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6124发布日期:2023-03-29 15:3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音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音箱。


背景技术:

2.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它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把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供人的耳朵直接聆听的任务。
3.音箱一般由内部的发声部件和外壳体组成,发声部件作为发声的部件,箱体对发声部件起到修正声音的作用。
4.在音箱中,发声部件在播放声音的时候,在音波的作用下会产生波动,特别是大功率工作的状态下,发声器件本身产生剧烈的波动,由于发声器件和外壳体之间一般为装配连接,则会连带外壳体发生振动,产生声音,且发声部件与外壳体之间还会产生相互振动,产生非常多的振动杂音,这样就会影响人的主观听音感觉,使得音响的音质受到影响,因此,降低振动杂音有非常强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音箱中的发声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与外壳体之间产生相互振动,产生振动杂音,影响音质和听觉感受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音箱,其包括:
8.外壳体,其包括由周侧立面、顶端面和底端面围设成的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安装部;
9.阻尼器,其包括配重体和形成在所述配重体周侧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将所述阻尼器连接在所述安装内腔中;
10.发声件,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体水平安装在所述安装内腔中。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弹性部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外沿,所述支撑外沿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环形,其设置在所述配重体外周,各所述弹性部均匀设置在所述配重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侧立面和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有渐收的过渡面。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件和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有发声前腔。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上分散形成有多个发声孔,各所述发声孔
与所述发声前腔连通。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发声件上方,所述发声件和所述阻尼器之间还形成有发声后腔。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顶端面上形成有mic孔和控制按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1.本技术所涉及的音箱,在其安装内腔中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可以对发声件传输给外壳体的振动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发声件工作过程中与外壳体之间产生的振动杂音,提高音质。
22.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音箱的一种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音箱的主视图;
26.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27.图4是图3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28.图5是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阻尼器平面视图;
30.图7是阻尼器剖面视图;
31.图8是音箱俯视图;
32.图中,
33.100、外壳体;101、安装部;102、发声前腔;103、接口;
34.110、周侧立面;
35.120、顶端面;
36.121、mic孔;
37.122、控制按钮;
38.130、底端面;
39.140、过渡面;141、发声孔;
40.200、发声件;
41.300、阻尼器;
42.310、配重体;
43.320、弹性部;
44.330、支撑件;331、支撑外沿;
45.400、发声壳体;410、发声后腔;
46.5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53.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音箱,其包括外壳体100,外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发声件200和阻尼器300。
54.外壳体100包括周侧立面110以及位于周侧立面110上方和下方的顶端面120和底端面130。
55.周侧立面110、顶端面120和底端面130围设成有安装内腔,发声件200和阻尼器300位于安装内腔中。
56.安装内腔的侧壁上形成有安装部101,安装部101用于固定阻尼器300。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01为设置在安装内腔的侧壁上且向中间延伸的连接凸起,阻尼器300固定连接在该连接凸起上。
58.参考图4-图7,阻尼器300具体包括配重体310和形成在配重体310周侧的弹性部320,发声件200与外壳体100通过装配的形式连接。
59.在发声件200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产生的振动,使得其与外壳体100之间产生相对碰撞,进而产生振动噪音。
60.阻尼器300在外壳体100随振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配重体310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对外壳体100的振动产生反作用力,且在弹性部320的作用下,不断上下动作,减小外壳体100的振动。
61.弹性部320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散在配重体310的周侧,弹性部320的第一端连接在配重体310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安装部101上,用于将阻尼器300连接在安装内腔中。
62.配重体310为片状结构,其水平安装在安装内腔中,沿着垂直方向上下活动。
63.为了连接方便,阻尼器300还包括支撑件330,弹性部320通过支撑件330连接在安装部101上,支撑件330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支撑外沿,支撑外沿331连接在安装部101上。
64.支撑件330为环形,其设置在配重体310外周,各弹性部320均匀设置在配重体310与支撑件330之间。
65.安装时,弹性部320的端部预先固定在支撑件330上,然后通过支撑件330的支撑外沿连接在安装部101上方,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
66.再次参考图2,周侧立面110和底端面130之间形成有渐收的过渡面140,过渡面140上分散形成有多个发声孔141。
67.过渡面140向内渐收,除了外形美观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灰尘等从发声孔141进入到外壳体100内,提高音质。
68.再次参考图3,发声件200设置在安装内腔靠下的位置,发声件200与周侧立面110的内壁以及底端面130之间形成有发声前腔102。
69.发声孔141与发声前腔102连通,发声件200输出的声响经过发声前腔102从发声孔141输出。
70.发声件200的上方盖设有发声壳体400,发声壳体400内形成有发声后腔410,发声后腔410有利于提高低音质量。
71.发声壳体400上方设置有电池500,电池500与发声件200连接,为音箱工作提供电能。
72.阻尼器300位于发声件200上方,且位于发声壳体400和顶端面120之间,阻尼器300水平布置,有利于减小安装空间,提高音箱整体紧凑程度。
73.外壳体100为圆柱形,外壳体上设置有数据连接和充电的接口103,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或者给音箱充电。
74.参考图8,外壳体100的顶端面120上形成有mic孔121和控制按钮122。
75.mic孔121用于收音,方便用户与音箱语音互动和进行语音
76.控制按钮122包括开关按钮以及音量调节按钮等。
77.本技术所涉及的音箱,在其安装内腔中设置有阻尼器300,发声件2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引起外壳体共振过程中,阻尼器300会产生一个反向衰减的力,使得外壳体振动噪声明显降低,产生一个非常好的声音氛围,提高音质,用户使用效果更好。
7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
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