓冲,从而缓解回弹对图像传感器位移的影响,进而缓解回弹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结构的限制。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所示柔性电路板平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所示的柔性电路板平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框图。
23.图6是图5中所示的摄像模组部分结构的透视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柔性电路板
ꢀꢀꢀꢀꢀꢀꢀꢀꢀꢀꢀꢀꢀꢀꢀꢀꢀꢀꢀꢀ
100
26.第一固定端
ꢀꢀꢀꢀꢀꢀꢀꢀꢀꢀꢀꢀꢀꢀꢀꢀꢀꢀꢀꢀ
10
27.第二固定端
ꢀꢀꢀꢀꢀꢀꢀꢀꢀꢀꢀꢀꢀꢀꢀꢀꢀꢀꢀꢀ
11
28.电连接垫
ꢀꢀꢀꢀꢀꢀꢀꢀꢀꢀꢀꢀꢀꢀꢀꢀꢀꢀꢀꢀꢀꢀ
12
29.第一中间部
ꢀꢀꢀꢀꢀꢀꢀꢀꢀꢀꢀꢀꢀꢀꢀꢀꢀꢀꢀꢀ
20
30.第一折叠区
ꢀꢀꢀꢀꢀꢀꢀꢀꢀꢀꢀꢀꢀꢀꢀꢀꢀꢀꢀꢀ
201
31.第一非折叠区
ꢀꢀꢀꢀꢀꢀꢀꢀꢀꢀꢀꢀꢀꢀꢀꢀꢀꢀ
202
32.第一折线
ꢀꢀꢀꢀꢀꢀꢀꢀꢀꢀꢀꢀꢀꢀꢀꢀꢀꢀꢀꢀꢀꢀ
203
33.第二折线
ꢀꢀꢀꢀꢀꢀꢀꢀꢀꢀꢀꢀꢀꢀꢀꢀꢀꢀꢀꢀꢀꢀ
204
34.第二中间部
ꢀꢀꢀꢀꢀꢀꢀꢀꢀꢀꢀꢀꢀꢀꢀꢀꢀꢀꢀꢀ
21
35.第二折叠区
ꢀꢀꢀꢀꢀꢀꢀꢀꢀꢀꢀꢀꢀꢀꢀꢀꢀꢀꢀꢀ
211
36.第二非折叠区
ꢀꢀꢀꢀꢀꢀꢀꢀꢀꢀꢀꢀꢀꢀꢀꢀꢀꢀ
212
37.第三折线
ꢀꢀꢀꢀꢀꢀꢀꢀꢀꢀꢀꢀꢀꢀꢀꢀꢀꢀꢀꢀꢀꢀ
213
38.第四折线
ꢀꢀꢀꢀꢀꢀꢀꢀꢀꢀꢀꢀꢀꢀꢀꢀꢀꢀꢀꢀꢀꢀ
214
39.第一直板区
ꢀꢀꢀꢀꢀꢀꢀꢀꢀꢀꢀꢀꢀꢀꢀꢀꢀꢀꢀꢀ
22
40.第二直板区
ꢀꢀꢀꢀꢀꢀꢀꢀꢀꢀꢀꢀꢀꢀꢀꢀꢀꢀꢀꢀ
23
41.移动端
ꢀꢀꢀꢀꢀꢀꢀꢀꢀꢀꢀꢀꢀꢀꢀꢀꢀꢀꢀꢀꢀꢀꢀꢀ
30
42.摄像模组
ꢀꢀꢀꢀꢀꢀꢀꢀꢀꢀꢀꢀꢀꢀꢀꢀꢀꢀꢀꢀꢀꢀ
200
43.静止结构
ꢀꢀꢀꢀꢀꢀꢀꢀꢀꢀꢀꢀꢀꢀꢀꢀꢀꢀꢀꢀꢀꢀ
210
44.图像传感器
ꢀꢀꢀꢀꢀꢀꢀꢀꢀꢀꢀꢀꢀꢀꢀꢀꢀꢀꢀꢀ
220
45.驱动件
ꢀꢀꢀꢀꢀꢀꢀꢀꢀꢀꢀꢀꢀꢀꢀꢀꢀꢀꢀꢀꢀꢀꢀꢀ
230
46.光学元件
ꢀꢀꢀꢀꢀꢀꢀꢀꢀꢀꢀꢀꢀꢀꢀꢀꢀꢀꢀꢀꢀꢀ
240
47.悬挂结构
ꢀꢀꢀꢀꢀꢀꢀꢀꢀꢀꢀꢀꢀꢀꢀꢀꢀꢀꢀꢀꢀꢀ
25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第一固定端10、移动端30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10和所述移动端30的第一中间部20。所述第一中间部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折叠区201和连接于两个第一折叠区201之间的第一非折叠区202。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201和所述第一非折叠区202共同形成一螺旋缓冲结构,以使得所述移动端3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0转动。
51.所述第一中间部20还包括第一直板区22和第二直板区23。所述第一直板区22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折叠区201和所述移动端30之间。所述第二直板区23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折叠区201和所述第一固定端10之间。
52.请参见图1,定义空间直角坐标系,所述空间直角坐标系包括x轴、y轴和z轴,所述x轴、y轴和z轴相互垂直,x轴方向即为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端30的延伸方向(未标示)大致平行于x-y平面,所述第一直板区22的延伸方向(未标示)和第二直板区23的延伸方向均与x轴方向平行。
53.所述第一折叠区201相对于所述第一非折叠区202弯折以形成第一折线203,所述第一折叠区201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0或者相对所述移动端30弯折以形成第二折线204。所述第一折线203和第二折线204与x轴方向的夹角不作限制,同一所述第一折叠区201,第一折线203和第二折线204与x轴方向的夹角相同或略有不同。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201朝向所述第一非折叠区202的同一侧弯折。
54.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折线203所在直线与所述x轴方向相交后所成的第一夹角θ1,定义所述第二折线204所在直线与所述x轴方向相交后所成的第二夹角θ2,所述第
一夹角θ1小于所述第二夹角θ2。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201中,每一所述第一折线203和第二折线204的夹角对应相同,使得两个所述第一折叠区201弯折后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螺旋缓冲结构。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θ1和所述第二夹角θ2均小于60
°
或大于120
°
,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端30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0的移动空间更大。
56.所述柔性电路板100还包括第二固定端11和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11和所述移动端30的第二中间部21,所述第二中间部21包括两个第二折叠区211和连接两个第二折叠区211的第二非折叠区212,所述第二折叠区211相对于所述第二非折叠区212弯折以形成第三折线213,所述第二折叠区211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端11或者相对所述移动端30弯折以形成第四折线214。
57.所述第三折线213与x轴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折线203与x轴方向的夹角之和为180
°
,所述第四折线214与x轴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折线204与x轴方向的夹角之和为180
°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部20和所述第二中间部21分别连接于所述移动端30的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一中间部20和所述第二中间部21呈镜像对称设置。当所述图像传感器220或所述摄像模组200(参见图4)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时,对称的所述第一中间部20和第二中间部21可独立发生形变而互不干扰。
59.请参阅图3和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部20和所述第二中间部21还可间隔设于所述移动端30的同一侧边。
60.可以理解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可仅设置所述第一中间部20,也可设置多个其他的第三中间部、第四中间部
……
等。
61.请参阅图5和图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柔性电路板100的摄像模组200,所述摄像模组200包括上述柔性电路板100、静止结构210(例如静止柔性电路板或主板)、图像传感器220、驱动件230、光学元件240以及悬架结构250。所述驱动件230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220相对于所述光学元件240移动,或者,所述驱动件230可驱动所述光学元件240相对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移动,以实现防抖。例如,所述驱动件230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220沿z轴移动或者沿x-y平面移动。成像光线穿过所述光学元件240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上成像。所述光学元件240可包括透镜组和至少一光折叠元件(如棱镜、反射镜等)。
62.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的第一固定端10和第二固定端11连接于所述静止结构210,例如,可附接于所述摄像模组200的侧壁,外延部分可连接于静止电路或主板。所述移动端3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耦接,所述移动端3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可同步移动。所述第一固定端10和第二固定端11还包括电连接垫12,所述电连接垫12可电连接至所述静止结构210的电连接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100能够沿着所述静止结构21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输送电信号。由于所述第一中间部20和所述第二中间部21具有螺旋缓冲结构,从而可以在所述图像传感器220移动时提供回弹缓冲,且方向不受限制。
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结构250连接于所述图像传感器220和驱动件230,从而使得所述驱动件230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220移动。所述驱动件230可为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所述悬挂结构25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挠曲件(例如,片簧、悬线、挠曲臂等)和/或轴承(例如,滚珠轴承)等。
64.可以理解地,所述柔性电路板100可以设计为一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能够实现有效形变,设计为单层结构。
65.本技术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通过在所述第一中间部20弯折设计所述第一折叠区201,从而形成螺旋缓冲结构,使得所述移动端30通过所述螺旋缓冲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0转动。当后续所述图像传感器220与所述移动端30同步发生位移时,所述螺旋缓冲结构能够提供动态缓冲,从而缓解回弹对图像传感器220位移的影响,进而缓解回弹对所述柔性电路板100结构的限制。
6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