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2211发布日期:2023-03-25 00:1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


背景技术:

2.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的井喷式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对通信交换机的性能需求提高,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3.在现有的网络通信交换机的使用中,缺乏对其进行保护的装置,虽然会在四角增设缓冲垫或者加厚保护处理,但是在受到撞击时容易使得交换机内部零件松动或者受损,并且在交换机不使用时,外界的灰尘可以通过通风孔进到交换机内部,不利于交换机的保存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6.插线孔,用于连接网线与交换机本体的接口;
7.通风孔,用于对交换机本体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的孔槽;
8.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的顶端相固定,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第一铰链、第一翻动板、第二铰链、第二翻动板、固定板、调节支撑器,所述保护罩的底端与调节支撑器的顶端相固定,所述保护罩的前端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一翻动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保护罩的右端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二翻动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与保护罩的顶端相固定,所述调节支撑器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的顶端相固定。
9.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撑器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支架、滑块、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二安装座、限位挡块,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的顶端相固定,且其后端与第一支架的前端相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与第三支架的底端转动连接,且其内部底端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滑块的底端通过限位挡块与第一支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与滑块的中部转动连接,且其后端与第三支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顶端与第二安装座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端与保护罩的底端相固定。
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动板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状孔槽。
11.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呈矩形状,且其的大小与第一翻动板的中部矩形状孔槽大小相吻合,有利于保证第一翻动板向上翻动时不会因为外力掉落,避免影响网线的连接。
12.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动板的厚度与第二翻动板的厚度相一致。
13.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节支撑器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保护罩的底部左
右两侧,有利于全面、均衡的对保护罩进行支撑。
14.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矩形状挡板条,有利于带动调节支撑器的升降作用。
15.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挡块设置有多组,沿x轴等距分布设置,对调节支撑器起到均衡的升降,以及简易而稳固的固定。
16.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由聚氯乙烯制成。
17.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均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交换机时,通过固定板使得调节支撑器向上调节角度,带动固定其上的保护罩、第一翻动板、第二翻动板向上升起,离开交换机表面,使得交换机正常接线和通风,不使用时,保护装置完全覆盖交换机,对其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利于提高交换机的使用年限。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调节支撑器内部设置的限位挡块,使得保护罩受到撞击时,在力的作用下向下压,此时由于限位挡块的限位作用,使得第二支架只能一级一级的向下压,很大的缓冲了力的作用,保护交换机不受撞击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撑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其中:交换机本体-1、插线孔-2、通风孔-3、保护装置-4、保护罩-41、第一铰链-42、第一翻动板-43、第二铰链-44、第二翻动板-45、固定板-46、调节支撑器-47、第一安装座-471、第一支架-472、滑块-473、第二支架-474、第三支架-475、第二安装座-476、限位挡块-477。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9.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30.在本实用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包括:
32.交换机本体1,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33.插线孔2,用于连接网线与交换机本体1的接口;
34.通风孔3,用于对交换机本体1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散热的孔槽。
35.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包括保护装置4,保护装置4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1的顶端相固定,保护装置4包括保护罩41、第一铰链42、第一翻动板43、第二铰链44、第二翻动板45、固定板46、调节支撑器47,保护罩41的底端与调节支撑器47的顶端相固定,保护罩41的前端通过第一铰链42与第一翻动板43的顶端转动连接,保护罩4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链44与第二翻动板45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板46的底端与保护罩41的顶端相固定,调节支撑器47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1的顶端相固定。
36.请参阅图5-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交换机,调节支撑器47包括第一安装座471、第一支架472、滑块473、第二支架474、第三支架475、第二安装座476、限位挡块477,第一安装座471的底端与交换机本体1的顶端相固定,且其后端与第一支架472的前端相固定,第一支架472的后端与第三支架475的底端转动连接,且其内部底端设置有限位挡块477,滑块473的底端通过限位挡块477与第一支架472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架474的底端与滑块473的中部转动连接,且其后端与第三支架475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三支架475的顶端与第二安装座476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座476的顶端与保护罩41的底端相固定。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动板43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状孔槽,固定板46呈矩形状,且其的大小与第一翻动板43的中部矩形状孔槽大小相吻合,有利于保证第一翻动板43向上翻动时不会因为外力掉落,避免影响网线的连接,第一翻动板43的厚度与第二翻动板45的厚度相一致,调节支撑器47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保护罩41的底部左右两侧,有利于全面、均衡的对保护罩41进行支撑,第一支架472的顶端设置有矩形状挡板条,有利于带动调节支撑器47的升降作用,限位挡块477设置有多组,沿x轴等距分布设置,对调节支撑器47起到均衡的升降,以及简易而稳固的固定,保护罩41由聚氯乙烯制成,第一支架472、第二支架474、第三支架475均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38.参阅图1-图6,使用交换机时,通过向上拉动固定板46,带动第三支架475升起,第三支架475使得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架474在第一支架472的导向下,在限位挡块477的距离限制下,一层层稳固抬高,带动固定其上的保护罩41、第一翻动板43、第二翻动板45向上升起,直至离开交换机表面,交换机正常接线和通风,同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升起保护罩1,直接将第一翻动板43、第二翻动板45向上翻动,露出插线孔2和通风孔2,可将第一翻动板43向上翻动插入固定板46固定;
39.而后将网线插入插线孔2,启动电源,交换机本体1开始工作,产生的热量实时通过通风孔3散出;
40.当使用途中,保护罩41受到撞击时,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向交换机本体1方向压去,保护罩41下压,带动第二支架下压,此时由于限位挡块477的限位作用,第二支架474只能一级一级的向下压,直至撞击力消失;
41.交换机不用时,对保护罩41向下施加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调节支撑器47降下,
带动整个保护装置4回到交换机本体1的表面,将插线孔2和通风孔2遮挡起来。
4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4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